帽峰山论文_陈紫帆

导读:本文包含了帽峰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帽峰山,森林公园,森林,林下,林分,景观,人工林。

帽峰山论文文献综述

陈紫帆[1](2019)在《梦王蒙·帽峰山》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小学美术》期刊2019年04期)

张明珠,朱嵩,曾慧,庞园[2](2018)在《帽峰山地区地下水化学时空分布特征分析与污染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帽峰山地区是广州优质矿泉水的重要分布区域,但区域内存在垃圾填埋场、养殖场等污染源,地下水存在潜在污染风险。以帽峰山区为研究区域,分汛期、非汛期两期对区内10个地下水监测井进行了取样监测,结果表明:区域地下水主要以HCO_3-Ca型为主,单因子评价结果显示区域地下水存在一定污染,主要超标指标有NO~-_2-N、NH~+_4-N、Fe、Mn等,非汛期水质优于汛期,氮污染以NH~+_4-N为主,超标点位主要为兴丰垃圾填埋场附近;主成分分析显示研究区地下水水质总体较好,汛期、非汛期达标率分别为80%和90%。(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期刊2018年10期)

裴男才,陈步峰,史欣[3](2018)在《广州市帽峰山森林公园动植物多样性资源监测概况》一文中研究指出珠江叁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化水平最为发达的叁大城市群之一。为了更好地掌握该区域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和生态环境质量等基本特征,建立起广东珠江叁角洲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研究区域涉及广州(主站点为帽峰山)、佛山、中山、肇庆等地,也是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的重要成员(CFERN;http://www.cfern.org/index.asp)。该文较为全面地梳理了近15年来以广州市帽峰山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的各类公开发表文献,主要是生物基本要素(植物多样性、群落和景观多样性、鸟类多样性等);生物多样性资源监测结果可为相关研究和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生态科学》期刊2018年05期)

唐璇,陈泽茹,余文华,宁咏梅,吴毅[4](2018)在《广州帽峰山森林公园鸟类物种多样性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在2017年8月和2018年2月,采用样线法和样点法,对广州帽峰山森林公园夏季和冬季的鸟类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鸟类74种,隶属于13目33科.其中红耳鹎(Pycnonotus jocosus)、白头鹎(P. sinensis)、棕背伯劳(Lanius schach)、鹊鸲(Copsychus saularis)、画眉(Garrulax canorus)、棕颈钩嘴鹛(Pomatorhinus ruficollis)、灰眶雀鹛(Alcippe morrisonia)、长尾缝叶莺(Orthotomus sutorius)、暗绿绣眼鸟(Zosterops japonicas)、大山雀(Parus major)和叉尾太阳鸟(Aethopyga christinae)等11种为夏季优势种,灰眶雀鹛和暗绿绣眼鸟等2种为冬季优势种.在居留型上,留鸟55种(74. 3%),夏候鸟6种(8. 1%),冬候鸟13种(17. 6%).在区系上广布型和东洋型分别为38种(51. 4%)和36种(48. 6%).记录到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5种,省级保护鸟类4种,有2种被列为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保护种,5种被列为CITES保护种.研究结果可为广州帽峰山森林公园的鸟类监测、保护和科普宣传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佟宇竞[5](2018)在《广州帽峰山片区发展都市型农业思路与对策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都市型农业是超大城市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提出帽峰山片区发展都市型农业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凸显都市型农业特色,对接广州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实现四大转变:从分散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从规模化向标准化转变,从个体品牌向区域品牌转变,从单一功能向复合功能转变。建立部门联动工作机制,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创新,引进高层次市场运营主体,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依靠科技提升竞争力,加强农村公共服务建设,不断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本文来源于《南方农村》期刊2018年03期)

陈绍红[6](2016)在《广州市帽峰山森林公园植物景观调查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通过对帽峰山森林公园古庙、铜锣湾景区内的植物群落采用线路调查和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在调查清楚两个景区内的形成植物景观的优势树种、主要伴生植物种类和林分郁闭度等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优势树种组成对两个景区内的植物景观进行了分类。从所调查植物景观的珍稀度、典型度、丰富度等作为评价因子采用综合指数法对植物景观质量进行了评价。同时将帽峰山森林公园与石门等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植物景观资源质量等级进行了比较和评价,找出帽峰山森林公园现有植物景观资源与它们之间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根据本次调查研究的结果,帽峰山古庙和铜锣湾景区当前的植物景观大致可分为14种类型,主要以阔叶林景观为主,华润楠、中华锥和黎蒴是组成当前两个景区内植物景观的主要优势树种,分布面积大、范围广。组成两个景区森林植物景观的优势树种株高主要集中分布在5—15m范围内,胸径主要集中分布在20—30cm范围内,高大乔木数量不多。对帽峰山古庙、铜锣湾两个景区植物景观质量等级评价的结果表明当前两个景区内的植物景观质量较好,植物景观质量达到Ⅱ级的共有6种类型,植物景观质量达到Ⅲ级的有7种类型,两个景区植物景观基本上都在Ⅲ级以上,但是都缺乏Ⅰ级优质景观,还有较大的景观升级改造空间。调查评价结果显示天然次生阔叶林的景观质量等级相比人工林的要高。通过分析比较,帽峰山森林公园植物景观与石门等国家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一是在组成主要森林植物景观的地带性阔叶林的林分质量、分布面积和树木种类上存在较大差距;二是缺乏观赏性强、特色比较鲜明的植物景观资源;叁是在珍稀植物景观资源的分布种类和群落数量上有差距;四是在植物景观的原生性、地带性和典型性方面有较大差距;五是在对森林植物景观资源的发掘和利用上有较大差距。最后,根据帽峰山森林公园当前植物景观的现状,从林分管护、林分改造和林分景观的营造等方面对公园今后植物景观的改造升级提出了建议。(本文来源于《华南农业大学》期刊2016-06-01)

谭慧娟[7](2016)在《茶花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帽峰山天湖茶花园设计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简述了帽峰山天湖茶花园的设计立意,并介绍了观赏茶花品种选择、茶花组景配置手法及种植要点,为茶花在风景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推广应用提供有益参考。(本文来源于《花卉》期刊2016年04期)

刘千红,彭益军,张剑,罗定贵[8](2015)在《帽峰山地区典型小流域主要森林类型土壤渗透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采集帽峰山地区典型小流域主要林地类型(青冈林、毛竹林、凤尾竹林、桉树林)原状土样进行土壤剖面(0~20 cm、20~40 cm、40~60 cm)渗透系数及其相关因子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各种林地类型土壤渗透系数在剖面上均表现出从上到下递减的特点,毛竹、青冈、凤尾竹、桉树林的土壤剖面渗透系数变化范围分别为13.64~4.91、10.49~3.63、8.16~2.96、7.92~3.71 m/d。由于20~40 cm、40~60 cm土层渗透系数差异性相对较小,土壤渗透性剖面可简化为上、下两个亚层,上部亚层渗透系数是下部亚层的1.89~2.42倍。各种林地类型土壤渗透系数与孔隙度、根密度呈正相关,与干容重呈负相关,与根径关系相关性方向具有不确定性。不同林地类型土壤渗透系数与干容重、根密度、根径之间的相关程度存在较大差异,但均表现出与孔隙度之间存在良好相关性。(本文来源于《地下水》期刊2015年01期)

金超[9](2013)在《广州帽峰山森林公园植物景观的季相配置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首先阐述了国内外植物景观季相设计的理论和发展现状,以森林公园植物景观的季相配置为入手点,结合目前帽峰山森林公园开发建设现状,依据调查数据总结归纳出帽峰山植物景观季相变化的规律;综合运用景观生态学、园林学、造林学、植物景观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分析方法,研究得到了帽峰山植物景观季相配置改进的方向。在充分考虑帽峰山用地现状、不同景点特异性要求的前提下,通过分析帽峰山园林植物构成、林相状况以及植物景观的季相变化情况,对帽峰山森林公园重点景区的植物群落提出了林分景斑特色规划和森林防火林带规划,最后从技术设计、树种选择、病虫害防治方面提出了适合帽峰山现阶段建设发展的建议。本研究从季相的角度提出改进森林植物景观季相配置的方法,可促进对森林公园植物景观季相变化的研究,也可对用地统属复杂林区发展建设提供借鉴,同时丰富了林业和园林系统内的科技档案,为其他方向的调研或规划设计提供基础数据。(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3-11-12)

黄万和,黄桂丹,苏志尧[10](2013)在《帽峰山米锥人工林林下植被结构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广东省广州市帽峰山18 a生米锥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对林下植被结构特征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米锥人工林林下植被表现出木本植物稀疏、垂直结构单一的特点。建议对该林分进行适当的结构管理,如适当的疏伐,借此促进林下植物的更新。(本文来源于《广东林业科技》期刊2013年04期)

帽峰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帽峰山地区是广州优质矿泉水的重要分布区域,但区域内存在垃圾填埋场、养殖场等污染源,地下水存在潜在污染风险。以帽峰山区为研究区域,分汛期、非汛期两期对区内10个地下水监测井进行了取样监测,结果表明:区域地下水主要以HCO_3-Ca型为主,单因子评价结果显示区域地下水存在一定污染,主要超标指标有NO~-_2-N、NH~+_4-N、Fe、Mn等,非汛期水质优于汛期,氮污染以NH~+_4-N为主,超标点位主要为兴丰垃圾填埋场附近;主成分分析显示研究区地下水水质总体较好,汛期、非汛期达标率分别为80%和90%。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帽峰山论文参考文献

[1].陈紫帆.梦王蒙·帽峰山[J].中国中小学美术.2019

[2].张明珠,朱嵩,曾慧,庞园.帽峰山地区地下水化学时空分布特征分析与污染评价[J].环境工程.2018

[3].裴男才,陈步峰,史欣.广州市帽峰山森林公园动植物多样性资源监测概况[J].生态科学.2018

[4].唐璇,陈泽茹,余文华,宁咏梅,吴毅.广州帽峰山森林公园鸟类物种多样性调查[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5].佟宇竞.广州帽峰山片区发展都市型农业思路与对策建议[J].南方农村.2018

[6].陈绍红.广州市帽峰山森林公园植物景观调查与分析[D].华南农业大学.2016

[7].谭慧娟.茶花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帽峰山天湖茶花园设计为例[J].花卉.2016

[8].刘千红,彭益军,张剑,罗定贵.帽峰山地区典型小流域主要森林类型土壤渗透性[J].地下水.2015

[9].金超.广州帽峰山森林公园植物景观的季相配置分析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

[10].黄万和,黄桂丹,苏志尧.帽峰山米锥人工林林下植被结构特征研究[J].广东林业科技.2013

论文知识图

东莞与帽峰山值的逐月变化东莞逐时BC浓度的月变化广州市与帽峰山2004—2009年气...东莞和帽峰山BC浓度不同季节的日...东莞与帽峰山BC浓度的逐月变化东莞和帽峰山BC浓度的频率分布

标签:;  ;  ;  ;  ;  ;  ;  

帽峰山论文_陈紫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