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颈部鳞状细胞癌论文_Ludwig,N,Szczepanski,MJ,Gluszko,A,赵泽亮

导读:本文包含了头颈部鳞状细胞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细胞,头颈部,肿瘤,分子,免疫,丙酮酸,激酶。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论文文献综述

Ludwig,N,Szczepanski,MJ,Gluszko,A,赵泽亮[1](2019)在《CD44(+)肿瘤细胞促进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早期血管生成》一文中研究指出CD44在头颈鳞状细胞癌(HNSCC)进展中的作用一直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探讨CD44(+)肿瘤细胞对肿瘤血管生成初期的影响,并评估CD44作为肿瘤血管生成的潜在标志物。使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头颈癌数据库研究了CD44基因的表达。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49例HNSCC患者、11例不典型增生患者和12例口腔黏膜对照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估CD44和微血管密度(MVD)标志物的表达水平。使用4-硝基喹啉-1-氧化物口服(本文来源于《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靳书滨,李强,焦建军[2](2019)在《头颈部皮肤鳞状细胞癌手术切缘HE染色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表达与术后复发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头颈部皮肤鳞状细胞癌(以下简称"皮肤鳞癌")手术切缘HE染色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1,MMP1)表达与术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4月在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20例头颈部皮肤鳞癌患者,应用HE染色观察手术切缘的病理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手术切缘MMP1的表达情况。回顾性分析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手术切缘病理学特征、MMP1表达情况及临床特征与术后复发的关系。结果 120例头颈部皮肤鳞癌患者,术后30例(25.0%)局部复发,其中手术切缘HE染色阳性26例,MMP1表达阳性14例。相关分析显示,术后局部复发与肿瘤分化程度(OR=3.936,95%CI 1.695~5.276,P=0.003)、MMP1阳性表达(OR=2.582,95%CI1.832~3.517,P=0.000)呈正相关。结论头颈部皮肤鳞癌术后复发与肿瘤分化程度及手术切缘标本MMP1阳性表达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刊》期刊2019年11期)

周洁,潘芳名,王晶,李泽文,王玮[3](2019)在《Zwint-1蛋白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中表达上调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Zeste white 10(ZW10)相互作用着丝粒蛋白1 (ZW10-interacting kinetochore protein 1,Zwint-1),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肿瘤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情况,以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方法,对16例HNSCC患者的肿瘤组织样本,以及7例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样本中Zwint-1蛋白进行检测。同时,分析HNSCC相关组织芯片中Zwint-1蛋白表达与HNSCC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临床样本与组织芯片的检测结果显示,Zwint-1蛋白在HNSCC肿瘤组织中的蛋白表达高于正常组织,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99,P<0.05)。组织芯片的检测结果显示,Zwint-1蛋白表达量与HNSCC患者的肿瘤大小(F=2.889,P<0.05)、淋巴结转移(t=2.110,P<0.05)、分化(F=3.667,P<0.05)以及临床分期(F=2.864,P<0.05)均具有相关性。但是卡方检验结果显示,Zwint-1蛋白阳性表达与肿瘤大小(χ~2=3.236,P>0.05)、淋巴结转移(χ~2=1.463,P>0.05)、分化(χ~2=1.271,P>0.05)、临床分期(χ~2=4.179,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Zwint-1蛋白在HNS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有重要作用,可能是HNSCC潜在的靶向治疗目标。(本文来源于《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张从红,冯华君,周春玲,王丁婷,赵飞鹏[4](2019)在《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关键基因及信号通路》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HNSCC)的关键基因及信号通路,挖掘HNSCC早期诊治及预后分析的潜在分子标志物。方法从GEO数据库中下载5组HNSCC相关表达谱芯片数据,利用R语言中的软件包筛选在HNSCC与癌旁正常组织中呈现差异性表达的基因,对差异基因进行系统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本研究共鉴定了215个差异基因;其中上调基因共计79个,主要在40个GO条目(P<0.01)与14条信号通路(P<0.05)上富集;下调基因共计136个,主要在18个GO条目(P<0.01)与6条信号通路(P<0.05)上富集。基于PPI网络定义了16个hub基因,其中7个hub基因在HNSCC中表达上调且与HNSCC患者总体生存率相关(P<0.05),这些基因高度富集在3条肿瘤相关信号通路(P<0.01)。结论本研究鉴定了7个HNSCC的关键基因,分别为PLAUR、ITGA5、LAMB3、LAMC2、SERPINE1、ITGA6、ITGA3,它们主要在3条与肿瘤发生、发展相关的信号通路中发挥作用,是HNSCC早期诊治及预后分析的的潜在分子标志物。(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廖成成,安家兴,王倩,刘建国[5](2019)在《FUT6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中的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HNSCC)是指原发于唇、口腔、鼻咽、口咽、下咽和喉等部位的鳞状上皮恶性肿瘤。为寻找HNSCC的分子靶向治疗新靶点,本课题组通过TCGA数据库获得HNSCC相关基因(P<0.05)455个,其中包括FUT6(P=0.002659275)。目前,FUT6已被证实能够通过PI3K-Akt通路促进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病理血管的生成。(本文来源于《2019第九次全国口腔生物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10-11)

邢益菡,李卓盈,许宝山[6](2019)在《PI3K/Akt/mTOR通路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中的靶向治疗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在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中位居第六,晚期患者转移并复发率高,预后较差,为患者家庭和社会经济带来严重损失。靶向药物结合经典放化疗的个性化方案有望提高治疗功效并延长生存期。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I3K/Akt/m TOR)在HNSCC中普遍存在过度激活,是控制肿瘤发生、发展及研发靶向药物的重要通路本文就PI3K/Akt/m TOR通路应用于HNSCC靶向治疗的个体性差异发生的潜在机制,以及临床试验取得的进展与目前所面临的困境进行探讨,拟为HNSCC的临床靶向治疗提供参考思路,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来源于《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期刊2019年05期)

胡晨,张明[7](2019)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治疗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T细胞)相关抗原-4(CTLA-4)是一种白细胞分化抗原,是T细胞上的一种跨膜受体,与CD28竞争性结合B7分子配体。CTLA-4与B7分子结合后发生T细胞无反应性,参与免疫反应负调节,与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免疫逃逸密切相关。本文就CTLA-4的基本结构、功能与抗CTLA-4免疫疗法在头颈鳞状细胞癌中的应用做一综述。(本文来源于《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郝福,孙睿[8](2019)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第二原发癌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是一种常见的致死性疾病,术后第二原发癌(SPC)形成是导致其远期生存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SPC发生不仅与吸烟、嗜酒、咀嚼槟榔等危险因素有关,而且与致癌物代谢、DNA修复、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等多个生物学过程相关蛋白表达异常和相关基因多态性导致的遗传易感性增加有关。因此,掌握SPC发生的危险因素和分子机制对于筛选SPC的高危人群和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来源于《国际口腔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胡振荣,鞠侯雨,任国欣[9](2019)在《TLR4信号反馈增加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抗EGFR治疗的耐药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中高表达且与肿瘤的进展有关。抗EGFR治疗的耐药性仍然是HNSCC的主要临床问题之一。我们发现有50%过度表达EGFR的HNSCC临床标本高表达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并导致了抗EGFR治疗过程中的耐药性。西妥昔单抗或吉非替尼对EGFR的抑制作用增强了TLR4诱导的CAL27和SCC4细胞产生TNF-α和COX 2的表达,从而导致NF-κB和MAPK信号的激活。EGFR抑制导致Src磷酸化降低,随后Src介导的CBL-b活化受到抑制,CBL-b介导的MyD88降解减少又反过来增强了TLR4信号。TLR 4激活导致的细胞因子和抗凋亡蛋白反馈导致了抗EGFR治疗的耐药发生。TRL4和MyD88过表达的CAL27及SCC4细胞增殖更快,且体内外实验显示出对西妥昔单抗及吉非替尼更高的耐药性。考虑到TLR 4的表达增加可能是头颈癌抗EGFR治疗耐药的生物标志物,因此TLR 4可作为抗EGFR治疗的潜在靶点。(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第十叁次全国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内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9-07-19)

周剑,刘欢,张惠紫,杨志惠[10](2019)在《PKM2与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相关性的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PKM2与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HNSCC)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的相关性。方法检索PubMed和EMBASE数据库,最终纳入5篇文献共611例HNSCC组织标本进行Meta分析,分析指标包括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结果 HNSCC组织中PKM2表达与淋巴结转移(OR=0.43,95%CI=0.29~0.64,P<0.000 1)和临床分期(OR=0.33,95%CI=0.22~0.48,P<0.000 01)呈显着性相关。结论 HNSCC组织中PKM2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具有相关性,提示PKM2可作为HNSCC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的预测指标。(本文来源于《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头颈部皮肤鳞状细胞癌(以下简称"皮肤鳞癌")手术切缘HE染色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1,MMP1)表达与术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4月在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20例头颈部皮肤鳞癌患者,应用HE染色观察手术切缘的病理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手术切缘MMP1的表达情况。回顾性分析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手术切缘病理学特征、MMP1表达情况及临床特征与术后复发的关系。结果 120例头颈部皮肤鳞癌患者,术后30例(25.0%)局部复发,其中手术切缘HE染色阳性26例,MMP1表达阳性14例。相关分析显示,术后局部复发与肿瘤分化程度(OR=3.936,95%CI 1.695~5.276,P=0.003)、MMP1阳性表达(OR=2.582,95%CI1.832~3.517,P=0.000)呈正相关。结论头颈部皮肤鳞癌术后复发与肿瘤分化程度及手术切缘标本MMP1阳性表达密切相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论文参考文献

[1].Ludwig,N,Szczepanski,MJ,Gluszko,A,赵泽亮.CD44(+)肿瘤细胞促进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早期血管生成[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9

[2].靳书滨,李强,焦建军.头颈部皮肤鳞状细胞癌手术切缘HE染色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表达与术后复发的关系[J].中国医刊.2019

[3].周洁,潘芳名,王晶,李泽文,王玮.Zwint-1蛋白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中表达上调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9

[4].张从红,冯华君,周春玲,王丁婷,赵飞鹏.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关键基因及信号通路[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19

[5].廖成成,安家兴,王倩,刘建国.FUT6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中的功能研究[C].2019第九次全国口腔生物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9

[6].邢益菡,李卓盈,许宝山.PI3K/Akt/mTOR通路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中的靶向治疗研究进展[J].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2019

[7].胡晨,张明.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9

[8].郝福,孙睿.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第二原发癌的研究进展[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9

[9].胡振荣,鞠侯雨,任国欣.TLR4信号反馈增加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抗EGFR治疗的耐药性[C].2019年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第十叁次全国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内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9

[10].周剑,刘欢,张惠紫,杨志惠.PKM2与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相关性的Meta分析[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9

论文知识图

4NQO饮水法诱发小鼠头颈部鳞状细胞信号通路及其在头颈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淋巴结微转移...漏斗图A.PKM2表达与头颈部鳞状细胞一5乳腺癌中MMP一13蛋白的表达仅限于癌...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灶...

标签:;  ;  ;  ;  ;  ;  ;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论文_Ludwig,N,Szczepanski,MJ,Gluszko,A,赵泽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