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车身振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车身,矩阵,路径,悬臂梁,贡献,模态,拓扑。
车身振动论文文献综述
王建美,冯理[1](2019)在《城镇客车车身振动特性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一款城镇客车为研究对象,针对其车身壁板振动剧烈的问题,利用有限元法对其结构振动进行相关研究。对车身进行模态计算和谐响应分析,得到车身结构的固有频率、模态振型和位移响应;结果表明:车身顶棚的振动比较剧烈,尤其在75Hz时振动位移量最大,车身前部和两侧也有明显的振动形变;最后,提出降低振动、提高乘坐舒适性的措施。(本文来源于《北京汽车》期刊2019年01期)
胡苏楠,张代胜[2](2018)在《内饰车身振动传递函数性能试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某款MPV承载式车身振动传递函数的获取和处理,结合小波包分析给出VTF方法。首先,通过动态采集系统在频域范围获得加速度频率响应信号,接着通过利用DWPT小波包技术对频响信号进行滤波分层分解,并在考虑残余能量比例的情况下选取合适全局阀值进行压缩,最后,结合频域信号的相干函数曲线选取优势频率,并对比其频率响应函数峰值得到振动传递函数。结果表明,该方法为研究整车NVH性能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期刊2018年12期)
李霞,董亚东,王婷婷,刘剑[3](2018)在《基于车身振动的压电发电装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最大程度利用压电悬臂梁发电装置回收车身振动能量,需要研究压电悬臂梁发电装置在车身上的安装位置及其工作频率。首先基于系统状态空间方程建立四轮车辆随机路面激励时域模型和某越野车7自由度整车振动模型,然后通过MATLAB/Simulink建立车路耦合振动仿真模型,最后对耦合振动模型进行时域和频域仿真分析,获得不同位置安装、不同车速及不同路面等级下,车身振动振幅和加速度时域响应图和频谱图。结果表明:安装位置距车身质心纵向距离越远,振动加速度幅值越大,距车身质心的侧向距离对车身振动加速度影响不大;车速对车身振动加速度幅值和频谱基本没有影响;路面状况越差,车身振动加速度幅值越大,但对振动频谱没有影响,振动能量主要集中在(0~2)Hz。(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制造》期刊2018年11期)
叶正祥[4](2018)在《奥迪A8L车怠速时车身振动异常》一文中研究指出故障现象一辆2013年产奥迪A8L车,搭载CGW机械增压发动机,累计行驶里程约为8.5万km。车主反映,该车怠速时车身振动异常,尤其是在等红绿灯时(挡位处于D挡),振动明显;行驶中振动消失,且车辆行驶正常。故障诊断接车后试车,起动发动机,怠速时能感觉到座椅和转向盘存在明显振动;踩下加速踏板,振动现象消失。推断可能的故障原因有:振动传导路径异常,如发动机支架损坏;振动源异常,如发动机做功不平衡、运转部件(本文来源于《汽车维护与修理》期刊2018年21期)
王红霞,郜振海[5](2018)在《基于ANSYS-Workbench的低速电动车车身振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某低速电动车为研究对象,对其车身骨架的振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总结,通过对其进行模态分析和谐响应分析,提出了降低该车型车身振动及提高舒适性的途径和建议。(本文来源于《南方农机》期刊2018年17期)
翟柳鹏,蔡小丽[6](2018)在《汽车涂装对车身振动与噪声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人们对汽车的需求越来越高,在汽车动力性、经济性、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不断稳定完善的情况下,操纵舒适性的需求也应突出。跟随着交通高速化的发展,很多路面的沙石在汽车行驶过程中会威胁到汽车底板、轮罩及车身的下部,对其产生很大的冲击力,车身的涂层很容易损坏,导致耐腐蚀能力降低,以及在行驶过程发动机产生的噪声都会影响汽车的舒适性。为了提高汽车的舒适性,克服以上缺点,从汽车涂装对车身振动与噪声的影响进行详细分析,其中涉及汽车车身用阻尼垫、密封胶、车底防石击涂料的应用。(本文来源于《化工管理》期刊2018年01期)
王增伟,朱平,覃智威,刘钊[7](2017)在《基于全局传递率矩阵的相对传递路径分析方法及其在轿车车身振动分析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全局传递率矩阵的相对传递路径分析方法,该方法建立传递路径分离模式,对分离模式下的响应进行预测,并计算出传递路径相对贡献度。采用实验案例对该方法进行演示,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针对轿车车身振动问题进行应用研究,选取发动机悬置安装点加速度和车内座椅安装处加速度作为振动传递分析的研究对象。结果表明,基于全局传递率矩阵的相对传递路径分析方法可以有效地预测振动传递分离模式下的目标加速度,能够识别出贡献度较大的传递路径,验证了方法的工程可行性,为开展轿车车身NVH性能分析提供了可借鉴的新方法和途径。(本文来源于《第19届亚太汽车工程年会暨2017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期刊2017-10-24)
王增伟,朱平,覃智威,刘钊[8](2017)在《相对传递路径分析方法及其在轿车车身振动分析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基于全局传递率矩阵的相对传递路径分析方法,该方法建立传递路径分离模式,对分离模式下的响应进行预测,并计算出传递路径相对贡献度。针对轿车车身振动问题进行应用研究,选取发动机悬置安装点加速度和车内座椅安装处加速度作为振动传递分析的研究对象,试验结果表明,基于全局传递率矩阵的相对传递路径分析方法可以有效预测振动传递分离模式下的目标加速度,能够识别出贡献度较大的传递路径,验证了方法的工程可行性,为开展轿车车身NVH性能分析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和途径。(本文来源于《汽车技术》期刊2017年09期)
张杰,罗明军,桑建兵[9](2017)在《BESO的焊点布置优化对白车身振动模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车身焊点的焊接工艺,文中将双向渐进结构拓扑(BESO)优化应用于焊点布置的设计,有效改善乘用车车身的共振问题。首先,介绍了双向渐进结构拓扑(BESO)优化技术变革,然后建立了基于BESO的拓扑优化模型,最后针对白车身结构进行分区优化,并结合数值模拟与试验结合,有效地探讨了优化前后对车身振动模态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安阳工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董亚东[10](2017)在《基于车身振动的非谐振压电能量收集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内汽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和汽车智能化的发展,车用传感器的种类和数量都在不断的攀升,通过车身线束连接化学电池为车用传感器供能是目前最常用的传感器供能技术,但汽车行驶时的高压、高温、强振等恶劣环境影响化学电池的工作稳定性,另外,由于化学电池的寿命和电能有限,需经常对其进行更换。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利用压电能量收集技术来收集汽车车身行驶时的振动能量,实现传感器自供能。具体工作如下:首先,本文通过MATLAB/Simulink建立四轮路面随机激励仿真模型和空间七自由度车辆—道路耦合系统振动仿真模型,分析车身各个位置的垂向振动加速度及其功率谱特征,根据分析结果确定压电能量收集器最佳的车身安装位置,研究不同的路况和车速对压电能量收集器安装位置处的振动加速度及其频谱的影响,确定评估压电能量收集器输出电压和输出功率的振动加速度载荷。其次,以压电发电基础理论和车身振动特性为基础,分析不同形状基板和压电陶瓷片的结构参数对压电能量收集器固有频率和开路电压的影响,确定最优的梯形悬臂梁型压电能量收集器的结构参数;进一步分析压电能量收集器在不同简谐激励下的发电性能。最后,分析梯形压电能量收集器外接负载阻值对其输出功率的影响,得到其最佳的负载阻值匹配;研究在C、D、E级路面车身随机振动条件下,压电能量收集器的输出电压和输出功率;简单设计以可充电电池为储存介质的压电能量收集器电路。(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7-05-01)
车身振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某款MPV承载式车身振动传递函数的获取和处理,结合小波包分析给出VTF方法。首先,通过动态采集系统在频域范围获得加速度频率响应信号,接着通过利用DWPT小波包技术对频响信号进行滤波分层分解,并在考虑残余能量比例的情况下选取合适全局阀值进行压缩,最后,结合频域信号的相干函数曲线选取优势频率,并对比其频率响应函数峰值得到振动传递函数。结果表明,该方法为研究整车NVH性能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车身振动论文参考文献
[1].王建美,冯理.城镇客车车身振动特性仿真分析[J].北京汽车.2019
[2].胡苏楠,张代胜.内饰车身振动传递函数性能试验分析[J].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18
[3].李霞,董亚东,王婷婷,刘剑.基于车身振动的压电发电装置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8
[4].叶正祥.奥迪A8L车怠速时车身振动异常[J].汽车维护与修理.2018
[5].王红霞,郜振海.基于ANSYS-Workbench的低速电动车车身振动分析[J].南方农机.2018
[6].翟柳鹏,蔡小丽.汽车涂装对车身振动与噪声的分析[J].化工管理.2018
[7].王增伟,朱平,覃智威,刘钊.基于全局传递率矩阵的相对传递路径分析方法及其在轿车车身振动分析中的应用[C].第19届亚太汽车工程年会暨2017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2017
[8].王增伟,朱平,覃智威,刘钊.相对传递路径分析方法及其在轿车车身振动分析中的应用[J].汽车技术.2017
[9].张杰,罗明军,桑建兵.BESO的焊点布置优化对白车身振动模态的影响[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7
[10].董亚东.基于车身振动的非谐振压电能量收集器研究[D].郑州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