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深化情感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深化情感教育

谢彬

摘要:知识的不足不一定影响人的一生,但是人格、品德、情感的缺陷则贻害人的一辈子。情感教育对学生的成人成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课堂是实现情感教育的首选基地。发挥好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不仅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具有重要作用,而且能促使素质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语文教学;深化;情感教育

翻开初中语文教材,那些文质兼美的文章,篇篇都充满着丰富的情感,或洋溢着对大自然的赞美、或表现着对伟人的敬仰、或书写对故土深沉的爱、或倾诉对亲朋好友、同志的至爱、或赞美着忠贞的爱情,字里行间洋溢着或优美淡雅或清丽委婉或崇高悲壮的美感。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深化情感教学的功能,使学生能对学习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能在语文学习中感受美的熏陶、修身养性、完善自我呢?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挖掘教材,了解学生需求,结合生活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体悟情感

北师大版的语文教材,是以单元主题来划分,例如七年级上册单元主题分别为童年梦痕;秋色撷英;亲情歌吟;品行善恶;生命礼赞和性灵愚慧。编者的目的和方向十分明确,就是有意识的去体会情感,领略人生百态。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选入教材的那些美文多是古今中外名篇精粹,无不是“情”的喷涌结晶。但是每一篇文章都承载着多种情感,学习中就必须有意识,有目的地去挖掘教材,体悟感情才能达到教育和体会情感的目的。

以《背影》为例,许多教师都着眼于父子情深,其实文章中父亲对儿子的爱,还有儿子对父亲的情,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能很清楚、很轻松地看到。如何让学生有更深的认识和情感体验呢?那就要挖掘教材,了解学生情感需求,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才会有更深的体会。在学生体会到亲情的无私和细致入微后,笔者针对学生不能在日常生活中看到亲情,体会不到亲情,作为了研讨重点,文中的“我”当时已有二十岁,可是父亲因不放心却在忙的时候踌躇再三,最后决定亲自去送,还有要亲自为儿子挑拣座位,亲自为儿子讨价还价买橘等等这些小事,当时儿子有没有感受到父爱?文中可见,二十岁的儿子并没有意识到这是父亲的关爱,而是暗笑父亲的“迂”。父亲并没有做什么惊天骇地的事,但是爱就在其中,这里就应该适时地让孩子们自己闭上眼睛想,自己的父亲或母亲有没有为他们做很多生活中细小的事曾让他们也厌烦,有人说:“妈妈总是非要我吃我不爱吃的洋葱,我就很厌烦”,还有人说:“爸爸天天问今天有没有老师批评,很厌烦”,还有人说:“天其实不冷,妈妈总是让我穿厚线裤,我也很厌烦”等等,学生们说着的时候,就进一步让学生说说,提到自己的爸爸妈妈时,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场景,什么面容?有人说:“我不好好吃妈妈做的早餐时,妈妈生气的脸”,还有人说:“妈妈帮我提书包瞬间地弯腰,还有考试不理想时爸爸的拳头”,笔者适当地点拨,这些厌烦场面其实就是生活中点滴的爱,爱就是身边的细节,就是身边你也许不能体会甚至厌烦的话语,但是却包含着父母的关心,其实亲情就在身边,就在你的厌烦中,你也许是暂时厌烦着,但是却是真正沐浴在爱中幸福着。作为孩子,关键是要用心去感受,用心去理解。如果有一天你远行,再也听不到父母的唠叨,看不到父母关注的眼睛,没有父母的约束,那是多么孤独和哀伤。同时提醒学生珍惜眼前,用心体悟,不要像文中的“我”一样,过后后悔不已,更不要有“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

二、深化感情教育,教师要走入文中,善于调动、表达自己的情感,并以自己的真情实感引发学生的情感

于漪老师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要使学生真正在思想品德、情操等方面受到陶冶,教师自己要进入角色,披文以入情”(《语文教学谈艺录》)。语文教师想要调动学生情感,就必须做好以下基本功:

1.语言功。想让学生入情,入境,语文教师必须有语言功底来创设情境。杜甫的《登高》悲怆忧愤,沉郁顿挫,对于刚上初中的孩子来说,很难体会一个多病、苍老但却壮志未酬身将死的老人情感,

如果教师语调低沉,语速缓慢,满怀感情描绘那场面“1200多年前,一个秋天,九月初九重阳节前后。夔州,长江边。大风凛冽地吹,吹得江边万木凋零。树叶在天空中飘飘洒洒。漫山遍地满是衰败、枯黄的树叶。江水滚滚翻腾,急剧地向前冲击。凄冷的风中,有几只孤鸟在盘旋。远处还不时传来几声猿的哀鸣。——这时,一位老人朝山上走来。他衣衫褴褛,老眼浑浊,蓬头垢面。老人步履蹒跚,跌跌撞撞。他已经满身疾病,有肺病、疟疾、风痹,而且已经“右臂偏枯耳半聋”。重阳节,是登高祈求长寿的节日。可是,这位老人,一生坎坷,穷愁潦倒,似乎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冬季。而且,此时,国家正处在战乱之中,他远离家乡,孤独地一个人在外漂泊。面对万里江天,面对孤独的飞鸟,面对衰败的枯树,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头……”(特级教师韩军课堂实录)。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就很快在此情境下,走入杜甫的精神世界,更能够在诗文中体会“诗圣”那博大的胸襟和位卑不忘国忧的爱国情怀。

语文教学是一门语言的艺术,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打动学生,语文教师的语言应当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风趣,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受其感染,受美熏陶。而要收到“音美以感耳”的效果,就需要教师的语言富有情感,使学生在你充满感情的语言世界中接受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用语言描绘情境,教师或描绘,或抒情,或议论,以铺陈渲染、述感追思、评价点拨,把学生带入与文本相适应的特定情境中去。由于不受时空、物质、内容等条件的限制,借助语言描绘情境也是语文阅读教学中最简捷、最方便、最经济、最基本的一种情境创设方法。

2.朗读功

语文教师的朗读是打动学生情感的金钥匙。教师在朗读时不仅要读出语言的节奏,声调轻重和音量的高低,更要用积极振奋的心态去对待朗读。无论是沉郁顿挫风格的诗文,还是春意盎然的散文,都要做到感情饱满,忘我投入。读出文句中蕴含的情感、哲理、意境以及“弦外之音”等。教师对课文的理解,通过朗读转达给学生,为静止的语言赋予生命的活力。

一堂语文课,如果教师的引读、范读能做到入情入境,顿挫有致,对丰富学生情感是有直接作用的。一篇《登高》能读出忧愤的颤音;《背影》能读得学生潸然泪下;《春》的朗读似乎催生了百花的盛开。这一切必定会成为深化学生情感的钥匙,引导学生有感情的自己诵读,也许多年后,教师对于文章的解读,学生早已记不起来了,但是教师曾经包含激情的朗读,必定让学生记忆犹新。

3.体态模拟情境功

以体态模拟情境主要是指教师借助表情、眼神、手势、动作等人体语言将文本中的某一特定的情境演示出来。

无论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冬日捕鸟时的动作,还是《背影》中父亲过月台蹒跚的背影,教师的体态模拟,以及教师带领孩子一起进行的体态模拟,都能很有效地深化感情体验。

三、利用音乐来深化情感教育

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高尚人的品质。美妙的旋律使人宛临其境,随音乐的响动,在内心里有种种喜怒哀乐的感情细流泛上心来。音乐有促进人们智力发展的作用。可以锻炼人们想象力、思维能力的发展,五官四肢灵敏协调反应迅速、再造想象及创造性思维的增强。因此,音乐对于深化情感体验有很好的作用。

总之,语文教师只要用心去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并以积极的态度和扎实过硬的语文功底,有意识地长期坚持,定能引导学生体会情感、丰富情感,那么在语文课堂上学生的收获绝不会仅仅停留在一篇文章的内容上,而是会使学生受益匪浅,并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标签:;  ;  ;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深化情感教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