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苷类似物论文-吴小凤,李玉芳,张驰,张利利,马英

核苷类似物论文-吴小凤,李玉芳,张驰,张利利,马英

导读:本文包含了核苷类似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乙型肝炎,慢性,抗病毒药,服药依从性,影响因素分析

核苷类似物论文文献综述

吴小凤,李玉芳,张驰,张利利,马英[1](2019)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宁夏医科大学总院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核苷(酸)类似物(NAs)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现况。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7年12月就诊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感染科(包括门诊、住院部),接受NAs抗病毒治疗的CHB患者。通过对人口学资料、乙型肝炎家族史、医生告知详细否、生活作息、体育锻炼、依从性、乙型肝炎知识知晓情况、健康信念、社会支持等方面内容的问卷调查,分析不同因素对CHB患者NAs治疗依从性的影响。计量资料非正态分布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HB患者NAs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因素。结果612份调查问卷,回收600份,回收率为98%,有效率为100%。600例CHB患者中NAs抗病毒治疗依从好的有334人(55. 67%),而依从性差的266人(44. 33%)。依从性差的CHB患者中,不遵从医生建议,自行选择其他药物的有56人(21. 05%);有时忘记服药的206人(77. 44%);有时不注意服药(时间、剂量、频次) 187人(70. 30%);症状改善自行减药、停药的135人(50. 75%);症状加重或出现其他症状,自行停药的100人(37. 59%)。通过单因素分析得出有13个研究指标是影响CHB患者NAs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P值均<0. 05);将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影响CHB患者NAs治疗依从性的独立因素有:民族[比值比(OR)=0. 218,95%可信区间(95%CI):0. 076~0. 996,P=0. 007]、医疗支付方式(OR=0. 772,95%CI:0. 445~0. 919,P <0. 001)、体育锻炼(OR=2. 55,95%CI:1. 472~6. 545,P=0. 020)、社会支持水平(OR=0. 836,95%CI:0. 649~0. 947,P <0. 001)、健康信念中感知不依从后果危害(OR=0. 577,95%CI:0. 393~0. 886,P <0. 001)及自我效能(OR=0. 094,95%CI:0. 074~0. 328,P <0. 001)。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与医疗付费方式、心理状态、自我管理能力密切相关。改善患者医疗费用偿付能力,对患者进行疾病风险认知教育以及减少社会歧视等措施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本文来源于《临床肝胆病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赖思敏,赖小丽,黄汐,叶晓光[2](2019)在《核苷(酸)类似物经治序贯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荟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系统评价核苷(酸)经治序贯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检索PubMed、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网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时间截止至2018年10月13日。纳入经核苷(酸)治疗获得病毒学应答后,序贯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员独立检索,并对检索的文献进行筛选、质量评估后提取相关的数据,最后通过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治疗组和观察组治疗48周后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的血清学阴转率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阴转率。结果治疗组HBeAg的血清阴转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84,95%CI:1.84~4.41,P<0.00001)。治疗组HBsAg的血清学阴转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8.19,95%CI:2.96~22.67,P<0.0001)。有3篇文献提及不良反应,均发生在治疗组,对照组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在长疗程(48周)中,核苷(酸)类似物经治序贯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核苷(酸)类似物单药治疗。但不良反应发生增加,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付小义,金娴,徐晓婧,李莉,彭雁忠[3](2019)在《核苷类似物治疗慢性乙肝患者停药后复发再治疗的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核苷类似物(NAs)治疗慢性乙肝患者停药后复发再治疗的疗效,探讨NAs治疗的多次疗程。方法选择符合条件(已经用NAs治疗3年以上且有停药意愿的深圳市第七人民医院2000—2016年间的住院或门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患者50人为治疗组,选择另50人(已经服药2年以上并正在口服NAs又不愿停药)的患者为对照组,治疗组在患者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出现病毒学反弹,ALT、AST出现异常后再次用抗病毒药(恩替卡韦或替诺福韦),对照组继续采用原治疗方案治疗。对比观察治疗效果和副作用,疗效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50例停药患者有6例没有复发,44例复发患者作为治疗组再抗病毒治疗,治疗组于48周时HBsAg滴度转阴率、HBeAg转阴率分别为13.6%、18.2%,对照组为0.0%、4.0%;复发时E抗原阴性和E抗原阳性患者48周的HBsAg转阴率分别为25.0%和4.2%,ALT≥2×ULN和ALT<2×ULN的患者48周HBsAg转阴率分别为28.6%和6.7%。治疗组副作用与对照组一样。结论 NAs治疗患者停药后复发再治疗其疗效好、安全,HBsAg转阴率高,复发时E抗原阴性比E抗原阳性患者HBsAg转阴率高,ALT≥2×ULN比ALT<2×ULN的患者的HBsAg转阴率高,没有发现停药后病情反弹并加重现象;复发时ALT高,E抗原阴性,HBsAg滴度低是达到功能性治愈的独立因素。(本文来源于《中国热带医学》期刊2019年09期)

冯霞,刘贵章,赵登蕴,李声方[4](2019)在《血清IL-35在评估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中的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血清炎症因子IL-35在评估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方面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感染科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0例,根据经过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后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者,同时抽取门诊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正常对照组,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患者血清IL-35水平,同时评估IL-10和TNF-α水平变化以及免疫系统指标变化。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35、IL-10及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外周血CD4~+/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复发组患者血清IL-35水平高于未复发组(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35、IL-10及TNF-α水平均较正常健康者显著升高。此外,复发者血清上述指标亦高于未复发者,同时机体的免疫系统在乙肝病毒发生发展过程也出现了相应的变化。足见IL-35在临床评估乙肝患者病情方面有重要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肝脏》期刊2019年08期)

周友乾,李翠[5](2019)在《HBsAg定量在核苷(酸)类似物个体化抗HBV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核苷(酸)类似物可有效阻止或延缓慢性HBV感染者的疾病进展,但其疗程长且长期用药存在一定的药物副反应及耐药风险。近期研究发现HBsAg定量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个体化抗病毒治疗有重要意义。就目前HBsAg定量在核苷(酸)类似物抗HBV治疗的指征评判、疗效预测及停药把握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认为HBsAg定量不仅有利于合理选择抗病毒治疗时机,而且有利于在抗病毒治疗开始时、治疗过程中以及考虑停药时预测患者可能疗效。但是对于HBeAg阳性或阴性感染者各病程分期的最佳预测阈值和不同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疗效预测的最佳时间点与最佳预测阈值仍值得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临床肝胆病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伏玲,余学春,董静武[6](2019)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核苷类似物治疗乙肝肝硬化的临床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核苷类似物治疗乙肝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乙肝肝硬化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单一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观察组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对比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直接胆红素(DBIL)以及总胆红素(TBIL)等肝功能指标及临床总有效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各项肝功能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核苷类似物阿德福韦酯治疗乙肝肝硬化,能够显着改善肝功能,提高临床总有效率。(本文来源于《中国社区医师》期刊2019年22期)

王艳,姚甜甜,钱建丹,程浩,王贵强[7](2019)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核苷(酸)类似物停药后复发预测因素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核苷(酸)类似物(NA)抗病毒治疗停药后复发的风险因素。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EMBASE和CBM数据库,时间范围为从数据库成立至2018年3月。从符合要求的文献中提取数据。采用Review Manager软件(RevMan 5.3版)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2002年至2018年期间共64项研究,分析了年龄、性别、HBV DNA水平和动态变化、HBsAg水平、药物选择、病毒学应答所需时间和总疗程等因素与病毒学复发之间的相关性。meta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基线年龄每增加1岁,病毒学复发风险相对升高4%;达到完全病毒学应答所需时间每延长1个月,病毒学复发风险平均相对升高13%;停药时HBsAg水平每增加1 lg IU/mL,病毒学复发风险平均相对升高81%。值得关注的是HBcrAg、HBV RNA、抗HBc定量检测等新型标志物初步提示其在病毒学复发中的预测潜力。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年龄、病毒学应答所需抗病毒治疗的时间、停药时HBsAg水平与NA停药后病毒学复发风险相关。新型标志物HBcrAg、HBV RNA、抗HBc定量检测等需进一步扩大研究证实其在病毒学复发中的预测价值。(本文来源于《肝脏》期刊2019年07期)

杨燕卿,储君,林世德[8](2019)在《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肾脏安全性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在全球分布,持续HBV复制是导致肝硬化失代偿、肝衰竭及肝癌等终末期肝病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核苷(酸)类似物[nucleoside (acid) analogues,NAs]具有快速抑制HBV复制的强效作用,作为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抗病毒治疗的主要药物在全球内应用。随着NAs使用的时间延长,国内外关于NAs所致的肾毒性、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乳酸酸中毒等不良反应的报道逐渐增多。本文就NAs对CHB患者肾脏安全性进行综述,以期更好地指导抗病毒治疗。(本文来源于《海南医学》期刊2019年12期)

[9](2019)在《非一线核苷(酸)类似物经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策略调整专家共识》一文中研究指出口服核苷(酸)类似物(NAs)抗病毒治疗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重要和有效的方法之一。从抗病毒作用强弱及耐药方面考虑,国内外指南将NAs类药物分为一线和非一线用药。《非一线核苷(酸)类似物经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策略调整专家共识》主要针对目前正在使用非一线NAs类药物且有效的患者,如何规范地调整为一线NAs类药物,并强化CHB初始抗病毒治疗必须选择一线NAs类药物,使患者既可以获得更好的抗病毒疗效,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同时又可避免药物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本文来源于《临床肝胆病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阮建文,高丽娟,苏汝开,王亚娇,杨京[10](2019)在《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的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核苷(酸)类似物(NAs)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急性发作48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8年7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诊治的HBeAg阳性CHB和HBeAg阴性CHB患者。其中ALT> 10倍正常值上限的CHB急性发作患者48例,为试验组; ALT <10×ULN且TBil <5×ULN的CHB患者51例,为对照组。2组患者均接受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酯治疗。分析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经NAs治疗的临床过程和效果,观察指标包括基线时肝功能、HBV DNA、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肝脏超声检查,并在治疗第12、24、48周进行随访评估。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试验组患者在12、24、48周的ALT复常率分别为89. 58%、93. 75%、93. 75%,与对照组患者的49. 02%、72. 55%、76. 47%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8. 917、7. 814、5. 743,P值均<0. 05)。试验组在治疗12、24、48周HBV DNA不可检测率分别83. 33%、95. 83%、95. 83%,与对照组的60. 78%、84. 31%、86. 27%比较,治疗12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 198,P=0. 013),治疗24、48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 05)。试验组在12、24、48周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23. 26%、25. 58%和27. 91%,与对照组的2. 22%、2. 22%、8. 8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 894、10. 188、5. 346,P值均<0. 05)。试验组与对照组均未发生HBsAg消失或HBsAg血清学转换。结论 NAs治疗CHB急性发作患者有较高的ALT复常率、HBV DNA不可检测率和HBeAg血清学转换率。(本文来源于《临床肝胆病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核苷类似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系统评价核苷(酸)经治序贯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检索PubMed、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网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时间截止至2018年10月13日。纳入经核苷(酸)治疗获得病毒学应答后,序贯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员独立检索,并对检索的文献进行筛选、质量评估后提取相关的数据,最后通过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治疗组和观察组治疗48周后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的血清学阴转率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阴转率。结果治疗组HBeAg的血清阴转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84,95%CI:1.84~4.41,P<0.00001)。治疗组HBsAg的血清学阴转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8.19,95%CI:2.96~22.67,P<0.0001)。有3篇文献提及不良反应,均发生在治疗组,对照组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在长疗程(48周)中,核苷(酸)类似物经治序贯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核苷(酸)类似物单药治疗。但不良反应发生增加,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核苷类似物论文参考文献

[1].吴小凤,李玉芳,张驰,张利利,马英.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9

[2].赖思敏,赖小丽,黄汐,叶晓光.核苷(酸)类似物经治序贯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荟萃分析[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9

[3].付小义,金娴,徐晓婧,李莉,彭雁忠.核苷类似物治疗慢性乙肝患者停药后复发再治疗的观察[J].中国热带医学.2019

[4].冯霞,刘贵章,赵登蕴,李声方.血清IL-35在评估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中的临床应用[J].肝脏.2019

[5].周友乾,李翠.HBsAg定量在核苷(酸)类似物个体化抗HBV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9

[6].伏玲,余学春,董静武.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核苷类似物治疗乙肝肝硬化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9

[7].王艳,姚甜甜,钱建丹,程浩,王贵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核苷(酸)类似物停药后复发预测因素meta分析[J].肝脏.2019

[8].杨燕卿,储君,林世德.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肾脏安全性研究进展[J].海南医学.2019

[9]..非一线核苷(酸)类似物经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策略调整专家共识[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9

[10].阮建文,高丽娟,苏汝开,王亚娇,杨京.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的效果观察[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9

标签:;  ;  ;  ;  ;  

核苷类似物论文-吴小凤,李玉芳,张驰,张利利,马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