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闷期论文_武淑莲

导读:本文包含了苦闷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苦闷,中国,作家,郭沫若,文学,鲁迅,定势。

苦闷期论文文献综述

武淑莲[1](2007)在《寄情自然 淡忘苦闷——郭沫若苦闷期《星空》及其治疗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星空》时期,郭沫若以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和灵感体验的超然姿态,将目光由社会投向了优美、质朴的大自然,在"心凝形势,与万化冥合"的审美观照中关闭了现实之思维,移情自然,找到了心灵的寄托,实现了寄情自然,治疗心灵苦闷的艺术作用。(本文来源于《宁夏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07年04期)

武淑莲[2](2006)在《规定命运的叛逆者——庐隐、萧红、张爱玲的苦闷期创作及其心理治疗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庐隐、萧红、张爱玲的创作心态出发,可以发现,中国现代觉醒的知识女性对女性规定命运的叛逆以及她们所体验的来自男性主流社会更为深重、内在的苦闷,“写作”的生存方式是中国现代女作家选择的一条安全“自救”的道路——她们藉此实现了以创作治疗心灵痛苦的目的。(本文来源于《固原师专学报》期刊2006年04期)

武淑莲[3](2004)在《现代作家苦闷期创作特点及文学治疗的途径》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学在非理性、理性和超理性叁个层面上分别对应了人在感情上宣泄负性情感、回归社会秩序和审美的叁种本质需求。文学创作在这叁个方面满足了中国现代不同气质、不同苦闷形态的作家的需要。客观上都起到了引导作家脱离苦闷心态的作用 ,避免了苦闷对他们身心健康的危害 ,对作家的非常态心理起到了修复、疗救的效果(本文来源于《宁夏社会科学》期刊2004年06期)

武淑莲[4](2003)在《痛苦:生命的最高颜色》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中国现代作家苦闷期的创作及其治疗作用,旨在说明文学艺术的功能有着更广泛的呵护人类心灵的可能性,同时也会给当代作家和当代读者提供有益的借鉴作用。本文认为文学的治疗作用应是文学的第四功能,并呼吁进入文学理论教材。同时强调在现代社会,人的精神困境成为一大难题的背景下,让文学(艺术)作为作家自身、人类自身拯救自己心灵的一条具有前瞻性和现实性的有效途径,而成为人类存在的精神家园。 本文主要从两章展开论述:第一章,文学治疗的理论探讨,涉及五个问题:文学治疗的心理学依据;文学治疗的美学依据;文学是人类存在的精神家园;中国现代作家苦闷期创作特点及文学治疗实现的途径;文学治疗的意义和局限。 一、文学治疗的心理学依据 追溯文学的“治疗”功能,由亚里士多德的“净化说”到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都注意到了艺术“宣泄”的精神治疗作用。心理学家认为,郁积的苦闷忧郁若不释放出来,就会酿成大难,如果得到及时宣泄,就可平复心灵,走向健康。 二、文学治疗的美学依据 西方现代哲学非理性因素的渗入,对人感性生命,对人丰富的内心世界的关注,首先体现在鲁迅、郭沫若、郁达夫等较早接受了西方文化影响的现代作家身上。中国现代作家的文学创作因此在西方美学回归主体的现代努力中日趋内在化,直指被传统所遮蔽的主体的内心世界。 叁、文学是人类存在的精神家园 从文学治疗的历史、现实、现代人的生存困境以及创作主体、欣赏主体等方面论述了艺术是生命自救的一条安全之路。艺术是作家自身、人类自身生存所依赖的精神家园。 四、中国现代作家苦闷期特点及文学治疗实现的途径 文学在非理性、理性和超理性叁个层面上的治疗分别对应了人在感情上宣泄负性情感,回归社会秩序和审美的叁个本质需求。文学创作在这叁个方面满足了不同气质,不同苦闷型态作家的需求,或者以叁个方面的综合治疗实现了对作家的非常态心理的修复、治疗作用。 五、意义和局限,中国现代作家苦闷期的创作及治疗作用说明艺术的功能有着更广泛的呵护人类心灵的可能性,也有着重要的当代意义。但是不能片面强调心态的地位和作用,把心态与作家的物质实践活动割裂起来,一味拔高心态地位,陷入单纯的心理主义。 第二章 中国现代作家苦闷型态及文学治疗的个案研究。 本章分为五个部分,选取了鲁迅、郭沫若、郁达夫与徐志摩、庐隐、萧红、张爱玲叁位女作家以及许地山和丰于悄等作家的典型个案,分别从人生哲学、大自然诗情、爱情世界、叛逆规定的命运和归依宗教情感几个方面,分析了他们在特定的苦闷期的创作以及通过创作治疗痛苦心灵的有效方法,从而印证第一章的理论探讨,阐发了其对当代作家、现代人精神困境的借鉴作用。 在总结中,再一次强调本文要点及其当代意义。(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03-04-01)

武淑莲[5](2001)在《痛苦:生命的最高颜色──中国现代作家苦闷期创作与文学的“治疗”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现代作家由于特殊的时代变迁,都有过相当的“苦闷期”,他们在这一特定时期的创作都起到了“以文学对抗精神疾患”的作用,以“一斑窥全豹”,本文主要以鲁迅为例,分析他在苦闷期的创作、审美心态以及由于文学的“治疗”最终达到了对现实的精神超越,显出鲁迅生命哲学的丰富内涵。(本文来源于《唐山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01年06期)

金道行[6](1990)在《“创作苦闷期”的心理阐释》一文中研究指出常常有这样的情形:当一个作者发表了“叫响”的作品,而“一举成名”以后,他忽然拿不出象样的作品来了,于是苦闷、旁徨、害怕,甚至莫名其妙地想到了“江郎才尽”。这种进入一定水平以后的停滞和落潮,给作者带来了难以排解的焦灼与苦闷,写作者称这个阶段叫“创作苦闷期”。(本文来源于《求索》期刊1990年05期)

苦闷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庐隐、萧红、张爱玲的创作心态出发,可以发现,中国现代觉醒的知识女性对女性规定命运的叛逆以及她们所体验的来自男性主流社会更为深重、内在的苦闷,“写作”的生存方式是中国现代女作家选择的一条安全“自救”的道路——她们藉此实现了以创作治疗心灵痛苦的目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苦闷期论文参考文献

[1].武淑莲.寄情自然淡忘苦闷——郭沫若苦闷期《星空》及其治疗意义[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07

[2].武淑莲.规定命运的叛逆者——庐隐、萧红、张爱玲的苦闷期创作及其心理治疗意义[J].固原师专学报.2006

[3].武淑莲.现代作家苦闷期创作特点及文学治疗的途径[J].宁夏社会科学.2004

[4].武淑莲.痛苦:生命的最高颜色[D].陕西师范大学.2003

[5].武淑莲.痛苦:生命的最高颜色──中国现代作家苦闷期创作与文学的“治疗”作用[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1

[6].金道行.“创作苦闷期”的心理阐释[J].求索.1990

论文知识图

大学生社会支持总分频率分布

标签:;  ;  ;  ;  ;  ;  ;  

苦闷期论文_武淑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