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研究表明,借助影视作品来进行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影视作品接近学生与文学作品之间的时间距离,化难为易、突破难点;利用影视作品来创设作品情境、提供写作素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引入影视作品,促进文学名著的普及与推广;影视作品有助于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和精神世界的完善。
关键词:影视;距离;素材;完善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326(2012)04-0107-02
影视具有多元综合的特点,所以在教学中恰当地应用影视作品,可以使学生的能力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得到培养。通过多媒体技术,我们可以轻松地对影视作品的画面进行剪辑,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学生实现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探究学习的转变,使我们的教学更加适应学生的生理与心理需求。那么,究竟如何将影视作品引入到高职语文教学之中呢?笔者以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寻找突破点。
一、借助影视作品来进行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职学生正处于人生之中梦想欲极强的时期,他们思维活跃,精力充沛,其情感细腻而又丰富,与此同时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于每一次挑战都希望自己是最后的胜利者。上述特点,使得他们绝对不会满足于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而急切地渴望有新奇的事物来充实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而影视作品之中声、光、电的综合应用使其想表现的内涵更加直观、更加形象生动,这正是学生们想要的。在教学之中引入影视作品,我们的教学就会由传统的声情并茂升级成为声、景、像、情并茂,从而实现教学的立体化,大大地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使其对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印象更加深刻。正如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所说“媒体是人体的延伸”。影视作品就是人的视觉和听觉的延伸,它使得我们课文之中的场景变得更加形象、具体,或者说是我们通过影视使课文之中的场景得到了再现。而学生在影视作品所再现的场景之中本能地调动自己的视觉和听觉,饶有兴致地从中吸收着自己想要的语文知识。如此一来,我们的课堂就再也不是“一潭死水”了。
二、利用影视作品接近学生与文学作品之间的时间距离,化难为易、突破难点
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荀子曾说:“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影视就是我们高职语文教学之中不可或缺的“物”。特别是对于一些文学性、思想性较强的课文,影视作品的应用使得文字教材得到有力的补充,接近学生与文学作品之间的时间距离,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思想产生与表现,从而利于教师突破教学难点,实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如《郑伯克段于鄢》一文中,郑庄公的人物形象过于复杂,学生不知如何进行把握,而如果将电视剧《东周列国志》之中的相关片断引入到我们的课堂之中,学生就会在观看影片的同时,辩证地认识郑庄公,并由郑庄公的相关史实来感受宫廷斗争的惨烈。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真正做到了将人物形象与典型环境结合起来进行理解,教学效果无疑就好得多了。
三、利用影视作品来创设作品情境、提供写作素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影视作品能够全面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通过具体的形象来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特定的写作情境之中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当前的高职学生中有相当多的学生缺乏浓厚的写作兴趣,对于生活也缺少深入的观察和思考,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如何能准确地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把握?即使勉强使其对事物进行描述、对自己的思想进行表达,其语言也过于呆板和模式化。也就是说,学生没有从实质上掌握描写的方法与技巧。而影视作品声情并茂、立体化展现的特点,给学生进行人物肖像、行为举动和环境的描写提供了便利条件。如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先后播放《天龙八部》中大侠萧峰在宋辽实现和解之后自尽、《三国演义》中周瑜戏弄蒋干和《游园惊梦》中“杜丽娘游春”三个片段,让学生仔细品味影视之中人物的言行、心理与景物,并引导学生对其进行讨论和评价。而在此过程之中,学生写作的兴趣也自然浓厚起来了,久而久之写作水平也会得以提高。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议论文的写作也是一大难题。学生的文章往往语言空洞、观点与作文素材相互分离,真正做到对论点进行旁征博引的学生为数甚少,能够做到就事论事、挖掘提炼、分析论点的就更是少之又少了。而充分地引用影视节目则在改善这一状况中具有极大的优势。现在我国的各级电视台都有不少优秀的节目,或对当前的重大事件进行讨论,或就社会生活之中的热点问题进行评说,如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社会关注”等都属于这一类栏目。在这类栏目之中,大多都是取材于现实生活,而主持人的评论又极具时代气息,这对于学生而言必定大有裨益。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有效地加以引入,既会对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讨论问题的水平起到积极作用,也会增加学生接触社会生活提供机会,大大开阔学生学习语文的知识面。
四、引入影视作品,促进文学名著的普及与推广
现如今流传于世的文学作品都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对人们精神世界的影响自然是不言而喻的。但是现在的学生们的学业是如此的繁重,而其面对的娱乐形式又是各种各样,这就使得其与文学名著的距离越来越远了。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曾就高职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过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少得惊人,对阅读过中外名著的人寥寥无几,在117名学生之中,完整读过我国四大古典名著的仅有三人,即使仅读过其中一本的也只有五人。这一结果真是令人触目惊心。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提高学生们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呢?而今蓬勃发展的影视业给我们点亮了一盏明灯。在高职语文之中所涉及的不少中外篇目都已被人们搬上了荧屏,如《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哈姆雷特》……如果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之时,能巧妙地运用这些影视作品,则我们的课堂教学既能做到情趣横溢,又能激发学生自发阅读原著的欲望。
接受美学理论和康斯坦茨学派的代表人伊瑟尔在其论著《人本的召唤结构》之中提到了“期待视野”一概念。在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中,“期待视野”是具有交互性的,正是这种交互性使得很多学生由于喜爱特定的影视作品而开始期待阅读文学原著。所以我们可以从某种度上认为,影视作品是连接学生与文学名著的一种“媒介”。在观看影视作品的过程中,学生对影片之中的人物或情节所产生的兴趣或疑问都将是推动学生阅读原著的直接动力。而阅读文学名著与观看影视作品相互结合起来,学生的精神底蕴就会更加丰盈、饱满。
五、影视作品有助于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和精神世界的完善
如果一味地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要求学生形成美好的道德情操和坚忍不拔的意志,树立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就很容易让人产生空洞说教的嫌疑。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总是开始于感知。而感知又是人类进行审美的门户。想进行审美活动,就必须有外界对象的刺激,审美主体在此基础之上产生出特定的情绪,而后才能产生美感。正如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文学家刘勰所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影视作品就是集诗情画意为一体,熔古今中外于一身,这对于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来说是不可多得的外来刺激。在影视作品中,动态的视觉造型辅以声音,对于人们和谐感、节奏感的培养和听觉感知能力的发展来说是再好不过了。画面使得声音更加真实具体,使声音所要表现的情感内容更加明确;而声音又使画面的含义得以加深和拓展,使画面更加真实而有意蕴。画面与声音的相互作用和相辅相成就形成了一个艺术整体,共同来激活人们的审美意识。在观看影视作品之时,作为审美主体的学生就会对作品进行综合感知,在直观的影视图象刺激之下,产生声形相得益彰的通感效果,实现自身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的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以学生值得观看并乐于观看的影视作品作为教学素材,将优秀的影视作品对人心灵的净化功能与语文教学形成和谐共振实现情感交流的最大化。如让学生观看电视剧《红河谷》就会使其内心涌动起难以名状的爱国情感,这是无法通过教师的说教来实现的;观看历届的“大专辩论赛”实况录相就会渴望加强自己口才的训练以展现自己的个人魅力;当学生收看《窦娥冤》的杂剧时,就会对祖国的传统文化产生更加浓厚的情感;《巴黎圣母院》的剧目使学生对于美与丑的认识更加明确、清晰;戏剧《哈姆雷特》使他们对人生的本质意义产生了深入的思考与讨论;《老人与海》则告诉学生成功并不是只有唯一的答案……在一组组、一幕幕的镜头与课文形成映衬,一个个抽象的文字符号与思想的美感联系了起来,学生的性情得到了陶冶与提炼,构建起越来越美好的精神世界。
高职语文的学科内涵是如此的丰富,包含了文学、美学、艺术、哲学等社会生活之中的方方面面。笔者以为,高职语文教师肩负着人文素质的培养重任,应该从大文化的视角来思考和研究语文教学的方式与方法。教学实践证明,良好的教学效果和活力无限的教学氛围来源于教学双方的高度协调合作,而影视作品的应用正是实现这一协调合作的“润滑剂”,是激活高职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
作者简介:林雯霞(1966—),女,广东省人,本科,茂名职业技术学院语文讲师,高级政工师,主要研究方位为语文教学和古文学(广东茂名,525000)。
参考文献:
[1]何少轩.大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1998(05).
[2]张跃.大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9(01).
[3]侯晓华,李进.大学语文小说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下的教学整合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0(03).
[4]刘彦超.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思路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S2).
[5]徐珮,毛维,朱立.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现状及分析[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0(01).
[6]刘霞,于海博,谢德银,黄林娜,张建刚,陈颖.多媒体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03).
[7]王美龄.高职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培养[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