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海洋热通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通量,海洋,数值,东海,气旋,敏感性,参数。
海洋热通量论文文献综述
杨宇[1](2015)在《冰水界面海洋热通量的参数辨识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参数辨识和冰厚观测研究了固定冰冰底海洋热通量,建立了冰底薄层能量平衡系统,证明了系统解的存在与唯一性.以海洋热通量为辨识参数,观测和计算冰厚差值为目标函数,建立最优辨识模型.利用有界变差函数理论分析最优辨识模型最优解的存在性,通过改进遗传算法求得最优解.根据现场观测的2006-2007年冬季中山站附近固定冰冰厚数据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2005-2006年数值结果检验表明所建立的冰底薄层能量平衡系统及参数辨识模型是正确有效的.(本文来源于《数学的实践与认识》期刊2015年03期)
马雷鸣,秦曾灏,端义宏,杜秉玉[2](2002)在《海洋热通量对东海气旋发展影响的数值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PSU/NCARMM 4对东海两个弱气旋个例的初期入海发展进行了数值模拟和敏感性试验的研究 ,并对主要结果进行了分析 .采用总体空气动力学边界层及显式水汽方案的控制试验较成功地模拟出了气旋涡度场的型式和中心强度 .在此基础上针对海洋热通量进行了敏感性试验 .结果表明 ,海洋热通量输送对东海气旋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不计初期海洋热通量输送可减少模拟气旋强度的 4 5%以上 ;初始 (入海前 )增加海 -气温差 1K可使气旋强度增加 2 % ;初始增加海洋潜热输送 (海 -气饱和水汽差 ) 1 %使气旋强度增加 50 %左右 .潜热输送的贡献约为感热的2 0倍 .海洋热输送加大了低层大气的不稳定性 ,这可能是影响两例气旋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来源于《海洋学报(中文版)》期刊2002年S1期)
季顺迎,岳前进[3](2000)在《辽东湾冰期海洋热通量的确定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讨论了海洋热通量的计算方法,并利用辽东湾JZ20-2海域定点观测的气象、水文和海冰数据,对1997~1998年度的海洋热通量进行了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其值在初冰期最大,可达200Wm-2以上,然后随着冰期的延长而逐渐减小,在融冰期接近于0。最后,讨论了气象和水文条件、海冰厚度和类型等因素对海洋热通量的影响。本文首次对辽东湾冰期的海洋热通量进行了确定,并得到了其在整个冰期内的变化规律。(本文来源于《海洋通报》期刊2000年02期)
海洋热通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PSU/NCARMM 4对东海两个弱气旋个例的初期入海发展进行了数值模拟和敏感性试验的研究 ,并对主要结果进行了分析 .采用总体空气动力学边界层及显式水汽方案的控制试验较成功地模拟出了气旋涡度场的型式和中心强度 .在此基础上针对海洋热通量进行了敏感性试验 .结果表明 ,海洋热通量输送对东海气旋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不计初期海洋热通量输送可减少模拟气旋强度的 4 5%以上 ;初始 (入海前 )增加海 -气温差 1K可使气旋强度增加 2 % ;初始增加海洋潜热输送 (海 -气饱和水汽差 ) 1 %使气旋强度增加 50 %左右 .潜热输送的贡献约为感热的2 0倍 .海洋热输送加大了低层大气的不稳定性 ,这可能是影响两例气旋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海洋热通量论文参考文献
[1].杨宇.冰水界面海洋热通量的参数辨识系统[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5
[2].马雷鸣,秦曾灏,端义宏,杜秉玉.海洋热通量对东海气旋发展影响的数值试验[J].海洋学报(中文版).2002
[3].季顺迎,岳前进.辽东湾冰期海洋热通量的确定与分析[J].海洋通报.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