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肿瘤效应论文_胡钦朝,彭建敏,吴桐,夏娟,程斌

导读:本文包含了抗肿瘤效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抗肿瘤,效应,细胞,纳米,氧化钇,肿瘤,旋毛虫。

抗肿瘤效应论文文献综述

胡钦朝,彭建敏,吴桐,夏娟,程斌[1](2019)在《二甲双胍作为抗衰老药物增强CDK4/6抑制剂对口腔鳞癌的抗肿瘤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细胞衰老及衰老相关分泌表型(Senescence-associated secretory phenotype, SASP)是CDK4/6抑制剂用药后的主要结局,发挥抑癌、促癌的双向作用。本研究拟探讨抗衰老药物二甲双胍联合CDK4/6抑制剂在口腔鳞癌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其机制。材料与方法:通过体外细胞系实验、体内移植瘤模型、PDX模型等检测CDK4/6抑制剂(LY2835219)联合二甲双胍对口腔鳞癌的抑制作用;SA-β-gal染色、蛋白(本文来源于《2019第九次全国口腔生物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10-11)

曾涛,温剑虎,王继相[2](2019)在《miR-148a靶向HMGB3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细胞迁移、侵袭和增强顺铂抗肿瘤效应的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miR-148a靶向HMGB3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中miR-148a和HMGB3相对表达水平;以A549、H1299细胞为研究对象,Transwell和MTT法分别检测过表达miR-148a、敲低HMGB3和DDP干预对细胞迁移、侵袭及细胞活力的影响;TargetScan在线预测、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和Western blot验证miR-148a与HMGB3的靶向关系;miR-148a过表达或敲减HMGB3并联合DDP,Transwell和MTT法检测细胞迁移、侵袭和细胞活力。结果:非小细胞癌组织中miRNA-148a表达明显下调(P<0.05),HMGB3在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均明显上调(P<0.05),miR-148a与HMGB3表达呈负相关(r=-0.856 8,P<0.000 1);过表达miR-148a或敲低HMGB3能明显抑制细胞迁移和侵袭(P<0.05),过表达miR-148a或敲低HMGB3联合DDP干预,细胞活力明显下降(P<0.05);TargetScan在线预测、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和Western blot检测表明miR-148a能调控HMGB3表达。结论:miR-148a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表达下调,HMGB3是miR-148a的靶基因,过表达miR-148a能抑制HMGB3表达从而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H1299迁移和侵袭并增强顺铂抗肿瘤效应。(本文来源于《现代肿瘤医学》期刊2019年19期)

杨红,刘聪,周长林,窦洁[3](2019)在《药物提高NK细胞抗肿瘤效应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然杀伤细胞(Nature Killer cell,NK cell)是机体抗肿瘤免疫的重要参与细胞,在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免疫监督作用。传统观点认为,抗肿瘤药物在抑制肿瘤细胞的同时会抑制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但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有些抗肿瘤药物在常规或低剂量下能够提高机体抗肿瘤免疫效应,在肿瘤细胞和免疫系统之间起到了免疫调节的作用。这些抗肿瘤药物提高NK细胞功能,主要通过影响NK细胞激活受体和抑制受体及其相关配体表达、肿瘤细胞死亡受体及其配体表达、肿瘤环境中相关细胞因子产生等。文章综述了近年来针对抗肿瘤药物直接或间接影响NK细胞,进而提高其抗肿瘤效应的研究。(本文来源于《药物生物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李静,张王刚,钟波,白菊,刘海燕[4](2019)在《WT1多肽疫苗对荷人单核细胞白血病SCID小鼠的抗肿瘤免疫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WT1多肽疫苗对荷人单核细胞白血病重度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的抗肿瘤免疫效应。方法对SCID小鼠腹腔注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后24h,皮下接种THP1细胞,建立SCID小鼠荷人单核细胞白血病模型,随机分组,每组8只。空白对照组的疫苗成分为不完全弗氏佐剂,辅助T细胞表位组的疫苗成分为辅助T细胞表位和不完全弗氏佐剂,WT1多肽组的疫苗成分为WT1多肽、辅助T细胞表位和不完全弗氏佐剂。当肿瘤体积约为100mm3时,开始腹腔注射疫苗成分,疫苗接种14d后处死SCID小鼠。采用乳酸脱氢酶法检测小鼠脾细胞特异性CTL杀伤活性,肿瘤组织HE染色后镜下观察组织学特点,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及CD4~+CD25~+T细胞水平,应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L-2、IFN-γ、TGF-β及IL-10水平。结果实验成功建立荷人单核细胞白血病SCID小鼠模型,各组中所有动物均成瘤;WT1组小鼠脾细胞对THP1细胞的CTL活性高于辅助T细胞表位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WT1组小鼠的肿瘤平均体质量及体积均明显低于辅助T细胞表位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WT1组肿瘤组织HE染色显示肿瘤细胞变性坏死,存活的肿瘤细胞减少;WT1组小鼠外周血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IgG、IFN-γ和IL-2水平均明显高于辅助T细胞表位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TGF-β和IL-10水平均明显低于辅助T细胞表位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 WT1多肽疫苗可在荷人单核细胞白血病SCID小鼠体内产生抗肿瘤免疫效应,有效杀伤白血病细胞。(本文来源于《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韩宇,张芳波,于林康,贾光,葛昆[5](2019)在《可降解纳米氧化钇空心球载药体系的体外抗肿瘤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纳米氧化钇空心球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以酚醛树脂微球为模板,合成出了尺寸均一、分散性好的纳米Y_2O_3空心球(HYNPs).它不仅在体外表现出显着的酸性降解行为,而且负载抗肿瘤药物阿霉素(DOX)后,载药体系HYNPs-DOX也表现出明显的pH响应药物释放特点.pH为5.0时,72 h的药物释放可达到70.46%;而pH为7.4时,72 h的药物释放仅25.04%.进一步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监测载药体系在细胞内的DOX释放,发现随着时间的延长,细胞内DOX的荧光逐渐增加,表明DOX在细胞内释放量的增加.体外抗肿瘤细胞毒性结果显示,HYNPs对肿瘤细胞MCF-7和MDA-MB-231的活性没有影响,而HYNPs-DOX则表现出较高的体外抗肿瘤效应,与游离DOX相当.可见,该材料作为抗肿瘤药物载体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樊真真[6](2019)在《青藤碱对紫杉醇致痛作用和抗肿瘤效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青藤碱(SIN)对紫杉醇(PT)所致的病理性疼痛及其抗肿瘤效应的影响,为SIN的开发利用和PT的临床合理使用提供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为考察SIN单次给药对PT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将45只SD大鼠(200±20 g)随机分为5组(每组9只):对照组(A组),PT组(B组),PT+SIN 10 mg/kg组(C组),PT+SIN 20 mg/kg组(D组),PT+SIN 40 mg/kg组(E组)。B、C、D、E组大鼠在第1、3、5和7 d分别腹腔注射PT(2 mg/kg,每天1次)制备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A组大鼠注射等体积溶媒。第9 d,C、D、E组大鼠分别腹腔注射SIN 10、20和40 mg/kg(每天1次),A、B组大鼠分别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采用机械刺激法和热刺激法分别在第-1 d、8 d和第9 d注射SIN后的0、60、180、240 min测定大鼠机械刺激缩足阈值(MWT)和热刺激缩足潜伏期(TWL)。2.为考察SIN多次给药对PT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将40只小鼠(20±2 g)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对照组(A组),PT组(B组),PT+SIN 40 mg/kg组(C组),PT+SIN 80 mg/kg组(D组)。B、C、D组小鼠在第1、3、5和7 d分别腹腔注射PT(4 mg/kg,每天1次),A组小鼠注射等体积溶媒。另外,在第1至15 d,C、D组小鼠分别腹腔注射SIN 40和80 mg/kg(每天1次),A、B组小鼠分别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采用机械刺激法和热刺激法分别分别从-1 d开始直至第16 d每两天测定一次小鼠MWT和TWL。3.为考察SIN对PT抗肿瘤效应的影响及其机制,首先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SIN和PT分别单独作用24、48和72 h后对胰腺癌BXPC3细胞活力的影响;然后将SIN和PT按一定比例联合作用于胰腺癌BXPC3细胞48h,测定其抑制率和联合指数(Combined Index,CI);最后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SIN和PT分别单独和联合作用于胰腺癌BXPC3细胞后AKT和mTOR表达及其磷酸化水平的变化。结果:1.SIN单次给药对PT引起的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的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PT组的MWT和TWL在注射PT后明显降低,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与PT组比较,PT+SIN 10 mg/kg组各时间点的MWT和TWL均没有明显差别,而PT+SIN 20 mg/kg组和PT+SIN 40 mg/kg组的MWT和TWL在注射SIN后均明显增加(p<0.05或p<0.01),且PT+SIN 40 mg/kg组的MWT增加的幅度和持续的时间均明显高于PT+SIN 20 mg/kg组。2.SIN多次给药对PT引起的小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的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PT组的MWT和TWL分别从第4d和第8 d开始降低,第10 d至16 d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或p<0.05)。与PT组比较,PT+SIN 40 mg/kg和PT+SIN 80 mg/kg组的MWT分别从第4d开始增加,第4 d至16 d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而TWL分别从第8 d开始增加,第10 d至16 d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PT+SIN 40 mg/kg组和PT+SIN 80 mg/kg组的MWT和TWL均没有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降低。3.SIN对PT抗肿瘤效应的影响的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SIN(0.125、0.25、0.5、1.0、2.0 mmol/L)和不同浓度的PT(10、20、40、80、160 nmol/L)分别作用24、48及72 h后对胰腺癌BXPC3细胞增殖均出现抑制作用;SIN和PT按一定浓度比例(25000∶1)联用对胰腺癌BXPC3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单用SIN或PT。不同浓度的PT(10、20、40、80、160 nmol/L)联用SIN(1.5 mmol/L)的抑制率明显高于单用PT,产生相同抑制率时联用SIN所需的PT浓度明显低于单用PT。无论SIN和PT单用还是联用,p-AKT和p-mTOR的表达水平均显着性降低(p<0.05 vs control);PT与SIN联用后p-AKT和p-mTOR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单用PT(p<0.05 vs PT)。结论:1.SIN单次给药可缓解PT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其镇痛效应和持续时间呈现剂量依赖性,但镇痛作用持续时间不长。2.SIN多次给药能产生持续平稳地镇痛作用,有效缓解紫杉醇引起的病理性疼痛而不产生耐受性。3.PT与SIN联用产生协同抗肿瘤效应,联用SIN可减少PT的用量而不改变其抗肿瘤效应,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AKT/mTOR信号通路有关。(本文来源于《湖北科技学院》期刊2019-06-04)

张雅静[7](2019)在《石墨烯纳米载药体系的制备和抗肿瘤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石墨烯(Graphene,GR)是以sp2形式杂化的碳原子组成的二维原子晶体,具有大的表面积,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易溶解性,高载药能力,易于细胞膜渗透的能力等特性。近年来由于癌症患者呈逐年升高的趋势,亟待解决放、化疗药物在治疗癌症过程中产生强大的副作用,为此本文以石墨烯作为载体,制备了纳米氧化石墨烯(NGO),用聚乙二醇(PEG)和聚乙烯亚胺(bPEI)修饰的纳米氧化石墨烯负载抗癌药物顺铂(CDDP),探讨了纳米药物载体的细胞靶向作用和抗肿瘤效应,具体研究方案如下:(1)运用化学氧化还原法制备出了氧化石墨烯(GO),经超声破碎、剥离得到了单层的纳米级氧化石墨烯(NGO),NGO扫描电镜(SEM)表征的实验观察到超声10 h的氧化石墨烯的纳米片层,大小均匀。通过聚乙二醇(PEG)修饰NGO得到具有优良的水溶性和生物相容性功能化的纳米氧化石墨烯,使其通过共价键负载抗癌药物顺铂(CDDP)。NGO-PEG-CDDP的紫外可见光谱(UV-Vis)以及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表征的结果进一步表明顺铂(CDDP)已成功负载在氧化石墨烯纳米片上。通过计算NGO-PEG对CDDP的负载率,测得42.4%CDDP和NGO-PEG结合。(2)在一定条件下将分支状聚乙烯亚胺(bPEI)接枝到氧化石墨烯纳米复合物上,形成NGO-PEG-bPEI-CDDP,通过UV-Vis和FTIR表征发现成功制备了NGO-PEG-bPEI-CDDP纳米载药体系,测得NGO-PEG-bPEI对CDDP的载药率为34.6%。(3)采用低温乙醇法对不同的肿瘤患者血清中的抗体进行分离、提取,ELISA检测分离、提取的肿瘤特异性抗体具有较高的特异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的结果表明NGO-PEG-bPEI-CDDP纳米载药体系对提取的肿瘤抗体蛋白有强烈的吸附作用,得到NGO-PEG-bPEI-CDDP-Antibody纳米载药体系。(4)MTT靶向实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和免疫荧光标记实验检测所制备的NGO-PEG-bPEI-CDDP-Antibody纳米载药体系对肿瘤细胞的靶向作用,具体如下:(1)MTT靶向实验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结果表明:结合了抗体的NGO-PEG-bPEI-CDDP-Antibody纳米载药体系表现出了对人口腔鳞癌细胞(KB)和人鼻咽癌细胞(CNE-1)的靶向作用,且对于CNE-1细胞的靶向作用要强于对KB细胞,其中,连接鼻咽癌血清中提取的特异性抗体的NGO-PEG-bPEI-CDDP-Antibody纳米载药体系对于KB细胞和CNE-1细胞的靶向作用最强,连接舌癌血清中提取的特异性抗体的NGO-PEG-bPEI-CDDP-Antibody纳米载药体系靶向作用次之,连接下咽癌血清中提取的特异性抗体的NGO-PEG-bPEI-CDDP-Antibody纳米载药体系靶向作用最弱。(2)免疫荧光标记实验观察到NGO-PEG-bPEI-CDDP-Antibody纳米载药体系可以在KB细胞和CNE-1细胞的细胞膜表面富集,呈现绿色荧光,而对BV-2细胞没有靶向作用,细胞膜表面没有绿色荧光。且NGO-PEG-bPEI-CDDP纳米载药体系对CNE-1细胞的靶向作用要强于对KB细胞的靶向作用,实验进一步证实NGO-PEG-bPEI-CDDP-Antibody纳米载药体系对肿瘤细胞有靶向性,对正常的细胞没有靶向性。(5)NGO-PEG-bPEI-CDDP-Antibody纳米载药体系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果的研究:(1)NGO-PEG-bPEI-CDDP-Antibody纳米载药体系在相同剂量浓度、相同作用时间的情况下,对KB、CNE-1细胞的杀伤效果比NGO-PEG-CDDP、NGO-PEG-bPEI-CDDP的杀伤效果要好,细胞的半数致死量更低。这是由于连接肿瘤特异性抗体以后,使得NGO-PEG-bPEI-CDDP-Antibody纳米载药体系可以直接与肿瘤细胞表面分泌的抗原多肽结合,杀伤时间更短、效果更好。(2)NGO-PEG-bPEI-CDDP-Antibody纳米载药体系作为抗癌药物CDDP的载体,可以有效负载CDDP,NGO-PEG-bPEI-CDDP-Antibody纳米载药体系对癌细胞具有多重的杀伤效果,既可以降低CDDP的使用剂量,也可以增强对癌细胞的杀伤效果。在相同剂量浓度、相同作用时间的情况下,NGO-PEG-bPEI-CDDP-Antibody纳米载药体系对KB、CNE-1细胞的杀伤效果比单纯的NGO、CDDP的杀伤效果要好。这是由于经过PEG、bPEI的修饰会增大CDDP的杀伤效果,NGO本身的毒性也增加了载药体系的抗肿瘤效应。(本文来源于《长春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刘海通[8](2019)在《基于AIE效应的诊疗试剂的合成与体外抗肿瘤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癌症已经成为影响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治疗方式主要有手术、化疗、放疗和光动力学治疗(PDT)等。手术在很多情况下并不能将肿瘤细胞全部清除,化疗和放疗缺乏选择性,导致严重的毒副作用。PDT是利用光敏剂(PS)在光照下产生活性氧(ROS)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一种治疗方法。目前,临床上常用的PS(如卟啉衍生物)由于存在聚集引起的淬灭(ACQ)效应,使其在水介质中产生单线态氧(~1O_2)的能力低,严重限制了PDT效果。聚集诱导发光材料(AIEgens)是一类在稀溶液中呈弱或非发射状态,但在聚集或固态中发射出强荧光的材料。AIEgens受激后,可将能量转移给相邻的叁线态氧(~3O_2)产生有细胞毒性的~1O_2。因此,AIEgens可作为PDT试剂,也可解决传统光敏剂在水介质中ROS产生效率低问题,在PDT领域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因AIEgens在PDT过程中产生ROS的同时,还会不断地消耗细胞内的氧气,势必造成肿瘤细胞内产生更加乏氧的微环境,若同时利用此乏氧微环境以激活化疗前药,则可降低化疗药物对正常细胞的毒副作用,进而达到联合治疗的目的。为实现最高占据分子轨道(HOMO)和最低未占分子轨道(LUMO)分布的分离,提高AIEgens产生ROS的效率,以四苯乙烯(TPE)为AIE母体,以甲氧基作为电子供体,以氰基和硝基作为电子受体,并利用乳糖(LAC)修饰增加生物相容性,设计合成了一种基于AIE效应的PS(LAC-TPE-DB-NO_2)。在此基础上,为了利用PDT过程导致的极度乏氧微环境实现化疗药物吉西他滨(GMC)在肿瘤区域的特异性释放,将具有红色荧光发射的PS(TPE-DB-NO_2)通过缩合反应与活性药物GMC共价偶联,同时4-硝基苄基可作为乏氧响应基团,合成了一种基于AIE效应的联合诊疗试剂GMC-TPE-DB-NO_2。采用NMR、HRMS和SEM等手段对LAC-TPE-DB-NO_2和GMC-TPE-DB-NO_2进行表征;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共聚焦荧光显微镜对其稳定性、ROS产生效率进行测定;采用MTT法和活死细胞双染法探究其对HeLa及BRL-3A细胞活力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测定其诱导HeLa细胞凋亡的情况;采用共聚焦荧光显微镜研究HeLa细胞对其摄取情况。结果表明,LAC-TPE-DB-NO_2和GMC-TPE-DB-NO_2在水介质中自组装形成的纳米粒子的粒径约100 nm,并且能在生理条件下稳定存在;其产生ROS的效率要远远高于孟加拉玫瑰红;其在HeLa细胞中的荧光强度随孵育时间的增加而增强;LAC-TPE-DB-NO_2对肿瘤细胞的毒性具有剂量和光照时间依赖性,光照7 min时,HeLa细胞的存活率为11.7%;在黑暗条件下GMC-TPE-DB-NO_2对细胞不具有毒性,在乏氧光照条件下,GMC-TPE-DB-NO_2对HeLa细胞表现出最大的抑制作用,孵育48 h后细胞存活率为37.0%,且有51.1%的细胞发生凋亡,表明GMC-TPE-DB-NO_2以凋亡的方式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本文所设计的LAC-TPE-DB-NO_2具有诊断和治疗的双重功能,能够高效的产生ROS诱导细胞凋亡;GMC-TPE-DB-NO_2具有乏氧激活特性,降低了GMC对正常细胞的毒副作用,PDT和化疗的联合实现了对肿瘤细胞的最大抑制作用,为肿瘤的联合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9-06-01)

罗诗裕[9](2019)在《具有光热效应的顺铂-PHA复合材料的抗肿瘤基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目前,我国骨肿瘤的治疗已经从过去单纯的外科手术过渡到综合治疗时期。然而,外科手术通常很难完全彻底清除肿瘤细胞,并且会造成不同程度的骨质缺损。为了杀灭残余的肿瘤细胞,传统的化疗药物得以广泛运用,如阿霉素、异环磷酰胺、铂类等。但这些化疗药物缺乏对肿瘤的特异性,到达肿瘤部位的药物剂量少,并会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给患者带来很多痛苦。近年来,随着近红外激光技术的发展,在近红外激光水平上开展肿瘤局部热疗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它操作简单,并发症少,不仅可以有效地杀灭局部的肿瘤细胞,还可以增强肿瘤组织对化疗的敏感性。因此,热疗作为一种肿瘤辅助治疗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目前已经发展了一些能够响应近红外光的材料体系,如金纳米棒、碳纳米棒,但是它们存在不易获取、吸收近红外光能力差等缺陷。经过长期的探索发现,在人体许多器官中都存在一种物质──聚多巴胺,它是真黑素的主要成分,能够响应近红外光,并具有较高的光热转换效率。同时,它的结构中含有丰富的活性官能团,可以负载抗肿瘤药物顺铂,使顺铂在肿瘤组织局部释放,实现光热-化疗联合治疗肿瘤,以达到更好的肿瘤治疗效果。此外,肿瘤切除后的骨质缺损临床上常采用自体骨、同种异体骨及异种骨来填充。但它们在临床应用过程中都存在一些缺陷,如自体骨的取量有限,并且会增加手术创伤,造成取骨部位的后遗症;同种异体骨和异种骨又存在排异反应,以及可能携带致命的病毒等。因此,本研究拟采用具有光热效应的聚多巴胺负载抗肿瘤药物顺铂,同时对纳米羟基磷灰石进行修饰,得到一种复合材料来实现肿瘤治疗和骨缺损的修复。内容本研究以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hydroxyapatite,n-HA)、聚多巴胺(polydopamine,PDA)、顺铂(cisplatin,DDP)、氧化海藻酸钠(oxidized sodium alginate,OSA)、壳聚糖(chitosan,CS)为主要成分,在室温条件下制备一种具有近红外光响应的新型复合材料:首先,多巴胺(dopamine,DA)在弱碱性条件下发生自聚合形成PDA,然后PDA负载化疗药物DDP,同时功能化修饰n-HA,从而最终形成PHA-DDP复合物。随后,再将其引入到OSA和CS之间的席夫碱反应体系中,并研究复合材料在近红外光照射下的升温效果、药物释放特性以及降解性能等。其次,将肿瘤细胞(4T1 cells)培养在复合材料的表面,来研究其细胞毒性;并通过建立小鼠肿瘤模型,来考察材料的肿瘤治疗效果。然后,再将它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共培养,研究BMSCs的增殖、分化行为;并通过建立兔股骨外侧髁缺损模型,来考察材料的成骨能力。方法1、利用席夫碱反应制备复合材料,并对材料进行优化。复合材料分为叁组:OSA-CS-Borax、OSA-CS-PHA、OSA-CS-PHA-DDP。2、流变学原理测定复合材料的形成时间。3、SEM扫描观察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结构。4、体外模拟体液环境(PBS)中,检测材料的光热效果(照射波长808nm)、药物释放(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OD值)及降解情况。5、体外培养4T1细胞(1×10~4/孔),通过免疫荧光法、酶标仪法检测细胞在复合材料表面的毒性。实验分组:对照组(OSA-CS-Borax、OSA-CS-PHA)、实验组(OSA-CS-PHA-DDP、OSA-CS-PHA-DDP+NIR)。6、体外培养BMSCs细胞(1×10~5/孔),通过免疫荧光法、酶标仪法、BCA蛋白测定法评估细胞在复合材料表面的增殖和分化活性。实验分组:对照组(OSA-CS-Borax)、实验组(OSA-CS-PHA、OSA-CS-PHA-DDP)。7、通过细胞悬液注射法(1×10~6/只)建立BALB/c小鼠右翼异位移植肿瘤模型,监测肿瘤生长情况,治疗后对肿瘤组织和内脏器官进行H&E染色观察。将50只BALB/c小鼠随机分组:空白组、对照组(OSA-CS-Borax、OSA-CS-PHA)、实验组(OSA-CS-PHA-DDP、OSA-CS-PHA-DDP+NIR)。每组10只小鼠。8、建立兔股骨外侧髁缺损模型,治疗后通过64排螺旋CT扫描及H&E切片染色观察缺损情况。将40只大白兔随机分组:空白组、对照组(OSA-CS-Borax)、实验组(OSA-CS-PHA、OSA-CS-PHA-DDP)。每组10只大白兔。结果基于以上研究内容进行实验,我们获得了以下研究结果:1、流变学测试、扫描电镜观察、降解速率测试的研究结果表明,DDP的引入不仅加快了复合材料的反应速度,使材料结合更加紧密,还降低了其降解速率,使其更有利于临床应用。2、近红外光照射下的升温效果表明,PDA的引入赋予了复合材料优良的光热效果,它能够吸收近红外光、快速升温,从而实现局部热疗。3、化疗药物DDP的体外释放实验结果表明,PDA的引入能明显缓释DDP,不仅可以避免其突释的毒性,还能持续杀灭肿瘤。另外,近红外光照射还可以促进药物释放。4、通过MTT实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检测以及激光共聚焦扫描实验,我们了解到PDA的光热效应能与DDP协同促进4T1细胞的凋亡,实现杀灭肿瘤的目的。同时,PDA的引入还能促进BMSCs的粘附、增殖以及分化,并且其固载DDP并未明显影响BMSCs的增殖。5、动物体内实验结果表明,近红外光和顺铂对肿瘤局部治疗有协同效应。此外,n-HA赋予了复合材料良好的骨修复性能,引入DDP后也并未明显影响材料的成骨效果。结论1、OSA-CS-PHA-DDP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可注射性能。通过优化各物质的浓度,其反应速度适中,能够用于临床操作。所制得的复合材料能在近红外光照射下快速升温,还能缓释化疗药物DDP,并且降解性能良好,因此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2、在体外细胞实验和动物体内实验中,OSA-CS-PHA-DDP复合材料能释放出DDP来杀灭4T1细胞,并在近红外光照射下发挥协同治疗效果。此外,它还能促进BMSCs的增殖和成骨分化,达到良好的骨修复效果。(本文来源于《成都医学院》期刊2019-06-01)

鹿香云[10](2019)在《旋毛虫与小鼠Lewis肺癌细胞相关抗原筛选及其抗血清抗肿瘤效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对人群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肿瘤生物治疗被认为是癌症新兴疗法,包括靶向治疗、免疫疗法、基因疗法等,随着生物技术发展,研究发现一些寄生虫感染也具有抗肿瘤作用,其中在20世纪70年代时研究人员就发现了旋毛虫感染具有抗肿瘤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旋毛虫抗原对多种肿瘤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如H7402肝癌、MCF_7乳腺癌、Sp2_0骨髓瘤、Hela宫颈癌和A549肺癌等。在肺癌研究中裸鼠肿瘤模型是常用动物模型之一,但因裸鼠为免疫缺陷小鼠,缺乏完整的免疫系统,肿瘤在其体内的发生发展与肿瘤正常发生过程差异较大,数据参考价值有待商榷。小鼠Lewis肺癌模型是肺癌研究中常用的另一小鼠模型,它是将LLC细胞接种于SPF级C57BL/6小鼠而建立,荷瘤过程经历了小鼠的正常免疫应答。该模型更接近于肿瘤的正常发生过程,在肺癌的发病机制、药物治疗和生物治疗等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而目前,关于旋毛虫与小鼠Lewis肺癌(LLC)细胞之间相关抗原及其抗血清的抗肿瘤作用尚未报道。本试验对旋毛虫肌幼虫cDNA表达文库进行免疫筛选,获取了旋毛虫与LLC细胞相关抗原sHSPs,原核表达,检测该相关抗原sHSPs体外对LLC细胞的作用,并制备sHSPs抗血清,对荷瘤小鼠模型治疗,观察其抗肿瘤效应。通过细胞因子和免疫组化检测,分析旋毛虫sHSPs抗血清抑制小鼠Lewis肺癌细胞生长机制,为深入研究旋毛虫抗肿瘤机制和肿瘤治疗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旋毛虫与LLC细胞相关抗原筛选和其抗血清的制备与鉴定以LLC细胞全蛋白抗血清为阳性血清筛选旋毛虫肌幼虫cDNA表达文库,经筛选将获得的阳性噬菌斑进行PCR扩增,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与Genbank中公布旋毛虫基因序列比对后获得4个旋毛虫与LLC细胞相关抗原基因Tsp_09334、Tsp_07696、Tsp_09092、DQ986457.1,经生物学分析后发现编码旋毛虫小热休克蛋白(sHSPs)的DQ 986457.1基因具有多个亲水区及抗原表位,因此选取该基因进行下一步试验。根据比对获取的旋毛虫sHSPs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以旋毛虫肌幼虫cDNA为模板,PCR扩增sHSPs基因,并将其连接至表达载体p ET-32a(+)进行原核表达,获得重组sHSPs。用镍柱亲和层析法纯化sHSPs,免疫小鼠制备抗血清。Western blot鉴定sHSPs,结果显示sHSPs与LLC细胞全蛋白抗血清可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说明sHSPs具有良好反应原性。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对sHSPs抗血清进行鉴定,结果显示sHSPs抗血清与LLC细胞可以发生结合反应。旋毛虫与LLC细胞相关抗原sHSPs体外对LLC细胞的作用检测LDH释放情况分析sHSPs对LLC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sHSPs浓度增大,LLC细胞死亡率增大,说明sHSPs对LLC细胞具有毒性作用。利用CCK-8法检测sHSPs对LLC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LLC细胞存活率随着sHSPs浓度增大而减小,说明sHSPs对体外LLC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表达情况,结果显示sHSPs各浓度组未见caspase-3活化片段,说明sHSPs对LLC细胞的增殖抑制可能不是由caspase-3引起的凋亡发挥作用。旋毛虫与LLC细胞相关抗原sHSPs抗血清的体内抗肿瘤效应LLC细胞悬液接种于C57 BL/6小鼠前肢背部皮下,建立小鼠Lewis肺癌肿瘤模型。小鼠接种LLC细胞7天后,用sHSPs抗血清对荷瘤小鼠进行治疗,连续治疗7天后,将小鼠处死,剥离肿瘤称重,测量体积,计算抑瘤率。结果表明,sHSPs抗血清具有抑制小鼠Lewis肺癌细胞生长的作用,最高抑瘤率为69.23%。ELISA检测IL-4、IL-10、IFN-γ和TNF-α水平无差异,发现sHSPs抗血清可能并非调节这些细胞因子发挥抗肿瘤作用;免疫组化分析治疗后各组小鼠肿瘤组织细胞中增殖凋亡相关基因VEGF、Bcl-2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其余各组VEGF基因表达无差异,Bcl-2基因表达显着下降,表明旋毛虫sHSPs抗血清可能通过下调Bcl-2基因发挥抗Lewis肺癌肿瘤作用。(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抗肿瘤效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miR-148a靶向HMGB3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中miR-148a和HMGB3相对表达水平;以A549、H1299细胞为研究对象,Transwell和MTT法分别检测过表达miR-148a、敲低HMGB3和DDP干预对细胞迁移、侵袭及细胞活力的影响;TargetScan在线预测、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和Western blot验证miR-148a与HMGB3的靶向关系;miR-148a过表达或敲减HMGB3并联合DDP,Transwell和MTT法检测细胞迁移、侵袭和细胞活力。结果:非小细胞癌组织中miRNA-148a表达明显下调(P<0.05),HMGB3在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均明显上调(P<0.05),miR-148a与HMGB3表达呈负相关(r=-0.856 8,P<0.000 1);过表达miR-148a或敲低HMGB3能明显抑制细胞迁移和侵袭(P<0.05),过表达miR-148a或敲低HMGB3联合DDP干预,细胞活力明显下降(P<0.05);TargetScan在线预测、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和Western blot检测表明miR-148a能调控HMGB3表达。结论:miR-148a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表达下调,HMGB3是miR-148a的靶基因,过表达miR-148a能抑制HMGB3表达从而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H1299迁移和侵袭并增强顺铂抗肿瘤效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肿瘤效应论文参考文献

[1].胡钦朝,彭建敏,吴桐,夏娟,程斌.二甲双胍作为抗衰老药物增强CDK4/6抑制剂对口腔鳞癌的抗肿瘤效应[C].2019第九次全国口腔生物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9

[2].曾涛,温剑虎,王继相.miR-148a靶向HMGB3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细胞迁移、侵袭和增强顺铂抗肿瘤效应的机制研究[J].现代肿瘤医学.2019

[3].杨红,刘聪,周长林,窦洁.药物提高NK细胞抗肿瘤效应的研究进展[J].药物生物技术.2019

[4].李静,张王刚,钟波,白菊,刘海燕.WT1多肽疫苗对荷人单核细胞白血病SCID小鼠的抗肿瘤免疫效应[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5].韩宇,张芳波,于林康,贾光,葛昆.可降解纳米氧化钇空心球载药体系的体外抗肿瘤效应[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6].樊真真.青藤碱对紫杉醇致痛作用和抗肿瘤效应的影响[D].湖北科技学院.2019

[7].张雅静.石墨烯纳米载药体系的制备和抗肿瘤效应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9

[8].刘海通.基于AIE效应的诊疗试剂的合成与体外抗肿瘤活性[D].河北大学.2019

[9].罗诗裕.具有光热效应的顺铂-PHA复合材料的抗肿瘤基础研究[D].成都医学院.2019

[10].鹿香云.旋毛虫与小鼠Lewis肺癌细胞相关抗原筛选及其抗血清抗肿瘤效应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9

论文知识图

在CD8+Tm和CD8+Te之间差异表达的miRN...重组boIFN-λ3可刺激细胞产生Mx1蛋白...细胞毒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示意图2 Ad-E1A 对小鼠腹水型肝癌 H22 的抗3-18PPAN和Control-P...3-19PPANandcontr...

标签:;  ;  ;  ;  ;  ;  ;  

抗肿瘤效应论文_胡钦朝,彭建敏,吴桐,夏娟,程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