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民歌论文_夏维威

导读:本文包含了汉族民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汉族,民歌,和声,区划,音乐,特征,着作。

汉族民歌论文文献综述

夏维威[1](2019)在《云南汉族民歌的传承演变及其创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家经济在不断发展,文化也在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日常的娱乐也成为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一种方法。听歌、唱歌无疑是一种让人放松的休闲方式。但是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前的很多民歌都渐渐被人们淡忘。云南汉族民歌是我们中国民歌中的艺术瑰宝。面对这种新时代的发展,云南汉族民歌如何更好地传承,以及创新就成为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9年30期)

成雯[2](2019)在《中国五声性调式和声着作之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和声民族化进程中的两本五声性和声理论着作:樊祖荫着《中国五声性调式和声写作教程》与杨天锡着《为汉族民歌曲调配置四部和声》的比较研究,总结他人的理论成果,窥探出五声性调式与传统和声技法的规律以及对五声性调式扩展和声技法的手段。从而看出近一百年以来,民族和声技法中实现风格化的途径和五声性调式和声系统化规范化的进程。笔者将结合两本书的特点,即“配置和声”与“写作教程”两者结合,回归到五声性调式民歌曲调本身,对基础性的和声理论知识和拓展性的和声技法运用结合分析。本文首先对两本书进行简要概述,总结出各个五声调式的特征并与中国音乐体系中的各民族音乐结合起来进行阐述;再从五声调式和弦标记、和弦材料进行比较;进而总结出五声性调式和弦配置的规则和调性扩张的思维,从为曲调而做的和弦配置、相对功能性的和声进行、五声性调式中的半音体系这叁个方面进行阐述;最后得出结论,两本着作的互补性证实了先“建立”后“突破”的民族和声发展进程;并笔者将所总结的理论知识用于实践,一是对五声性作品进行分析;二是对民歌曲调做和弦配置和改编创作。对从事音乐创作、教学和研究的人员,以及正在学习五声性调式和声理论和中国音乐风格作曲的学生起到参考作用,充分发挥两本着作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西安音乐学院》期刊2019-06-03)

欧阳小璐[3](2019)在《湖南汉族民歌衬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研究对象是《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湖南卷》(以下简称《湖南卷》)中的湖南汉族民歌衬词。文章先从音节特征、用字特征、语法特征、语义特征和语用特征几个方面对衬词进行了界定,然后着重对湖南汉族民歌中的衬词分布特征进行了宏观说明,再建构出湖南民歌衬词层级体系,通过对湖南汉族民歌衬词进行具体描写形成完整衬词系统。希望通过对湖南汉族民歌衬词的考察为民歌衬词研究提供一个范式,对湖南民歌研究和民俗学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全文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综述衬词和湖南民歌衬词的研究现状,指出目前研究涉及的内容和存在的问题,明确本文研究的意义和研究思路,说明本文运用的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第二部分,衬词的界定及特征。先对汉族民歌衬词进行界定,再据多地汉族民歌中出现的衬词例证对衬词的语音特征、用字特征、语义特征、语法特征和语用特征进行具体描写。第叁部分,湖南汉族民歌衬词体系。首先简述了湖南省地理概况和湖南汉族民歌概况。再对湖南汉族民歌不同体裁中衬词使用数量、在歌词中所占比重和所处位置叁方面的分布情况进行列表说明。最后,以衬词的情绪义特征为第一层级,来源特征为第二层级,音节特征为第叁层级,建立湖南汉族民歌衬词层级体系。其中,第一层级情绪义类型是由快乐、兴趣、惊奇、嫌恶、愤怒、痛苦、畏惧、慨叹八类组成,第二层级来源类型是由原生和次生两类组成,第叁层级音节特征类型是由单音节、双音节和多音节叁类组成。第四部分,湖南汉族民歌衬词系统。依据确立的湖南汉族民歌衬词层级体系对《湖南卷》已分析且含衬词的733首湖南汉族民歌中的代表性衬词进行具体描写。第五部分,结语。对本文的主要观点和看法进行总结,并指出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何小艳[4](2019)在《四川汉族民歌融入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的行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四川汉族民歌是四川汉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四川汉族民歌可分为山歌、号子、小调、儿歌、风俗歌五大类,促进幼儿想象力、创造力、气质等全方面的发展。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作为主要的活动之一,不仅能够对幼儿审美能力进行良好的熏陶和培养,同时民间文化的继承也应该是一个重要的目标。加强民歌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够丰富其教学内容,培养幼儿对家乡文化了解与热爱,也有助于推动文化的传承。本研究采用的是行动研究,遵循“理论-设计-行动-反思-再行动-再反思”的原则,在重庆N幼儿园中选取一个班进行研究,并与这个班的老师一起组成研究小组。研究者在设计好访谈提纲、活动方案和观察记录表后,正式开展行动研究。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这部分包括问题的提出,阐述选题缘由,在资料收集的基础上,梳理相关文献,界定核心概念,明确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部分:价值分析:借鉴相关的理论阐述分析四川汉族民歌的特点,并从审美的角度分析四川汉族民歌对幼儿的教育价值。第叁部分:可行性分析:研究者从大背景、民歌本身、幼儿自身条件叁个方面,分析四川汉族民歌潜入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的可操作性。第四部分:行动研究:该部分是研究者由理论到实践的过程,通过进入幼儿园了解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的基本情况,并在访谈的基础上与教师合作实施活动。第五部分:结论:在实施行动研究之后,研究者为了以后更好地开展四川汉族民歌融入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活动实施开展提出活动设计体系,以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9-04-10)

黄虎[5](2019)在《晋陕蒙汉族民歌核心区析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晋陕蒙汉族民歌类型区划、结构区划的基础上,聚焦榆林—忻州民歌核心区,指出其具有四个方面的特征:民歌数量巨大,体裁特征突出;民歌影响力甚巨;民歌分布地域差异鲜明;形态特征明显、相似度较高,并佐以直观的音乐地图。同时,揭示了地理区位、自然地理、政治历史、现代革命、方言等因素在榆林—忻州民歌核心区形成中的不同作用。(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杨福慧[6](2018)在《腾冲麻栎大寨汉族民歌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麻栎大寨位于腾冲明光镇北面,为汉族居集村落,也因此深受汉族文化的影响。其汉族民歌十分具有地方特色,成为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本文通过对麻栎大寨汉族民歌题材和种类的调查,以此呈现出腾冲麻栎大寨汉族民歌的特点。(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8年23期)

张薰涵[7](2019)在《广西桂林汉族民歌演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广西桂林地区的汉族民歌极具地域特色和民俗风情,有着多姿多彩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是广西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桂林汉族民歌根植于劳动人民当中,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和不同的社会形态,歌曲当中唱出了桂林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本文结合西洋美声的发声方法对桂林汉族民歌的风格特征和演唱特点进行思考和总结。(本文来源于《艺术评鉴》期刊2019年02期)

邱囡[8](2018)在《论汉族民歌的社会文化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民歌与我国人民的生活密不可分,在社会生活中具有着许多的实际功能。本文根据民歌的自身特点,以及自己对汉族民歌之社会功能的体会和理解,总结出其在该族群中主要具有协调劳动、民俗、传递文化知识、交际、审美娱乐等功能。(本文来源于《黄河之声》期刊2018年16期)

李艳[9](2018)在《江苏汉族民歌《茉莉花》与新疆回族民歌《茉莉花》之异同》一文中研究指出各地都有不同甚至差别迥异的《茉莉花》版本。本文从两首流传不同地域民歌入手,介绍《茉莉花》的起源和流变,重点从音乐学角度分析两首《茉莉花》,后通过《茉莉花》的影响引出中国民歌在新时代的发展构想。(本文来源于《黄河之声》期刊2018年15期)

陈旸[10](2018)在《东北民歌研究的文化之维——以汉族民歌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21世纪是信息化、多元化、全球化的时代,世界各国都将如何传承和弘扬本民族音乐文化视为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保护,引起了各国学者的高度重视。东北汉族民歌是流传在东北叁省汉族小调的统称,东北汉族民歌作为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一部分,理应受到重视和关注。(本文来源于《当代音乐》期刊2018年09期)

汉族民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通过对和声民族化进程中的两本五声性和声理论着作:樊祖荫着《中国五声性调式和声写作教程》与杨天锡着《为汉族民歌曲调配置四部和声》的比较研究,总结他人的理论成果,窥探出五声性调式与传统和声技法的规律以及对五声性调式扩展和声技法的手段。从而看出近一百年以来,民族和声技法中实现风格化的途径和五声性调式和声系统化规范化的进程。笔者将结合两本书的特点,即“配置和声”与“写作教程”两者结合,回归到五声性调式民歌曲调本身,对基础性的和声理论知识和拓展性的和声技法运用结合分析。本文首先对两本书进行简要概述,总结出各个五声调式的特征并与中国音乐体系中的各民族音乐结合起来进行阐述;再从五声调式和弦标记、和弦材料进行比较;进而总结出五声性调式和弦配置的规则和调性扩张的思维,从为曲调而做的和弦配置、相对功能性的和声进行、五声性调式中的半音体系这叁个方面进行阐述;最后得出结论,两本着作的互补性证实了先“建立”后“突破”的民族和声发展进程;并笔者将所总结的理论知识用于实践,一是对五声性作品进行分析;二是对民歌曲调做和弦配置和改编创作。对从事音乐创作、教学和研究的人员,以及正在学习五声性调式和声理论和中国音乐风格作曲的学生起到参考作用,充分发挥两本着作的应用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汉族民歌论文参考文献

[1].夏维威.云南汉族民歌的传承演变及其创新研究[J].戏剧之家.2019

[2].成雯.中国五声性调式和声着作之比较研究[D].西安音乐学院.2019

[3].欧阳小璐.湖南汉族民歌衬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

[4].何小艳.四川汉族民歌融入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的行动研究[D].西南大学.2019

[5].黄虎.晋陕蒙汉族民歌核心区析论[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6].杨福慧.腾冲麻栎大寨汉族民歌初探[J].戏剧之家.2018

[7].张薰涵.广西桂林汉族民歌演唱研究[J].艺术评鉴.2019

[8].邱囡.论汉族民歌的社会文化功能[J].黄河之声.2018

[9].李艳.江苏汉族民歌《茉莉花》与新疆回族民歌《茉莉花》之异同[J].黄河之声.2018

[10].陈旸.东北民歌研究的文化之维——以汉族民歌为例[J].当代音乐.2018

论文知识图

青姑娘调“霞果”硕硕畲乡落:畲族音乐-对夜了,心不...上山打柴1 江苏泰州兴化车水号子原生态场景临高“人偶戏”摄于海南省博物馆“霞果”硕硕畲乡落:畲族音乐-阳 春 叁 月

标签:;  ;  ;  ;  ;  ;  ;  

汉族民歌论文_夏维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