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丹道思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道教,思想,紫阳,红楼梦,医道,形神,哲学思想。
丹道思想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陈覃雨儿[1](2018)在《从《悟真篇》看《红楼梦》的丹道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红楼梦》一书在封建社会瓦解后反倒被称为"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据说五十年代外国留学生来我国留学,北大中文系吴组缃先生便是要求他们以《红楼梦》作为课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可惜的是直到他们毕业也没能满足吴先生的期待,可见中国传统文化之美实在是友邦人士所难以领略的。曾经有人问时任报纸编辑的马克思哲学何在?他答道"哲学已经成了报纸记者"说的是哲学是在思想中表现出他的时代。传统文化也正是如此,可以说文化是在作品中表现(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8年21期)
杨贺淞[2](2017)在《赵宜真的丹道思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赵宜真是元末明初重要的道教思想家和实修家。他师承道教多派法脉,集全真、清微、净明诸派之传,具有深刻而自觉的理论意识。他对道教的教义、仪式和法术体系进行了富于时代性的理论综合和诠释。尤其在丹道思想理论建设方面,他基于时代背景,创造性地提出了内、外丹"造道则一"或"此道如一"的统一理论模式,从而在思想上打破了长期以来道门内部对于内、外丹之认识和实修的隔阂,提升了丹道体系的理论水平。与此同时,赵宜真的丹道理论还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底蕴,在宇宙本体论上强调"道"的本体性和统摄性,在生命物质观上主张"理气相须"、"形神交涉"的有机整体性,在工夫论上提倡"心与理融、天人合德"的体知性思维与实修。总体来看,赵宜真的丹道理论,是对传统道教丹道思想及其实修方法的一次新综合和新阐发,具有重要的道教史和思想史意义。(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7-05-25)
宋宇[3](2016)在《清代刘一明丹道思想特色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真道龙门派第十一代宗师刘一明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四朝,终身访道和实修,着述甚丰;特别是其着的《道书十二种》,更是被后代的丹道学家所推崇。刘一明之丹道思想论述精要平实,其丹道理论具有浓厚的叁教合一思想,融合了南北宗以及理学思想的性、命修炼观,同时还倡导“世间法修出世”,其自创的虚空阴阳丹法对后世的道教思想具有重大影响。本文通过对刘一明所着的《道书十二种》进行本体论和宇宙论的哲学思想分析后,得出其丹道思想特色主要体现在“叁教合一”、“性命”、“世间法修出世”这叁种思想中。他所主张的“叁教合一”仍然是以道教为旗帜,探讨“性命”之学,修道者在修得“天赋之性”后为完成“太极本相”仍需要修炼“虚无之性”。刘一明的“虚无之性”将后天逆向修炼先天的理念发展到了极致。他主张的“世间法修出世”思想,实际上把道教和佛教都主张的出世修炼变成了“混俗和光”式的修炼,即不必再隐居出世,不必再“抛家弃子”出家为道,无论是在尘世中还是在朝野上,皆可修炼得道。虽然这种变革没有完成,但刘一明为道教思想发展做出的贡献不可磨灭。(本文来源于《中央民族大学》期刊2016-03-01)
董文佐[4](2015)在《黄元吉丹道思想蠡测》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第一章分析了《乐育堂语录》出现的“时空因缘”,其中主要评述了作者的道学经历和该着作出现的思想背景。作者的道学经历中包括黄元吉的生平和着作介绍与分析;思想背景中包括内丹学、内丹学中派和易学的发展演变,探讨了这些思想对黄元吉思想的深刻影响。中探讨《乐育堂语录》的“修心炼己”与“元神主事”的思想,其中研究了“修心、炼己”在筑丹基中的作用和“修心炼己”筑丹基的方法。在分析“修心炼己”在筑丹基中的作用时,从叁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即“修心炼己”是筑基功夫不可缺少的,“修心炼己”起到了“识神退听、元神主事”的作用,“修心炼己”是消魔断障的有效方法。 在“修心炼己”筑丹基的方法中阐述了叁个方面的内容,即放下万缘、积功累德和清源之学。第叁章中阐释了《乐育堂语录》的“先天一气”与“顺凡逆仙”的思想。在阐释“先天一气”时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即“气”与道家思想,“先天一气”是结胎成仙的根据,“后天一气”是人身健爽的关键,先天与后天“一气”之关系。在论述“顺凡逆仙”时从叁个方面进行说明,即“顺凡逆仙”思想的由来,精、气、神的先天与后天思想,“后天返先天”思想。第四章论述了《乐育堂语录》中的“阳生之道”与“活子时”思想,其中探讨了“阳生之道”的由来与内涵;然后分析了《乐育堂语录》中的“阳生之道”思想,包括“阳生之道”与“活子时”、“一念”、“了照心”、“真意”、“无时无处非化机”、道德等的关系问题。第五章中研究了《乐育堂语录》中的“重性立命”和“虚实动静”思想。在“重性立命”的探讨中分为叁个方面,即内丹学的性命问题、内丹学对于性命先后的探讨、《乐育堂语录》中的“重性立命”思想;在“虚实动静”的论述中分为两个方面,即“虚实动静”的思想溯源、《乐育堂语录》中的“虚实动静”思想。第六章中阐发了《乐育堂语录》的内丹思想特色,即儒释道“叁教合一”的精神,包括借鉴老学、庄学、易学、佛学、儒学等内容:“玄关一窍”的思想,包括“玄关一窍”的由来、《乐育堂语录》中的“玄关一窍”内涵;“修心炼己”的含义,包括看破红尘、放下凡俗和自在逍遥等:“契理契机”的宣教方式,黄元吉是借助师徒问答的形式解释内丹学的内涵,所以针对性强而具有“契理契机”的思想特色。(本文来源于《中央民族大学》期刊2015-10-20)
于泳涛[5](2013)在《修之为丹,演之为武,复合于道》一文中研究指出道教作为中国本土之宗教,对国人之影响可见于生活之方方面面,其中就包括了中国传统武术。丹道,是道教的精华,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其独特的养生理念及修炼方法在近些年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而中国传统武术,也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为世界各国人民所喜爱。传统武术发展至今,其对道教丹道理论的借鉴是不可忽视的。在现今流传下来的拳谱以及口授的练功方法中,很多与丹道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只是由于目前相关资料较为稀少和零散,且在较长的时间里多在民间秘密流传,给研究造成一定困难。此外由于历史原因,研究者们长期以来对传统武术中的道教因素往往采取避讳的态度。即使有所涉及,大多亦较为隐晦,且往往被简单地视为封建糟粕。在学术越来越开放的今天,有必要对过去相关领域研究中过于机械的做法加以纠正,用实事求是和辩证的眼光看待传统武术中的道教因素。本文通过搜集资料,并结合实地考察,对现存的部分武术资料进行梳理、概括,与丹道理论相互印证,对传统武学与丹道相关部分作出较为系统的总结。通过研究,可以发现丹道与传统武术之间的确存在思想关联。丹道阴阳和合、炼己去欲、天人合一、追求变气化质等等观念,对传统武学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是“筑基固精,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这一本始于丹道修炼的练功模式,被很多中国传统武术的门派所借鉴,成为了习练武术的不二途径。更值得注意的是,丹道与传统武术之间的关系,并非单向的,而是相互的。一方面,丹道修炼思想,深刻影响了武术理论;另一方面,传统武术的丰富实践,对丹道也是一种补充。二者的相互作用,可谓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道独特风景:在传统武术通过吸收丹道理论,提升自身境界的同时,丹道将武术作为了其传播的一个重要载体。武术不仅是体育,更是文化;道不仅可抽象,也可具体。笔者希望通过此文,可以使人们对道教修炼和传统武术有更新的认识,更能够开拓一条研究道教思想及传统武术的新途径。借鉴前辈的修行丹道和习练武术的经验,不仅有助于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对于今天的倡导全面健身、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以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西南政法大学》期刊2013-03-10)
路永照[6](2012)在《《医道还元》丹道思想举要》一文中研究指出《医道还元》是清代的一部扶鸾道医着作。该书主张从调身、治心入手,以通达修性了命的证道成真大道。对比一般丹道炼养家的着作,《医道还元》的丹道思想有其独特之处。它强调治身的重要性,把治身作为修行的基础环节;强调认识心的功能,用叁教合一的观念来阐释心的特性;主张彻底的性命双修论,以心气不二来论述性命混融功夫。《医道还元》的丹道观念代表了清代以来丹道家对炼养的最新认识。(本文来源于《商丘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11期)
徐平[7](2012)在《丹道生命哲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丹道是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的重要内容,与生命哲学和人体科学相关联,以人体精气神为对象,以天人感应、据有修无、阴阳和合、逆向返修等为原则,以长生久视、羽化登真的神人境界为目的。修炼丹道不仅利于身心健康,而且要求有高深的道德修养,用积功累行配合修炼以成就大道;不仅有诸多的修炼技巧以成就命功,还要有高明的心性修养以成就性功,是性命双修的学问;丹功中无论是清净丹法还是彼家丹法、龙虎丹法都离不开阴阳的相交,是阴阳和合、动静合一的功夫。张叁丰是丹道的集大成者,其丹法详实准确,有正宗的师承,我们以他为例对丹道生命哲学进行研究。首先,以考据学和版本学的方法对张叁丰其人及作品进行考证,得出结论,认为他出生于宋末元初,入仕出世于元朝,逝世于元末明初,享誉有明一代,衍传结集于清代。经考证,《大道论》、《玄机直讲》、《丹经秘诀》、《金丹要旨》等为张叁丰作品。李西月在汪锡龄的版本基础上组织编写《张叁丰全集》收入到《道藏辑要》的《续毕集》。其次,研究丹道修炼的形而上理论基础,也就是包括宇宙观、认识论、伦理价值观、生命观、心性论等在内的哲学思想。张叁丰在宋明理学及陈抟思想的影响下提出“道统无极生太极”的宇宙论,为其丹道修炼实践提供了形上学的理论支撑。张叁丰丹道思想中渗透着叁教合一的理论,借助儒家入世的伦理道德辅助修炼,认为积功累行的良好品德是修成大道的必要条件;以佛家的修心修性理论充实“炼己”思想,丰富性功的修炼;对“穷理尽性”的心性哲学以及“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生命哲学进行展开阐述,通过对原始道家的心性哲学、唐朝重玄心性哲学、金元全真道心性哲学进行纵向的梳理引出张叁丰的心性哲学,通过比对儒释道叁家的生命哲学突出道教生命哲学“命自我造”的特色;探讨中国历史上自东汉以降至明清的道教社会伦理的变迁,彰显道教作为中国本土宗教的特色,期间渗透着儒释道叁教合一的宗教宽容与理解;通过对道教生命伦理的研究过渡到张叁丰丹道中的伦理道德规范。再次,对张叁丰的丹道思想进行诠释。丹道修炼的基本旨趣是追求长生,不是执着于肉体的长生而是以灵明性体为追求目标的“形神俱妙”,长生的是“道”,丹道修炼追求的长生久视就是“与道合一”。丹道修炼以“归根复命”的逆修原则使人体通大道,由后天返先天。以“唯道集虚”的虚无原则据有修无,以天人感应的原理来论证“与天地同寿”的可能性。以精气神为药物进行性命双修。对于修炼的药物、鼎炉和火候丹经中有多种论述,我们认为上品丹法以玄关一窍为鼎炉,以元神妙用为火候,以先天一炁为药物。丹道修炼有筑基炼己、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等步骤,有叁家四派丹法,分别是:自身阴阳清净丹法、同类阴阳彼家丹法、同类阴阳龙虎丹法、虚空阴阳的虚无丹法。最后,研究张叁丰丹法的特殊之处,包括太极筑基、龙虎丹法以及贯穿修炼始终的炼己功夫。张叁丰因太极之名为后世所熟知,我们认为张叁丰的“十叁势”对太极拳前史做出了贡献,为完善定型的陈氏太极构筑了最基本的框架。张叁丰的太极“十叁势”是融合丹功与武术的内家拳法,在丹道筑基阶段是非常有效的动功形式。张叁丰的龙虎丹法是继魏伯阳、吕纯阳、张紫阳、张叁丰等一脉相承的真正人元丹法,推崇身外阴阳、灵父、圣母叁家之道,既是栽接法,又是男不宽衣、女不解带的绝对清静之法。张叁丰认为还丹容易,炼己最难,炼己就是炼心性,从修炼之初的筑基到炼虚合道的阶段,都需要有贯穿始终的炼己功夫护航,才能确保修炼成功,没有炼己纯熟的心性功夫,纵然有诸多修命技巧,也难登大道之途。(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期刊2012-04-01)
丁常春[8](2009)在《柳华阳与伍守阳丹道思想之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伍守阳(1574—约1644),原名阳,字端阳,自号"冲虚子",江西南昌县人。伍氏主要着作为《天仙正理直论》、《仙佛合宗语录》等。柳华阳(1735—?),江西洪都(今南昌)人。柳氏主要着作为《金仙证论》、(本文来源于《中国道教》期刊2009年06期)
王林森[9](2008)在《柳华阳丹道思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内丹学作为中国道教文化园中的一枝奇葩。自隋唐以来,受到历代仙家的重视。明清时期,最为着名的内丹流派无疑为伍柳丹派。而其中继丹道大师伍冲虚后,柳华阳是该派的另一位代表人物,同时他的内炼思想不仅是对伍冲虚丹道思想的继承而且也多有发展。近年来,随着内丹学的再次兴起。柳华阳的内炼思想也日益受到国内外学术界、道教界的重视。鉴于此,本论文将对柳华阳的内炼思想及其影响进行深入探讨。从整体来看,本论文包括九章、五个部分,重点对柳华阳的内炼思想予以阐释。这其中,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学界对柳华阳内炼思想研究的状况;第二部分主要谈到柳华阳的生平、着作及其内炼思想渊源和对丹道理论的继承发展;第叁部分着重对柳华阳内炼思想的炼己、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炼神还虚四个阶段的研究;第四部分详细阐释了柳华阳内炼思想的特点;第五部分主要探讨柳华阳内炼思想对道教内外的影响。作为伍柳丹派的代表之一,柳华阳及其内炼思想是相当博大、深厚的。尽管本论文对柳华阳及其内炼思想有一定的研究,但由于笔者的学识见解、研究资料所限,因此,本论文还不足以完全填补对柳华阳及其内炼思想研究的空白。当然,笔者将会对柳华阳及其内炼思想继续深入研究,也希望能对丹道爱好者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期刊2008-04-01)
毛丽娅[10](2004)在《试论道士陈楠的丹道思想及其时代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陈楠是南宋时期影响较大的道教内丹思想家,道教金丹南宗第四祖,内丹清修派的代表人物。传薛道光内丹道,主张金丹之要唯在"铅汞"。"一"为金丹之基,道即金丹;主张性命双修,强调修性为炼精气的基础;丹法分叁品,推重内丹修炼以调心炼神为要的上品"天仙之道";主张佛道不二,融禅入道;兼行雷法,在金丹南宗传承及其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成熟方面有承前启后之贡献。陈楠的丹道思想不仅反映南宋时期内丹道兴盛、新道派兴起、各种道法出现而又相互交参、逐渐合流以及"叁教合一"的时代特征,而且其思想直接影响了其后内丹学的发展。(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4年01期)
丹道思想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赵宜真是元末明初重要的道教思想家和实修家。他师承道教多派法脉,集全真、清微、净明诸派之传,具有深刻而自觉的理论意识。他对道教的教义、仪式和法术体系进行了富于时代性的理论综合和诠释。尤其在丹道思想理论建设方面,他基于时代背景,创造性地提出了内、外丹"造道则一"或"此道如一"的统一理论模式,从而在思想上打破了长期以来道门内部对于内、外丹之认识和实修的隔阂,提升了丹道体系的理论水平。与此同时,赵宜真的丹道理论还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底蕴,在宇宙本体论上强调"道"的本体性和统摄性,在生命物质观上主张"理气相须"、"形神交涉"的有机整体性,在工夫论上提倡"心与理融、天人合德"的体知性思维与实修。总体来看,赵宜真的丹道理论,是对传统道教丹道思想及其实修方法的一次新综合和新阐发,具有重要的道教史和思想史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丹道思想论文参考文献
[1].陈覃雨儿.从《悟真篇》看《红楼梦》的丹道思想[J].青年文学家.2018
[2].杨贺淞.赵宜真的丹道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7
[3].宋宇.清代刘一明丹道思想特色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6
[4].董文佐.黄元吉丹道思想蠡测[D].中央民族大学.2015
[5].于泳涛.修之为丹,演之为武,复合于道[D].西南政法大学.2013
[6].路永照.《医道还元》丹道思想举要[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2
[7].徐平.丹道生命哲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
[8].丁常春.柳华阳与伍守阳丹道思想之比较[J].中国道教.2009
[9].王林森.柳华阳丹道思想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08
[10].毛丽娅.试论道士陈楠的丹道思想及其时代特征[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