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开挖顺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岩溶隧道,开挖顺序,拱顶沉降,围岩应力
开挖顺序论文文献综述
杨志刚[1](2019)在《岩溶段隧道左右线开挖顺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岩溶问题是隧道开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课题。为开展岩溶隧道开挖顺序优化研究,以某岩溶区隧道为依托,通过FLAC~(3D)软件对该隧道岩溶段左右线不同开挖顺序进行模拟,综合分析不同开挖顺序的拱顶沉降、围岩应力及主矢位移等关键指标,从而确定了岩溶隧道开挖顺序的最佳方案,为今后同类隧道开挖施工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本文来源于《贵州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刘伟,吴新宇,彭海燕[2](2019)在《不同开挖顺序下软土深基坑受力与变形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基坑工程施工,运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两端向中间开挖与中间向两端开挖两种开挖顺序下,地连墙水平位移、周边地表沉降及地连墙弯矩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开挖顺序下,基坑周边地表沉降最大值出现在基坑外侧10~15 m范围,且开挖深度越大,基坑外土体沉降影响范围越大,影响距离超过50 m。墙体水平位移的最大值则在基坑深度中间位置,且其呈现出两端小、中间大的抛物线形分布。计算结果显示两种开挖顺序下基坑位移量相差很小,即两种开挖顺序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程度基本相同;而两种顺序开挖产生的墙体弯矩值相差较大,对围护结构强度有重要影响。(本文来源于《工程质量》期刊2019年06期)
黄维新,吴寒,王杰,夏明[3](2019)在《偏压软弱围岩隧道开挖顺序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偏压软弱围岩隧道预留核心土法不同开挖顺序造成围岩不同变形量的问题,结合洞头山工程实例,运用现场监控量测结合MIDAS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比较偏压软弱围岩隧道在不同开挖顺序下各阶段围岩位移变形量。研究表明:开挖顺序的改变能够有效减小隧道各部围岩变形量,且减小程度从大到小的岩体位置依次为浅埋拱腰处、浅埋拱脚处、深埋拱腰处、深埋拱脚与拱顶;拱浅埋侧最大主应力明显减小。因此对于偏压软弱围岩隧道先开挖深埋侧比先开挖浅埋侧更为安全合理。研究成果为隧道信息化施工提供依据,也为洞头山及具有类似地质地形情况的隧道施工提供借鉴与指导。(本文来源于《工程地质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张敏,翟超[4](2019)在《不同基坑开挖顺序下地铁变形特性数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深大基坑开挖对临近地铁变形的影响,以天津某基坑为研究对象,运用PLAXIS3D数值分析软件,模拟分析了叁种开挖工况下地铁变形特性。结果表明:深大基坑开挖导致的地铁车站及隧道水平位移大于竖向位移,但竖向位移的不均匀变化是导致车站及隧道开裂的主要原因;不同的卸载路径会导致不同的地铁变形特性,按照由远及近的开挖原则,选择合理的基坑开挖顺序,可以有效地减少地铁变形。(本文来源于《路基工程》期刊2019年01期)
曹磊,吕洪旭,刘长武[5](2018)在《大跨度巷道不同开挖顺序的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跨度巷道的开挖顺序对巷道的稳定性起到关键作用,采用FLCD3D软件分析了大跨度巷道在不同开挖顺序下的围岩位移分布、应力及塑性区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对大跨度巷道开挖顺序的选择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当埋深较浅且围岩性质较好时应采用先开挖小断面后开挖大断面的施工顺序,以利于顶板围岩稳定,而对于埋深较大且围岩破碎的情况应选择先开挖大断面后开挖小断面的施工顺序,以利于两帮稳定。(本文来源于《铜业工程》期刊2018年06期)
王知深,李勇,朱维申,董振兴[6](2019)在《开挖顺序对高边墙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下洞室群的合理开挖方案对于围岩的稳定性和减少支护成本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以某地下泵站厂房开挖为工程背景,建立了叁维计算模型,基于快速拉格朗日法FLAC3D,对叁种不同的开挖方案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对分期开挖过程中洞室围岩的应力场、位移场和塑性区的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较优的可变更的施工顺序,为施工设计和现场施工提供了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价值工程》期刊2019年01期)
韩丽媛,汪海波,王松青,宗琦[7](2018)在《施工顺序对地铁隧道开挖变形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相邻隧道开挖时的变形量受超前开挖距离和净距影响。以武汉市轨道交通27号线纸地区间左、右线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隧道的叁维计算模型,分析不同超前开挖距离和净距时隧道的变形特征。结果表明:净距相同,超前开挖的最小距离不小于10m时,后开挖隧道对先开挖隧道的水平和竖向位移影响在安全范围内,且超前距离越大位移的变化率越小。当超前距离相同,净距大于9m时,后开挖隧道对先开挖隧道的水平和竖向位移的影响较小,且净距越大位移变化率越小;净距小于9m时应加强中隔岩体的加固,避免先开挖隧道向内收缩变形过大。研究结果为类似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卫军,徐国元,刘启清[8](2018)在《既有盾构隧道上方基坑群开挖顺序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珠海市海琴桥承台基坑群工程为背景,利用MIDAS/GTS有限元软件建立该基坑群工程的叁维数值模型并优化基坑开挖顺序,分析4种不同开挖顺序引起的下卧盾构隧道竖向位移与地表沉降。结果表明:最优开挖顺序为3组对称间隔式开挖,能最大程度减小盾构隧道的竖向位移及地表沉降,即第一步开挖面积较大的1#基坑。(本文来源于《铁道建筑》期刊2018年08期)
王宁[9](2018)在《既有隧道两侧新建明、暗洞结构开挖力学行为对比及开挖顺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隧道近接问题一直以来都是隧道工程界研究的热门话题,合理确定近接问题研究流程,准确分析近接施工力学行为及施工顺序,对近接施工实际问题的解决有重要意义。为研究近接施工问题,以浦梅铁路既有隧道两侧新建近接隧道工程为依托,建立两种计算模型,对比分析不同结构物近接形式下围岩应力以及既有结构位移的变化情况。计算结果表明:明洞结构物开挖带来的影响大于暗洞结构物开挖带来的影响,浅埋侧土体围岩应力敏感性远大于深埋侧土体围岩应力敏感性。对于浅埋偏压隧道两侧新建隧道,开挖会使既有结构产生向开挖侧位移变形,但最终既有结构会产生向浅埋侧位移;浅埋偏压-两侧暗洞结构形式采用先开挖深埋侧隧道再开挖浅埋侧隧道,浅埋偏压-明暗结合结构形式采用先开挖浅埋侧明洞再开挖深埋侧隧道。(本文来源于《铁道标准设计》期刊2018年10期)
袁腾文[10](2018)在《陡坡条件下小净距隧道不同开挖顺序的安全性与破坏模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有限元强度折减理论,考虑地表坡度变化以及小净距隧道不同的开挖顺序两大因素,通过对围岩发生极限破坏时的安全系数与塑性区进行分析,探究坡度变化条件下不同开挖顺序对隧道开挖安全性与破坏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坡度的增加,隧道不同开挖顺序下的安全系数越来越小,且先开挖浅埋侧的安全系数明显高于先开挖深埋侧;随着坡度的增加,浅埋洞单独开挖时隧道外侧竖向剪切破裂面发生小幅度偏转并出现与其近似垂直的向下贯通地表的破裂面,深埋洞单独开挖时隧道外侧竖向剪切破裂面发生小幅度偏转并逐渐消失,且将出现隧道外侧拱脚向地表坡脚发展的滑坡破裂面。(本文来源于《公路》期刊2018年06期)
开挖顺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结合基坑工程施工,运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两端向中间开挖与中间向两端开挖两种开挖顺序下,地连墙水平位移、周边地表沉降及地连墙弯矩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开挖顺序下,基坑周边地表沉降最大值出现在基坑外侧10~15 m范围,且开挖深度越大,基坑外土体沉降影响范围越大,影响距离超过50 m。墙体水平位移的最大值则在基坑深度中间位置,且其呈现出两端小、中间大的抛物线形分布。计算结果显示两种开挖顺序下基坑位移量相差很小,即两种开挖顺序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程度基本相同;而两种顺序开挖产生的墙体弯矩值相差较大,对围护结构强度有重要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开挖顺序论文参考文献
[1].杨志刚.岩溶段隧道左右线开挖顺序研究[J].贵州科学.2019
[2].刘伟,吴新宇,彭海燕.不同开挖顺序下软土深基坑受力与变形对比分析[J].工程质量.2019
[3].黄维新,吴寒,王杰,夏明.偏压软弱围岩隧道开挖顺序比较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19
[4].张敏,翟超.不同基坑开挖顺序下地铁变形特性数值分析[J].路基工程.2019
[5].曹磊,吕洪旭,刘长武.大跨度巷道不同开挖顺序的数值模拟研究[J].铜业工程.2018
[6].王知深,李勇,朱维申,董振兴.开挖顺序对高边墙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影响研究[J].价值工程.2019
[7].韩丽媛,汪海波,王松青,宗琦.施工顺序对地铁隧道开挖变形影响研究[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8].卫军,徐国元,刘启清.既有盾构隧道上方基坑群开挖顺序优化研究[J].铁道建筑.2018
[9].王宁.既有隧道两侧新建明、暗洞结构开挖力学行为对比及开挖顺序研究[J].铁道标准设计.2018
[10].袁腾文.陡坡条件下小净距隧道不同开挖顺序的安全性与破坏模式分析[J].公路.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