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双负载催化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纤维素,负载催化剂,叁元共聚,脂肪族碳酸酯
双负载催化剂论文文献综述
马江涛,崔爱军,钱俊峰,韦梅峻,陈群[1](2019)在《纤维素负载催化剂制备二氧化碳-环氧乙烷-氧化环己烯共聚物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纤维素为载体合成了纤维素-ZnEt_2-Y(CF_3OO)_3催化剂,以四氢呋喃为溶剂,研究了CO_2与环氧乙烷和氧化环己烯叁元共聚的反应条件。通过核磁共振氢谱证明所得共聚产物为叁元无规则共聚物。同时考察了共聚反应影响因素,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催化效率高达2 806 g/(mol Zn);碳酸酯的含量可达90%以上;重均相对分子质量达17万左右;分子质量分布为3~4。通过热扫描曲线发现,叁元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随着EO摩尔比的增加而降低。热失重分析结果表明合成的叁元共聚物具有高的热稳定性。另外,通过拉伸力学测试发现,随着环氧乙烷的加入,共聚物的断裂伸长率明显提高,脆性大大改善。(本文来源于《现代化工》期刊2019年10期)
朱啸庆,戴兢陶,刘总堂[2](2019)在《磁性负载催化剂Pd/Fe_3O_4的制备及其在Sonogashira反应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浸渍法制备Pd/Fe_3O_4负载型磁性纳米催化剂并对其进行表征,研究Pd/Fe_3O_4在碘苯与苯乙炔的Sonogashira偶联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在100℃、DMF为溶剂、K_2CO_3为碱源的反应条件下, Pd的负载量摩尔分数为13.7%时, Pd/Fe_3O_4的催化活性最高;其催化活性与负载的纳米Pd粒径有关, Pd粒径为3.56 nm时催化性能最佳;利用外磁场分离回收催化剂,循环使用5次后,其催化产率为75.3%,仍有较高的催化活性.(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李品华[3](2019)在《SiO_2包覆磁性Fe_3O_4纳米粒子负载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过渡金属或有机小分子催化的有机反应是有机合成中构建碳碳键和碳杂原子键的重要手段,也是当前有机化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过渡金属的盐、配合物或有机小分子,尤其是手性有机小分子用作催化剂具有价格昂贵,不易回收,污染环境等弊端,不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因而,寻找清洁的物质转化途径,开发可循环利用的高效催化剂是实现绿色有机合成化学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的主要工作是研究过渡金属配合物和有机染料的负载策略,并用所制备的二氧化硅包覆四氧化叁铁磁性纳米粒子负载的催化剂催化碳碳键和碳杂原子键形成反应,并实现催化剂的快捷回收和循环利用。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叁部分工作:1、设计并制备了一种高效的、对空气和水稳定、易于回收的SiO2包覆磁性Fe3O4纳米粒子负载钯催化剂,并将该催化剂用于催化Suzuki、Sonogashira和Heck反应,实验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催化活性高,底物广谱性好。特别是该催化剂的磁分离操作非常方便,并且催化剂重复使用10次而未见其催化活性显着降低。2、设计并制备了 SiO2包覆磁性Fe3O4纳米粒子负载的eosin Y铵盐,其可用作催化剂在可见光促进下高效催化N-芳基四氢异喹啉毗连氮原子的苄基C(sp3)-H键选择性官能化反应构建碳碳键和碳磷键。N-芳基四氢异喹啉类化合物与硝基烷烃、丙二酸二甲酯、亚磷酸酯等亲核性化合物脱氢交叉偶联反应,高产率得到了相应的目标产物。此外,该催化剂易于制备、方便回收且可重复使用8次而未见催化剂活性显着降低。3、设计并制备了 SO2包覆磁性Fe3O4纳米粒子和Merrifiekd树脂负载的孟加拉玫瑰红(Rose Bengal)铵盐,并用作光催化剂,在可见光诱导下实现肉桂酸与芳基亚磺酸钠脱羧磺酰化反应合成乙烯基砜类化合物。实验结果表明,该反应效率高,底物广谱性好。所制备的两类负载型催化剂结构都相对稳定,分离操作简单方便,并且循环使用6次而未见催化活性显着降低。(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9-04-20)
王凯璇[4](2019)在《叁元磁性纳米负载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苯并二氮杂卓合成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磁性纳米负载催化剂是一种将催化剂负载于磁性介质上的一种新型催化剂,具有稳定性较强、可回收、重复利用率较高,经济环保等优点。磁性纳米负载催化剂在开发、利用清洁能源,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尝试开发制备新型的磁性纳米负载催化剂,并将其应用于有机化合物的合成中。1,5-苯并二氮杂卓是一类具有较高的生理活性和药理活性的苯并七元氮杂环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广泛用作抗惊厥药,抗焦虑药,镇痛药,镇静药,抗抑郁药、催眠药以及抗炎药,在药物研发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课题组一直致力于设计合成1,5-苯并二氮杂卓类化合物,不断开发出新颖、绿色的合成方法,如一步多组分合成、串联反应合成、负载催化合成等。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了一类特殊的重排反应,并得到了苯并恶唑类化合物;制备了7种新型的叁元磁性纳米负载固体酸催化剂,经系列表征分析后,应用于催化合成系列3-芳甲酰基-1,5-苯并二氮杂卓化合物。本文的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叁个方面:1、以2-氨基苯酚,芳香醛以及3-丁炔-2-酮为原料进行系列反应,意外得到了一类未见报道的2-苯基-3-(3-氧代丁烯基)-苯并恶唑类化合物。所有化合物均经核磁氢谱、核磁碳谱、红外光谱、质谱、元素分析及X-单晶衍射(Ⅲc)进行了结构确认。根据反应过程形成的中间体分析其机理,发现中间体产生了特殊的重排反应,对此,通过Gaussian 03应用程序,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从原子布居电荷和分子能量两方面对机理进行理论分析,从理论上对重排机理进行验证,研究表明:理论和实验一致说明了本文中反应机理的正确。2、制备了7种新型叁元磁性纳米负载固体酸催化剂。以合成的纳米级磁性Fe_3O_4为磁核,以二氧化硅为磁基体保护材料,通过浸渍法以及借助硅烷偶联剂等化学方法在二氧化硅表面负载固体酸(对甲苯磺酸、氯化铈、氯化铜、氯化镍、扁桃酸、硅钨酸),对上述催化剂经红外、固体粉末衍射、扫描电镜、能谱、透射电镜、比面积测试、磁性测试进行表征,通过分析确认成功得到了叁元磁性纳米负载固体酸催化剂。3、应用制备的新型叁元磁性纳米负载固体酸催化剂,催化合成12种未见文献报道的3-芳甲酰基-1,5-苯并二氮杂卓化合物。合成方法以取代或无取代的邻苯二胺、苯乙酮、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缩醛、肉桂醛(反式-2-己烯醛、环己基甲醛)为原料,室温,无水乙醇为溶剂,Fe_3O_4@SiO_2-TsOH为催化剂。合成的化合物均经核磁氢谱、核磁碳谱、红外光谱、质谱、元素分析表征,确定化合物结构正确,并提出可能的反应机理。新型的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表现出催化效率高、可回收等优势。(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19-03-20)
杨志[5](2019)在《负载催化剂SmMn_2O_5/γ-Al_2O_3负载量对NO氧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贵金属催化剂对NO_x催化氧化具有优异的催化性能,但催化剂成本较高,而负载型催化剂及非贵金属催化剂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中采用水热法和浸渍法分别制备了SmMn_2O_5纯相催化剂和SmMn_2O_5/γ-Al_2O_3负载催化剂,探索了活性成分SmMn_2O_5含量对NO催化氧化的影响。对负载SmMn_2O_5不同质量分数(5%~100%)的复合催化剂进行了扫描电子显微镜、比表面积、孔径分布、程序升温还原和程序升温脱附的表征以及NO催化氧化的研究。当SmMn_2O_5负载量小于50%(35%、25%、15%、5%)时,负载量为25%的催化剂显示出最低的燃点温度(260℃),继续增加负载量到50%和75%,与负载25%的复合催化剂相比,起燃温度降低10℃,仅高于纯相催化剂40℃。该探索对于SmMn_2O_5催化剂的有效利用将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并为负载型非贵金属催化剂的设计提供一定的思路。(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学》期刊2019年02期)
黄文俊[6](2018)在《聚合物分子刷负载催化剂的设计及催化乙烯聚合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双峰聚乙烯包含了高分子量与低分子量部分,可以提高材料本身的机械性能和加工性能,逐渐成为了高性能聚烯烃树脂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目前生产双峰聚乙烯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主要有串联反应器法和单反应器法,其中单反应器法不仅成本低、工艺简便,而且得到的双峰聚乙烯具有很好的混合效果,是发展生产双峰聚乙烯的重要工艺方法。本文以烯烃聚合负载化催化剂为出发点,合成设计了具有刷状拓扑结构的聚苯乙烯载体,通过对载体表面进行苯氧基亚胺功能化处理,设计了四种不同化学环境的配体并与钛、锆、镍配位合成相应的催化剂,应用于乙烯的催化聚合。研究发现,不同活性配体与金属配位聚合所得的聚乙烯分子量及活性有所差异,从而可以通过在同一载体上利用不同活性的混合配体实现双峰聚乙烯的调控与合成。具体工作及结论如下:本文通过文献综述调研,发现聚合物载体在烯烃聚合负载中的重要性,不仅可以减少对产品的污染,不造成反应釜堵塞,甚至可以作为填料进行补偿增强性能等。本文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的方法合成具有降冰片烯不饱和双键的聚苯乙烯,再通过开环易位聚合(ROMP)实现刷状拓扑结构的设计合成,最后通过迭氮的点击化学反应以及醛胺缩合成功能化的分子刷载体,同时通过AFM/FT-IR/NMR等表征方法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为了金属中心可以更好的进行负载以及催化烯烃聚合,经过探索发现,钛、锆金属中心具有较好的负载能力以及聚合活性,在乙烯聚合活性探索中我们发现钛、锆催化剂在乙烯聚合中活性较好,所得聚乙烯材料熔点在133℃左右。同时负载化后所得聚乙烯表面呈现出特殊的片层结构。同时本文在同一载体上用不同配体进行修饰,再与中心金属进行配位,实现活性位点的不同活性调控,实现双峰聚乙烯的合成与探究。高温GPC测试中显示了双峰的性质,因此我们可以有选择性的合成特定分子量及比例可控的双峰聚乙烯。本文还探索了聚合物载体的形貌对聚乙烯产品的影响效果,从结果中可以看出,催化剂载体在聚合过程中起到了模板作用,实现了对聚合物形貌的干预作用。(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1)
荣俊[7](2018)在《介孔材料负载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醋酸甲酯羰基化反应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醋酸乙烯是一种重要化工原料,可用于生产聚醋酸乙烯、聚乙烯醇等产品,传统的生产醋酸乙烯的工艺主要有乙炔法工艺和乙烯法工艺两种,我国受限于煤炭资源丰富而石油资源相对匮乏的资源结构,大多以乙炔法为主,但乙炔法污染重、能耗大。美国哈尔康公司开发的醋酸甲酯羰基化法生产醋酸乙烯的工艺脱离了传统工艺的束缚,充分利用工业价值不高的醋酸甲酯,使用铑、钯、镍等配合物作为催化剂,该法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在石油资源日益枯竭的今天,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从目前的研究现状看,使用该方法生产醋酸乙烯已经可以达到非常不错的原料转化率和目标产物的选择性,且反应条件较为温和,但目前主要以均相催化体系为主,仍然存在诸如产物与催化剂难以分离、催化剂活性物种容易流失及催化剂寿命较短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该法现阶段很难大规模应用于工业生产,由于均相催化体系的这些共性问题较难解决,人们渐渐将重心转移到构建相应的多相催化体系以期解决上述问题。将催化剂负载在无机物载体上是常用的均相体系多相化的方式,而介孔材料得益于其良好的孔道性质和结构特点无疑是科研工作者们研究的热点。生产聚乙烯醇在我国的醋酸乙烯工业中占有很大比重,在醋酸乙烯生产聚乙烯醇的反应过程中,有大量醋酸甲酯的副产物产生,如果能够寻找到更为合适的高效的催化剂,构建醋酸甲酯-醋酸乙烯-聚乙烯醇的工艺路线,将反应的副产物醋酸甲酯加入循环路线,相信对醋酸乙烯的相关工业应用大有帮助。本文尝试使用水热合成法制取SBA-16、SBA-15、MCM-41等介孔材料,将均相体系中表现较好的铑金属配合物固载于这些材料的无机骨架上,进行醋酸甲酯羰基化法生产醋酸乙烯的反应,利用XRD、N_2吸附-脱附、SEM、TEM、FT-IR等对负载前后的介孔SBA-15、MCM-41、SBA-16材料进行表征,考察了材料的晶型、孔结构、整体形貌、元素种类等特征,反应得到的产物经简单蒸馏后,采用气相色谱分别进行分析,对醋酸甲酯的转化率和双醋酸亚乙酯的选择性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利用SBA-15、MCM-41、SBA-16介孔材料可以很好的负载Rh金属配合物,以此为基础构建的RhCl(TPP)_3/SBA-16多相催化体系在醋酸甲酯羰基化生产双醋酸亚乙酯的反应中有很好的表现,在保证醋酸甲酯转化率和双醋酸亚乙酯的选择性的同时提高催化剂的重复使用率,并使产物更易分离,很好的解决了以往均相催化体系存在的催化剂与产物难以分离、铑活性成分流失现象较为明显等问题,在保证了催化反应效果的同时,提高了催化剂的稳定性和重复使用率。(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8-06-01)
宋通洋[8](2018)在《SiO_2负载催化剂的酸碱性对1,1,2-叁氯乙烷脱氯合成二氯乙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过去的几十年里,氯代烃类物质(如1,1,2-叁氯乙烷)大量排放会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并危害人类健康。因此氯代烃类物质的处理是一个严峻的环境和社会问题。在工业上,1,1,2-叁氯乙烷(TCE)常用液相脱氯化氢可以合成附加值更高的偏二氯乙烯,然而生产工艺流程中产生大量高盐废水,造成环境污染,面临巨大的环保压力。从环境和工业角度考虑,将这些氯代烃类物质经过气相催化脱氯化氢转化为有用的化学品不仅是一个绿色环保友好的方法,而且更具有应用价值。本文中,我们制备了 SiO_2负载的碱金属、过渡金属以及季鏻盐离子液体催化剂,用于气相催化TCE选择性脱氯化氢合成二氯乙烯。考察了催化剂的酸碱性,负载量,反应温度对反应转化率和产物选择性的影响,并探究了 TCE脱氯反应机理。具体内容如下;1.SiO_2负载碱金属和过渡金属催化剂的酸碱性对TCE脱氯化氢的影响及其反应机理。TCE脱HCl主要生成叁种产物:1,1-二氯乙烯(VDC),顺式-1,2-二氯乙烯(cis-DCE)和反式1,2-二氯乙烯(trans-DCE)。考察了 SiO_2负载碱金属(Na,K,Cs)和过渡金属(Mn,Ni,Zn)催化剂上气相催化TCE脱HCl的反应行为,发现催化剂的表面碱性或酸性位点数量及强度影响催化剂活性。碱性催化剂(Cs/SiO_2和K/SiO_2)倾向于形成VDC,其选择性高达80%。中性催化剂(Na/SiO_2和SiO_2)倾向于形成DCE,其选择性为75%;酸性催化剂(Zn/SiO_2,Mn/SiO_2和Ni/SiO_2)倾向于形成DCE,其选择性高达96%。表征结果进一步得出了催化剂的碱性是生成VDC的关键因素,碱性越强,VDC选择性就越高。中强L酸催化剂有利于生成cis-DCE。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以下反应机理:在碱性催化剂上为碳负离子中间体的E1cb机理,在中性催化剂上为E2协同机理,而在酸性催化剂上为碳正离子中间体的E1机理。2.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SiO_2负载季鏻盐离子液体基催化剂(ILs/SiO_2),用于气相催化TCE脱HCl制备VDC,表征结果发现季鳞盐离子液体和SiO_2表面之间发生了相互作用,且随着季鏻盐离子液体负载量的增加,催化剂的碱性却逐渐减弱。反应结果表明,发现低负载量催化剂对VDC有较高的选择性(91%),而其选择性随负载量的增加而降低。结果表明,在强碱作用下,TCE脱HCl生成VDC遵循E1cb机理。此外,季鳞盐负载型催化剂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期刊2018-05-18)
沈国强,潘伦,吕哲,王重庆,Fazal-e-Aleem[9](2018)在《Fe掺杂TiO_2和Fe_2O_3量子点共负载催化剂:吸附与光催化协同作用高效降解有机染料(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摘要:光催化作为节能、清洁的环境处理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污染物处理领域,如室内气体净化、尾气VOCs处理和水体有机污染降解等.在众多光催化剂中,Ti O_2以其良好的化学稳定性、无二次污染、无刺激性和安全无毒等优势得到广泛研究.然而Ti O_2是宽禁带材料,仅能吸收太阳光谱的紫外光部分,通常需要用紫外光源来激发,光生电子-空穴易复合,这限制了其应用.过渡金属离子掺杂能在Ti O_2价带之上形成新的掺杂能级,从而提高其光谱响应范围,提高全光谱反应活性;与体相Ti O_2相比,纳米尺寸的Ti O_2具有更高的光催化活性,尤其小于10 nm的量子点尺寸Ti O_2有着高活性面积、较短的光生电子-空穴迁移路径和独特的量子尺寸效应;Fe_2O_3作为吸附材料与Ti O_2构建复合材料能够发挥吸附与光催化协同作用,从而提高污染物处理效率.我们以构建Fe掺杂Ti O_2和Fe_2O_3量子点共负载催化剂为目标,以钛酸四丁酯(TBT)和硫酸亚铁为前驱体,采用常温水解方法将Fe掺杂的Ti O_2量子点生长在MCM-41分子筛表面,并通过调节硫酸亚铁加入量合成了MCM-41负载的Fe掺杂Ti O_2和Fe_2O_3量子点催化剂.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研究了复合晶体结构,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紫外-可见光谱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表征手段研究了复合量子点材料生长机理和能带结构.结合吸附过程和光降解过程建立了吸附与光催化协同作用与污染物处理效率之间的关联关系.表征结果表明,硫酸亚铁水溶液加速TBT水解成功地在MCM-41表面生长了Fe掺杂Ti O_2量子点,并且量子点粒径随Fe前驱体量的增加而变大;前驱体比例Ti/Fe≤3.0时,过量的硫酸亚铁会析出并在焙烧过程中在MCM-41上分解为Fe_2O_3量子点,Fe_2O_3量随着硫酸亚铁加入量提高而增多.通过调节Fe前驱体的量,一方面Fe掺杂在二氧化钛价带之上形成了掺杂能级,减小了带隙,拓宽了光响应范围,另一方面引入适量Fe_2O_3量子点,实现了Fe掺杂Ti O_2和Fe_2O_3量子点共负载催化剂的构建.复合材料实现了吸附过程与光催化降解过程的协同作用,Fe_2O_3将污染物富集于催化剂表面,Fe掺杂Ti O_2将其有效降解,大大提高了污染物处理能力,其中FT/M-3.0处理效率最高,并在10次循环处理后依然维持较高的吸附能力和光催化降解能力.该工作为高效光催化水处理催化剂的设计和构建提供了新思路和策略.(本文来源于《催化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王凯[10](2018)在《聚离子液体对氨基酸的高效识别及在此基础上构建的聚合物网络负载催化剂的制备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离子液体由于自身结构和所携带的原子基团,使其可以实现对某种物质的特异性检测;除此之外,离子液体不但能促进反应速度,而且能够提高反应的选择性,因此近几年离子液体在不对称合成反应获得快速发展。聚离子液体具有离子液体和聚合物共同的性质,相比小分子离子液体来讲,可以通过聚合物主链和侧链更有效地调整其结构,更有利于高效识别体系和负载催化体系的构建。实验研究发现,聚离子液体可以在水中高灵敏度和有选择性检测叁种碱性氨基酸:精氨酸、赖氨酸和组氨酸,并且聚离子液体和L-脯氨酸之间能够形成强的非共价键作用力(具有强的识别作用),基于以上思路,本文我们设计合成了负载手性L-脯氨酸的聚合物网络催化剂。具体内容如下:(1)在水中实现氨基酸的裸眼识别对于生物分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中,通过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RAFT聚合)制备了不同链长的新型聚离子液体化学传感器,研究水和乙醇中同多种氨基酸的相互作用,并通过裸眼颜色变化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聚离子液体同氨基酸的识别性能进行研究,发现这些聚离子液体在水中可以用于高灵敏度和有选择性检测叁种碱性氨基酸(精氨酸、赖氨酸和组氨酸),并且这种识别性能随着聚合物分子量的增大而提高。通过分析,聚离子液体在水中识别作用主要依赖于聚集效应和极化效应,并且这种识别作用是通过与羧基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2)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聚离子液体同L-脯氨酸单体之间的强相互作用,合成聚合物网络负载催化剂,并将其应用到不对称催化反应。首先通过将聚离子液体和L-脯氨酸单体通过非键作用进行络合,接着通过手性单体自由基聚合的方法制备了负载手性催化剂的聚合物网络催化剂,同时,我们通过调控手性单体和聚合物离子液体的比例制备了一系列具有不同表面结构的聚合物网络体系,并进一步通过热重、扫描电镜、元素分析等手段对合成的催化剂进行结构和成分表征。最后,该类催化体系被应用直接催化不对称Aldol反应和多组分反应,相比于有机小分子催化剂,我们合成的这种聚合物网络负载催化剂具有更高的催化效率,且可以反复催化五次催化效率和选择性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本文来源于《河南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双负载催化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浸渍法制备Pd/Fe_3O_4负载型磁性纳米催化剂并对其进行表征,研究Pd/Fe_3O_4在碘苯与苯乙炔的Sonogashira偶联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在100℃、DMF为溶剂、K_2CO_3为碱源的反应条件下, Pd的负载量摩尔分数为13.7%时, Pd/Fe_3O_4的催化活性最高;其催化活性与负载的纳米Pd粒径有关, Pd粒径为3.56 nm时催化性能最佳;利用外磁场分离回收催化剂,循环使用5次后,其催化产率为75.3%,仍有较高的催化活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双负载催化剂论文参考文献
[1].马江涛,崔爱军,钱俊峰,韦梅峻,陈群.纤维素负载催化剂制备二氧化碳-环氧乙烷-氧化环己烯共聚物的研究[J].现代化工.2019
[2].朱啸庆,戴兢陶,刘总堂.磁性负载催化剂Pd/Fe_3O_4的制备及其在Sonogashira反应中的应用[J].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李品华.SiO_2包覆磁性Fe_3O_4纳米粒子负载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
[4].王凯璇.叁元磁性纳米负载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苯并二氮杂卓合成中的应用[D].河北师范大学.2019
[5].杨志.负载催化剂SmMn_2O_5/γ-Al_2O_3负载量对NO氧化的影响[J].应用化学.2019
[6].黄文俊.聚合物分子刷负载催化剂的设计及催化乙烯聚合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
[7].荣俊.介孔材料负载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醋酸甲酯羰基化反应中的应用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8
[8].宋通洋.SiO_2负载催化剂的酸碱性对1,1,2-叁氯乙烷脱氯合成二氯乙烯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8
[9].沈国强,潘伦,吕哲,王重庆,Fazal-e-Aleem.Fe掺杂TiO_2和Fe_2O_3量子点共负载催化剂:吸附与光催化协同作用高效降解有机染料(英文)[J].催化学报.2018
[10].王凯.聚离子液体对氨基酸的高效识别及在此基础上构建的聚合物网络负载催化剂的制备及应用[D].河南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