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内涝与海绵城市的建设

浅谈城市内涝与海绵城市的建设

北海市城市信息中心536000

摘要:通过分析城市内涝形成的主要原因,探讨如何通过城市排水(雨水)防涝专项规划、排水设施建设以及维护管理来缓解和逐步解决。本文提出应在房产开发及道路建设中加入海绵城市理念,进一步解决城市发展中的障碍,使城镇化建设成为一个系统工程。

关键词:城市内涝;内涝原因;整治措施;海绵城市

前言: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不断扩张,排水管道设施建设却显滞后,导致暴雨时段雨水排放不畅,特别是老城区的市政排水管管径偏小且路面排水口数量不足,形成内涝。城市硬底化路面及小区的硬底化面积急剧扩大,破坏了原有的渗、蓄、排系统,天然调蓄池不断减少消失,雨、污水只能通过市政道路下敷设的排水管网进行排放,城区排水系统(特别是雨水出水通道)建设未能跟上城区开发及地面硬化速度,许多路段管网无排放出口。发生内涝灾害时,对城市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一、城市内涝的具体原因

1、城市路网的建设与城市雨水排放系统的建设顺序不一,排水管道设计标准低。

市政道路会随着城市建成区的建设而配套完善,而排水管网属于道路的配套工程,敷设于道路下,与道路同步建设。道路及排水管网虽已建设完成,但往往由于建设时序安排,与之配套的下游管道及出水口未能与道路同步建设,排水无出路而造成内涝。旧城区大部分排水管网的暴雨设计重现期较低,仅为0.5~2年,排水管径小且往往需承担新城区的雨、污水接入需求,而形成瓶颈,造成排水不畅,暴雨时形成内涝。

2、排水管道维护与清淤工作不到位

雨水口在吸水过程中会吸入大量树叶、树枝及垃圾等进入排水管道内,造成严重的管道内堵塞。由于长年不清淤、不疏通等原因,造成了雨水不能由雨水口进入排水管网而沿地势较低的地面汇集,形成内涝。

3、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发展不配套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鱼塘、洼地、水系等天然调蓄池随着城市的发展不断减少消失。地面硬底化面积的急剧扩大,大部分雨水无法渗入地下,只能通过人工建设的排水管网排放,城区排水系统(特别是雨水排放口)建设未能跟上城区开发及地面硬化速度,许多路段管网无排放出口。

4、缺少合理规划及科学管理

排水管道杂乱无章,缺少科学统筹,造成排水管径偏小或缺少下游管网及雨水出水口而形成内涝。

二、针对以上内涝的成因,提出了以下整治措施:

1、编制城市防涝规划

城市内涝防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仅依靠排水管网,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应根据城市的内涝情况,尽快编制一个综合的、系统的、全面的排水防涝规划,通过河道、管网、道路、绿化、竖向等多专业相互协调衔接,综合排水、生态排水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导。

2、加强排水设施维护管理

在每年雨季来临之前,组织开展排水设施安全运行管理检查,做好城市排水设施的维修保养工作,并在旱季对城市主、次干路的雨水管道进行专项清淤疏通,针对性地对内涝积水严重的路段进行局部应急改造,增设进水井、加装排水管,使这些内涝点排水更顺畅。

3、加大力度推进排水设施建设

建议通过内涝点整治工程、下游管道及雨口排放口等排水设施建设,缓解及逐步解决内涝问题,以确保暴雨时城区道路畅通无阻。

案例:针对内涝灾害问题,从2009年开始,北海市陆续开展内涝整治工作,先后实施内涝整治一期、二期工程,初步缓解城市的内涝点。为逐步解决内涝问题,于2014年完成了《北海市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2013-2030)》、《北海市蓝线专项规划》、《北海市主城区市政工程专项规划(2013-2030)》等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规划明确了2013年至2030年北海市内涝防治目标和标准、雨水径流控制设施、雨水管网建设、排涝水系布局等,是该时期北海市排水防涝工程规划建设的行动纲领。至今,我市完成了共实施内涝整治项目109项,已消除主城区主要内涝点共85处,主城区内涝点由96处减少到目前的11处,市区内涝情况明显缓解,内涝整治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近期拟开展市区内涝整治(三期)工程,拟通过两年整治,解决主城区内涝问题。

三、通过“海绵城市设计”,指导房地产用地开发、道路建设,控制雨水径流,减少内涝发生及提升城市生态功能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即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和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在道路、房地产用地开发建设中推行“海绵城市”,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影响内容,具有缓解城区雨水内涝和地下水位下降、控制雨水径流污染,有助于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维护生态平衡,缓解城市内涝问题,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意义。

1、道路建设

道路建设时,其雨水工程、透水人行道工程、绿化工程等附属工程可纳入海绵城市系统建设工程。其中,雨水工程应以渗入和调蓄排放为主,视道路类型不同,可设置不同的雨水入渗及调蓄排放设施,采用适宜的净化设施如环保雨水口、生态树池、雨水花园、初雨处理设施净化初期雨水。雨水口宜设于下凹式绿地内,道路雨水径流引入两侧绿地内,雨水口高程高于绿地而低于路面,雨小时雨水可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雨大时才溢流到雨水管网中。土地条件许可时,道路沿线可建设雨水调蓄塘和雨水湿地,道路雨水可引入其中处理、储存,经处理后的雨水在非雨季时可用于灌溉和浇洒道路。人行道须采用透水性路面、基层及透水率较高的透水砖,可部分雨水及时渗出地下。

案例:北星路道路红线宽度为20米,长约800米,规划为城市支路。其修建主要是解决道路周围小区居民及车辆通行问题。在道路方案设计时,将海绵系统工程纳入了道路设计内容中。北星路的海绵系统建设工程内容包含排雨水工程、透水人行道工程、绿化工程及低影响开发绿地设施工程。

北星路道路雨水径流组织见下图:

2、房地产用地开发

在房地产用地开发建设时,利用建筑物屋顶、小区硬底化道路收集雨水,控制雨水径流,经过对收集的雨水进行处理后达到符合设计使用标准的系统。我国水资源紧缺,尤其城市中心地区,全国700多个地级市以上的城市中,有近400座城市缺水或严重缺水,且成递增趋势,以致国家不得不花费巨资建设调水工程。雨水是自然界一种优质的淡水资源,建设“雨水回收利用系统”,经简单处理即可实现中水回用、景观补水、路面喷洒、绿化喷淋的功能,回用雨水具有显著的节水及缓解城市内涝的效能。

参考文献:

1.《北海市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2013-2030年)》

2.《基于城市内涝浅谈海绵城市建设》——王赫、肖龙

3.《论城市内涝形成的原因及整治措施》——杨后国

标签:;  ;  ;  

浅谈城市内涝与海绵城市的建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