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局部增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局部,图像,卷积,结构,阈值,刚度,病灶。
局部增强论文文献综述
李承珊,蒋平,崔雄文,马震环,雷涛[1](2018)在《基于编解码和局部增强的光电图像分割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光电图像语义分割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编解码(Encoder-Decoder)结构和图像局部增强的分割算法。首先,采用基于互质因子的空洞空间金字塔池化(Atrous Spatial Pyramid Pooling,ASPP)模块减小多尺度空洞卷积(Atrous Convolution)引入的网格效应,提升卷积核的像素近邻信息表征能力;其次,对分割难度较大的图像局部区域,采用融合平均交并比(Mean Intersection Over Union,MIOU)和交叉信息熵的损失函数,结合权值衰减策略,提高这些局部区域的像素权重。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改进算法能有效提升图像语义分割精度。(本文来源于《半导体光电》期刊2018年06期)
胡慧敏,王晓东,郭华,惠华,郭云山[2](2018)在《病灶清除结合置管局部增强化疗治疗复发性脊柱结核的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脊柱结核经前路手术治疗后复发患者结合使用病灶清除术及病灶处置管局部加强化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6月~2013年12月我院16例连续病例资料,病例均为经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后复发的脊柱结核患者,对该组病例我们结合采用病灶清除术及局部加强化疗技术进行治疗,患者术后均接受至少24个月的的临床及影像学随访。收集术前及术后1、3、6、9、12和24个月门诊随访数据评估结核治疗情况及功能改善状况。采用体格检查、X线、CT和MRI检查,以及肝、肾功及红细胞沉降率(ESR)等评估结核治疗情况;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采用ASIA分级进行评定;功能改善状况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至少24个月的随访(24~5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27.6个月。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神经血管损伤及交叉感染等并发症病例出现。至末次随访时,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未见脊柱结核复发,均达到临床治愈。患者功能状态明显改善。结论脊柱结核前路手术治疗后复发患者的治疗难度大、风险高,结合使用病灶清除术及局部加强化疗可缩短病程,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手段。(本文来源于《西部医学》期刊2018年08期)
廖苗,刘毅志,欧阳军林,余建勇,肖文辉[3](2018)在《基于自适应局部增强的手机TFT-LCD屏Mura缺陷自动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手机屏幕图像整体亮度不均以及Mura缺陷对比度低等特点,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局部增强的Mura缺陷自动在线检测方法。首先对CCD相机采集的手机屏幕原始图像进行感兴趣区域提取、几何校正、滤波等预处理,获取图像中的屏幕区域,然后将屏幕区域划分为多个不重迭的像素块,并根据每个像素块的灰度分布特征,采用自适应局部增强算法自动识别并定位图像中的Mura区域,最后考虑到Mura缺陷大小的不确定,提出采用多层级分块的方式对屏幕区域进行检测,提高算法鲁棒性。实验结果表明,相较现有多种屏幕缺陷自动检测算法,本文方法能更准确有效地识别手机屏幕中的Mura缺陷,且覆盖率和误检率分别为91.17%和5.84%。(本文来源于《液晶与显示》期刊2018年06期)
梁明元[4](2018)在《UHTC局部增强简支转连续梁湿接头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简支转连续梁桥具有受力明确、装配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以及造价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高速公路中小梁桥中,但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简支转连续梁桥湿接头结构处逐渐暴露出耐久性和抗裂性不足等问题,严重影响着简支转连续梁桥的服役性能。针对此类问题,不少学者从施工工艺优化、预应力布置以及采用钢纤维混凝土等措施出发以期改善湿接头受力,但效果并不理想。基于此,本文从改善湿接头材料力学性能角度出发,通过引入一种性能优于高强微膨胀混凝土、钢纤维高性能混凝土等传统材料的超高韧性混凝土(Ultra High Toughness Concrete,简称UHTC)对简支转连续梁桥湿接头进行局部增强,以期解决湿接头结构过早受损问题。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根据最紧密堆积和纤维增强理论,探讨研发一种制备简单、施工和易性好、综合性能优异的超高韧性混凝土的可行性,并对普通混凝土受弯构件敏感受力部位—截面受拉区应用超高韧性混凝土进行局部增强的适用性进行评估。(2)基于常规工艺和自然养护条件,通过优化超高性能混凝土材料组分,结合施工和易性、抗压强度、抗折强度、抗拉强度、收缩抗裂性及弯曲韧性等力学性能试验,得到一种适用于简支转连续梁桥湿接头结构局部增强、且具有超高强度、超高断裂韧性的钢纤维与聚丙烯纤维混杂超高韧性混凝土。(3)基于两点对称加载试验方法,对叁根超高韧性混凝土局部增强组合梁进行抗弯性能试验研究,探讨不同UHTC厚度对组合梁破坏形态、荷载-挠度曲线、截面应变分布及承载力等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应用解析法建立了UHTC组合梁开裂弯矩、屈服弯矩及极限弯矩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吻合较好。(4)通过对超高韧性混凝土现场搅拌、浇筑以及养护等施工工艺的研究,提出超高韧性混凝土局部增强简支转连续梁桥湿接头现场施工方法,基于有限元软件MIDAS/Civil建立实桥空间梁格法分析模型,并与现场实测数据对比。结果表明,UHTC与普通混凝土界面粘结未发生滑移,湿接头结构的整体性良好。(5)基于预应力构件正截面承载力分析理论,结合超高韧性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组合梁传力机理,应用解析法建立了预应力超高韧性混凝土局部增强组合梁极限承载力分析模型,探讨UHTC层厚度对预应力UHTC组合梁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UHTC层厚度的合理取值范围为0.15 h≤t≤0.4 h。(本文来源于《华东交通大学》期刊2018-05-31)
王凯,任亮,朱恩,徐林华[5](2018)在《钢-聚丙烯腈混杂纤维局部增强RC梁刚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四点弯曲试验,研究了钢-聚丙烯腈混杂纤维(S-P混杂纤维)3种不同增强方式(局部增强、层布增强、全截面增强)对钢筋混凝土(RC)梁抗弯刚度的提高效果。结果表明:S-P混杂纤维局部增强方式与其他两种增强方式一样,可明显推迟导致试件破坏的横向垂直裂缝的出现和扩展,且也可使得其荷载-跨中挠度曲线具有明显的二次硬化特性,从而提高RC梁的抗弯刚度。但从经济性来看,仅将S-P混杂纤维用在RC梁高拉应力区的局部增强方式的效果最优。最后给出了S-P混杂纤维局部增强RC梁抗弯刚度的简化计算方法。(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8年01期)
宋谋胜,张杰,李勇,王应[6](2017)在《高温熔体浇注合成TiC颗粒局部增强Al基复合材料》一文中研究指出将铸造法与原位反应法相结合,利用高温Al液诱发Al-Ti-C压块反应而生成Ti C,进而原位制备了Ti C颗粒局部增强Al基复合材料,并结合DSC及其截断处理分析了该体系生成Ti C相的反应行为。结果发现:当Al含量为20~40wt%时,Al-Ti-C体系能发生反应而生成Ti C颗粒,而Al含量低于10wt%或高于50wt%时该体系不能发生Ti C的形成反应。Ti C/Al基复合材料局部增强区的界面上Ti C颗粒细小弥散、逐步自然过渡,且与Al基体结合紧密。DSC分析证实,Al-Ti-C体系中的Al粉能细化生成的Ti C颗粒,同时还参与了Ti C相的形成反应。(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17年22期)
李保忠,王晓浩,罗超[7](2017)在《基于局部增强和阈值分割的芯线彩色图像分割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不同颜色芯线的有效识别是制约数据线生产自动化的关键因素之一;阈值分割是一种简单有效地图像分割算法,但对于颜色信息较多的情况鲁棒性较差;基于指数函数的增强图像可以有效地放大和突出感兴趣的图像区域;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局部增强和阈值分割的分割算法,通过对图像进行局部增强以放大感兴趣灰度区域,然后再通过阈值分割的方式筛选出目标区域;该方法能够快速有效地分割出多种颜色区域,也具有良好的鲁棒性.(本文来源于《测试技术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李章维,郝小虎,张贵军[8](2017)在《基于副本交换的局部增强差分进化蛋白质结构从头预测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蛋白质高维构象空间搜索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副本交换的局部增强差分进化蛋白质结构从头预测方法(RLDE)。首先,采用基于知识的Rosetta粗粒度能量模型显着降低构象空间优化变量维数;其次,引入基于片段库知识的片段组装技术进一步减小构象搜索空间,有效避免搜索过程中的熵效应;此外,在每个副本层设置构象种群,采用差分进化算法对种群进行更新,然后利用Monte Carlo算法对种群做局部增强,以此得到全局和部分局部最优构象。综上,RLDE利用差分进化算法较强的全局搜索能力可以对构象空间进行有效的全局搜索;借助Monte Carlo算法局部搜索性能对构象空间局部极小区域进行更为充分的采样;副本交换策略保证了副本层中种群的多样性,同时能够增强算法跳出局部极小的能力,从而使得算法对构象空间的搜索能力进一步增强。15个目标蛋白测试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地对构象空间采样,得到高精度的近天然态蛋白质构象。(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科学》期刊2017年05期)
范其明,孙艳[9](2017)在《基于二维Otsu模型和局部增强法的小波边缘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当前应用小波技术对图像作边缘检测时,需要反复针对不同的图像,在不同的尺度下调节系数才能确定阈值这一问题,提出利用二维Otsu法求取阀值,对不能检测出的边缘的原因做出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通过仿真验证该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能检测出模糊边缘,定位准确而且噪声小。(本文来源于《自动化应用》期刊2017年03期)
申金林,张术来,冯俊辉[10](2016)在《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局部增强预制桩在工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预制桩施工过程中遇到坚硬地层,桩头破损率非常高,严重影响施工质量和进度。应用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对预制桩桩头进行局部增强,提高预制桩整体抗拉强度,改善其抗冲击韧性和耐打性。现场试桩试验表明相同地质条件下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局部增强预制桩的桩头破损率较普通混凝土预制桩有显着降低。随后进行工程桩推广使用,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文来源于《勘察科学技术》期刊2016年06期)
局部增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脊柱结核经前路手术治疗后复发患者结合使用病灶清除术及病灶处置管局部加强化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6月~2013年12月我院16例连续病例资料,病例均为经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后复发的脊柱结核患者,对该组病例我们结合采用病灶清除术及局部加强化疗技术进行治疗,患者术后均接受至少24个月的的临床及影像学随访。收集术前及术后1、3、6、9、12和24个月门诊随访数据评估结核治疗情况及功能改善状况。采用体格检查、X线、CT和MRI检查,以及肝、肾功及红细胞沉降率(ESR)等评估结核治疗情况;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采用ASIA分级进行评定;功能改善状况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至少24个月的随访(24~5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27.6个月。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神经血管损伤及交叉感染等并发症病例出现。至末次随访时,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未见脊柱结核复发,均达到临床治愈。患者功能状态明显改善。结论脊柱结核前路手术治疗后复发患者的治疗难度大、风险高,结合使用病灶清除术及局部加强化疗可缩短病程,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手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局部增强论文参考文献
[1].李承珊,蒋平,崔雄文,马震环,雷涛.基于编解码和局部增强的光电图像分割算法[J].半导体光电.2018
[2].胡慧敏,王晓东,郭华,惠华,郭云山.病灶清除结合置管局部增强化疗治疗复发性脊柱结核的疗效分析[J].西部医学.2018
[3].廖苗,刘毅志,欧阳军林,余建勇,肖文辉.基于自适应局部增强的手机TFT-LCD屏Mura缺陷自动检测[J].液晶与显示.2018
[4].梁明元.UHTC局部增强简支转连续梁湿接头性能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8
[5].王凯,任亮,朱恩,徐林华.钢-聚丙烯腈混杂纤维局部增强RC梁刚度分析[J].建筑结构.2018
[6].宋谋胜,张杰,李勇,王应.高温熔体浇注合成TiC颗粒局部增强Al基复合材料[J].热加工工艺.2017
[7].李保忠,王晓浩,罗超.基于局部增强和阈值分割的芯线彩色图像分割算法[J].测试技术学报.2017
[8].李章维,郝小虎,张贵军.基于副本交换的局部增强差分进化蛋白质结构从头预测方法[J].计算机科学.2017
[9].范其明,孙艳.基于二维Otsu模型和局部增强法的小波边缘检测[J].自动化应用.2017
[10].申金林,张术来,冯俊辉.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局部增强预制桩在工程中的应用[J].勘察科学技术.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