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抗冲刷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固化剂,土壤,基层,水泥,抗压强度,沉积物,根系。
抗冲刷性论文文献综述
林祥志,张浩[1](2018)在《杭州叁堡排涝工程高压旋喷桩抗冲刷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杭州叁堡排涝工程区域土质为软弱原状砂质粉土,需采用高压旋喷桩方案处理地基。同时工程位于京杭大运河的起点,水流速度需满足通航要求。【目的】分析杭州叁堡排涝工程高压旋喷桩抗冲刷性能。【方法】通过该地质条件下,采用人工制作试件和现场取样试件2种方式,对平冲工况、斜冲工况和斜冲破坏性工况进行相关试验。【结果】该桩基在连续冲刷一定时间后,试件累计损失很小,且表面无明显破坏。【结论】杭州叁堡排涝工程高压旋喷桩抗冲刷性能良好。(本文来源于《灌溉排水学报》期刊2018年S1期)
蔡欣,郭传浩,沈杰[2](2018)在《合流制排水管道沉积物抗冲刷性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重要的市政基础设施,合流制排水管道承担着收集和输送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的重任。然而,管道沉积物的累积引发了一系列安全和环境问题,尤其是雨天被冲刷进入自然水体引起严重的溢流污染。定期的管道清淤和冲洗是一个重要的管道养护措施。有必要进一步了解合流制管道沉积物抗水力冲刷性,提高对其物理化学特性、侵蚀输移规律、生物作用的影响等的认识,探究在旱天低水力条件下减少沉积物累积量的有效措施,使更多的污染物进入下游污水处理设施,进而改善管道内部环境和降低溢流污染。针对管道沉积物天然的生物化学性质,开发沉积物原位削减技术,将成为该领域的研究重点及难点。(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8年01期)
吴丹[3](2017)在《土壤固化剂改善红层土边坡抗冲刷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红层在我国的分布广泛,其中西南地区的红层是分布最广泛、最具代表性的,西南地区红层主要分布于四川省、重庆市以及四川盆地边远地区。红层具有粘土矿物含量高、固结陈化差、层间结合不良、软硬相间成层的特点,因此其土质强度较低、遇水后易崩解、软化性高、单轴抗压强度低等不良力学特性。本文采用固化剂固化四川绵阳地区红层土。通过室内土工和人工模拟边坡冲刷试验,研究了固化红层土的抗压强度、抗剪强度、抗渗性及水稳性的影响因素和规律,分析了影响边坡坡面稳定的主要因素,并探讨固化剂固土方法对提髙边坡稳定及抗冲刷性的防护效果。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素红层土水稳性极差,内摩擦角为25.20°,且黏聚力为8.82k Pa,抗压强度为50k Pa,红层土土边坡工程会由于强度低而容易发生边坡失稳破坏。两种固化剂,叁种加固方法均能有效提高红层土的抗剪、抗压强度及水稳性。并且黏聚力C比红层土增大了23.0%~200.9%,内摩擦角φ比红层土增大了3.1%~82.6%,无侧限抗压强度提高了31.3%~504.8%。(2)红层土抗剪、抗压强度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固化剂掺量及养护龄期。固化红层土的内摩擦角、黏聚力和无侧限抗压强度均随着固化剂掺量、养护龄期的增加而增加,但需注意的是,粘土石化剂和水泥混合料固化的试件,水泥掺量较高时,随粘土石化剂掺量的增大,固化土试件抗剪及抗压强度虽继续增大但增幅降低,特别地,当水泥掺量为5%时,固化土强度增幅降低明显,并且黏土固化剂对重塑试件无侧限抗压强度有一定的“修复”作用,使试件破坏重塑后,无侧限抗压强度的损耗降低。(3)影响素红层土和固化土边坡坡面稳定及抗冲刷性能力强弱的主要因素有放水流量和边坡坡度。随放水流量和坡度的增大,径流量也持续增大。冲刷产固体颗粒量和径流含固体颗粒量随放水流量的增大而增加,随边坡坡度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其极限坡度值为45°。不同放水流量和坡度条件下,径流强度的变化趋势相同,在冲刷起始阶段(0~5min)内,增加幅度较大,5min后增大趋势变小,并逐渐趋于稳定,并且放水流量对径流强度的影响较大,坡度对径流强度的影响较小。(4)掺入固化剂后,与素土边坡相比,固化土边坡坡面的含沙总量降低了62.23%~77.86%,含沙总量明显减少,且与素土坡面相比,固化土坡面的径流含固体颗粒量降低明显,并且径流含固体颗粒量随冲刷时间延长的变化幅度较小。说明固化剂对降低坡面径流含固体颗粒量,提高坡面抗冲刷性的防护效果显着。综合考虑水泥和粘土石化剂对红层土力学特性及边坡抗冲刷性的影响,建议在四川地区的红层土边坡加固工程中应用水泥和粘土石化剂混合料进行加固,其中水泥最佳掺量为4%,粘土石化剂最佳掺量为5%,养护龄期达到7d以上,能明显提高边坡土壤力学特性及抗冲刷性,防止因坡面侵蚀而产生的边坡失稳。(本文来源于《西南科技大学》期刊2017-04-22)
谷俊斌,闫鑫[4](2015)在《根系含量对岩质边坡表层抗冲刷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植被根系含量对岩质边坡表层抗冲刷性的影响,通过根系含量与粘聚力增加值关系建立了根系密度与土壤抗剪强度的关系式,推导了根系分布密度的土壤临界切应力,进而推算客土层滑动面范围内的单位体积含根量。最后,选取实例研究植被根系含量对岩质边坡表层抗冲刷性的影响,为边坡选择最适合的绿化草种和单位面积的播种数量提供有效依据。(本文来源于《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1期)
荣辉,钱春香,王欣[5](2014)在《微生物水泥基材料抗冻性和抗冲刷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微生物水泥成功胶结高为50 cm,直径为5 cm的圆柱体砂柱。分别对其距离注射口不同位置处的砂柱进行抗压强度、冻融循环以及冲刷性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微生物水泥砂柱随着远离菌液注射口,其抗压强度不断降低;微生物水泥胶结距离注射口0~30 cm处的砂柱抗冻性好,而超过30 cm,则抗冻性较差;微生物水泥胶结的50 cm高砂柱经0.5 h冲刷后,其不同部位均具有较好抗冲刷性。(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期刊2014年11期)
安春英[6](2012)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混合料抗冲刷性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冲刷破坏问题,研究了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抗冲刷性能随成型方式、水泥用量和养生龄期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振动法成型的试件,其抗冲刷性能要明显优于静压法成型试件;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抗冲刷性能随着龄期的不断增长而提高,尤其在28d龄期之前急剧增长;水泥剂量的不断增加,有助于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抗冲刷能力的不断增强。(本文来源于《中外公路》期刊2012年01期)
贾恒义[7](2001)在《中国古代植被与抗蚀性及抗冲刷性之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林草是水土保持中的生物措施。它可以有效地防止土壤的溅蚀(或面蚀)、增加渗透、使迳流 明显滞后;同时根系密布增强了抗蚀性和抗冲刷性,从而有效的防止了水土流失。我国是一个文化历史悠久的古国,在植被与土壤抗蚀性,抗冲刷性有着丰富的记载,让我们 发掘,古为今用。(本文来源于《农业考古》期刊2001年03期)
吴维冈,孟爽芬[8](1982)在《树脂砂及快干涂料的高温抗冲刷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了一种测定型砂和涂料高温表面强度的方法。以一定量的铁丸、自一定高度、自由下落,冲刷加热到一定温度的型砂或涂料试样的表面,来模拟液态金属对铸型的冲刷,测量试样上被冲刷出的凹坑的深度,并通过铁丸自由下落的能量与凹坑深度之比(其单位为J/mm),即冲刷1 mm所需能量为抗冲刷性指标。用这种方法测定了五种型砂和叁种涂料的抗冲刷性。(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师》期刊1982年06期)
抗冲刷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作为重要的市政基础设施,合流制排水管道承担着收集和输送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的重任。然而,管道沉积物的累积引发了一系列安全和环境问题,尤其是雨天被冲刷进入自然水体引起严重的溢流污染。定期的管道清淤和冲洗是一个重要的管道养护措施。有必要进一步了解合流制管道沉积物抗水力冲刷性,提高对其物理化学特性、侵蚀输移规律、生物作用的影响等的认识,探究在旱天低水力条件下减少沉积物累积量的有效措施,使更多的污染物进入下游污水处理设施,进而改善管道内部环境和降低溢流污染。针对管道沉积物天然的生物化学性质,开发沉积物原位削减技术,将成为该领域的研究重点及难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冲刷性论文参考文献
[1].林祥志,张浩.杭州叁堡排涝工程高压旋喷桩抗冲刷性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18
[2].蔡欣,郭传浩,沈杰.合流制排水管道沉积物抗冲刷性的研究进展[J].广东化工.2018
[3].吴丹.土壤固化剂改善红层土边坡抗冲刷性试验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7
[4].谷俊斌,闫鑫.根系含量对岩质边坡表层抗冲刷性的影响[J].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5].荣辉,钱春香,王欣.微生物水泥基材料抗冻性和抗冲刷性[J].功能材料.2014
[6].安春英.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混合料抗冲刷性影响因素分析[J].中外公路.2012
[7].贾恒义.中国古代植被与抗蚀性及抗冲刷性之探讨[J].农业考古.2001
[8].吴维冈,孟爽芬.树脂砂及快干涂料的高温抗冲刷性的研究[J].机械工程师.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