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唐红英黄洁李群辉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血管外科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将2012年4月~2014年4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72例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和观察组。常规组:在配合医生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配合医生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专门为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设计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14天患肢大腿周径、小腿周径、疼痛消退情况以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患者的患肢肿胀和疼痛的消退情况比常规组效果更佳,并且平均住院时间比常规组要短。结论:专门为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设计的护理有更佳的效果,并且减少平均住院时间,能够减轻病人的痛苦及经济负担。
【关键词】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999(2015)8-0297-02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指下肢深静脉特别是腓肠部位深静脉血栓形成致血液运行障碍[1],是下肢静脉疾病中的难治之症[2],发病时肢体肿胀、疼痛,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病人的工作及生活能力,重者血栓脱落引起肺动脉栓塞而危及生命。血流缓慢是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原因之一,60岁以上的人群常会因高血压、冠心病患者血液粘稠度高、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体位不当致双下肢静脉受压引起局血流速度减慢[3]。通常,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属于高年龄发病疾病,它在80岁高龄的发病率高于30岁发病率的30倍,特别是在长期卧床或者老年瘫痪患者极易患下肢深静脉血栓[4]。因此,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之上,护理也相当重要。现将我院行介入治疗的72例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护理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72例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34例,年龄范围为61~85岁,平均年龄为(61.6+3.8)岁。发病时间为3天~28个月。患肢周径平均膝上10cm处为(53.15±2.34)cm,健肢平均膝上10cm处周径为(47.23±1.94)cm,患肢周径平均膝下10cm处为(36.15±2.29)cm,健肢平均膝下10cm处周径为(33.34±2.23)cm。病患肢体深静脉血栓部位分别有以下三种情况:有36例老年患者的左下肢患病,有21例老年患者右下肢患病12例,有15例老年患者双下肢均患病。在72例老年患者中,伴有高压血、糖尿病、肺部感染、冠心病、高脂肪血症等病状的患者有43例,长期卧床或者静坐的患者有29例。在72例患者入院时,均安排相关的化验检查,检查报告排除了这些患者可能患有相关血性疾病的可能。
1.2方法
根据静脉彩超及血管造影结果,对72例老年患者均采用经溶栓导管直接灌注溶栓治疗。选择对侧股静脉作为导管入路,采用灰Seldinger穿刺送入导管[5]。将尿激酶20万U通过静脉滴注,一天进行两次,一个疗程为8d左右;低分子肝素钙3000U皮下进行注射,一天进行两次,一个疗程为7d,后改为口服肠溶阿斯匹林50mg,(华法林60mg,一日一次,一次一片,国际标准值在2.0-3.0之间)一天一次,潘生丁25mg,一天3次,维持溶栓效果。在此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对72例老年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常规组36例和观察组36例。常规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专门针对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设计的护理。
1.3观察指标
每日观察老年患者患肢的皮肤温度、颜色等各项指标,询问老年患者的疼痛情况,测量患肢膝上10cm处的周径及膝下10cm处周径以及记录患者的住院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术后14天患肢大腿周径和小腿周径的比较
从表2可知,在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以及护理人员采用相应的护理,术后14天,观察组疼痛完全消退的有28例,占77.8%;常规组疼痛完全消退的有17例,占47.2%。观察组疼痛消退情况比常规组的效果好,而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平均的住院时间也比常规组患者平均的住院时间要短。
3临床护理
3.1心理护理
向老年患者介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原因、治疗方案、治疗的安全性、可靠性、必要性及注意事项,由于老年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引起的下肢肿胀、疼痛产生了较大的痛苦和恐惧,多数老年患者都会出现精神负担重,担心治疗效果的情况,加之患者本身高龄,因此护士向其讲解时要耐心。其次,护理人员针对不同老年患者的心理需求,选用不用的方法来疏导,以达到消除患者不良心理的目的[6],进而能使患者能较好的配合相应的治疗。
3.2患肢肢体的护理
将患者的肢体位置置于高于心脏水平20~30cm的高度,同时膝关节微屈15°,有利于静脉回流,加速消肿[7],对患者的肢体皮温、色泽、水肿及肿胀情况加以关注。对患肢进行指压,如果患肢肿胀形成股育肿,皮肤变成紫红色,疼痛剧烈,全身反应剧烈,需马上告知主治疗医生,给予以相应的处理。如果在15秒以内变成红,推知局部侧支的循环得到相应的改善或者静脉血流通畅。护理人员每日定时间给老年患者测定患者的大小腿周径,并且要固定部位进行测量,以大腿为膝上10cm处作为大腿周径的测量部位,以为膝下10cm处为小腿周径的测量部位,以了解肢体肿胀恢复情况。并与以前的记录和健侧周径相比较,以判断疗效。根据息肢肿胀消退情况,逐步增加活动,下床时指导患者穿旅医用弹力袜。患肢供血障碍、血流循环差,高压后易引起组织的缺血、缺氧,可用软枕垫于患肢下,以防长期受压,保持床单平整、干燥、无污染,防止褥疮形成。局部禁止按摩,可给以湿热敷,以缓解血管的痉挛,减轻疼痛。用硫酸镁溶液给予患肢局部进行湿敷。一般浓度为50%左右,温度为30~50℃。若>50℃,会增加局部组织需氧量而加重缺氧;若<30℃,则刺激局部肌肉收缩,血管痉挛使疼痛加剧,还可增加血液黏稠度[8]。
3.3用药与输液护理
为了避免尿激酶和低分子肝素钙导致的出血症状,给药前,需要对老年患者进行血小板、出凝血时间、血常规等相关项目的检查。护理人员对老年患者进行尿激酶给药时,可把止血带扎于患肢大腿根部,让药物直接进入深静脉来提升栓塞部位的血药浓度,进而提升药物的效果。为将输液对老年患者血管内膜的损伤降到最低程度,需要尽量不要输注对老年患者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尽量选择健肢进行输液,避免对老年患者的下肢进行输液,同一静脉不宜行多次穿刺。穿刺部位如出现炎症反应应立即重新建立静脉通道[9],必要时留置套管针。
3.4饮食护理
老年患者的饮食护理对疾病的恢复也起关键的作用,合理的饮食有助于疾病的康复,所以在对老年患者的饮食护理方面既需要考虑患者的营养需要也要将老年患者饮食的禁忌向其告知。嘱病人进食低盐、低脂富含纤维素的清淡饮食,如番茄、冬瓜、西瓜、草莓、芹菜、海带、黑木耳等碱性食品。同时,少进食肥肉、蛋黄、甜品、动物的内脏等食品。因正常人的血液呈弱碱性,如果每天过食油腻,使血液中乳酸、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加快血管的老化,多食碱性食物,可中和血液中的酸性物质,起到清洁血液,降低血液黏稠度的作用[10]。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防止由于腹内压增高进而影响下肢静脉回流。告知患者饮食与疾病的关系,了解其重要性,能够主动配合护理人员。同时,要劝阻患者要进行戒烟,防止由于抽烟导致尼古丁刺激血管收缩,加重血栓。
4结论
通过对72例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的研究,就在配合医生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常规护理以及采用专门为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设计的护理的效果进行对比,认识到有针对性的护理能比常规的护理就患者的患肢肿胀和疼痛的消退情况有更佳的效果,并且减少平均住院时间,能够减轻病人的痛苦及经济负担。但治疗和护理不是主要的目的,主要是要预防老年人发病。因此,身为医护人员有义务做好该疾病的宣教工作及日常饮食的指导工作,使每个人拥有良好的膳食习惯,规律的起居习惯,健康的心态,适度的运动才能起到防病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卢爱金,张关娴,海素招.43例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7):645-646.
[2]陈敏,李丽.骨科创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护理[J].护理研究.2010,17(32):119-120.
[3]赵建宏,梁莉.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和护理[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0,8(2):64-65.
[4]王萍.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3,31(9):679-681.
[5]王瑞玲.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溶栓治疗的临床护理[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4,10(3):83-84.
[6]张建清,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100例护理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2011,18(7):782-783.
[7]黄红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2,17(5):399
[8]祁永青.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21例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5):1253-1254.
[9]高芹,颜美,刘志侠,等.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86例护理分析[J].泰山医学院学报,29(2):152-153.
[10]张冬梅.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综合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36(12):196.
作者简介:
李玲,1985—,护师,本科,湖南邵阳人,研究方向:血管外科相关疾病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