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润成:分析院前急救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救治效果论文

白润成:分析院前急救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救治效果论文

摘要:目的分析院前急救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6 年1 月至2018 年1 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 例,将所有患者根据就诊方式的差异,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治疗组就诊方式为救护车接诊,对患者采取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对照组就诊方式为家属送诊,未采取任何护理措施,两组各25 例。研究结束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死亡率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治疗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并且两者差异较大,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降低患者死亡发生率,提高患者对医疗人员的满意度,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院前急救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效果;护理模式

0 引言

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上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其患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患者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血流降低,或部分供血区域发生心肌细胞坏死,患者病情普遍较为严重,死亡率高[1]。引发心肌梗死主要包括长期劳累、饮食不规律、具有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2]。本文主要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方式的救治效果进行分析,详细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6 年1 月至2018 年1 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作为本次研究单位,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根据就诊方式的差异将50 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5 例,对照组男性18 例,女性7 例,平均年龄(56.8±7.9)岁,未实行院前急救护理,治疗组男性19 例,女性6 例,平均年龄为(58.1±6.8)岁,实施院前急救护理。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基础资料上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均签署知情协议书,我院伦理委员会对此次研究知情并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均为家属送至医院就诊,未进行院前急救护理;治疗组为救护车接诊,需进行一系列的现场救治措施,主要包括:(1)家属指导:接到家属电话时,详细询问患者的状况,使患者原地休息,不能随意搬动,可让患者服下硝酸甘油等药物。(2)现场救治:相关医疗人员就位之后,及时检查患者的病情,依据心电图对患者进行初步诊断,适当给予患者阿司匹林、瑞舒伐他汀、波立维、止痛镇静药物。(3)运转救治:使患者平卧与担架上,上下楼梯注意动作幅度,保持患者呼吸畅通,期间对患者的面部、身体体征进行观察。(4)医疗人员交接:患者成功送至医院之后,急救人员仍应与病房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救治,价格患者的具体情况告知病房护理人员,待具体情况交接完毕之后方能离开。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是我们共同追求的广州好教育的美好愿景,将广州“好教育进行时”进行到底,实现这个美好愿景已为期不远了,我对此充满信心!

在中国加大开放力度以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今天,发展金融业既是进一步改革开放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1.3 观察指标

救治结束之后,根据两组中途死亡人数和住院死亡人数,对比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死亡率。死亡率=死亡人数/总人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无人艇能够执行海洋环境检测与目标识别等多种类型的任务。现有的无人艇体积小、重量轻,当无人艇在广阔海域执行路径跟踪任务时,环境影响是主要的干扰因素。[1-3]从提高效率的角度,多数无人艇控制器在设计中并没有充分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4-6]而当海洋环境影响特别强烈时,无人艇就很难完成既定的航向控制策略。因此,精确高效的控制算法是确保无人艇在复杂海况下实施航向控制的关键。[7-8]

采取SPSS 19.0 软件对救治结果进行对比,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 和χ2 检验,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通过数据分析后,可以看出治疗组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距较大,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死亡率对比(n, %)

?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发病率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极容易在发病过程中心脏骤停,发生猝死等情况,已经严重威胁到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需对此类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12 h 内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急救,极有可能引发患者心力衰竭、突然休克等并发症[2]。反之,若能在发病短时间及时实施有效的救治手段,则能大大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所谓院前急救护理就是在了解患者的实际情况之后,做出针对性的救治措施,充分发挥医疗人员的主观性,能够最短的时间之内做出有效的救治措施[3]。此项救治措施对于医疗人员要求较为严格,需要医疗人员掌握较为全面的医疗知识,能够对各种突发情况进行准确的处理,通过患者的生命体征对患者的病情做出准确的判断,降低患者心律失常等情况的发生率,为患者开通绿色通道,争取抢救时间,提高患者的存活率[4]。所以,想要提升院前急救护理效果,则必须对相关医疗人员严格要求,如加强医疗人员的技能培训,达到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做出正确的救治手段;加强医疗人员对设备仪器的保养意识,确保急救工作不因设备而影响;保障药品的供应,对数量和种类有严格的规定[5]。据相关数据统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1 h 内猝死占据50%,其主要原因为心律失常[6]。因此,在患者发病时及时对患者进行救治是降低患者死亡率的关键。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得知,采用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可以使死亡率得到有效的降低[7-8]。

综上所述,通过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救治,可以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愈的成功率得到大大的提升,极大地提高患者对医疗人员的满意度和临床治疗的安全性,具有较高的运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曾亿金,高咏萱,刘思苑.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内科,2017,12(5):719-721.

[2] 秦菊弟.院前急救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效果分析[J].医药前沿,2017,7(9):276-277.

[3] 马静.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的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7):243-244.

[4] 高洁.院前远程心电图传输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效果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6):794.

[5] 李利娟.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体会[J]. 医药前沿,2017,7(8):286-287.

[6] 彭湘富,魏侍萍,许美茹,等.院前急救联合护理干预改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有效性探究[J].全科护理,2017,15(12):1455-1457.

[7] 伍建平.院前急救与绿色通道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的有效性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7,12(2):146-148.

[8] 严雪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14):158-159.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613/j.cnki.1671-3141.2019.87.079

本文引用格式:白润成.分析院前急救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救治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7):132-133.

标签:;  ;  ;  ;  ;  ;  ;  ;  ;  ;  ;  ;  

白润成:分析院前急救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救治效果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