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病变特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胼胝,淋巴瘤,冠状动脉,脑血管,近视,艾滋病,糖尿病。
病变特点论文文献综述
陈凤欣,蒋煜,胡居龙,李坪,林毅军[1](2019)在《HIV感染者结肠黏膜镜下病变特点及病因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明确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结肠黏膜损伤内镜特征与组织病理学及病因学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地坛医院2008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有消化道症状并接受肠镜检查的患者中,95例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病因基本明确的患者,有明确内镜下黏膜损伤特征。结果 95例患者中,57.14%病毒感染为单纯疱疹病毒Ⅰ型,25.3%为巨细胞病毒感染;7.37%为溶组织阿米巴感染;结肠腺瘤占8.42%(8例);增生性病变中,结肠腺癌的患者年龄>50岁占活检患者总数的3.16%(3例)。进一步的免疫分析显示,疱疹病毒感染及巨细胞病毒感染与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的降低相关。结论 HIV感染者肠道黏膜损伤以疱疹病毒感染更为常见;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感染也是常见的致病因素。(本文来源于《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罗楚漩,应乐倩,余豪,杨栋,张邢炜[2](2019)在《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缺血性心肌病(ICM)患者冠状动脉的病变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诊断为ICM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冠脉多支病变组和单支病变组。通过SYNTAX评分中的指标,将两组患者冠脉病变类型进行对比研究。随访3~48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死亡、非计划性血运重建等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并分析其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76例患者中,冠状动脉多支病变45例,单支病变31例。多支病变组与单支病变组相比,平均年龄、男性患者比例、周围血管病(PVD)发生率明显增高(均P<0.05);右冠优势型、血管狭窄超过50%的发生率、叁分叉病变发生率、双分叉病变发生率、开口病变发生率及SYNTAXⅡ分值也明显增高(均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发现,双分叉病变是多支冠脉病变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HR=31.540,95%CI:2.360~421.464,P<0.05)。结论多支冠状动脉疾病是ICM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双分叉病变是多支冠状动脉病变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高龄男性伴严重PVD的患者建议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本文来源于《浙江医学》期刊2019年21期)
朱媛,朱娟,杜善双[3](2019)在《近视牵引性黄斑病变患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分析及临床特点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近视牵引性黄斑病变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图像的特点,探讨不同类型近视牵引性黄斑病变年龄、眼轴、最佳矫正视力等指标特点。根据扫描图像对该类疾病分型、分期,探讨不同类型黄斑病变手术预后及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高度近视患者49例(49眼)经眼科常规眼底检查、B超及OCT检查确诊的近视牵引性黄斑病变患者,分析其OCT扫描图像特点以及年龄、眼轴、最佳矫正视力等临床指标特点。49例中40例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随访术后1月视力情况,分析不同类型近视牵引性黄斑病变预后情况,探讨手术时机。结果:近视牵引性黄斑病变OCT扫描图像均存在玻璃体后界膜对视网膜的牵引,同时根据视网膜的图像特征可分为以下几类:黄斑劈裂、黄斑水肿、黄斑前膜、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随年龄增加,近视牵引性黄斑病变呈逐渐加重趋势。不同类型近视牵引性黄斑病变最佳矫正视力等临床特点不同。近视牵引性黄斑病变手术时机最好选择在视力下降但尚未形成黄斑裂孔及视网膜脱离前,不同类型术后预后不同。结论:根据OCT检查图像特征对近视牵引性黄斑病变分类、分型有重要作用;OCT检查对近视牵引性黄斑病变治疗方式选择、治疗时机选择均有一定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陕西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王木兰,陈姣姣,郁晨,马全鑫,徐松涛[4](2019)在《Zucker糖尿病肥胖大鼠脑血管病变特点和发病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Zucker糖尿病肥胖(ZDF)大鼠脑血管病的病理特点,并初步探讨其发病机制,为ZDF大鼠的应用提供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方法取8~9周龄雄性ZDF大鼠8只,饲喂Purina#5008饲料12周,另取8只同周龄雄性Zucker瘦型(ZL)大鼠饲喂普通饲料,作为正常对照组。饲养周期结束后,检测各组大鼠体重、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利用Y迷宫评价大鼠认知功能,通过磁共振成像观察颅内血管大体形态,处死动物后取脑组织,通过常规病理学和超微结构病理学观察脑组织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并利用免疫荧光技术观察白蛋白、IgG渗漏,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和ZO-1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ZL大鼠相比,模型对照组ZDF大鼠20周龄时,体重、空腹血糖和HbA1c均显着升高(P<0.01);Y迷宫实验中在新异臂停留的时间显着降低(P<0.05);脑内大血管出现形变和节段性狭窄;脑微血管出现闭塞,周围神经纤维水肿;脑血管周围有白蛋白和IgG渗出,ZO-1和Occludin蛋白表达下降(P<0.01)。结论 ZDF大鼠20周龄时会出现认知功能障碍,颅内大血管和微血管出现血管狭窄、闭塞,并引起周围神经组织病变,发病机制可能为紧密连接蛋白缺失导致血-脑屏障功能破坏,渗透性增加,从而产生血管形态和功能病变。(本文来源于《中国比较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南在元,王春雨,张哲,王琳琳,郝艳秋[5](2019)在《32例儿童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临床特点及文献复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儿童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的临床特征,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认识。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于哈尔滨市儿童医院住院的32例MRI检查提示有胼胝体压部病变的患儿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资料及随访情况。结果 32例患者中男17例,女15例;幼儿22例,儿童及青春期10例;23例以消化道症状起病,5例以颅内感染起病,4例以单纯抽搐发作为首发症状;28例为病毒感染,4例为细菌感染;30例仅累及胼胝体压部,2例同时累及胼胝体膝部及丘脑;29例头颅MRI胼胝体压部病变于2周内消失,临床症状于1周内缓解;其中有2例先完善头颅CT未发现病灶。结论幼儿期的患者以消化道症状起病,伴随抽搐症状,病原体以病毒感染为主时应高度怀疑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即使头CT检查未发现病灶,也有必要完善颅脑MRI检查。(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施丹,袁丽华[6](2019)在《血细胞指标在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的表现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血细胞指标在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的表现特点。方法以2017年6月—2018年6月于该院住院治疗的10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伴有微血管病变患者和无微血管病变患者的血细胞检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无微血管病变组相比,微血管病变组患者年龄明显增高,病程明显延长,FPG、TC、LDL、WBC、PDW以及MPV水平均明显增高,而RBC、PLT水平明显降低(P<0.05)。血细胞指标中WBC、RBC、PLT以及PDW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与无微血管病变患者相比可表现出FPG、TC、LDL、WBC、PDW以及MPV水平均明显增高,而RBC、PLT水平明显降低的特点,通过监测2型糖尿病相关血细胞水平的变化可为临床预判微血管病变风险提供帮助。(本文来源于《糖尿病新世界》期刊2019年20期)
李岚,郭海志,李跃,付信飞[7](2019)在《脑血管畸形病变患者CT及MRI影像学特点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脑血管畸形病变(CVM)患者CT及MRI影像学特点并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我院CVM患者临床资料7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临床诊断结果分为颅内海绵状血管瘤(CH)、静脉性血管瘤(CVA)、动静脉畸形(AVM)及颅内毛细血管扩张症(ICT)等4类,分别比较CT和MRI检查这4种疾病的图像特点。结果 CH患者CT平扫为高或等密度影,MRI扫描T_1WI以及T_2WI均可为高或低信号,CT和MRI增强轻度强化;CVA患者CT平扫可见高密度出血病灶,增强扫描可发现点状、线样或弧形高密度影向引流静脉汇聚,MRI检查显示血管流空影,伴周围脑组织异常强化;AVM患者CT平扫为稍高或等密度肿块,增强扫描可见供血动脉增粗、扩张或迂曲,同时可见静脉窦扩张,MRI可见团块、结节或蚯蚓状血管,呈血管流空征象,T_1WI及T_2WI均呈明显低信号影;ICT患者CT平扫显示斑片状低密度或混杂密度缺血性病灶,增强扫描可见高信号血管影,MRI表现为T_1WI及T_2WI结节状或斑片状低或稍高密度影,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强化。结论 CT和MRI均是CVM常用检查方法,对CH、CVA、AVM及ICT病灶位置、大小、形态及周围组织受累情况等解剖信息均具有良好显示效果,对CVM诊断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CT和MRI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田婷婷[8](2019)在《艾滋病相关淋巴瘤结内/外病变临床特点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艾滋病相关淋巴瘤结内/结外病变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长沙市第一医院分院(长沙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2011年11月—2018年12月期间确诊淋巴瘤的艾滋病患者共56例,收集艾滋病相关淋巴瘤结外病变及结内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用t检验、χ~2检验及Fisher精确检验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艾滋病相关淋巴瘤结外病变患者有23例,结内病变患者33例。经统计学分析发现,性别、年龄、CD4~+T淋巴细胞计数以及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程、B症状、是否HARR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滋病相关淋巴瘤结外病变患者与结内病变患者相比,病程较短,未行HARRT,或出现B症状,临床上应警惕结外病变的发生及发展。(本文来源于《医学理论与实践》期刊2019年19期)
次旦卓嘎,陈思霨,曾燕,赵玉华,金海强[9](2019)在《西藏地区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8例临床特点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西藏地区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的特点。结果 8例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27.5岁,其中男6例,女2例;汉族4例,藏族4例;部分患者发病前存在上呼吸道感染、癫痫持续状态、入藏史以及阿托品治疗窦性心动过缓等诱因,以头晕、头痛、视物模糊或抽搐为主要临床表现。所有患者治疗前头颅MRI平扫均表现为胼胝体压部接近中央部位类圆形或条状边界清楚的等或稍长T_1、长T_2信号,弥散加权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e,DWI)高信号,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减低,病变周围无明显水肿及明显占位效应。予对症支持治疗后症状缓解,胼胝体压部异常信号消失或减低。结论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一般临床症状轻微、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具有特异的影像学特征,预后良好,西藏独特的高原环境对该病的发病可能有一定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苏云娟,杨柳,张素娟,董茜[10](2019)在《不同性别早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早发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的性别差异。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经急诊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早发AMI的12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组99例、女性组30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等,评价其是否存在差异性。结果 2组体重指数、高血压病史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男性组患者年龄、2型糖尿病病史比例、脑卒中史比例低于女性组,吸烟史比例高于女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男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水平低于女性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比例、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女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2组患者罪犯血管位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男性组(97例行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3支病变及弥漫性病变比例低于女性组[27. 8%(27/97)比63. 3%(19/30)、46. 4%(45/97)比73. 3%(22/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糖尿病病史、脑卒中病史、载脂蛋白A1升高是女性早发AMI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而吸烟史、同型半胱氨酸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是男性早发AMI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女性患者3支病变及弥漫性病变比例高于男性患者。(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期刊2019年10期)
病变特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缺血性心肌病(ICM)患者冠状动脉的病变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诊断为ICM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冠脉多支病变组和单支病变组。通过SYNTAX评分中的指标,将两组患者冠脉病变类型进行对比研究。随访3~48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死亡、非计划性血运重建等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并分析其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76例患者中,冠状动脉多支病变45例,单支病变31例。多支病变组与单支病变组相比,平均年龄、男性患者比例、周围血管病(PVD)发生率明显增高(均P<0.05);右冠优势型、血管狭窄超过50%的发生率、叁分叉病变发生率、双分叉病变发生率、开口病变发生率及SYNTAXⅡ分值也明显增高(均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发现,双分叉病变是多支冠脉病变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HR=31.540,95%CI:2.360~421.464,P<0.05)。结论多支冠状动脉疾病是ICM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双分叉病变是多支冠状动脉病变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高龄男性伴严重PVD的患者建议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病变特点论文参考文献
[1].陈凤欣,蒋煜,胡居龙,李坪,林毅军.HIV感染者结肠黏膜镜下病变特点及病因学分析[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9
[2].罗楚漩,应乐倩,余豪,杨栋,张邢炜.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浙江医学.2019
[3].朱媛,朱娟,杜善双.近视牵引性黄斑病变患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分析及临床特点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9
[4].王木兰,陈姣姣,郁晨,马全鑫,徐松涛.Zucker糖尿病肥胖大鼠脑血管病变特点和发病机制研究[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19
[5].南在元,王春雨,张哲,王琳琳,郝艳秋.32例儿童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临床特点及文献复习[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9
[6].施丹,袁丽华.血细胞指标在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的表现特点[J].糖尿病新世界.2019
[7].李岚,郭海志,李跃,付信飞.脑血管畸形病变患者CT及MRI影像学特点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9
[8].田婷婷.艾滋病相关淋巴瘤结内/外病变临床特点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
[9].次旦卓嘎,陈思霨,曾燕,赵玉华,金海强.西藏地区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8例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9
[10].苏云娟,杨柳,张素娟,董茜.不同性别早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J].中国医药.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