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普陀区甘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200065)
【摘要】目的:探究针灸疏经调脏法结合功能训练在改善脑卒中后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精神内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功能训练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灸疏经调脏治疗;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法及Barthel指数(BI)表法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进行评分。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FMA评分及BI评分均有显著增加,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FMA评分及BI评分显著增加,两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疏经调脏法结合功能训练能够显著改善脑卒中后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意义重大。
【关键词】针灸疏经调脏法;功能训练;脑卒中;运动功能;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24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2-0173-02
脑卒中是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疾病[1]。脑卒中后患者的运动功能受到严重损害,部分患者在治疗后仍存在局部或全身的运动功能障碍,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降低[2]。针灸疏经调脏法是一种中医的治疗方法,通过在患者腹部施以针灸疗法,发挥调控患者的脏腑功能[3]。功能训练是现阶段临床上治疗脑卒中后运动障碍的主要方法,通过专业的器械,针对性的让患者锻炼不同的肌肉群体,从而促进神经及运动功能的恢复[4]。因此,本研究选取脑卒中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探究针灸疏经调脏法结合功能训练在改善脑卒中后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精神内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观察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53~75岁,平均(62.84±6.31)岁;病程1~3个月,平均(1.21±0.52)个月;左侧肢体偏瘫31例,右侧肢体偏瘫19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25例;年龄50~76岁,平均(63.94±7.38)岁;病程0.5~4个月,平均(1.16±0.43)个月;左侧肢体偏瘫29例,右侧肢体偏瘫2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情程度等方面的对比上,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在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同意的情况下,所有患者及其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降血压、降血糖、神经营养等常规治疗,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降颅压等治疗。
对照组采用功能训练治疗,具体方法:患者在仰卧或侧卧时将患侧下肢屈膝并将患侧上肢前伸;健侧手握患侧手,将上肢向前屈90°,并将健侧带动患侧左右摇摆;每天进行四肢活动;患者屈膝屈髋,双足支持,将臀部台历创面进行盆骨训练;每天进行行走训练,每次10~20分钟。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灸疏经调脏治疗。具体方法:采用1~2寸的毫针在天柱、完骨、运动区、平衡区及足运感区等区域平刺进针1.5寸左右,采用快速进针后小幅度捻转刺激的方式,每隔10min行针1次,每次刺激1min左右,将风池、完骨、天柱处毫针取出,针尖朝向鼻尖方向进针,采取同样的刺激方式,留针30min,在此期间进行功能训练。接着在双侧心俞、肺俞、脾俞、肝俞、肾俞、膈俞等穴位上进行艾灸,每个穴位灸5壮。每周治疗5天,3周为一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法及Barthel指数(BI)表法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的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进行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对本研究所有数据进行处理和研究,计量资料采用(x-±s)的形式,运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的形式,运用卡方(χ2)检验,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FMA评分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FMA评分均有显著增加,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FMA评分显著增加(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FMA评分比较[x-±s,分]
注:与治疗前相比,aP<0.05
3.讨论
据统计,脑卒中发病后70%以上的患者患有不同程度的偏瘫,且约40%的患者为重度残疾。脑卒中患者发病后的前3个月是神经恢复和再生的最佳时期,因此,此期间采用多种方式促进患者的神经及运动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现阶段临床上主要通过康复训练对患者的运动功能进行修复,康复训练主要包括患侧上下肢及关节的运动,通过对患侧肢体的刺激促进神经代偿性的作用,在大脑梗死周围区建立新的传导通路,从而促进患者神经的发生和生长[5]。
《景岳全书》中提出:“凡此非风等证,其病为强直掉眩之类,皆肝邪风木之化也”。表明人体平衡和运动与肝肾等的功能具有重要联系,肝肾发生病变,患者表现出站立不稳、关节活动不利等症状。针灸疏经调脏法通过对脑卒中发病机制及发病后患者运动障碍等的研究发现,风池、天柱、完骨、运动区、平衡区及足运感区等穴位与患者的运动平衡功能具有重要的联系[6]。因此采用针灸的方式对以上穴位进行刺激,调节患者脏腑器官的功能,并加用艾灸五脏俞加膈俞穴位组,调整脏腑功能失调,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本研究结果表明,脑卒中患者病后在进行传统康复训练的同时,加用针灸疏经调脏法对肝肾等脏腑器官进行调节,能够显著促进神经的发生和生长,从而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改善病后生活,具有显著的意义。
综上所述,针灸疏经调脏法结合功能训练能够显著改善脑卒中后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陈建伟,许红梅,陈晓琳,等.早期认知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康复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3):201-203.
[2]周小炫,方云华,陈善佳,等.健康调查简表和脑卒中影响量表在脑卒中康复临床中应用情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5):455-459.
[3]张东旭,王子臣,刘云庄.康复训练联合针刺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3,35(4):614-615.
[4]王丽萍.康复训练配合心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神经康复的影响[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9(5):873-874.
[5]李水琴,李小玲,杨莉,等.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12):1338-1339.
[6]吴涛,张霞.针灸疏经调脏法联合康复训练促进脑卒中偏瘫早期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6,25(6):1241-1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