噬菌体结合肽论文-张帆,贾昕,姚红,逯晓青,郭超

噬菌体结合肽论文-张帆,贾昕,姚红,逯晓青,郭超

导读:本文包含了噬菌体结合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噬菌体展示技术,乳腺癌,Bcap-37,体外筛选

噬菌体结合肽论文文献综述

张帆,贾昕,姚红,逯晓青,郭超[1](2019)在《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人乳腺髓样癌细胞特异性结合肽》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噬菌体随机七肽库体外筛选与人乳腺髓样癌Bcap-37细胞特异性结合的小分子多肽。方法培养人乳腺髓样癌Bcap-37细胞作为靶细胞,人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为吸附细胞,将噬菌体展示随机七肽库与人乳腺髓样癌Bcap-37细胞进行减性体外筛选,用ELISA法鉴定噬菌体对人乳腺癌Bcap-37细胞的亲和力。提取亲和力较高的单克隆噬菌体DNA,测定DNA序列并翻译出相应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利用噬菌体随机七肽库通过4轮减性筛选获得了与人乳腺髓样癌Bcap-37细胞特异结合的小分子多肽。ELISA法表明,第1,3,5,6,8,12,14,16,17,18和20号单克隆噬菌体与人乳腺髓样癌Bcap-37细胞有很强的亲和力和特异性。测序结果显示,重复性最高的序列为LXRNTNX。结论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体外筛选获得了能与人乳腺癌Bcap-37细胞特异性结合的小分子多肽LXRNTNX,经检索该肽段与已知蛋白尚无同源性,因此它很有可能成为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新的靶点。(本文来源于《山西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朱瑞,刘莉,金丽娟,高小芳,王方[2](2019)在《利用噬菌体七肽库筛选获得阿尔茨海默病β-分泌酶特异性结合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Ph.D.-C7C噬菌体七肽库进行体外筛选(biopanning),从而获得阿尔茨海默病β-分泌酶表面特异性结合肽,并鉴定其与β-分泌酶(BACE1)的结合能力。方法以BACE1(Sigma company)为包被抗原,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经过连续4轮生物淘洗,随机挑选噬菌体阳性单克隆进行DNA测序并合成七肽,利用ELISA法鉴定所选七肽与BACE1结合的特异性。结果筛选出的噬菌体LPLDSPL与BACE1有较高的亲和性及特异性。结论阳性噬菌体表面展示的多肽LPLDSPL可能对阿尔茨海默病β-分泌酶产生抑制作用,为阿尔茨海默病提供新的治疗药物。(本文来源于《宁夏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贾昕[3](2018)在《采用噬菌体展示技术体外筛选人乳腺癌细胞特异性结合肽》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体外筛选方法获得人乳腺髓样癌Bcap-37细胞特异性结合的小分子多肽,并进行初步鉴定,为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我们体外培养人乳腺髓样癌Bcap-37细胞作为靶细胞,人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为吸附细胞,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将噬菌体展示随机七肽库与人乳腺髓样癌Bcap-37细胞进行减性体外筛选,从而获得可与人乳腺癌细胞特异性结合的含有外源性多肽的单克隆噬菌体。通过四轮体外减性筛选后,随机挑选20个生长良好的单克隆噬菌体,进行扩增纯化。运用ELISA法鉴定噬菌体对人乳腺癌Bcap-37细胞的亲和力。提取亲和力较高的单克隆噬菌体DNA,进行序列测定,并推导出与乳腺癌结合的外源性多肽的氨基酸序列,再进行同源性分析。采用固相合成法合成多肽及其相应的对照肽。MTT法检测合成肽及对照肽对人乳腺癌Bcap-37细胞的增殖情况的影响。通过细胞损伤修复实验,研究靶向肽对人乳腺癌Bcap-37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1.体外成功培养生长良好的人乳腺髓样癌Bcap-37细胞及人正常乳腺上皮MCF-10A细胞。2.通过四轮体外筛选后,噬菌体在人乳腺髓样癌Bcap-37细胞上出现了明显富集,噬菌体回收得率由第一轮的2.0×10~(-7)增加至第四轮的1.6×10~(-4),提高了800倍。3.ELISA法结果显示:1、3、5、6、8、12、14、16、17、18、20号单克隆噬菌体为阳性噬菌体克隆,Bcap-37细胞的OD_(450nm)值显着高于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4.提取11个阳性单克隆噬菌体的DNA进行测序,获得4条七肽序列,其中重复率最高的为LPRNTNL。对获得的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七肽序列LPRNTNL与数据库中已知的氨基酸序列有一定的同源性。5.固相合成法合成多肽LPRNTNL及对照肽sv LPRNTNL。利用MTT法和细胞损伤修复实验鉴定合成肽对Bcap-37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多肽LPRNTNL及对照肽sv LPRNTNL对Bcap-37细胞的增殖、活性和细胞迁移能力均无明显影响。结论:本实验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通过四轮减性筛选,成功获得了能与人乳腺肿瘤细胞特异性结合的小分子多肽序列。该多肽可能成为乳腺癌相关抗原的新配体,有望为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山西医科大学》期刊2018-06-06)

张起莹[4](2017)在《基于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内毒素结合肽并建立内毒素检测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内毒素又被称作为脂多糖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中的一种重要的组成部分。内毒素进入血液中,将会出现发热、血压降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内毒素败血症等一系列临床反应,严重时会导致休克、甚至是死亡。所以一些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在出厂前都要进行内毒素的检测,以避免内毒素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中国药典中已经收录了光度法和凝胶法这两种用于测定细菌内毒素含量的的检查方法,这两种方法都是在利用鲎血提取物的基础上对内毒素的含量进行的定性甚至定量的测定。鲎试剂是从鲎血中提取的,原材料稀缺、价格昂贵、不稳定。本文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从构建好的十二肽库中经过了叁轮筛选得到能够与内毒素结合的噬菌体克隆,再提取噬菌体ssDNA,运用DNASTAR和BLAST软件对序列进行分析,最后用固相合成法合成十二肽序列,利用分子互作技术鉴定十二肽与内毒素的结合能力,并建立增强比浊法检测内毒素。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以内毒素做为目标靶分子并将其包被在聚丙烯平板上,然后将噬菌体展示出的肽库与已经预先包被好靶分子的平板共温育,经过两轮非特异性洗脱筛选及扩增和一轮特异性洗脱筛选,最后成功筛选出能够与内毒素高亲和性结合的噬菌体克隆。将筛选得到的结合噬菌体克隆进行培养,提取噬菌体ssDNA,其大小为6400bp,经测序及软件分析得到十二肽序列:QVTPQVPRSTQM和QVNGLGERSQ QM。运用固相合成法合成十二肽各1mg,纯度达95%。运用分子互作技术对合成的十二肽进行亲和性分析,其解离平衡常数(KD)分别达到3.52×10-9和8.012×10-9,Full^R2分别达到0.9979和0.9969,表明合成的十二肽与内毒素具有良好的亲和性。利用所合成的十二肽建立内毒素检测-增强比浊法,获得增强比浊检测内毒素标准曲线其线性范围是0.03~0.48EU/mL,R2达到0.9925。该方法能够简便、准确的检测内毒素,为临床快速检测内毒素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长春理工大学》期刊2017-03-01)

亓春玲,刘飞,赵书平,孔冕,刘婷婷[5](2016)在《噬菌体特异性结合肽对乳腺癌干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检测GY-1(GYSASRSTIPGK)与乳腺癌干细胞的亲和性及特异性,探讨其对乳腺癌干细胞体外生物学行为的影响,评估GY-1作为乳腺癌干细胞靶向治疗载体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前期噬菌体肽库筛选实验获得的十二肽GY-1(GYSASRSTIPGK)序列,人工合成GY-1,同时合成随机氨基酸序列十二肽GY-2(GSAYITRSGPSK)作阴性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细胞免疫荧光法分别鉴定两者与乳腺癌干细胞231-SC(分离自MDA-MB-231细胞株)的亲和性及特异性;通过生长曲线及侵袭迁移实验检测十二肽GY-1对乳腺癌干细胞231-SC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结果 ELISA结果显示,GY-1组231-SC吸光度为0.501±0.009,高于MDA-MB-231细胞(0.147±0.038)和hs578bst细胞(0.152±0.036),F=262.25,P<0.001;GY-2组中叁组细胞的吸光度分别为0.148±0.003、0.146±0.005和0.149±0.001,F=0.63,P>0.05。细胞免疫荧光法显示GY-1对231-SC有高度亲和特异性,生长曲线结果显示,GY-1组231-SC细胞增殖能力显着低于GY-2组和PBS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侵袭实验中GY-1组231-SC细胞透过Transwell上室的细胞数为(22±2)个,低于GY-2对照组[(41±4)个]和空白对照组[(43±6)个],F=9.03,P=0.003。迁移实验中GY-1组231-SC细胞透过Transwell上室的细胞数为(66±7)个,低于GY-2对照组[(134±11)个]和空白对照组[(141±14)个],F=14.59,P<0.001。GY-2对照组和空白组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78和P=0.66)。结论十二肽GY-1对靶细胞231-SC具有高度亲和特异性,并且能够抑制231-SC的生长、侵袭迁移,有可能成为乳腺癌干细胞靶向治疗的理想载体。(本文来源于《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期刊2016年09期)

王乐丹,李文桔,胡越[6](2016)在《利用噬菌体多肽库筛选卵巢癌细胞特异性结合肽》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噬菌体7肽库进行体外快速差减筛选(biopanning and rapid analysis of selective interactive ligands,BRASIL),从而获得卵巢癌细胞株HO-8910细胞表面特异性结合肽。方法:以中国仓鼠卵巢细胞株CHO为吸附细胞,卵巢癌细胞株HO-8910为靶细胞,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联合差减筛选策略,经过连续5轮生物淘洗,随机挑选13个噬菌体单克隆进行DNA测序,利用噬菌体竞争结合实验、ELISA实验、细胞免疫染色、细胞免疫荧光、合成多肽的竞争抑制实验鉴定阳性噬菌体的亲和性及特异性。结果:筛选出的噬菌体NPMIRRQ与卵巢癌细胞株HO-8910有较高的亲和性及特异性。结论:阳性噬菌体表面展示的多肽NPMIRRQ可能为卵巢癌的早期诊断和转移复发监测提供新思路。(本文来源于《中国性科学》期刊2016年01期)

罗俊茜[7](2015)在《噬菌体展示技术体内筛选人膀胱癌细胞特异性结合肽》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通过体内筛选的方法得到能够和人膀胱移行细胞癌BIU87细胞特定结合起来的小分子多肽。方法:将人膀胱移行细胞癌BIU87细胞接种于裸鼠体内,制备膀胱癌荷瘤裸鼠模型。经荷瘤裸鼠尾静脉将噬菌体展示环七肽库注入其体内,筛选可同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特异性结合的单克隆噬菌体。经过叁轮体内筛选后,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噬菌体在体内肿瘤及各组织的分布情况,同时随机挑取叁十个单克隆噬菌体,运用酶联免疫法观察噬菌体对人膀胱移行细胞癌BIU87细胞亲和力大小。将阳性表达的噬菌体DNA提取出来,并进行序列测定,推算出插入多肽的氨基酸序列,通过软件库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多肽通过固相合成法合成,并标记荧光素异硫氰酸成为荧光探针。MTT法检测多肽及荧光探针对BIU87细胞的毒性。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术和流式细胞术鉴定荧光探针对人膀胱移行细胞癌BIU87细胞的亲和性。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鉴定荧光探针对膀胱肿瘤患者病理组织的特异性。结果:1环七肽库经尾静脉注射入荷瘤裸鼠体内,噬菌体滴度及组化染色结果显示:随着筛选逐轮进行,噬菌体在荷瘤裸鼠的膀胱肿瘤组织中出现明显富集,当筛选到第叁轮结束时,回收率是首轮筛选结束后的4.334×102倍;肝脏与肾脏组织因血管丰富、代谢速度快等特点,可以非特异的吸附大量噬菌体肽库,而膀胱、肺与肌肉组织只有少量噬菌体肽库结合。2体内筛选叁轮结束后,随机挑取叁十个蓝色单克隆噬菌体,利用酶免法初步检测单克隆噬菌体对BIU87细胞的亲和力,结果显示:共有二十四个单克隆噬菌体亲和力≥2,是阳性表达的噬菌体克隆,阳性率达80%,其中有十个单克隆噬菌体亲和力≥5,将其扩增并对DNA进行提取、测序、翻译,共获得叁条序列:CSSPIGRHC(8/10)、CTMSNLKGC(1/10)及CNNVLSQMC(1/10)。将重复率最高的多肽序列CSSPIGRHC命名为NYZL1,运用Ex PASy/Prot Param、NCBI/BLAST等数据库分析,上述序列之间没有同源性,NYZL1与目前所知的基因和蛋白没有发现同源性,且国内外文献均没有相关报道。3固相合成NYZL1及FITC-NYZL1,并与BIU87细胞孵育,PBS作空白对照,观察多肽及荧光探针对BIU87细胞的毒性,结果表明多肽及荧光探针在~100μmol/L浓度范围内孵育细胞24小时,对BIU87细胞的增殖及活性无影响,同时表明荧光标记物FITC不会破坏多肽NYZL1的分子构象。4将FITC-NYZL1及FITC-sv NYZL1与BIU87细胞孵育,PBS作空白对照,使用共聚焦显微镜镜下观察其结合情况,结果表明FITC-NYZL1在BIU87细胞上有高富集荧光亮点,且均匀结合于细胞质与细胞核中,表明FITC-NYZL1与BIU87细胞具有亲和力和特异性。5将FITC-NYZL1及FITC-sv NYZL1与BIU87细胞孵育后流式细胞仪观察,结果显示FITC-NYZL1与BIU87细胞结合的荧光强度值为53.1925±1.35,FITC-sv NYZL1与BIU87细胞结合的荧光强度值为15.17±1.06,PBS空白对照荧光强度值为6.67±0.10,P<0.01,差异在统计学中有意义,表明FITC-NYZL1与BIU87细胞具有亲和力和特异性。6将FITC-NYZL1、FITC-sv NYZL1分别孵育膀胱肿瘤患者病理组织及癌旁正常膀胱组织石蜡切片,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在膀胱肿瘤组织切片中,FITC-NYZL1组荧光富集度高,平均荧光强度为1974.04±407.57,FITV-sv NYZL1组荧光很弱,平均荧光强度为140.07±178.23,而在癌旁正常膀胱组织切片中,两组荧光显示都很弱,平均荧光强度值分别为349.27±46.29、155.79±143.37,表明FITC-NYZL1能特异性的结合于膀胱肿瘤组织,且亲和力高。结论:本次实验快速有效的构建了BIU87细胞荷瘤裸鼠模型,通过体内筛选获得了能够与膀胱肿瘤细胞特定结合的多肽NYZL1,并进一步证实FITC-NYZL1对膀胱尿路癌细胞及组织的特异性,显示人膀胱移行细胞癌BIU87细胞表面有多肽NYZL1的特异性结合位点。多肽NYZL1可能成为膀胱癌相关抗原的新配体,为诊断早期膀胱癌和靶向性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山西医科大学》期刊2015-05-25)

罗俊茜,张帆,杨晓峰[8](2015)在《利用体内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膀胱癌特异性结合肽》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体内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与人膀胱移行细胞癌特异性结合的小分子多肽。方法:将人膀胱移行细胞癌细胞BIU87接种于裸鼠体内,制备膀胱癌荷瘤小鼠模型,尾静脉注射噬菌体展示环七肽库,然后筛选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特异性结合的含外源多肽的噬菌体,经过3轮体内筛选后,免疫组织化学法及ELISA法鉴定单克隆噬菌体对BIU87的亲和力。提取阳性单克隆噬菌体单链DNA进行测序,并推导出外源多肽氨基酸序列,化学合成多肽、制备分子探针后采用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术及流式细胞术鉴定多肽对膀胱癌细胞和组织的特异性。结果:3轮体内筛选后,噬菌体富集率达到4.334×102倍。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肿瘤组织中噬菌体肽的含量随着每一轮筛选呈增长趋势,且结合逐渐增强,同时由于噬菌体经肝、肾代谢,可见肝脏结合大量非特异性的噬菌体。ELISA结果显示,随机挑选的30个单克隆噬菌体斑中,有24个阳性噬菌体,其中10个噬菌体对BIU87有较强的亲和力,对其测序并推导出3种多肽序列,重复率最高的序列CSSPIGRHC(8/10)命名为NYZL1。化学合成FITC-C6-NYZL1,通过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术、流式细胞术均证明多肽NYZL1可以特异性结合膀胱癌细胞。结论:利用体内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出了与人膀胱移行细胞癌特异性结合的小分子多肽NYZL1,为膀胱癌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第十四届全国肿瘤生物治疗大会论文集》期刊2015-05-15)

罗俊茜,张帆,杨晓峰,罗芳,刘杰昊[9](2015)在《利用体内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膀胱癌特异性结合肽》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体内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与人膀胱移行细胞癌特异性结合的小分子多肽。方法:将人膀胱移行细胞癌细胞BIU87接种于裸鼠体内,制备膀胱癌荷瘤小鼠模型,尾静脉注射噬菌体展示环七肽库,然后筛选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特异性结合的含外源多肽的噬菌体,经过3轮体内筛选后,免疫组织化学法及ELISA法鉴定单克隆噬菌体对BIU87的亲和力。提取阳性单克隆噬菌体单链DNA进行测序,并推导出外源多肽氨基酸序列,化学合成多肽、制备分子探针后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术及流式细胞术鉴定多肽对膀胱癌细胞和组织的特异性。结果:3轮体内筛选后,噬菌体富集率达到4.334×102倍。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肿瘤组织中噬菌体肽的含量随着每一轮筛选呈增长趋势,且结合逐渐增强,同时由于噬菌体经肝、肾代谢,可见肝脏结合大量非特异性的噬菌体。ELISA结果显示,随机挑选的30个单克隆噬菌体斑中,有24个阳性噬菌体,其中10个噬菌体对BIU87有较强的亲和力,对其测序并推导出3种多肽序列,重复率最高的序列CSSPIGRHC(8/10)命名为NYZL1。化学合成FITC-C6-NYZL1,通过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术、流式细胞术均证明多肽NYZL1可以特异性结合膀胱癌细胞。结论:利用体内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出了与人膀胱移行细胞癌特异性结合的小分子多肽NYZL1,为膀胱癌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免疫学杂志》期刊2015年04期)

张亚丽,陈创夫,黄小强,张科,张璘[10](2014)在《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布鲁氏菌OMP25特异性结合肽》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和ELISA筛选与布鲁氏菌外膜蛋白OMP25结合的七肽分子.将纯化的OMP25-32a包被于聚乙烯板上,对随机噬菌体七肽库进行4轮筛选后挑取噬菌体克隆,ELISA鉴定噬菌体克隆对OMP25-32a的亲和力和特异性.并将阳性噬菌体克隆扩增、测序、获得多肽氨基酸序列,生物信息分析筛选出特异的环形七肽分子.结果从噬菌体七肽库中筛选出42个噬菌体阳性克隆,测序翻译得到对应的42个环形七肽分子;ELISA结果表明,42个噬菌体中9#、11#、35#、38#和41#与融合蛋白OMP25-32a具有较强的亲和性;生物信息学分析42个环形七肽分子中11#环形七肽与锌指蛋白ZNF446有高度同源性.筛选获得了与布鲁氏菌外膜蛋白OMP25相互作用的环形七肽分子LT-7C,为进一步研究抗布鲁氏菌病的药物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4期)

噬菌体结合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利用Ph.D.-C7C噬菌体七肽库进行体外筛选(biopanning),从而获得阿尔茨海默病β-分泌酶表面特异性结合肽,并鉴定其与β-分泌酶(BACE1)的结合能力。方法以BACE1(Sigma company)为包被抗原,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经过连续4轮生物淘洗,随机挑选噬菌体阳性单克隆进行DNA测序并合成七肽,利用ELISA法鉴定所选七肽与BACE1结合的特异性。结果筛选出的噬菌体LPLDSPL与BACE1有较高的亲和性及特异性。结论阳性噬菌体表面展示的多肽LPLDSPL可能对阿尔茨海默病β-分泌酶产生抑制作用,为阿尔茨海默病提供新的治疗药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噬菌体结合肽论文参考文献

[1].张帆,贾昕,姚红,逯晓青,郭超.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人乳腺髓样癌细胞特异性结合肽[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9

[2].朱瑞,刘莉,金丽娟,高小芳,王方.利用噬菌体七肽库筛选获得阿尔茨海默病β-分泌酶特异性结合肽的研究[J].宁夏医学杂志.2019

[3].贾昕.采用噬菌体展示技术体外筛选人乳腺癌细胞特异性结合肽[D].山西医科大学.2018

[4].张起莹.基于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内毒素结合肽并建立内毒素检测新方法[D].长春理工大学.2017

[5].亓春玲,刘飞,赵书平,孔冕,刘婷婷.噬菌体特异性结合肽对乳腺癌干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

[6].王乐丹,李文桔,胡越.利用噬菌体多肽库筛选卵巢癌细胞特异性结合肽[J].中国性科学.2016

[7].罗俊茜.噬菌体展示技术体内筛选人膀胱癌细胞特异性结合肽[D].山西医科大学.2015

[8].罗俊茜,张帆,杨晓峰.利用体内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膀胱癌特异性结合肽[C].第十四届全国肿瘤生物治疗大会论文集.2015

[9].罗俊茜,张帆,杨晓峰,罗芳,刘杰昊.利用体内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膀胱癌特异性结合肽[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5

[10].张亚丽,陈创夫,黄小强,张科,张璘.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布鲁氏菌OMP25特异性结合肽[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标签:;  ;  ;  ;  

噬菌体结合肽论文-张帆,贾昕,姚红,逯晓青,郭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