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耕地资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耕地,资源,足迹,生态,固阳县,中低产田,价值。
耕地资源论文文献综述
刘小娟,张裕凤[1](2019)在《包头市固阳县耕地资源资产价值核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耕地资源是一类重要的自然资源,也是人类得以生存的基础,对耕地资源进行资产价值核算的研究,不仅能够加强人们对耕地资源的管理和监控,而且可以为耕地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及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基础。笔者通过对固阳县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的核算得出:2016年耕地资源的总价值为504 841.47万元,其中经济价值为87 135.99万元,占总价值的17.3%;社会价值为378 317.12万元,占总价值的74.94%;生态价值为39 388.36万元,占总价值的7.8%。(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科技与经济》期刊2019年21期)
齐培松[2](2019)在《福建邵武市:出台耕地资源保护规划》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特约记者 齐培松)近日,福建省邵武市印发《邵武市环境保护规划(2015~2030年)》,出台了耕地资源保护规划,制定多条措施强化耕地资源保护。至2020年,全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3450.67公顷,通过土地开发整理等方式补充耕地不低于1784.6(本文来源于《中国自然资源报》期刊2019-10-29)
刘贤生,徐珊,张震,张依瑶,路畅[3](2019)在《黑龙江省耕地资源安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完善各地区耕地资源安全问题研究,笔者以集中连片耕地大省黑龙江省为研究区,构建耕地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综合评价法及障碍度模型对黑龙江省2007—2016年的耕地安全状况及趋势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2007—2016年黑龙江省耕地资源安全经历了"临界安全—较安全—临界安全—较安全"的波动状态;(2)通过对准则层分值及趋势进行分析,发现生态安全分值有较大波动的下降,耕地生态安全问题凸显;(3)以障碍度模型对2007—2016年研究区指标数据进行计算,发现生态安全指标因子的障碍度在中后期愈发凸显,问题集中在农耕化学生产资料的过量投入。基于此,控制化学生产资料投入,实行有效轮耕、休耕制度和农业生产补偿机制是必要的。(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30期)
薛若晗[4](2019)在《基于叁维生态足迹模型的福建省耕地资源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福建省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状况,基于传统生态足迹模型和叁维生态足迹模型,测算了福建省2008—2017年人均耕地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足迹广度、足迹深度和叁维生态足迹。在此基础上,引入耕地压力指数,判断当前福建省耕地是否处于超载状态。结果表明:2008—2017年,福建省人均耕地生态足迹由0.263 6 hm~2增长至0.307 1 hm~2,增长了16.5%;人均耕地生态承载力逐年缓慢减少,从0.213 7 hm~2下降到0.201 9 hm~2,下降了5.5%。2008—2017年,福建省耕地从未出现过生态盈余,人均耕地足迹生态赤字从0.049 9 hm~2扩大到0.105 2 hm~2,增加了110.8%。福建省2008—2017年耕地足迹广度总体下降,而足迹深度总体上升,且人均耕地足迹深度始终大于1。这10年间,耕地压力指数逐渐上升至1.520 9。福建省耕地资源的利用为不可持续发展状态。最后,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对策,以维持福建省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9期)
马文博[5](2019)在《耕地资源外部性价值空间异质性与生态补偿研究评述与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耕地资源外部性价值基本理论及其内部化、外部性价值的空间异质性、外部性价值测算与补偿等方面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归纳发现: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方式给予耕地保护主体一定数量的补偿,可有效提升农户耕地保护积极性;国内在补偿标准理论基础、补偿标准测算等方面研究成果丰硕,但存在需深入探讨的问题。未来应充分考虑耕地资源外部性价值的空间异质性,综合测算正负外部性价值量,制定符合区域实际的差别化生态补偿策略,提升补偿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本文来源于《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王婷,王芝潇,毛德华[6](2019)在《中国主要粮食作物虚拟水——虚拟耕地资源时空匹配格局》一文中研究指出农业水土资源是农业生产的核心要素,水土资源空间匹配关系影响粮食生产安全。为了解区域主要粮食作物生产过程中水土资源利用现状,本文从虚拟水、虚拟耕地角度出发,定义了主要粮食作物虚拟水—虚拟耕地资源匹配系数的概念,对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台湾、香港和澳门数据尚未收集)1998、2005、2011和2017年4种主要粮食作物(稻谷、小麦、玉米、大豆)的虚拟水—虚拟耕地资源时空匹配程度进行量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期内,全国主要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及粮食总产量在增减交替中有所增加,其中4种粮食作物增减交替变化波动幅度大。东中部地区的虚拟水、虚拟耕地资源的总量高于西部地区,总量变化趋势呈现明显的地域分异特征。②虚拟水、虚拟耕地资源总量高值区和低值区的地区构成特征明显,区域内部虚拟水—虚拟耕地资源匹配系数呈现多样化。北方地区匹配程度总体优于南方地区。同时根据地区匹配系数存在差异性的原因,针对性地提出创新水土资源协调利用管理体制、大力发展节水节地的现代高效农业、健全水土资源协调利用相关法律制度和建立粮食生产水土资源生态补偿机制等提高地区主要粮食作物虚拟水—虚拟耕地资源匹配水平的对策和建议。(本文来源于《世界农业》期刊2019年10期)
任佳,郧文聚[7](2019)在《耕地资源利用须平衡生产和生态》一文中研究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耕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有着其他资源无法替代的作用。保护耕地资源、合理利用耕地资源是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等重大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和抓手。长期以来,人们过分关注耕地资源的生产功能,而忽视(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报》期刊2019-09-24)
罗铁军,李心怡,冯琦[8](2019)在《耕地资源变化与社会发展的动态响应分析——以湖南省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分析耕地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动态关系,促进城镇化与农业的协调发展,本文基于湖南省2009-2017年相关数据,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计算两者的互馈关系。结果表明:耕地变化与社会发展之间动态响应呈现差异性,表现为方向上的正负转换和趋势上的强弱起伏;耕地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度远远高于经济社会发展对耕地变化的贡献度。(本文来源于《国土资源导刊》期刊2019年03期)
刘洪涛,郭小夏,成升魁,甄霖,刘晓洁[9](2019)在《我国粮食生产的耕地资源环境效应特征与代价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粮食产量逐年增长,但伴随形成的水土资源消耗和耕地环境负荷令人担忧。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的耕地资源环境效应基本情况,总体结论是化肥、农药、地膜等农业投入品过量使用所带来的环境负荷日趋严重。同时,对休耕模式和粮食主功能区调整这两项国家战略政策的资源消耗与环境效应进行了重点分析,建议逐步扩大在水资源超采区、重金属污染区、生态退化区等典型区域的休耕面积,积极谨慎地评估主功能区调整形成的潜在资源消耗缓解与环境效益提升作用。提出:改变以牺牲耕地资源环境为代价换取粮食持续增长、建立以资源环境效应评估为平衡点的粮食供需模式的时机已成熟,粮食生产的耕地资源环境效应,应纳入国家粮食战略安全保障整体计划中。(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管理》期刊2019年04期)
黄玲萍[10](2019)在《福建省耕地资源流转模式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耕地资源有序流转有利于促进农业的发展,有助于稳定农户土地承包权。立足于福建省耕地资源流转的背景和现状,分析当前耕地流转经营中呈现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借鉴黄土高原地区和广东省的成功经验,探索适合福建新发展阶段的叁种耕地流转模式——农业合作模式、集体+龙头企业模式、农业示范园区模式。(本文来源于《农村经济与科技》期刊2019年15期)
耕地资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报讯(特约记者 齐培松)近日,福建省邵武市印发《邵武市环境保护规划(2015~2030年)》,出台了耕地资源保护规划,制定多条措施强化耕地资源保护。至2020年,全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3450.67公顷,通过土地开发整理等方式补充耕地不低于1784.6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耕地资源论文参考文献
[1].刘小娟,张裕凤.包头市固阳县耕地资源资产价值核算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9
[2].齐培松.福建邵武市:出台耕地资源保护规划[N].中国自然资源报.2019
[3].刘贤生,徐珊,张震,张依瑶,路畅.黑龙江省耕地资源安全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9
[4].薛若晗.基于叁维生态足迹模型的福建省耕地资源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9
[5].马文博.耕地资源外部性价值空间异质性与生态补偿研究评述与展望[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6].王婷,王芝潇,毛德华.中国主要粮食作物虚拟水——虚拟耕地资源时空匹配格局[J].世界农业.2019
[7].任佳,郧文聚.耕地资源利用须平衡生产和生态[N].中国科学报.2019
[8].罗铁军,李心怡,冯琦.耕地资源变化与社会发展的动态响应分析——以湖南省为例[J].国土资源导刊.2019
[9].刘洪涛,郭小夏,成升魁,甄霖,刘晓洁.我国粮食生产的耕地资源环境效应特征与代价分析[J].中国环境管理.2019
[10].黄玲萍.福建省耕地资源流转模式探索[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