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预测论文_胡璇子

导读:本文包含了基因预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基因,乳腺癌,耐药性,细菌,抗菌素,华盛顿州,风险。

基因预测论文文献综述

胡璇子[1](2019)在《多基因评估有助更好预测癌症风险》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得知自己携带乳腺癌基因BRCA1突变的女性往往面临艰难的抉择。医生或基因顾问会这样告诉她们:携带这种基因突变的女性一生中罹患乳腺癌的风险平均为72%,罹患卵巢癌的风险平均为44%。考虑到这一点,一半的女性通常决定进行预防性的乳房切除手术,(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报》期刊2019-12-27)

吴玉成,李云升,桑运锋,张增堂[2](2019)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血清和肽素及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水平变化及其预测价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目前临床救治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重要方式,但ACS患者PCI后支架内血栓形成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较高,而其预测指标目前尚未达成共识。目的分析ACS患者PCI前后血清和肽素及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 (sST2)水平变化及其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济南市人民医院行PCI的ACS患者106例,比较其PCI前1 d及PCI后第3天血清和肽素、sST2水平;记录所有患者随访期间支架内血栓形成、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并比较有无支架内血栓形成、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患者PCI前Id、PCI后第3天血清和肽素、sST2水平;血清和肽素、sST2水平与ACS患者PCI后支架内血栓形成、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绘制ROC曲线以分析PCI后第3天血清和肽素、sST2水平对ACS患者PCI后支架内血栓形成、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 (1) PCI后第3天ACS患者血清和肽素、sST2水平低于PCI前1 d (P<0.05)。(2)随访期间发生支架内血栓形成10例(9.4%),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21例(19.8%)。有支架内血栓形成、有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患者PCI前1 d及PCI后第3天血清和肽素、sST2水平分别高于无支架内血栓形成、无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者(P<0.05)。(3) 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CI前1 d及PCI后第3天血清和肽素水平与ACS患者支架内血栓形成、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呈正相关(P<0.05);PCI前1 d及PCI后第3天血清sST2水平与ACS患者支架内血栓形成、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亦呈正相关(P<0.05)。(4)ROC曲线显示,PCI后第3天血清和肽素水平预测ACS患者支架内血栓形成、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0[95%CI(0.663,0.912)]、0.910[95%CI(0.814,0.964)];PCI后第3天血清sST2水平预测ACS患者支架内血栓形成、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AUC分别为0.777[95%CI (0.603,0.899)]、0.807[95%CI (0.682,0.894)];PCI后第3天血清和肽素联合sST2水平预测ACS患者支架内血栓形成、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AUC分别为0.886[95%CI(0.811,0.942)]、0.952[95%CI(0.886,0.976)]。结论 ACS患者PCI后血清和肽素、sST2水平明显降低,而PCI前1d及PCI后第3天血清和肽素、sST2水平均与ACS患者支架内血栓形成、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呈正相关,且PCI后第3天血清和肽素、sST2水平尤其是二者联合对ACS患者支架内血栓形成、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较高。(本文来源于《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吴凡,徐德芳,宋少帅,李超卿,穆平[3](2019)在《小麦丙氨酸-乙醛酸转氨酶(TaAGT2)基因的克隆、生物信息学预测及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光呼吸是植物细胞H_2O_2的重要来源,也是维持细胞氧化还原的重要成分,影响植物对生物和非生物逆境的应答,因此,挖掘与光呼吸有关的基因对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耐旱小麦品种青麦6号转录组数据为基础,通过RACE技术克隆得到小麦AGT2基因的全长cDNA,将其命名为TaAGT2,并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预测及表达模式分析。结果表明,TaAGT2开放阅读框长1 434bp,编码477个氨基酸。该蛋白属于亲水性稳定蛋白且定位于细胞质中,二级结构以α-螺旋(42.14%)和无规则卷曲(32.91%)为主。TaAGT2基因包含AAT-I基因族保守区域,与二穗短柄草AGT2相似性高达97%。对基因TaAGT2在低温、ABA、干旱和高盐等4种非生物胁迫条件下进行qRT-PCR分析,结果表明,TaAGT2对4种非生物胁迫的敏感性依次为:低温>ABA>高盐>干旱,推测其可能参与低温的胁迫应答。(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绿色生产——2019年山东省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1-29)

练涛,武彪[4](2019)在《21基因复发风险评分在乳腺癌预后及疗效预测中的应用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21基因复发风险评分(RS)主要用于预测激素受体阳性、淋巴结阴性、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及疗效。根据21基因RS将该类乳腺癌患者分为低、中、高复发风险组,低复发风险组患者局部复发风险、远处复发风险及死亡风险均低于高、中复发风险组患者。21基因RS可预测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及化疗的效果,在内分泌治疗效果受益评估中,低风险组患者受益最大;而在化疗效果评估中,高风险组患者受益最大;在中等风险组中,单独内分泌治疗和化疗加内分泌治疗的效果相似,仅少部分年龄小于50周岁的患者能从化疗中受益。(本文来源于《山东医药》期刊2019年33期)

[5](2019)在《机器学习算法与博弈论模型结合新方法预测细菌耐药性基因准确率高》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预测细菌耐药性基因的新方法,通过机器学习和博弈论模型,他们能以93%~99%的准确率,预测3种不同类型革兰氏阴性菌中耐药基因的存在。细菌对抗菌素的耐药性已成为影响全球公共健康的重要问题,威胁着亿万人群,仅美国每年就有数百万人会被耐药细菌感染,(本文来源于《健康人生》期刊2019年11期)

塔依尔江·麦麦提,苏比奴尔·艾力,布威海丽且姆·阿巴拜科日,佐日古丽·伊斯马伊力,阿迪力·艾合麦提[6](2019)在《塔里木马鹿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结构和功能的预测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分析塔里木马鹿(Cervus elaphus yarkandensis)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的结构和相关功能,本研究从前期研究获得的塔里木马鹿和天山马鹿(C. e. songaricus)皮肤组织转录组测序结果中,获得上调表达的塔里木马鹿VDR基因的序列,对塔里木马鹿VDR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验证,利用相关软件进行同源性比对、系统进化树构建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VDR基因在转录组测序的结果与q PCR的结果中表达趋势一致,均为上调。基于VDR基因同源性比对结果显示,塔里木马鹿与白尾鹿(Odocoileus virginianus,GenBank登录号XM_020889235.1)的遗传距离较近,同源性最高;与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GenBank登录号NM_017058.1)的遗传距离较远,同源性最低。系统进化树也证实了这个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塔里木马鹿VDR蛋白由20种氨基酸组成,分子质量为32.92 ku,理论等电点为5.73,不稳定系数为33.56,总平均亲水性为﹣0.298,脂溶系数94.95,无跨膜区,无信号肽,无O-糖基化位点,有1个N-糖基化位点,有15个磷酸化位点,最有可能位于内质网膜中,二级结构和叁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组成,有3个低复杂度区域,无保守结构区域。(本文来源于《动物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赵宇,罗艺晨,顾国靖,李博文,李文杰[7](2019)在《布鲁氏菌介导的mmu-miR-671-5p的靶基因预测与功能富集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进行布鲁氏菌介导的mmu-miR-671-5p的靶基因预测,本试验利用布鲁氏菌(Brucella)感染RAW264.7细胞后,分别运用miRanda和TargetScan软件进行差异表达的mmu-miR-671-5p靶基因的预测,预测的靶基因分别有11 953和9 252个,将预测结果取交集进行韦恩(Venn)分析,重迭部分的靶基因有3 681个;利用GO与KEGG进行功能富集性分析,再利用PicTar软件进一步对mmu-miR-671-5p的靶基因进行预测,将预测结果与Venn分析结果进一步取交集,结果显示,mmu-miR-671-5p的预测靶基因有7个;实时荧光定量PCR分别验证7个预测靶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发现,Tnfrsf1b与Tnip1基因相对表达量极显着降低(P<0.01);在RAW264.7细胞中转染mmu-miR-671-5p inhibitors,分别验证7个预测靶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发现,Tnfrsf1b与Tnip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极显着升高(P<0.01);对mmu-miR-671-5p与Tnfrsf1b和Tnip1的3′非翻译区(3′UTR)结合靶位点分别进行预测,结果初步表明,mmu-miR-671-5p的靶基因为Tnfrsf1b与Tnip1,其预测结合靶位点均只有1个,分别位于Tnfrsf1b和Tnip1 3′UTR全长位置的91和305 bp。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mmu-miR-671-5p在布鲁氏菌感染RAW264.7细胞过程中的功能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10期)

吴阳开,范文胜,张雪莲,李智丽,郭锦玥[8](2019)在《新型鸭呼肠孤病毒QY株σB蛋白基因特征、二级结构预测及其细胞抗原表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旨在对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DRV) QY株σB蛋白的遗传变异规律和结构及功能进行分析。从GenBank数据库中获取QY株和25株参考株的σB蛋白编码序列,通过Mega 6.0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分析和系统进化树构建;使用Datamonkey软件进行选择压力分析;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QY株σB蛋白二级结构功能及B细胞和T细胞抗原表位。相似性分析结果显示,NDRV QY株与国内其他地区分离的鸭呼肠孤病毒(DRV)氨基酸相似性达到94.9%~98.9%,与禽呼肠孤病毒(ARV)及番鸭呼肠孤病毒(MDRV)的相似性仅为66.5%~68.4%和67.6%~68.4%;选择压力分析显示,σB蛋白承受净化选择压力,但存在一个正向选择位点;σB蛋白属于亲水蛋白,不具有信号肽和跨膜区,含有潜在的O-糖基化位点;结构预测分析显示,σB蛋白具有α-螺旋、β-折迭、β-转角及无规则卷曲等丰富的二级结构;表位分析显示,σB蛋白含有潜在的B细胞和T细胞抗原表位。本研究成功进行了QY株σB蛋白的基因特征和结构功能预测及其细胞表位分析,为深入了解该蛋白的免疫学特性及研发NDRV新型疫苗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10期)

徐文剑,李巍[9](2019)在《基于全血基因表达谱的脑组织基因表达量预测模型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基因表达分析是阐释生物学表型和辅助疾病诊断的有力工具,脑组织的基因表达实验样品采集工作难度大、风险高、成本高,亟需一种能规避脑组织取样的表达谱检测替代方案。方法以基因型-组织表达数据库(genotype-tissue expression,GTEx)中的脑组织样本配对的全血基因表达谱为输入特征数据,以13个脑组织的基因表达量分别为目标数据,挖掘全血基因表达量与脑组织中任一基因表达量数值的多对多关联关系,进而构建一个基于全血基因表达谱的未取样脑组织中基因表达量的回归预测模型。结果针对每个基因分别提取包含15个最相关的全血基因表达量特征构成低维度的新特征数据集,构建了13个脑组织所有基因表达量线性回归预测模型。预测模型平均绝对误差为0. 406~0. 542,均方根误差为0. 558~0. 941。结论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全血基因表达量数据的脑组织基因表达量预测模型,证明仅用全血表达谱数据能比较准确地预测出未取样脑组织基因表达量,有望在转录组研究中规避脑组织样本的手术取样,为脑组织相关疾病的基因表达谱研究提供一种备选工具。(本文来源于《首都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刘海英[10](2019)在《新方法预测细菌耐药性基因准确率高》一文中研究指出科技日报华盛顿10月12日电(记者刘海英)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预测细菌耐药性基因的新方法,通过机器学习和博弈论模型,他们能以93%—99%的准确率,预测3种不同类型革兰氏阴性菌中耐药基因的存在。细菌对抗菌素的耐药性已成为影响全球公(本文来源于《科技日报》期刊2019-10-14)

基因预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背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目前临床救治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重要方式,但ACS患者PCI后支架内血栓形成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较高,而其预测指标目前尚未达成共识。目的分析ACS患者PCI前后血清和肽素及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 (sST2)水平变化及其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济南市人民医院行PCI的ACS患者106例,比较其PCI前1 d及PCI后第3天血清和肽素、sST2水平;记录所有患者随访期间支架内血栓形成、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并比较有无支架内血栓形成、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患者PCI前Id、PCI后第3天血清和肽素、sST2水平;血清和肽素、sST2水平与ACS患者PCI后支架内血栓形成、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绘制ROC曲线以分析PCI后第3天血清和肽素、sST2水平对ACS患者PCI后支架内血栓形成、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 (1) PCI后第3天ACS患者血清和肽素、sST2水平低于PCI前1 d (P<0.05)。(2)随访期间发生支架内血栓形成10例(9.4%),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21例(19.8%)。有支架内血栓形成、有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患者PCI前1 d及PCI后第3天血清和肽素、sST2水平分别高于无支架内血栓形成、无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者(P<0.05)。(3) 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CI前1 d及PCI后第3天血清和肽素水平与ACS患者支架内血栓形成、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呈正相关(P<0.05);PCI前1 d及PCI后第3天血清sST2水平与ACS患者支架内血栓形成、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亦呈正相关(P<0.05)。(4)ROC曲线显示,PCI后第3天血清和肽素水平预测ACS患者支架内血栓形成、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0[95%CI(0.663,0.912)]、0.910[95%CI(0.814,0.964)];PCI后第3天血清sST2水平预测ACS患者支架内血栓形成、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AUC分别为0.777[95%CI (0.603,0.899)]、0.807[95%CI (0.682,0.894)];PCI后第3天血清和肽素联合sST2水平预测ACS患者支架内血栓形成、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AUC分别为0.886[95%CI(0.811,0.942)]、0.952[95%CI(0.886,0.976)]。结论 ACS患者PCI后血清和肽素、sST2水平明显降低,而PCI前1d及PCI后第3天血清和肽素、sST2水平均与ACS患者支架内血栓形成、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呈正相关,且PCI后第3天血清和肽素、sST2水平尤其是二者联合对ACS患者支架内血栓形成、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较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基因预测论文参考文献

[1].胡璇子.多基因评估有助更好预测癌症风险[N].中国科学报.2019

[2].吴玉成,李云升,桑运锋,张增堂.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血清和肽素及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水平变化及其预测价值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9

[3].吴凡,徐德芳,宋少帅,李超卿,穆平.小麦丙氨酸-乙醛酸转氨酶(TaAGT2)基因的克隆、生物信息学预测及表达分析[C].科技创新与绿色生产——2019年山东省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4].练涛,武彪.21基因复发风险评分在乳腺癌预后及疗效预测中的应用进展[J].山东医药.2019

[5]..机器学习算法与博弈论模型结合新方法预测细菌耐药性基因准确率高[J].健康人生.2019

[6].塔依尔江·麦麦提,苏比奴尔·艾力,布威海丽且姆·阿巴拜科日,佐日古丽·伊斯马伊力,阿迪力·艾合麦提.塔里木马鹿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结构和功能的预测与分析[J].动物学杂志.2019

[7].赵宇,罗艺晨,顾国靖,李博文,李文杰.布鲁氏菌介导的mmu-miR-671-5p的靶基因预测与功能富集性分析[J].中国畜牧兽医.2019

[8].吴阳开,范文胜,张雪莲,李智丽,郭锦玥.新型鸭呼肠孤病毒QY株σB蛋白基因特征、二级结构预测及其细胞抗原表位分析[J].中国畜牧兽医.2019

[9].徐文剑,李巍.基于全血基因表达谱的脑组织基因表达量预测模型的建立[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9

[10].刘海英.新方法预测细菌耐药性基因准确率高[N].科技日报.2019

论文知识图

在hHF-MSCs分化中对α-SMA和c...’侧翼序列启动子预测抑制剂转染COLO205细胞,随着细...启动子上保守的Sp1/Sp3药物应答元...流感研究数据库IRD预测的靶基因的网络构建

标签:;  ;  ;  ;  ;  ;  ;  

基因预测论文_胡璇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