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加工中心插铣键槽工装,包括开粗刀、侧壁精修刀和底部精修刀;开粗刀包括第一刀柄和第一刀刃;第一刀刃连接于第一刀柄的底部;第一刀刃包括第一直段和第一倒角,第一倒角为斜切面,斜切面与水平面夹角为锐角;侧壁精修刀包括第二刀柄和第二刀刃;第二刀刃包括第二直段和第二倒角,第二倒角为J形结构,第二倒角向下开刃;底部精修刀包括第三刀柄和第三刀刃;第三刀刃包括第三直段和第三倒角,第三倒角为J形结构,第三倒角向上开刃。本实用新型的加工中心插铣键槽工装直接在加工中心上加工插铣键槽,不需要再移至插床上加工,加工工序减少,避免了多次装夹出现的尺寸和外观不良现象,提高了生产效率。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加工中心插铣键槽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中心插铣键槽工装包括开粗刀、侧壁精修刀和底部精修刀;所述开粗刀包括第一刀柄和第一刀刃;所述第一刀刃连接于所述第一刀柄的底部;所述第一刀刃包括第一直段和第一倒角,所述第一倒角为斜切面,所述斜切面与水平面夹角为锐角;所述侧壁精修刀包括第二刀柄和第二刀刃;所述第二刀刃连接于所述第二刀柄的底部;所述第二刀刃包括第二直段和第二倒角,所述第二倒角为J形结构,所述第二倒角向下开刃;所述底部精修刀包括第三刀柄和第三刀刃;所述第三刀刃连接于所述第三刀柄的底部;所述第三刀刃包括第三直段和第三倒角,所述第三倒角为J形结构,所述第三倒角向上开刃。
设计方案
1.一种加工中心插铣键槽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中心插铣键槽工装包括开粗刀、侧壁精修刀和底部精修刀;
所述开粗刀包括第一刀柄和第一刀刃;所述第一刀刃连接于所述第一刀柄的底部;所述第一刀刃包括第一直段和第一倒角,所述第一倒角为斜切面,所述斜切面与水平面夹角为锐角;
所述侧壁精修刀包括第二刀柄和第二刀刃;所述第二刀刃连接于所述第二刀柄的底部;所述第二刀刃包括第二直段和第二倒角,所述第二倒角为J形结构,所述第二倒角向下开刃;
所述底部精修刀包括第三刀柄和第三刀刃;所述第三刀刃连接于所述第三刀柄的底部;所述第三刀刃包括第三直段和第三倒角,所述第三倒角为J形结构,所述第三倒角向上开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中心插铣键槽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开粗刀的第一刀刃的宽度D1与插铣键槽的宽度D的关系为:D=D1+0.3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中心插铣键槽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精修刀的第二刀刃的宽度D2与插铣键槽的宽度D的关系为:D=D2+0.5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中心插铣键槽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精修刀的第三刀刃的宽度D3与插铣键槽的宽度D的关系为:D=D3+0.4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中心插铣键槽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刀柄、第二刀柄和第三刀柄为圆柱状结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中心插铣键槽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刀柄、第二刀柄和第三刀柄的材质为45钢。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加工中心插铣键槽工装。
背景技术
在建筑、机械制造等领域通常需要用到多种零件,各类零件需要经过特殊的工件处理后投入使用,加工的过程中,需要将待加工零件置于加工中心进行定位。
零件中盲孔键槽的加工,往往需要采用插床加工,需要添加专用设备,加工工序繁琐,且待加工工件会因为多次装夹出现尺寸以及外观不良的缺陷。
亟需一种操作简单、生产效率高的加工中心插铣键槽工装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加工中心插铣键槽工装。本实用新型的加工中心插铣键槽工装直接在加工中心上加工插铣键槽,不需要再移至插床上加工,加工工序减少,避免了多次装夹出现的尺寸和外观不良现象,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加工中心插铣键槽工装,包括开粗刀、侧壁精修刀和底部精修刀;
所述开粗刀包括第一刀柄和第一刀刃;所述第一刀刃连接于所述第一刀柄的底部;所述第一刀刃包括第一直段和第一倒角,所述第一倒角为斜切面,所述斜切面与水平面夹角为锐角;
所述侧壁精修刀包括第二刀柄和第二刀刃;所述第二刀刃连接于所述第二刀柄的底部;所述第二刀刃包括第二直段和第二倒角,所述第二倒角为J形结构,所述第二倒角向下开刃;
所述底部精修刀包括第三刀柄和第三刀刃;所述第三刀刃连接于所述第三刀柄的底部;所述第三刀刃包括第三直段和第三倒角,所述第三倒角为J形结构,所述第三倒角向上开刃。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开粗刀用于对插铣键槽进行粗加工,开粗切削时,刀具刃口先向前铲削加工,每刀前进0.1mm,然后向上拉。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开粗刀的宽度根据具体的插铣键槽的宽度设定;
较佳地,所述开粗刀的第一刀刃的宽度D1与插铣键槽的宽度D的关系为:D=D1+0.3mm。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侧壁精修刀用于精修插铣键槽的侧壁,精修时,刀具刃口向下铲削加工,每刀前进0.1mm,然后向后平移再抬刀。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侧壁精修刀的宽度根据具体的插铣键槽的宽度设定;
较佳地,所述侧壁精修刀的第二刀刃的宽度D2与插铣键槽的宽度D的关系为:D=D2+0.5mm。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底部精修刀用于精修插铣键槽的底槽,精修时,刀具刃口向前铲削加工,每刀前进0.1mm,然后向上抬刀。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底部精修刀的宽度根据具体的插铣键槽的宽度设定;
较佳地,所述底部精修刀的第三刀刃的宽度D3与插铣键槽的宽度D的关系为:D=D3+0.4mm。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刀柄、第二刀柄和第三刀柄的结构为本领域常规;
较佳地,所述第一刀柄、第二刀柄和第三刀柄为圆柱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刀柄、第二刀柄和第三刀柄的材质为本领域常规;
较佳地,所述第一刀柄、第二刀柄和第三刀柄的材质为45钢。
本实用新型的加工中心插铣键槽工装的使用流程为:将待加工零件固定在加工中心,暴露插铣键槽,首先使用开粗刀进行开粗,然后使用侧壁精修刀和底部精修刀进行反复精修,直至满足具体插铣键槽的参数要求,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加工中心插铣键槽工装直接在加工中心上加工插铣键槽,不需要再移至插床上加工,加工工序减少,避免了多次装夹出现的尺寸和外观不良现象,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工中心插铣键槽工装的开粗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工中心插铣键槽工装的侧壁精修刀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工中心插铣键槽工装的底部精修刀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工中心插铣键槽工装对应的待加工零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第一刀柄;
12、第一直段;
13、第一倒角;
21、第二刀柄;
22、第二直段;
23、第二倒角;
31、第三刀柄;
32、第三直段;
33、第三倒角;
4、待加工零件;
41、插铣键槽底部;
42、插铣键槽侧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加工中心插铣键槽工装,包括开粗刀、侧壁精修刀和底部精修刀;开粗刀包括第一刀柄11和第一刀刃;第一刀刃连接于第一刀柄11的底部;第一刀刃包括第一直段12和第一倒角13,第一倒角13为斜切面,斜切面与水平面夹角为锐角;侧壁精修刀包括第二刀柄21和第二刀刃;第二刀刃连接于第二刀柄21的底部;第二刀刃包括第二直段22和第二倒角23,第二倒角23为J形结构,第二倒角23向下开刃;底部精修刀包括第三刀柄31和第三刀刃;第三刀刃连接于第三刀柄31的底部;第三刀刃包括第三直段32和第三倒角33,第三倒角33为J形结构,第三倒角33向上开刃。
本实施例中,开粗刀用于对插铣键槽进行粗加工,开粗切削时,刀具刃口先向前铲削加工,每刀前进0.1mm,然后向上拉。
本实施例中,开粗刀的第一刀刃的宽度D1与插铣键槽的宽度D的关系为:D=D1+0.3mm。
本实施例中,侧壁精修刀用于精修插铣键槽侧壁42,精修时,刀具刃口向下铲削加工,每刀前进0.1mm,然后向后平移再抬刀。
本实施例中,侧壁精修刀的第二刀刃的宽度D2与插铣键槽的宽度D的关系为:D=D2+0.5mm。
本实施例中,底部精修刀用于精修插铣键槽底部41,精修时,刀具刃口向前铲削加工,每刀前进0.1mm,然后向上抬刀。
本实施例中,底部精修刀的第三刀刃的宽度D3与插铣键槽的宽度D的关系为:D=D3+0.4mm。
本实施例中,第一刀柄11、第二刀柄21和第三刀柄31为圆柱状结构。
本实施例中,第一刀柄11、第二刀柄21和第三刀柄31的材质为45钢。
本实施例的加工中心插铣键槽工装的使用流程为:将待加工零件4固定在加工中心,暴露插铣键槽,首先使用开粗刀进行开粗,然后使用侧壁精修刀和底部精修刀进行反复精修,直至满足具体插铣键槽的参数要求,即可。
本实施例的积极进步效果:本实施例的加工中心插铣键槽工装直接在加工中心上加工插铣键槽,不需要再移至插床上加工,加工工序减少,避免了多次装夹出现的尺寸和外观不良现象,提高了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40746.3
申请日:2019-01-10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1(上海)
授权编号:CN209793093U
授权时间:20191217
主分类号:B23P23/02
专利分类号:B23P23/02
范畴分类:26H;
申请人:上海日建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上海日建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01508 上海市金山区山阳镇板桥东路428号16幢
发明人:任运昌;朱存新
第一发明人:任运昌
当前权利人:上海日建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代理人:孟波
代理机构:31341
代理机构编号:上海昱泽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41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