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苯甘氨酸甲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甘氨酸,甲酯,氯苯,结晶,羟基,重氮化,氯化氢。
苯甘氨酸甲酯论文文献综述
张全,郭云龙,金满平[1](2019)在《甘氨酸甲酯重氮化反应的热危险性分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甘氨酸甲酯重氮化反应的热危险性,利用全自动反应量热仪(RC1)研究甘氨酸甲酯重氮化过程的热效应,利用加速量热仪研究反应产物重氮乙酸甲酯的分解过程。利用实验结果计算得到绝热温度(ΔTad)、失控体系能达到的最高温度(MTSR)、技术最高温度(MTT)、失控反应最大反应速率到达时间(TMRad)以及最大反应速率到达时间为24 h的温度(TD24)等数据,通过风险矩阵评估法(方法 1)和失控过程温度参数评估法(方法 2)对该反应的热危险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重氮化反应危险性较低,但仍存在潜在的分解风险。(本文来源于《安全、健康和环境》期刊2019年06期)
祝显虹,郑大贵,廖国富,徐括峰,周安西[2](2019)在《取代肉桂酰甘氨酸甲酯的合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促进下,取代肉桂酸(1a~1k)与二氯亚砜(SOCl_2)在25℃酰氯化反应0.5h,再加入甘氨酸甲酯盐酸盐在40℃下酰胺化反应3h,合成了11个取代肉桂酰甘氨酸甲酯(2a~2k),产率80.01%~91.12%,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IR和EI-MS确证,并探讨了DMAC促进取代肉桂酰甘氨酸甲酯反应可能的机理。(本文来源于《化学世界》期刊2019年03期)
付文健,林美庆,贺雨晨,陈建中,赵敏[3](2019)在《邻氯苯甘氨酸甲酯的拆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L-(+)-酒石酸作为手性拆分剂,苯甲醛作催化剂,对外消旋的邻氯苯甘氨酸甲酯混合物进行了化学拆分。S-(+)-邻氯苯甘氨酸甲酯的拆分收率达到93%,ee 99.96%,其结构经~1H NMR和HPLC确证。使用pH电位滴定法研究了邻氯苯甘氨酸甲酯与酒石酸形成的盐的稳定性,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一对非对映异构体盐的立体结构,并初步推测了非对映异构体的拆分机理。用共振瑞利散射分析了两种异构体盐结构。(本文来源于《合成化学》期刊2019年02期)
孙国富,张雨倩,都昌盛[4](2018)在《左旋对羟基苯甘氨酸甲酯盐酸盐结晶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左旋对羟基苯甘氨酸甲酯反应结晶过程对晶习影响.实验以左旋对羟基苯甘氨酸甲酯盐盐酸盐和氨水为原料,采用中和法制取左旋对羟基苯甘氨酸甲酯,通过改变反应结晶影响因素来改善产品晶习,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晶习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在分段温度(前期14℃,后期12℃)、分段搅拌速度(前期400 r/min,后期300 r/min)、氨水浓度7%时,得到较好的结晶.(本文来源于《许昌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刘萍,张锁庆,张文胜,郭金丽,焦云飞[5](2017)在《HPLC测定D-对羟基苯甘氨酸甲酯中的手性杂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HPLC测定D-对羟基苯甘氨酸甲酯中潜在的手性杂质[杂质1:L-对羟基苯甘氨酸,杂质2:L-对羟基苯甘氨酸甲酯,杂质3:D-对羟基苯甘氨酸]的含量和限度。方法采用Crownpak CR(-)手性色谱柱(150 mm×4.0 mm,5μm);流动相:高氯酸溶液(pH 1.7)-甲醇(90︰10);检测波长为226 nm;流速:0.7 m L·min~(-1);柱温:25℃。结果杂质1、杂质2和杂质3均在其定量限浓度~2.400μg·m L~(-1)内线性良好(r分别为1.000 0,0.999 9,0.999 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97%,100.30%和103.18%,RSD分别为0.30%,0.64%和0.62%(n=9)。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强,准确、方便,可以作为D-对羟基苯甘氨酸甲酯中手性杂质1、杂质2和杂质3的液相分析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期刊2017年12期)
刘坤,张春艳,尹卫平[6](2016)在《含氟抗菌剂苯甘氨酸氟甲酯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课题组前期从五谷虫~([1,2])的70%的甲醇提取液中提取得到了微量的活性氟化合物苯甘氨酸氟甲酯(1)。初步药理筛选结果显示化合物1具有较强的抗枯草杆菌活性,较青霉素作用更加显着~([3])。此类高活性新型天然含氟抗菌成分在国内外至今未见有文献报道。对此天然活性成分进行合成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课题继续开展了天然产物苯甘氨酸氟甲酯的全合成研究。合成路线以L-苯甘氨酸为原料,经过Boc_2O保护氨基,再与氟碘甲烷进行酯化反应,经叁氟乙酸脱保护最终得到目标产物苯甘氨酸氟甲酯(1),结构经1H-NMR确证。具体合成路线如下:(本文来源于《河南省化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6-08-01)
韩金娥,惠人杰,冯柏年[7](2016)在《邻氯苯甘氨酸甲酯的绿色合成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邻氯苯甘氨酸为原料,在乙酰氯与甲醇制成的氯化氢甲醇溶液中,进行原位氯化氢催化酯化,绿色合成了标题化合物。通过正交实验研究各因素(物料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产率的影响,找到了最佳合成工艺条件。该反应最佳工艺条件是:物料比为1∶3,反应温度为45℃,反应时间为10 h,收率高达95.6%。与文献相比,该反应条件温和,环境友好,收率较高。目标产物通过MS和1H NMR进行了结构表征。(本文来源于《广州化工》期刊2016年13期)
任凯[8](2016)在《D-苯甘氨酸甲酯盐酸盐制备及纯化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D-苯甘氨酸甲酯盐酸盐,白色粉末状晶体,是一种重要的医药中间体,是酶法生产头孢氨苄、头孢克洛等β-内酰胺抗生素药物必不可缺的活性侧链。本文对D-苯甘氨酸甲酯盐酸盐合成及结晶纯化工艺进行了系统研究。D-苯甘氨酸甲酯盐酸盐合成工艺研究。对D-苯甘氨酸甲酯盐酸盐的合成路线进行了初步设计,并实验确定了氯化亚砜法作为优选的合成路线。实验研究并优化了反应物加入顺序、反应物加入配比、反应温度、回流时间等合成工艺条件,对反应完毕后的母液进行真空共沸精馏和控温冷却结晶,经过后处理得到D-苯甘氨酸甲酯盐酸盐结晶产品,用HPLC检测产品的纯度,达98.5%以上,收率达到96%。D-苯甘氨酸甲酯盐酸盐结晶热力学研究。采用激光动态法,在常压下测定了D-苯甘氨酸甲酯盐酸盐在六种纯溶剂(水、甲醇、乙醇、乙酸乙酯、丙酮、甲苯)和两种不同配比的二元混合溶剂(甲醇-乙酸乙酯,甲醇-甲苯)在283.15K~333.15K温度范围内的溶解度和超溶解度,并用Apelblat方程、CNIBS/Redlich-Kister方程和NRTL方程对溶解度数据进行关联拟合,拟合效果好,最后对溶解过程中的热力学性质进行系统分析,计算出D-苯甘氨酸甲酯盐酸盐在不同溶剂中溶解过程标准摩尔焓、标准摩尔熵和标准吉布斯自由能的变化。D-苯甘氨酸甲酯盐酸盐结晶热力学研究为其结晶工艺开发提供了理论参考和数据基础。采用间歇动态法对D-苯甘氨酸甲酯盐酸盐结晶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在不同工艺条下,对不同时刻的样品进行取样,并用激光粒度仪对样品进行了粒度分析。联合运用质量衡算方程和粒数衡算方程,建立了D-苯甘氨酸甲酯盐酸的结晶动力学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矩量变换,回归得到对应实验条件下的晶体成核速率和生长速率方程,并对影响结晶过程的工艺参数进行了分析。D-苯甘氨酸甲酯盐酸盐结晶工艺研究。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对不同的结晶方法及工艺条件对产品质量和收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确定了结晶纯化新工艺,此工艺生产的结晶产品纯度高、收率高、色级优(一级)、粒度明显增大且分布均匀,产品质量稳定,生产成本低、易操作控制。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并实现年产千吨级的工业化实施。(本文来源于《河北科技大学》期刊2016-05-19)
薛屏,谷耀华,张立根,马原,李鹏[9](2014)在《磁性固定化青霉素酰化酶催化拆分(R,S)-2-氯苯甘氨酸甲酯》一文中研究指出将青霉素酰化酶(PGA)固定于饱和磁化率为6.5 emu/g、富含环氧基的大孔磁性聚合物微球(GM)上,所得磁性固定化酶PGA/GM用于在水相中催化(R,S)-2-氯苯甘氨酸甲酯(2-CGM)发生不对称水解反应;在20℃下反应48 h,所得(S)-2-CGM和(R)-2-氯苯甘氨酸的对映体过量值分别为98.0%和58.8%,底物总转化率为62.5%。PGA经GM固定化后,催化(R,S)-2-CGM水解反应的活性和对映体选择性均有显着提高。PGA/GM具有较强的磁响应性,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能进行快速分离和洗涤,机械损失小;经6次循环使用,其活性和对映体选择性未出现大幅衰减。(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期刊2014年11期)
王刚,刘燕青,李爱秀[10](2014)在《PM4ClBP缩甘氨酸甲酯席夫碱的合成、表征和量化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合成1-苯基-3-甲基-4-对氯苯甲酰基-5-吡唑啉酮(PM4Cl BP)缩甘氨酸甲酯席夫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探讨其形成金属配合物的可能性及产生抗菌活性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羰胺缩合法合成目标化合物,通过元素分析、核磁和红外光谱进行结构表征;运用Gaussian03程序,使用HF、DFT方法及相应基组进行量子化学计算,得到相关的量化参数。【结果】根据元素分析、1HNMR、IR波谱分析结果,推测此化合物以O=C-C=C-NH烯胺酮式结构存在。量子化学计算表明:占有轨道的贡献主要来源是C、N原子,空轨道的贡献主要来源于C、O、N原子;静电势最强的是1Cl,其次是2O,3O和4O,5N、6N和7N的电子密度相近。【结论】该化合物的抑菌活性可能是PM4Cl BP与甘氨酸甲酯两部分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PM4Cl BP是影响活性的主体;而能够与金属离子形成配位的原子可能是2O、3O和7N。(本文来源于《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期刊2014年10期)
苯甘氨酸甲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促进下,取代肉桂酸(1a~1k)与二氯亚砜(SOCl_2)在25℃酰氯化反应0.5h,再加入甘氨酸甲酯盐酸盐在40℃下酰胺化反应3h,合成了11个取代肉桂酰甘氨酸甲酯(2a~2k),产率80.01%~91.12%,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IR和EI-MS确证,并探讨了DMAC促进取代肉桂酰甘氨酸甲酯反应可能的机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苯甘氨酸甲酯论文参考文献
[1].张全,郭云龙,金满平.甘氨酸甲酯重氮化反应的热危险性分级[J].安全、健康和环境.2019
[2].祝显虹,郑大贵,廖国富,徐括峰,周安西.取代肉桂酰甘氨酸甲酯的合成研究[J].化学世界.2019
[3].付文健,林美庆,贺雨晨,陈建中,赵敏.邻氯苯甘氨酸甲酯的拆分研究[J].合成化学.2019
[4].孙国富,张雨倩,都昌盛.左旋对羟基苯甘氨酸甲酯盐酸盐结晶工艺研究[J].许昌学院学报.2018
[5].刘萍,张锁庆,张文胜,郭金丽,焦云飞.HPLC测定D-对羟基苯甘氨酸甲酯中的手性杂质[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7
[6].刘坤,张春艳,尹卫平.含氟抗菌剂苯甘氨酸氟甲酯的合成[C].河南省化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6
[7].韩金娥,惠人杰,冯柏年.邻氯苯甘氨酸甲酯的绿色合成工艺研究[J].广州化工.2016
[8].任凯.D-苯甘氨酸甲酯盐酸盐制备及纯化工艺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6
[9].薛屏,谷耀华,张立根,马原,李鹏.磁性固定化青霉素酰化酶催化拆分(R,S)-2-氯苯甘氨酸甲酯[J].石油化工.2014
[10].王刚,刘燕青,李爱秀.PM4ClBP缩甘氨酸甲酯席夫碱的合成、表征和量化计算[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