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宇
(辽宁省新民市人民医院110300)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两种不同的麻醉方式对于髋关节置换术在临床上面的影响效果。方法:选自我院2011年-2013年进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共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以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50例,观察组患者进行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患者进行硬膜外麻醉。对比2组患者在麻醉前后各项指标以及并发症等出现概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麻醉效果相对于对照组有明显优异性,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出现也明显多于观察组患者,两者对比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方式,麻醉效果突出且并发症出现概率小,对于患者的各项指标没有显著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腰硬联合麻醉硬膜外麻醉
【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1-0245-01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对于老年患者的股骨头骨折治疗已经有了可喜的发展,其中髋关节置换术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方法,但是该治疗方法因老年人的器官功能出现衰退会有各种严重的并发症,种种问题都对麻醉有很高的要求。为了探究在髋关节置换术中使用何种麻醉方法能够有更好的效果,对我院2011年-2013年收治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自我院2011年-2013年进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共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本次研究患者的ASA级别在Ⅱ-Ⅲ级之间。本次研究男性患者62例,女性患者38例,年龄最大为80岁,最小为55岁,平均年龄为73.14岁。患者当中共有糖尿病16例,冠心病35例。以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50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疾病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麻醉方法
1.2.1对照组
患者保持患侧卧位的姿势,穿刺点选择患者L2还有L3椎部位,对患者进行硬膜外穿刺麻醉,在完成穿刺之后,选择3厘米的硬膜外导管,从头端置入。完成之后让患者从平卧姿势换成头部稍微抬高的平卧位姿势,注射1.5%盐酸利多卡因3ml。对患者接受麻醉之后的表现进行观察,看有无出现局麻药中毒或者是全脊麻征象等异常情况,观察时间为5分钟左右。如果患者无出现异常情况则以患者的麻醉平面作为依据,给予小剂量的0.5%盐酸罗哌卡因。
1.2.2观察组
患者保持卧位姿势,穿刺点的选择与上述对照组患者一致,在成功进行穿刺之后使用25G腰穿针进行蛛网膜下腔穿刺,等到患者出现了脑脊液缓慢溢出的情况之后向患者注入0.5%盐酸罗哌卡因1.5ml,注入的速度控制在每秒0.2ml。在完成下腔穿刺之后,选自3厘米的硬膜外导管,通过腰穿针向着头端置入,完成之后患者姿势改为平卧位。以患者的麻醉平面作为依据,给予小剂量的0.5%盐酸罗哌卡因。
1.3麻醉效果评定
评定标准主要如下:(1)手术过程中患者没有感觉到疼痛且情绪平静,肌松效果好,不需要使用辅助药物的,评定为优;(2)患者手术过程中感觉到不是且出现轻微的痛感,使用麻醉性的镇痛药之后短时间恢复平静,评定为良;(3)患者产生强烈的疼痛感导致手术无法顺利进行,评定为差[1]。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x-±s),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的麻醉效果相对于对照组有明显优异性,详情请见表1。
3讨论
本次使用两种麻醉方法主要有以下特点:(1)腰硬联合麻醉可以算是一种新型的麻醉方式,成功的结合了腰麻以及硬膜外麻醉两种方式的优点,效果快、仅需要小剂量的药物就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而且容易控制,对于患者来说这样的麻醉效果普遍能够接受;(2)连续硬膜外麻醉方式虽然有着良好的肌松以及止痛效果,本身的平面阻滞不高,因此对循环呼吸的影响降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能够避免因为在对患者进行置留气管导管时候出现的不良反应[2]。在当前还有所使用的就是全麻方式,当前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全麻方式是气管内插管全麻,有部分老年患者因为有明显的韧带钙化以及纤维化的情况发生,想要对其进行椎管穿刺存在有很大的难度,虽然对患者进行全麻有着突出良好的效果,医生也能够对患者的病情有更加全面仔细的观察。
综上所述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方式,麻醉效果突出且并发症出现概率小,对于患者的各项指标没有显著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杨飞雪,何亮.两种麻醉方式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探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14):156-157
[2]刘艳,何佳.两种麻醉方式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比较[J].2011(21):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