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在GB 5009. 27—2016的基础上,改进了油茶籽油中BaP检测的预处理净化方法,并对改进前后的加标回收率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采用正己烷稀释配制BaP标准溶液为加标液,10 m L正己烷淋洗,1 m L乙腈复溶;液相色谱条件采用InertSustain C18色谱柱分离,以乙腈0. 88 m L/min、水(0. 12 m L/min)为流动相,流速1. 0 m L/min;荧光检测器激发波长384 nm,发射波长406 nm,柱温35℃。样品加标回收率较高,范围为91. 68%~120. 62%,有效地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吴耀祥,佘佳荣,李玉平
关键词: 苯并芘,液相色谱,预处理,回收率,改进
来源: 中国油脂 2019年08期
年度: 2019
分类: 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化学,一般化学工业,轻工业手工业
单位: 湖南省林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
基金: 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201304705)
分类号: O657.72;TS225.16
页码: 134-136+139
总页数: 4
文件大小: 315K
下载量: 49
相关论文文献
- [1].不同方法提取油茶籽油品质比较及电子鼻分析[J]. 精细化工 2020(02)
- [2].加热对油茶籽油及饼粕总酚及其抗氧化能力的影响[J]. 林业科学 2020(02)
- [3].美藤果油和普洱茶籽油的主要脂肪酸组成及氧化动力学研究[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0(07)
- [4].特征指标评价江西不同区域油茶籽油品质灰色关联度分析[J]. 中国粮油学报 2020(03)
- [5].不同加工方式对油茶籽油品质的影响[J]. 食品科技 2020(05)
- [6].油茶籽油基复合油凝胶的制备工艺研究[J]. 中国油脂 2020(10)
- [7].不同热处理压榨油茶籽油的风味差异研究[J]. 中国油脂 2020(11)
- [8].医用油茶籽油的脱酸脱色新工艺研究[J]. 中国油脂 2020(11)
- [9].精炼对油茶籽油三萜类化合物含量的影响[J]. 中国油脂 2020(11)
- [10].不同产地油茶籽油主要特征组分分析[J]. 食品科学 2020(20)
- [11].茶籽油制备专利技术综述[J]. 现代食品 2019(01)
- [12].不同加工方式茶籽油挥发性风味成分聚类分析[J]. 食品工业科技 2019(17)
- [13].油茶籽油安全质量标准的修订研究[J]. 粮油食品科技 2019(06)
- [14].加热前后油茶籽油气味特征变化的规律研究[J]. 中国油脂 2018(05)
- [15].工艺差异对油茶籽油品质的影响[J].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2016(06)
- [16].油茶籽油中多环芳烃残留检测高效预处理方法的建立[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6(11)
- [17].可见/近红外光谱的油茶籽油三元体系掺假检测模型优化[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6(12)
- [18].抗氧化剂对茶籽油品质控制的研究[J]. 质量探索 2016(07)
- [19].油茶籽油微乳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J]. 中国油脂 2017(03)
- [20].微波预处理水浸取油茶籽油的中试实践[J]. 中国油脂 2017(03)
- [21].精炼对油茶籽油中邻苯二甲酸酯含量的影响[J]. 中国粮油学报 2017(03)
- [22].光谱法鉴别油茶籽油的真伪[J]. 广州化学 2017(03)
- [23].不同产地不同级别山茶籽油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比较研究[J]. 轻工科技 2017(06)
- [24].山茶籽油制备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J]. 日用化学品科学 2017(08)
- [25].响应面法优化超声乳化制备油茶籽油纳米乳液及其稳定性研究[J]. 中国油脂 2017(09)
- [26].油茶籽油抗氧化和防紫外辐射活性分析及多酚类物质提取研究[J]. 中国油脂 2017(10)
- [27].水酶法制取油茶籽油的研究进展[J]. 粮油加工(电子版) 2015(12)
- [28].油茶籽油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建立及应用[J]. 中国油脂 2016(01)
- [29].震荡观察法快速鉴别油茶籽油中掺杂菜籽油[J]. 湖南农业科学 2016(01)
- [30].油茶籽油国家标准对油茶产业发展影响分析[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