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聚集带论文-谢云欣

油气聚集带论文-谢云欣

导读:本文包含了油气聚集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雷口坡组,油气聚集带,储层特征,油气资源评价

油气聚集带论文文献综述

谢云欣[1](2018)在《四川盆地雷口坡组油气聚集带特征及分布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受到印支运动的影响,雷口坡组地层在四川盆地在不同地区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剥蚀,其中在泸州古隆起雷口坡组已被剥蚀殆尽,在开江古隆起剥蚀到雷一~2亚段。目前在四川盆地泸州古隆起北斜坡一带的雷口坡组发现了磨溪雷一段气藏、卧龙河雷一段气藏和若干个含气构造,在天井山古隆起带南缘发现了中坝雷叁段气藏、龙岗雷四段气藏、元坝雷四段气藏和彭州-新场雷四段顶部气藏。本文通过对雷口坡组储层进行岩石薄片观察、主微量元素分析、碳氧同位素分析、阴极发光分析和X射线衍射分析等,结合了现今雷口坡组的勘探研究现状,研究了雷口坡组的生、储、盖特征。由于天然气分布是具有一定规律性和区域性,结合了油气聚集带的概念确定出雷口坡组的天然气聚集带范围,并对聚集带进行研究。对碳、氧同位素和主微量元素的分析,认为雷口坡组沉积环境为盐度较高、较温暖、较封闭的环境。沉积相为镶边(障壁)碳酸盐岩台地沉积,可分为局限-蒸发台地亚相、台地边缘滩亚相和潮坪亚相,在局限-蒸发台地亚相中又可以分为舄湖、舄湖边缘坪和台内滩。从野外剖面和岩心观察等中发现雷口坡组主要为一套白云岩、灰岩和膏盐岩沉积。储层以颗粒滩型储层、风化壳岩溶型储层和晶粒碳酸盐岩储层为主,储集空间以溶蚀孔、洞、缝为主,主要为中-低孔中-低渗储层。对储层成因进行分析,认为雷口坡组白云岩储层的形成主要受到了沉积微相、构造、白云石化以及溶蚀作用的控制。沉积相控制了储层时空展布,准同生溶蚀作用和构造作用是孔缝形成的关键,白云石化作用对早期孔隙的保存较为有利,表生岩溶作用和埋藏岩溶作用对储层进行改造。利用了常规测井参数资料结合岩心分析资料,并采用了机器学习中的集成方法对储层的碳酸盐岩岩性进行了划分并预测,随机森林算法和梯度提升树均具有较好的预测率。利用了测井特征、录井元素特征和地震反射特征来识别雷口坡组顶部的风化壳岩溶型储层,发现风化壳岩溶型储层在常规测井曲线上具有高伽马值特征,在录井元素特征上具有较高的锰、铁和铝含量,在地震反射上具有低波阻抗、弱反射、杂乱反射等特征。结合了油气聚集带的概念和目前的勘探实例,确定出雷口坡组有两个天然气聚集带:泸州古隆起北斜坡天然气聚集带和天井山古隆起南缘天然气聚集带。结合现今已发现的油气藏勘探实例,对天然气聚集带特征进行分析,认为泸州古隆起北斜坡聚集带为双源供烃(二迭系烃源岩为主,须家河组烃源岩为辅),垂向与侧向输导(断层、不整合面和孔隙-裂缝),和滩相迭加岩溶储层控藏的良好聚集模式。天井山古隆起南缘聚集带为多源供烃(须家河组烃源岩、二迭系烃源岩和雷口坡组烃源岩)、垂向和侧向输导(不整合面、断裂和裂缝),和古岩溶储层与滩相迭加岩溶储层控藏的天然气聚集模式。本文以类比法为理论基础,同时结合概率统计原理,采用地质类比-概率法计算雷口坡组天然气集聚带的油气地质资源概率分布,计算出的泸州古隆起北斜坡天然气聚集带和天井山古隆起南缘天然气聚集带的天然气地质资源量分别为10500?10~8m~3和13700?10~8m~3。(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期刊2018-05-01)

郑祺方[2](2017)在《准噶尔盆地中西部航空重磁综合调查取得新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近日获悉,中国地调局航遥中心执行的“准噶尔盆地中西部航空重磁综合调查”子项目已取得一系列成果进展,发现多条找矿线索。项目组在准噶尔盆地中西部开展油气地质构造航空重磁综合调查,调查区涉及准噶尔盆地、和什托洛盖盆地和塔城盆地,采集了大比(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报》期刊2017-07-18)

胡杨,张伟,张景茹,龚晓峰,李晓唐[3](2015)在《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琼东南盆地有利油气聚集带及勘探方向》一文中研究指出琼东南盆地处于欧亚板块、印-澳板块及太平洋板块叁大板块交汇区,新生代构造沉积演化及油气地质条件较复杂。盆地基本构造格架具有下断上拗及南北分带、东西分块的特征,造成了盆地凹陷构造展布格局,以及地层、层序系统与沉积体系发育,有效烃源岩类型及其分布,储、盖层发育及其展布特征,油气运移输导特征以及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等均存在较大的差异。根据盆地构造演化与沉积充填特征,结合该区油气勘探实践,笔者总结出环崖南凹陷有利油气聚集带、宝岛凹陷北坡有利油气聚集带、2号断裂带有利油气聚集带、南部隆起(低凸起区)有利油气聚集带四大有利油气聚集区,且根据这些有利油气勘探区带油气地质特征,重点对主要烃源岩、储盖组合类型、油气输导条件及油气运聚成藏模式等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在此基础上阐明了不同油气聚集带的成藏主控因素,指出了有利油气勘探方向,为该区进一步油气勘探部署及油气资源预测评价等提供了参考与借鉴。(本文来源于《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期刊2015年04期)

吴娟,叶加仁,施和生,舒誉,康建云[4](2012)在《惠州凹陷典型油气聚集带成藏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地质、地震、地化等资料,采用流体包裹体分析测试技术,研究惠州凹陷典型油气聚集带的油气富集规律,建立相应的成藏模式。结果表明,文昌组烃源岩是研究区油气的主要贡献者,恩平组烃源岩之油源供给仅限于凹陷内局部区域,油气沿断层短距离垂向运移或沿复合输导体系垂向—侧向长距离运移,经历了两次大规模成藏,据此将惠西—流花油气聚集带的油气成藏模式划分为4种类型:单源—近距离—垂向运移—多期成藏模式、混源—近距离—垂向运移—多期成藏模式、混源—近距离—垂向—侧向运移—多期成藏模式、单源—远距离—垂向—侧向运移—一期成藏模式;惠陆油气聚集带油气成藏模式为单源—近距离—垂向运移—多期幕式快速成藏模式。(本文来源于《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06期)

刘杏芳,郑晓东,李劲松,徐光成[5](2010)在《多属性动态聚类分析技术预测有利油气聚集带》一文中研究指出聚类分析是指在没有有关样品类别或其他先验知识的基础上,只根据样品的特征,利用某种相似性度量,把特征相同或相近的样品归为一类,这是一种非监督的学习方法。一般的,聚类分析可以被用来对数据进行分类和压缩。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聚类分析被广泛用于石油勘探和开发的各个领域,如储层(本文来源于《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叁次学术大会论文集》期刊2010-10-17)

杨桂茹,崔俊峰,张文朝,李红恩,贺淑萍[6](2009)在《冀中拗陷断陷盆地构造岩相带控制油气藏和油气聚集带的形成》一文中研究指出古近纪断陷盆地具有凸凹相间、陡高缓低、起伏多变的地貌景观,结合多物源、窄相带、多种成因类型砂体和规模不一的次级构造带,形成类型多样的构造岩相带,其沉积构造属性和油气成藏条件差别很大,给油气评价和油气勘探带来困难.依据沉积演化、层序地层特征、沉积体系及沉积微相、储集体分布特点、圈闭类型和油气成藏条件等方面,进行精细评价和有利构造岩相带预测.结果表明,冀中古近纪断陷盆地划分为斜坡外带—辫状河叁角洲—滩坝砂等8类35个构造岩相带,其中6个Ⅰ类构造岩相带及洼中带、陡翼反转带和坡折带油气成藏条件最好,是华北油田油气勘探的主攻方向.(本文来源于《大庆石油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2期)

陈强路,何治亮,李思田[7](2007)在《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与油气聚集带》一文中研究指出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早中奥陶世为局限—开阔台地相碳酸盐岩沉积,晚奥陶世早期发展为半岛式的孤立台地,发育台缘礁滩相沉积。塔中地区经历了加里东中期—海西早期的抬升改造,发育多期不同程度的表生岩溶作用。在不同期构造沉积演化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受构造古地理环境、沉积相组合、成岩改造期次等多因素综合控制,发育表生岩溶型、台缘礁滩型、白云岩型及热液改造型4种类型储层。根据储层成因类型及其展布,在塔中含油气区划分出上述4种类型的碳酸盐岩油气聚集带。(本文来源于《石油实验地质》期刊2007年04期)

洪余刚,赵华,梁波,钱津,陈景山[8](2007)在《利用地震属性聚类分析技术预测辽河油田有利油气聚集带》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区位于渤海湾东部断陷盆地,地质构造复杂,地震预测难度大.文中选取了与含油气性相关的10种地震属性进行二维交汇分析和油气分布相关性分析,优选出5种属性进行聚类分析.分析表明,研究区含油气区带具有中—低振幅、低能量半衰时、中—高平均瞬时频率、低F2频率及中等平均弧线长度的地震属性特征,特定的聚类区能可靠地反映含油气分布,聚类分析结果提供了进一步勘探的有利目标区域.(本文来源于《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7年04期)

梁世君,李华明,梁浩,王志勇[9](2006)在《吐哈盆地丘东—温吉桑油气聚集带油气成藏机理及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吐哈盆地丘东—温吉桑油气聚集带为研究对象,在对地层、构造特征、储层特征与烃源岩条件等油气成藏地质要素分析的基础上.从油气藏流体特征、温压特征、成藏期次、时空配置关系、运聚特征与动态成藏过程等方面阐述了该带的油气成藏作用;建立了成藏模式, 预测了该带向生烃凹陷方向是中侏罗统原生气藏有利分布区。(本文来源于《第四届油气成藏机理与资源评价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6-10-01)

杨宁,吕修祥,周新源,郑多明[10](2006)在《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油气聚集带》一文中研究指出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多类型及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决定了其油气聚集带与以往陆相盆地碎屑岩油气聚集带的控制因素有显着差异,碳酸盐岩的油气聚集并不是简单地受二级构造带的控制。通过分析塔里木盆地已发现碳酸盐岩油气藏,其储层发育受大气淡水风化淋滤作用、沉积作用及各种成岩作用、深部流体改造作用等因素的控制。据储层成因类型及其横向分布特征,将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油气聚集带划分为:不整合与古风化壳型、生物建造礁-滩型、白云岩内幕型及深部流体改造型。不同类型的碳酸盐岩油气聚集带主要分布于塔北隆起、塔中隆起及巴楚断隆等古隆起的不同部位。由于不同碳酸盐岩油气聚集带上储集层成因机制不同,导致其储集空间、储集性能、油气藏类型及分布等均有所不同。(本文来源于《地质学报》期刊2006年03期)

油气聚集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报讯 近日获悉,中国地调局航遥中心执行的“准噶尔盆地中西部航空重磁综合调查”子项目已取得一系列成果进展,发现多条找矿线索。项目组在准噶尔盆地中西部开展油气地质构造航空重磁综合调查,调查区涉及准噶尔盆地、和什托洛盖盆地和塔城盆地,采集了大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油气聚集带论文参考文献

[1].谢云欣.四川盆地雷口坡组油气聚集带特征及分布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18

[2].郑祺方.准噶尔盆地中西部航空重磁综合调查取得新进展[N].中国矿业报.2017

[3].胡杨,张伟,张景茹,龚晓峰,李晓唐.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琼东南盆地有利油气聚集带及勘探方向[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5

[4].吴娟,叶加仁,施和生,舒誉,康建云.惠州凹陷典型油气聚集带成藏模式[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5].刘杏芳,郑晓东,李劲松,徐光成.多属性动态聚类分析技术预测有利油气聚集带[C].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叁次学术大会论文集.2010

[6].杨桂茹,崔俊峰,张文朝,李红恩,贺淑萍.冀中拗陷断陷盆地构造岩相带控制油气藏和油气聚集带的形成[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9

[7].陈强路,何治亮,李思田.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与油气聚集带[J].石油实验地质.2007

[8].洪余刚,赵华,梁波,钱津,陈景山.利用地震属性聚类分析技术预测辽河油田有利油气聚集带[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

[9].梁世君,李华明,梁浩,王志勇.吐哈盆地丘东—温吉桑油气聚集带油气成藏机理及模式[C].第四届油气成藏机理与资源评价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6

[10].杨宁,吕修祥,周新源,郑多明.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油气聚集带[J].地质学报.2006

标签:;  ;  ;  ;  

油气聚集带论文-谢云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