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排污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壳体,安装在壳体内部的换热管组,壳体两端安装有前封壳和后封壳,所述前封壳上开设有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与换热管组两端连通,所述壳体侧壁上开设有介质进口,相对的另一侧壁上开设有介质出口,同时壳体顶部开设有排气口,底部开设有检漏口,所述换热管组为多根换热管相互平行设置,相邻两根换热管之间通过支管连通,所述支管位于换热管端部,且相邻两根支管位于换热管的不同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排污余热回收装置,对污水以及除氧后气体中的热能进行回收,对除盐水进行预热,不仅实现了能量回收利用,而且保护了环境。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排污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安装在壳体内部的换热管组,壳体两端安装有前封壳和后封壳,所述前封壳上开设有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与换热管组两端连通,所述壳体侧壁上开设有介质进口,相对的另一侧壁上开设有介质出口,同时壳体顶部开设有排气口,底部开设有检漏口,所述换热管组为多根换热管相互平行设置,相邻两根换热管之间通过支管连通,所述支管位于换热管端部,且相邻两根支管位于换热管的不同端。
设计方案
1.一种排污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安装在壳体内部的换热管组,壳体两端安装有前封壳和后封壳,所述前封壳上开设有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与换热管组两端连通,所述壳体侧壁上开设有介质进口,相对的另一侧壁上开设有介质出口,同时壳体顶部开设有排气口,底部开设有检漏口,所述换热管组为多根换热管相互平行设置,相邻两根换热管之间通过支管连通,所述支管位于换热管端部,且相邻两根支管位于换热管的不同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排污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进口为蒸汽入口,位于壳体顶部,介质出口为冷凝水出口,位于壳体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排污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进口为污水入口,位于壳体正面,而介质出口为污水出口,位于壳体背面,且介质入口与介质出口位于同一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排污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底部焊接有支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排污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封壳和后封壳与壳体通过法兰面连接,且连接处设有密封件。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余热回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排污余热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在锅炉运行中,由于受水处理条件的限制,锅炉给水中总是含有一定量的杂质,为了保证锅炉炉水符合规定标准(保证锅水含盐量在允许范围内),必须对炉水进行排污.排污方式分连续排污和定期排污两种.连续排污就是连续不断地从锅炉含盐浓度最大的接近汽包蒸发表面处排出一部炉水,并以较清洁的给水补充,使炉水含盐不致过高,并维持一定锅水有一定碱度.定期排污就是间断地沉淀在锅炉汽水较底处的不溶性沉渣和铁锈等杂质排出。
锅炉排污可以控制锅水含盐量,但排污造成了工质的损失和热量损失,因此锅炉的排污量应受到限制,锅炉的排污量的多少通常用排污率P来表示.排污率是排污量占锅炉蒸发量的百分比.根据《电力技术管理法规(试行)》规定:凝汽式电厂排污率为1%~2%,热电厂排污率为:2%~5%,对于热电厂来说,连续排污是造成电厂内工质损失的主要原因,连续排污量几乎等于电厂内其他汽水损失的总和。另外,由于排污水的温度和压力都很高,排污除造成了工质和热量的损失外,还会造成环境的污染。
此外现有的处理系统中除氧器的排汽方式为直接排入大气中,大量的热能排入大气,既污染了环境浪费了能源。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排污余热回收装置,对污水以及除氧后气体中的热能进行回收,对除盐水进行预热,不仅实现了能量回收利用,而且保护了环境。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排污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壳体,安装在壳体内部的换热管组,壳体两端安装有前封壳和后封壳,所述前封壳上开设有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与换热管组两端连通,所述壳体侧壁上开设有介质进口,相对的另一侧壁上开设有介质出口,同时壳体顶部开设有排气口,底部开设有检漏口,所述换热管组为多根换热管相互平行设置,相邻两根换热管之间通过支管连通,所述支管位于换热管端部,且相邻两根支管位于换热管的不同端。
作为优选,所述介质进口为蒸汽入口,位于壳体顶部,介质出口为冷凝水出口,位于壳体底部。
作为优选,所述介质进口为污水入口,位于壳体正面,而介质出口为污水出口,位于壳体背面,且介质入口与介质出口位于同一平面。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底部焊接有支脚。
作为优选,所述前封壳和后封壳与壳体通过法兰面连接,且连接处设有密封件。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一种排污余热回收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对于内部的换热管组采用折流方式,可以确保冷却水在收能器内部压损减小,同时来回折流形式可以确保换热的充分,提升余热回收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局部剖视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侧剖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局部剖视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侧剖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第一实施例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一种排污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壳体1,焊接在壳体底部的支脚2,安装在壳体内部的换热管组3,壳体两端分别通过法兰面安装有前封壳4和后封壳5,所述前封壳上开设有冷却水进口6和冷却水出口7与换热管组两端连通,所述壳体正面开设有排污水进口8,背面开设有排污水出口9,且排污水进口与排污水出口位于同一平面上,并与壳体的中轴线在同一平面,所述壳体顶壁上开设有排气口10,底部开设有检漏口11,所述换热管组为多根换热管12相互平行设置,相邻两根换热管之间通过支管13连通,所述支管位于换热管端部,且相邻两根支管位于换热管的不同端,使得换热管组内部的冷却水呈来回折弯流动,这种结构的回收装置用于对锅炉排放的高温污水进行余热回收。
第二实施例
如图3~4所示,该实施例的预热回收装置主要针对除氧器排出的高温蒸汽进行余热回收,其结构相较于第一实施例,区别在于蒸汽入口14设置在壳体顶部,而冷凝水出口15设置在壳体底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52802.5
申请日:2019-01-14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2(江苏)
授权编号:CN209783341U
授权时间:20191213
主分类号:F28D7/00
专利分类号:F28D7/00;F22B37/54
范畴分类:35F;
申请人:南通常安能源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南通常安能源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26600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姚池路东18号
发明人:申屠卫民;钱剑锋;朱荣彦;郑建军;张林锋
第一发明人:申屠卫民
当前权利人:南通常安能源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环境污染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