概念角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概念角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概念角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角色,概念,性别,学业,儒家,自我,朱熹。

概念角色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李艳惠,王鹏[1](2019)在《马戏团角色概念服装设计作品》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说明:作品是为动画片《马戏团魔幻世界》所设计的动画角色服装。颜色鲜艳,对比强烈,符合马戏团热闹喧哗的主题气氛。同时每一个角色的造型契合人物的性格身份对比。主要造型元素来源于传统马戏团表演服饰,将重点要素和现代服饰的剪裁方式相结合,将原有宽大的造型改为符合女性身材,突出女性身体的曲线美。结合故事中带有魔幻的故事情节,人物的服饰造型多采用紧身的下装,搭配夸张的上衣肩部(本文来源于《丝绸》期刊2019年12期)

张冬静,吴漾,周宗奎,谭亚莉,曹敏[2](2019)在《青少年网络小说阅读对自我概念清晰性的影响:角色认同和沉浸感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网络文学日益成为我国网民主要网络娱乐活动。截止2018年12月,我国网络文学用户有4.32亿,占全体网民的52.1%。作为成长于数字化环境下的青少年群体,他们是网络小说的主要消费群体和生产者,因此他们的成长也受到了以网络小说为代表的网络流行文化的影响。本研究基于网络自我概念分化假说、角色认同理论和沉浸感理论,探讨网络小说阅读与青少年自我概念清晰性的关系,以及角色认同和沉浸感在其中的多重中介作用。本研究以845名中学生为被试,采用《网络小说阅读行为量表》、《自我概念清晰性量表》、《小说角色认同量表》和《小说沉浸感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56.80%青少年阅读网络小说;(2)相关分析发现,网络小说阅读、角色认同、沉浸感与自我概念清晰性两两之间均呈显着负相关;(3)序列中介模型检验发现,网络小说阅读完全通过角色认同和沉浸感的中介作用对青少年自我概念清晰性产生影响,且该中介作用包含了叁条路径——角色认同、沉浸感的简单中介作用以及角色认同—沉浸感的序列中介作用,叁条路径的。这一结论有助于拓展和延伸网络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也有助于帮助家庭、老师和社会更好地引导青少年健康阅读网络文学,从而促进其自我概念的发展。(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王静宇,吴晓晖[3](2019)在《基于概念格分层的角色最小化优化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角色挖掘中寻找最小角色集是NP难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概念格分层的角色最小化优化算法。先通过分层算法将概念格进行分层,然后利用层号得到查找算法的起始和截止位置。以对象概念集合为初始集,根据对象概念的层号自底向上逐层进行角色替代和约减,直到寻找到最小角色概念集。实验从时间复杂度和准确度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算法是有效的,降低了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期刊2019年10期)

吴亚楠[4](2019)在《朱熹哲学中“自然”概念的内涵和角色》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然"不仅是道家哲学的重要术语,也是包括朱子在内的儒家哲学的重要术语。在朱熹看来,"自然"是指没有人欲掺杂或造作的,天理本体完全实现自己或者被实现的状态。这包括叁种情形:形上本体的先天存在、动植物的当下和人符合天理的行为和实践。"自然"与"天理"的这种密切关系决定了只有符合"自然"的才可能是符合"天理"的,因此"自然"成为我们各类行为的参照标准、过程要求和境界目标,这是自然概念在朱子哲学中的重要意义。但是在"天理"的内涵和特性中,朱熹认为"当然"更切近人事,所以"当然"比"自然"更为重要,这决定了"自然"最终无法拥有像在道家哲学中一样显赫的地位。(本文来源于《现代哲学》期刊2019年04期)

林青,杨丽娜[5](2019)在《“身份混淆”与“角色分裂”——从“现代新儒家”概念看现代学术中的儒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从历史和现代学术的角度,对现代儒学研究中"现代新儒家"概念进行考察分析,认为"现代新儒家"概念的使用,代表着传统儒学现代化过程中现代学术与文化传统内在的矛盾性。这种矛盾性表现在这一概念将学术研究、民族精神、现实关切等因素混杂在一起,形成了"身份混淆"和"角色分裂",这说明不论在新儒家(儒者)那里,还是以他们为对象的研究者那里,儒学的现代化过程尚未完成。(本文来源于《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吴炯,黄紫嫣[6](2019)在《家族企业主角色冲突的理论基础和概念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家族企业系统的复杂性导致了角色冲突发生的必然性,亟须找到角色冲突的形成源头,提炼角色冲突的破解之法。因此,对现有研究进行系统整合:从社会交换理论角度界定家族企业主角色概念;建立家族企业主角色形成模型,阐明家族企业主角色冲突产生的过程;根据社会认同理论和控制认同理论构建元身份概念模型,并分析元身份概念模型的演变过程。通过梳理研究思路,提出家族企业主角色冲突研究框架,为家族企业主角色冲突理论研究提供思路。(本文来源于《财会月刊》期刊2019年09期)

孙崇勇,张文霞,李淑莲,赵明丽,李芊一[7](2019)在《学前儿童性别概念认知与性别角色发展状况》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儿童性别概念认知调查问卷与性别角色量表调查了儿童性别概念认知与性别角色发展状况,以便提出有针对性教育策略。结果发现,四~六岁儿童性别同一性认知发展基本处于同一水平;六岁儿童性别稳定性水平均显着高于四岁、五岁儿童,但后者性别稳定性认知水平差异不显着;性别恒常性认知水平年龄差异均显着,从低到高的顺序为四、五、六岁组。四种性别角色类型在学前儿童中已分布,四岁儿童女性化与双性化的比例均在30%左右,五岁儿童双性化比例达到74.32%的峰值,六岁儿童双性化比例逐渐下降为54.65%;男性化比例有所偏低,最高的出现在四岁组20.28%。总的来说,学前儿童的性别概念认知与性别角色类型发展状况均表现出年龄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性别特征分化愈加明显。(本文来源于《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邓岚[8](2019)在《初中生性别角色、学业自我概念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代社会普遍存在僵化的性别角色观,约束了男性及女性的行为模式,影响了社会成员的成长和发展。而这种消极的性别刻板印象同时存在于教育的研究和实践领域,认同了“男生善数理、女生善英语”这种观点的学生往往也具有消极的学业自我概念,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业成绩表现甚至是自身可能性的进一步探索。随着素质教育和双性化教育的提倡,以人为本、以尊重个体差异为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越来越重要,加深对不同性别角色者在学业方面的差异研究可以帮助教育者们更好地因材施教。已有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业自我概念与学业成绩高度相关,将性别角色维度引入两者关系的研究,将提供不同的视角。初中时期是青少年儿童自我意识飞涨的一个时期,同时也是性别角色和学业自我概念不断发展的重要时期,对这一时期发展特点进行探索,将促进学生身心和学业的良好发展。本研究使用《Bem性别角色量表》、《自我描述问卷(SDQ-Ⅱ)》中的《学业自我概念问卷》作为调查学生性别角色类型和学业自我概念的工具,对四川省阆中市某中学七、八、九叁个年级九个班共381人进行了测量,通过统计得出如下结果:(1)初中生群体中双性化者所占比例最高,超过一半,其次是男性化者、未分化者和女性化者。(2)初中生性别角色的发展受性别因素的影响,男性和女性间存在一定差异,且性别角色的发展并不稳定,因年级因素的影响而变动。(3)初中生学业自我概念总体水平不存在性别差异,但在言语自我概念、数学自我概念两个维度存在性别差异,具体为女性的言语自我概念比男性的言语自我概念好,男性的数学自我概念比女性的数学自我概念好。(4)不同年级的初中生其学业自我概念也不同,七年级生的学业自我概念最积极,八、九年级相对较差。(5)不同性别角色的初中生拥有不同的学业自我概念,双性化性别角色者的学业自我概念及各维度都最积极。(6)初中生学业自我概念和学业成绩间相关显着,学业自我概念对学业成绩有一定的预测作用,拥有积极学业自我概念的初中生学业成绩更佳,而拥有消极学业自我概念的初中生学业成绩更差。(7)学业自我概念在性别角色与学业成绩之间起完全中介的作用。(本文来源于《西华师范大学》期刊2019-03-01)

薛国凤[9](2019)在《高校新入职教师教学角色社会化:概念、问题与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校教师新入职阶段是其整个教学职业生涯和专业发展的起始阶段,也是其教师教学角色社会化的奠基与初步形成过程。高校新入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面临着一些普遍问题:对教学角色理解不到位导致教学角色社会化意识缺乏,教学与科研关系未得到恰切认识导致教学角色社会化过程减慢,教育教学条件性知识不充分导致教学角色履行不完全,教学技能缺失或运用不合理导致教学角色实践效果差。本着新入职教师职业可持续性发展以及高校教学质量持续提升与优化的考虑,有必要大力推进其教学角色社会化,可以从平衡教学与科研关系、落实教师传习制度、加强培训的针对性、保障有效的教学环境、重视教学评价的发展性功能等方面进行。(本文来源于《教育与教学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周超,任志宇,毋文超[10](2018)在《基于形式概念分析的语义角色挖掘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ole-Based Access Control,RBAC)在管理和安全方面具有优势,经过20多年的发展后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何将数据繁多的非RBAC系统迁移成RBAC系统已经成为一个意义重大的难题。角色是RBAC的基本特征,因此角色挖掘是RBAC系统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基于形式概念分析生成用户权限概念格及用户属性概念格,将用户权限概念格翻转后映射为初始候选角色状态,通过约简操作和精简操作来挖掘角色,然后对用户权限概念格及用户属性概念格进行相似性分析,通过定义最近似表达式为角色赋予语义,使得生成的角色具有以下两点优势:1)结构层次,有效地减轻了管理员授权的负担,提高了授权管理的效率;2)语义意义,能够与现实生活中的概念相关联,增强了角色的可解释性。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该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科学》期刊2018年12期)

概念角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网络文学日益成为我国网民主要网络娱乐活动。截止2018年12月,我国网络文学用户有4.32亿,占全体网民的52.1%。作为成长于数字化环境下的青少年群体,他们是网络小说的主要消费群体和生产者,因此他们的成长也受到了以网络小说为代表的网络流行文化的影响。本研究基于网络自我概念分化假说、角色认同理论和沉浸感理论,探讨网络小说阅读与青少年自我概念清晰性的关系,以及角色认同和沉浸感在其中的多重中介作用。本研究以845名中学生为被试,采用《网络小说阅读行为量表》、《自我概念清晰性量表》、《小说角色认同量表》和《小说沉浸感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56.80%青少年阅读网络小说;(2)相关分析发现,网络小说阅读、角色认同、沉浸感与自我概念清晰性两两之间均呈显着负相关;(3)序列中介模型检验发现,网络小说阅读完全通过角色认同和沉浸感的中介作用对青少年自我概念清晰性产生影响,且该中介作用包含了叁条路径——角色认同、沉浸感的简单中介作用以及角色认同—沉浸感的序列中介作用,叁条路径的。这一结论有助于拓展和延伸网络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也有助于帮助家庭、老师和社会更好地引导青少年健康阅读网络文学,从而促进其自我概念的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概念角色论文参考文献

[1].李艳惠,王鹏.马戏团角色概念服装设计作品[J].丝绸.2019

[2].张冬静,吴漾,周宗奎,谭亚莉,曹敏.青少年网络小说阅读对自我概念清晰性的影响:角色认同和沉浸感的作用[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3].王静宇,吴晓晖.基于概念格分层的角色最小化优化算法[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9

[4].吴亚楠.朱熹哲学中“自然”概念的内涵和角色[J].现代哲学.2019

[5].林青,杨丽娜.“身份混淆”与“角色分裂”——从“现代新儒家”概念看现代学术中的儒学研究[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6].吴炯,黄紫嫣.家族企业主角色冲突的理论基础和概念模型[J].财会月刊.2019

[7].孙崇勇,张文霞,李淑莲,赵明丽,李芊一.学前儿童性别概念认知与性别角色发展状况[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9

[8].邓岚.初中生性别角色、学业自我概念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9

[9].薛国凤.高校新入职教师教学角色社会化:概念、问题与建议[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9

[10].周超,任志宇,毋文超.基于形式概念分析的语义角色挖掘算法[J].计算机科学.2018

标签:;  ;  ;  ;  ;  ;  ;  

概念角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