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神经额支论文_马骏,陈锷峰,钱辉,骆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面神经额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面神经,筋膜,静脉,锁孔,技术,标本,尸体。

面神经额支论文文献综述

马骏,陈锷峰,钱辉,骆明[1](2011)在《改良筋膜下分离技术对面神经额支的保护》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传统手术和改良筋膜下分离技术两种方法的比较,发现一种既能满足手术暴露需要,又不损伤面神经额支,同时符合美容要求的分离技术。方法在开颅病人中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传统手术组和改良筋膜下分离技术手术组,每组各50例。术后7天评价面神经额支的功能。结果传统手术组有10例出现面神经额支损伤,改良筋膜下分离技术手术组无1例出现面神经额支损伤。讨论改良筋膜下分离技术能避免面神经额支损伤以致影响美容,同时达到良好手术视野暴露的目的。该手术方式在临床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2011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1-10-13)

马骏,陈锷峰,钱辉,骆明[2](2011)在《改良筋膜下分离技术对面神经额支的保护》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传统手术和改良筋膜下分离技术两种方法的比较,发现一种既能满足手术暴露需要,又不损伤面神经额支,同时符合美容要求的分离技术。方法在开颅病人中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传统手术组和改良筋膜下分离技术手术组,每组各50例。术后7天评价面神经额支的功能。结果传统手术组有10例出现面神经额支损伤,改良筋膜下分离技术手术组无1例出现面神经额支损伤。讨论改良筋膜下分离技术能避免面神经额支损伤以致影响美容,同时达到良好手术视野暴露的目的。该手术方式在临床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2011年浙江省神经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1-09-16)

刘强[3](2008)在《SMAS分离除皱术防止面神经额支损伤的应用解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面颞区SMAS分离除皱术防止面神经额支损伤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4例新鲜标本和26例防腐固定标本上,解剖观测了面神经额支的走行、分布、毗邻,建立相关的坐标体系,并得出面神经额支的体表定位的坐标参数,分析额支的分布特点及预防其损伤的手术操作方法。结果额支由颞支发出后,在颞浅筋膜深面由后下方向前上方走行,一些进入额肌,一些进入眼轮匝肌。面神经额支在向前上方走行的过程中,不断分支、吻合,分布区域呈扇形展开。其右侧最前支的坐标值(mm)为:(0.0,-4.5±3.4)、(4.0,1.6±4.6)、(8.0,4.3±4.5)、(12.0,8.1±5.1)、(16.0,10.4±5.4)、(20.0,12.3±5.7)、(24.0,14.4±4.6)、(28.0,17.3±5.4);右侧最后支的坐标值为:(-20.0,1.1±5.4)、(-16.0,11.2±4.2)、(-12.0,17.3±5.5)、(-8.0,22.7±5.7)、(-4.0,26.4±5.5)、(0.0,28.1±5.1);其左侧最前支的坐标值为:(4.0,-3.1±3.4)、(0.0,-2.5±3.7)、(-4.0,1.9±3.4)、(-8.0,4.7±5.2)、(-12.0,7.9.1±4.6)、(-16.0,11.3±5.1)、(-20.0,13.3±4.8)、(-24.0,15.4±4.4)、(-28.0,17.8±5.4);左侧最后支的坐标值为:(24.0,-1.0±3.4)、(20.0,1.8±4.3)、(16.0,10.6±5.1)、(12.0,16.7±5.7)、(8.0,23.3±4.9)、(4.0,25.8±5.7)、(0.0,27.9±5.8)。结论临床医生熟悉面神经额支的位置、走行,有利于减少SMAS分离除皱术对其损伤。(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医药》期刊2008年16期)

洪丽,安高,范松青,张心宽,彭田红[4](2008)在《改良面神经额支的体表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改良的方法对面神经的额支进行体表定位,为临床手术提供更加适用的寻找面神经额支的方法。方法:对20侧防腐成人头部标本进行大体和显微解剖,测量在耳轮上点与外眦上点的连线上和耳屏上切迹点与外眦点的连线上,面神经的额支所经过的相对位置。结果:额支在耳轮上点-外眦上点的连线后段(3/10~4/5)±1/10的范围内跨过,在耳屏上切迹点-外眦点的连线后段(1/5~1/2)±1/9的范围内跨过。结论:面神经额支在两条标志线的特定区域跨过,手术中,切口应避开该危险区域。(本文来源于《中国美容医学》期刊2008年05期)

麻育源,兰青,贡志刚[5](2007)在《翼点锁孔入路中面神经额支保护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研究面神经额支与发际的相对位置关系,设计既能满足手术暴露需要,又不损伤面神经,同时符合美容要求的翼点锁孔入路切口。方法在14例(28侧)10%甲醛溶液固定的成人尸头上解剖面神经额支,测量面神经额支、发际在耳上基点-外眦线(AE)、额颧点-翼点线(FP)上的位置,测量鬓角、面神经额支入额肌最高点到FP的垂直距离。结果在AE线上,面神经额支最后支从发际内的前部(耳上基点前39.3 mm)穿过,面神经在其后的向上走行过程中与发际无交叉。结论以蝶骨嵴根部的体表投影为中心,作起于鬓角,沿发际前缘弧形向下,止于耳上基点前39 mm,位于发际内的长约5 cm的翼点锁孔入路切口,是不损伤面神经的理想切口。(本文来源于《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期刊2007年12期)

袁继龙,黄罡,柳大烈,莫振东[6](2006)在《以颞中静脉为标记定位面神经额支》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除皱术中以颞中静脉为标记,定位面神经额支的方法,以预防损伤。方法对12具防腐成人头部标本和2具新鲜成人灌注头部标本,进行显微解剖,观察颢中静脉与面神经额支的位置关系。结果①额支位于颢浅筋膜深面和颞深筋膜浅层之间的组织内;颞中静脉位于颞深筋膜浅、深层之间的颞浅脂肪垫内。有颧颞中静脉和颧颞侧静脉两个分支,收集眶周深层的静脉血,回流到颞浅静脉。与上、下睑静脉、眼静脉、睑外侧静脉形成交通。另外,与颢深静脉吻合,并借此与翼静脉丛相通。②在耳屏点与额骨颧突的连线上,颢中静脉的交点,距耳屏点的平均距离是(18.2±2.3)mm。颞中静脉与最近额支的距离是(9.3±4.3)mm:最远额支的距离是(23.5±3.6)mm。结论在耳屏点与额骨颧突的连线上,距颞中静脉 5.0~27.1mm的区域,是面神经额支所在的“危险区”。(本文来源于《第4届东方国际美容外科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06-09-01)

袁继龙,黄罡,柳大烈,莫振东[7](2006)在《以颞中静脉为标记定位面神经额支》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除皱术中以颞中静脉为标记,定位面神经额支的方法,以预防损伤。方法对12具防腐成人头部标本和2具新鲜成人灌注头部标本,进行显微解剖,观察颞中静脉与面神经额支的位置关系。结果①额支位于颞浅筋膜深面和颞深筋膜浅层之间的组织内;颞中静脉位于颞深筋膜浅、深层之间的颞浅脂肪垫内。有颧颞中静脉和颧颞侧静脉两个分支,收集眶周深层的静脉血,回流到颞浅静脉。与上、下睑静脉、眼静脉、睑外侧静脉形成交通。另外,与颞深静脉吻合,并借此与翼静脉丛相通。②在耳屏点与额骨颧突的连线上,颞中静脉的交点,距耳屏点的平均距离是(18.2±2.3)mm。颞中静脉与最近额支的距离是(9.3±4.3)mm;最远额支的距离是(23.5±3.6)mm。结论在耳屏点与额骨颧突的连线上,距颞中静脉5.0~27.1mm的区域,是面神经额支所在的“危险区”。(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期刊2006年03期)

姜平,钟世镇,徐达传,高建华[8](2003)在《面神经额支的体表平面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通过体表标志线对面神经额支进行平面区域定位 ,为相关手术预防额支损伤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对 16具防腐成人尸体标本进行显微解剖 ,观测跨经耳屏水平线、耳屏点 -外眦连线、耳上基点 -眉外端连线的面神经额支数和位置。结果 :额支在叁条标志线上的分支数及最后支至最前支的位置分别为 :经耳屏水平线 2 .7支 ,耳屏前 2 1.2~ 3 0 .1mm ;耳屏点—外眦连线 6.0支 ,耳屏点前 2 4.5~ 3 9.9mm ;耳上基点—眉外端连线 5 .5支 ,耳上基点前 40 .1mm。结论 :面神经额支的颞部行程可通过体表标志线进行平面区域定位 ,并可针对手术解剖划分为“危险区”和“相对危险区”。(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期刊2003年03期)

姜平,高建华,钟世镇,徐达传[9](2003)在《面神经额支的定义及与颞部软组织层次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阐明面神经额支的定义及与颞部软组织层次的关系,为相关手术预防额支损伤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16具防腐和2具新鲜成人尸体头部标本分别进行显微解剖和组织切片,观测面神经额支穿出腮腺的位置点、数目以及与颞部软组织层次的关系。结果:(1)面神经颞支有(2.6±0.8)支,其中额支有(2.1±0.7)支,颞支在耳屏间切迹前(17.6±5.2)、上(7.2±2.3)mm处出腮腺上缘;(2)在颧弓表面,面神经额支与颞浅血管走行在与颞浅筋膜及骨膜结合紧密的疏松结缔组织层中;在颞部,颞浅血管浅出至颞浅筋膜的浅面并被其包绕,而额支始终紧贴颞浅筋膜深面走行在疏松结缔组织中。结论:(1)面神经额支是支配额肌的颞支之一,分布到骨性额部即颧额缝以上、冠状缝与颞上线相交点以前的区域。(2)在颧弓一颞部的皮下脂肪层与颞浅筋膜之间,或在颧弓骨膜下一颞深筋膜浅层深面解剖分离不易损伤面神经额支。(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期刊2003年02期)

姜平,钟世镇,徐达传,高建华[10](2003)在《面神经额支的颧弓上定位测量及其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研究并定位跨经颧弓的面神经额支行程 ,为相关外科手术预防额支损伤提供指导。方法 :对 16具防腐成人头部标本进行显微解剖 ,观测跨越颧弓的面神经支的数目和位置。结果 :颧弓下、上缘分别有 2 .4、2 .6支额支跨过 ,对应的跨区分别在颞骨颧突的关节结节后 1.6mm至关节结节前 2 .7mm之间的区段、耳门上点前 2 4.0mm至耳门上点前 3 3 .1mm之间的区段。结论 :面神经额支主要跨经颧弓下缘后、中 1/3段 ,颧弓上缘中 1/3段到达额部 ,针对手术解剖可将颧弓分为“危险区”和“相对危险区”。(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期刊2003年01期)

面神经额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通过传统手术和改良筋膜下分离技术两种方法的比较,发现一种既能满足手术暴露需要,又不损伤面神经额支,同时符合美容要求的分离技术。方法在开颅病人中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传统手术组和改良筋膜下分离技术手术组,每组各50例。术后7天评价面神经额支的功能。结果传统手术组有10例出现面神经额支损伤,改良筋膜下分离技术手术组无1例出现面神经额支损伤。讨论改良筋膜下分离技术能避免面神经额支损伤以致影响美容,同时达到良好手术视野暴露的目的。该手术方式在临床值得推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面神经额支论文参考文献

[1].马骏,陈锷峰,钱辉,骆明.改良筋膜下分离技术对面神经额支的保护[C].2011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1

[2].马骏,陈锷峰,钱辉,骆明.改良筋膜下分离技术对面神经额支的保护[C].2011年浙江省神经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1

[3].刘强.SMAS分离除皱术防止面神经额支损伤的应用解剖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08

[4].洪丽,安高,范松青,张心宽,彭田红.改良面神经额支的体表定位[J].中国美容医学.2008

[5].麻育源,兰青,贡志刚.翼点锁孔入路中面神经额支保护的实验研究[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07

[6].袁继龙,黄罡,柳大烈,莫振东.以颞中静脉为标记定位面神经额支[C].第4届东方国际美容外科大会论文汇编.2006

[7].袁继龙,黄罡,柳大烈,莫振东.以颞中静脉为标记定位面神经额支[J].中国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6

[8].姜平,钟世镇,徐达传,高建华.面神经额支的体表平面定位[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3

[9].姜平,高建华,钟世镇,徐达传.面神经额支的定义及与颞部软组织层次关系[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3

[10].姜平,钟世镇,徐达传,高建华.面神经额支的颧弓上定位测量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3

论文知识图

面神经额支颞浅动脉主干前纵形切开颞肌浅筋膜1颞浅...2 面神经与手术切口 C1 改良颞顶部直切口颞下颅中窝底入路 1...术前M川轴位(A)及冠状位(B)显示肿瘤侵...翼腭窝神经鞘瘤的MRI表现

标签:;  ;  ;  ;  ;  ;  ;  

面神经额支论文_马骏,陈锷峰,钱辉,骆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