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磁场辐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磁场,受体,细胞,表皮,线圈,骨架,永磁。
磁场辐照论文文献综述
余鑫,李俊,杨星星,方志财,张欣[1](2019)在《磁场与辐照联合的生物学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辐照的放射治疗(放疗)是临床治疗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近年来,随着磁共振成像引导放疗以及多方法联合治疗的逐渐推广,磁场与辐照联合对人体的影响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大量研究表明,磁场会对辐照效应产生一定的影响,但目前并没有统一的结论。本文系统比较并分析了多种参数的磁场与辐照联合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发现其结果不一致性与研究对象、磁场参数(包括磁场强度、方向、处理时间等)和辐照剂量等都有关。虽然目前对相关机制的探索并不多,但已有证据表明,磁场可能通过影响细胞周期和凋亡相关信号转导通路、DNA损伤修复以及线粒体功能等影响辐照效应。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磁场与辐照联合的生物学效应,并且可能为未来磁场与放疗联用在肿瘤治疗中的参数优化设计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生命的化学》期刊2019年05期)
张婷[2](2018)在《光辐照和磁场调控下的掺镍HfO_2薄膜电荷存储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进一步提高存储密度,基于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S)结构的新一代Flash存储器沟道长度已经缩短到低于10 nm。栅极氧化层的持续减薄导致器件漏电流急聚增大。在高介电常数的氧化层中嵌入彼此分离的金属纳米微粒为存储节点的纳米浮栅式非易失性存储器(NFG-NVM)结构有效地解决了器件漏电流过大的问题。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人类生产生活范围的扩展,存储器稳定性对外界环境依赖性的研究越来越重要。除环境温度和湿度外,光辐照和强磁场是常见的两种外界影响。近十几年来,陆续有研究报道可见光辐照对有机NFG-NVM器件电荷存储特性的增益作用,以及可见光辐照对MOS光电探测器电容-电压特性的影响。2017年,有研究报道了以Si为电荷传输材料,胶量子点为光吸收体的新型光伏场效应管(FET),翻开了光辐照调控的无机NFG-NVM器件电荷存储特性研究的新篇章。本文选用具有高介电常数和较好光透射率的绝缘氧化物HfO_2为存储器的隧穿层和控制层材料,选用具有较高功函数的磁性金属Ni纳米微粒作为存储节点。利用磁控溅射的方式,在n-Si(100)衬底上沉积制备了掺镍HfO_2薄膜的MOS电容器结构。微结构观测和化学成分分析表明,非晶HfO_2薄膜与Si衬底之间生成了HfSi_x非晶界面层;Ni原子以非晶团聚的形式镶嵌在HfO_2薄膜基体中。电学性能测试显示,最优化条件制备的掺镍HfO_2薄膜具有~2.46V的电荷存储窗口。可见光辐照激发Si衬底产生更多光生电子-空穴对,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光生载流子隧穿过HfO_2薄膜存储进入多余的Ni存储节点,从而使得器件的电荷存储总量增加,存储窗口变大。对比实验研究表明,可见光辐照对器件电荷存储特性的增益作用与光源的强度有关,而与光源的波长无关。在最优化的光辐照条件下,器件存储窗口宽度从3.45V增大到6.12V,电荷存储密度增加了近叁倍;而且,在不间断的光辐照下,器件有效读/写次数超过10~5,电荷存储保持时间>10~5s,显示出优异的器件稳定性,显示出其在新一代光电存储器件方面的应用前景。另一方面,在外加磁场作用下,器件存储窗口宽度随磁场的增强而有所减小,但器件的饱和电容值却随着磁场的增加而明显增大,初步显示出磁场对掺镍HfO_2薄膜电荷存储特性的调制作用。综上所述,可见光辐照和磁场对掺镍HfO_2薄膜的电荷存储特性具有明显的增益和调制作用,使得掺镍HfO_2薄膜可应用于新一代光电/电磁非易失性存储器的开发研究。(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8-04-10)
张杰,王向晖,齐红新,陈树德,乔登江[3](2015)在《工频磁场离体生物效应辐照系统及其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理论设计与实验测量相结合,根据细胞培养箱和细胞培养板的尺寸等实验要求设计了50 Hz磁场辐照系统,并用二维检测平台测试了该辐照系统的性能。通过合理的选择亥姆霍兹线圈的尺寸和匝数等,适当调节信号输出幅度和功率放大器放大倍数,设计制造的50 Hz磁场辐照系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0.805 2I m T,磁场不均匀度小于1%的区域为x<5 cm;y<5 cm;z<4 cm,不均匀度小于5%的区域为x<10 cm;y<10 cm;z<5 cm;磁感应强度的变化范围为0~1.5 m T。50 Hz磁场辐照系统的线圈导线温度先升高,经过一定时间后能达到稳定,并且在辐照区域的温度等于空间温度。该辐照系统简单经济,操作方便,可长时间工作,磁场变化范围大且分布均匀区域较大,可为50 Hz磁场辐照离体细胞生物效应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范围的稳定磁场。(本文来源于《实验室研究与探索》期刊2015年12期)
向南彬[4](2015)在《太阳磁场的周期性及与太阳总辐照关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太阳是唯一一颗给地球提供能量的恒星,它驱动着地球上几乎所有已知的自然和生态系统,维持着地球上所有生命适合的生存环境。因此,对太阳活动及其变化规律的研究是非常有意义和必须的。本文主要研究了太阳磁场的周期以及其在太阳周时间尺度上与太阳总辐照的关系,其主要结果如下:1、在威尔逊山天文台(Mount Wilson Observatory,MWO),从1976年1月19日起就开始测量每天的太阳全日面综合磁图,并且利用每天观测的磁图计算了每天的太阳磁场谱斑强度指数(Magnetic Plage Strength Index,MPSI)和威尔逊山黑子指数(Mount Wilson Sunspot Index,MWSI)。MPSI表征的是太阳全日面的弱磁场活动,而MWSI表征的是太阳全日面的强磁场活动。利用MPSI和MWSI这两组时间序列,通过自相关的分析方法调查了太阳全日面磁场活动的周期。MPSI(太阳全日面弱磁场活动)和MWSI(太阳全日面强磁场活动)仅仅只有两个周期:一个是太阳活动周,另一个太阳自转周,并且这两个指数都没有年变化的周期信号。MPSI的太阳活动周周期是10.83年,而MWSI的周期是9.77年,MPSI的周期明显长于MWSI的周期。MPSI的自转周期是26.8±0.63天,而MWSI的自转周期是27.4±2.4天。MPSI的自转周期围绕27.0天并且涨落非常小,而MWSI的自转周期的振幅有一个较大的波动。MWSI在太阳活动极小期附近的自转周期比在太阳活动极大期的自转周期长。MPSI和MWSI的交叉相关分析表明,太阳弱磁场(MPSI)的成分部分是来自于相对早期的太阳强磁场活动(MWSI)。2、利用斯坦福大学威尔科克斯太阳天文台(Wilcox Solar Observatory of the Stanford University,WSO)观测的1975年到2014年的太阳平均磁场数据,应用新的总体经验模式分解(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EMD)来抽取太阳平均磁场的本征模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IMF),然后再分析这些本征模函数的周期,以及本征模函数(太阳平均磁场)与一些太阳活动代理物之间的关系。太阳平均磁场有两个特殊的自转周期26.6和28.5天,这两个特殊的周期应该来自太阳平均磁场的不同磁流成分。26.6天的自转周期来自于太阳平均磁场的弱磁流成分,而28.5天的自转周期来自于太阳平均磁场的强磁流成分。而且,黄道面附近的行星际磁场结构的两个自转周期本质上也是分别与太阳平均磁场的弱磁流和强磁流成分相关。太阳平均磁场的弱磁流成分在过去的四十年自转周期是不变的,原因是来自于太阳表面弱磁场活动的弱磁流成分不受纬度漂移的影响。既不是太阳内部的旋转,也不是太阳表面的磁场活动(包括极区磁场)引起太阳平均磁场在年时间尺度上的变化。太阳平均磁场在一个太阳周时间尺度上的变化更多的是与太阳表面的弱磁场活动相关。3、PMOD TSI,ACRIM TSI和RMIB TSI是叁组比较典型的TSI合成数据。MPSI和MWSI分别表征太阳全日面的弱和强的磁场活动。叁组TSI与MWSI的交叉相关分析表明TSI与MWSI在太阳活动周上是弱相关的,并且二者相位不同。小波调谐和部分小波调谐也指出TSI随太阳周的长周期变化是与MWSI代理的太阳强磁活动无关的。然而,叁组TSI与MPSI的交叉相关分析表明TSI与MPSI在太阳活周时间尺度上中度相关并且相位相同,而且统计意义检验指出叁组合成的TSI与MPSI的相关系数有统计意义的高于叁组合成的TSI与MWSI的相关系数。并且,小波交叉和小波调谐也验证了TSI与MPSI在太阳活动周时间尺度上高度相关并且相位一致。因此,交叉相关分析、小波交叉和小波调谐都指出MPSI表征的太阳全日面的弱磁场活动,控制着TSI随太阳周的长周期变化。(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期刊2015-10-01)
吴霞[5](2013)在《0.4mT工频磁场辐照对FL细胞与细胞骨架和爬行相关的信号蛋白的影响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50Hz工频磁场作为环境中最为常见的极低频磁场之一,它对生物可能造成的影响是很多研究者关注的重点之一。我们已取得的前期的研究结果表明:0.4mT50Hz工频磁场的辐照细胞仅30min就能使细胞表面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发生聚集;同时引起人羊膜成纤维细胞(FL细胞)和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CHL细胞)的细胞骨架发生重组;且PD153035(EGFR的特异性酪氨酸酶抑制剂)可以完全或部分抑制这些效应。此外,当EGFR被激活后,EGFR与细胞骨架的F-actin紧密结合,这与细胞骨架的重组与细胞的迁移能力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微丝骨架的重组和细胞爬行过程中EGFR信号通路中的信号分子(fasci、vinculin、Arp2/3、MLC等)扮演重要的角色,提示磁场可能可以通过EGFR信号通路产生效应。为了进一步研究EGFR信号通路的各个信号分子在工频磁场辐照的作用下诱导细胞骨架重组从而影响细胞爬行机制中的作用机制,本文以人羊膜成纤维细胞(FL细胞)为研究对象,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荧光免疫标记等方法研究0.4mT,50Hz工频磁场是否和如何通过EGFR信号通路来影响细胞微丝骨架重组和细胞爬行,以及此影响对相关信号分子的作用。实验结果发现:FL细胞经0.4mT,50Hz工频磁场辐照30分钟后,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到胞内(1)F/G-actin的比例降低,即总F-actin含量减少,(2)与丝状伪足相关的信号蛋白fascin的含量增加,(3)与粘连斑相关的vinculin含量升高;(4)与片状伪足相关的Arp3含量上升,(5)与应力纤维结合的MLC含量下降,但游离的MLC含量上升,(6)同时抑制细胞膜上L-型Ca2+通道和EGFR酪氨酸激酶能使上述现象消失。本文的实验结果表明:工频磁场可能通过影响与细胞爬行相关的信号蛋白的水平,在EGFR信号通路的交互作用下,来影响细胞骨架的重组和细胞爬行的机制。(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3-05-01)
任秀艳,吕玉珠[6](2011)在《大功率辐照加速器磁场系统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10MeV大功率辐照加速器研制的需求,对其磁场系统进行研制,此磁场系统由聚焦系统和扫描系统组成。根据束流加速输运的磁场要求,进行了磁场设计、模拟计算。聚焦系统由6个聚焦线圈组成,每个线圈约束磁场的径向均匀区为4cm,为加速管聚束段提供横向约束磁场,实测磁场分布与束流要求计算曲线分布基本吻合。扫描磁铁采用分体结构,扫描宽度为±334mm,最大扫描频率为15s-1,通过优化磁极结构,使扫描均匀度达到92%。磁场系统各项性能均满足10MeV电子直线辐照加速器的技术要求并稳定运行至今。(本文来源于《原子能科学技术》期刊2011年07期)
曹美萍[7](2010)在《0.2mT工频磁场辐照对FL细胞Ca~(2+)参与的细胞微丝骨架边缘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50 Hz工频磁场是环境中一种常见的极低频磁场。我们前期的研究结果表明:用0.4 mT,50 Hz工频磁场辐照细胞仅半小时就能使细胞表面的EGFR发生聚集,且这种聚集效果可被EGFR的特异性酪氨酸酶抑制剂PD153035所抑制,该工频磁场也能引起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CHL细胞)的细胞骨架发生重组。更低强度的0.2 mT,50 Hz工频磁场也能引起人羊膜成纤维细胞(FL细胞)的细胞骨架发生重组;通过降低胞外Ca2+浓度可部分抑制这一现象。在细胞内EGFR与细胞骨架的F-actin紧密相连。Ca2+在EGFR的下游信号通路中起着重要的角色,Ca2+与微丝骨架的重组也有紧密的联系,磁场可能通过EGFR信号通路及Ca2+信号通路发挥作用。为了阐明Ca2+在工频磁场辐照诱导细胞骨架重组这个机制中的作用,本文以人羊膜成纤维细胞(FL细胞)为研究对象,用光子相干粒度仪、共聚焦显微镜、流式细胞仪实验方法进一步研究Ca2+对0.2 mT,50 Hz工频磁场引起FL细胞微丝骨架重组的影响的可能机制。实验结果发现:经0.2 mT,50 Hz工频磁场辐射30 min后,(1)用光子相干粒度仪检测到离体的EGFR发生聚集;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到, (2)FL细胞的总F-actin含量减少(3)FL细胞内Ca2+浓度升高,降低胞外Ca2+浓度或者阻断细胞膜上L-型ca2+通道均能使磁场引起胞内ca2+浓度升高的现象消失;以及(4)阻断细胞膜上L-型Ca2+通道后,磁场引起细胞骨架重组的现象被明显抑制。本文的实验结果表明:磁场引起FL细胞骨架重组机制与磁场引起EGFR聚集以及与磁场诱发的细胞膜L-型Ca2+通道的外钙内流的增加有关。(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0-05-01)
纪楗煜[8](2008)在《激光辐照及外磁场对Fe-Cr-Co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激光辐照、外磁场以及磁体间相互作用等对Fe-Cr-Co永磁合金磁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NIM-200C永磁标准检测系统和TA-102E型磁通计测量试验前后合金磁性能的变化,得到了它们对合金性能的影响规律。并通过XRD、OM、SEM和TEM等分析手段,对上述激光辐照的影响机理进行相应分析。激光辐照后Fe-Cr-Co合金各项磁性能均下降。在激光功率为3000W时,随着激光扫描速度的降低,磁性能下降率增大。当激光扫描速度为固定时,随着激光功率的增大,磁性能下降率增大;当激光辐照参数达到功率为3000W、扫描速度为600mm/min以上时试样接近退磁状态。激光辐照对合金的磁滞回线形状有明显的影响,当激光功率固定时随着激光扫描速度的降低或激光扫描速度固定时随着激光功率的增加,合金的磁滞回线在剩磁点附近出现明显的扭折,回线的方形度逐渐下降,当扫描速度降至600mm/min时磁滞回线已呈直线型。通过物相和显微组织观察分析表明,激光辐照后在试样靠近激光辐照面一侧的薄区中发生了α→γ相转变,心部的调幅分解组织被破坏;激光辐照较强时,在试样靠近激光辐照面一侧出现了层裂,分析认为这可能是由激光辐照引起的热效应和少量的冲击力学效应,以及相变引起的相变区与非相变区间的应力集中造成的。在反向外磁场作用下,随着反向外磁场强度的增加,合金磁通逐渐减小,当磁场强度达到500Oe以后,合金磁通出现反向增加,直至1500Oe后反向磁化饱和。两磁体放置过程中,接触方式和放置时的间隔距离对合金磁通均有明显影响。同向接触时退磁率大于反向接触时;磁体间隔放置时,随着间隔距离的增加,两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逐渐减小,同向放置间隔大于8mm、反向放置间隔大于1mm后退磁率已小于5%。合金对外磁场作用时间和放置时间均不敏感。(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08-06-01)
吕志懿,王世富,伊艳丽,王秀敏,马积彪[9](2007)在《恒定磁场辐照处理柞蚕卵生物效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春柞蚕卵发育至反转期时,采用恒定磁场,以其不同强度及时间辐照处理柞蚕卵。结果表明:与对照区比较,孵化率,3龄及4龄眠蚕体重均有所提高;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等性状也都表现了不同程度的正向效应。(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07年14期)
文峻,屈学民,张建保,张晓军,刘渊声[10](2007)在《用于辐照成骨细胞的低频多波形磁场发生仪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用于辐照成骨细胞的低频多波形磁场发生仪。仪器主要由信号产生、功率放大和电磁转换叁部分组成,所产生的磁场频率0 Hz~150 Hz、强度0 mT~50 mT,波形分别为脉冲、矩形、叁角和正弦四种。使用表明,仪器参数设置方便、工作稳定和辐照区磁场均匀性好。(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期刊2007年02期)
磁场辐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进一步提高存储密度,基于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S)结构的新一代Flash存储器沟道长度已经缩短到低于10 nm。栅极氧化层的持续减薄导致器件漏电流急聚增大。在高介电常数的氧化层中嵌入彼此分离的金属纳米微粒为存储节点的纳米浮栅式非易失性存储器(NFG-NVM)结构有效地解决了器件漏电流过大的问题。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人类生产生活范围的扩展,存储器稳定性对外界环境依赖性的研究越来越重要。除环境温度和湿度外,光辐照和强磁场是常见的两种外界影响。近十几年来,陆续有研究报道可见光辐照对有机NFG-NVM器件电荷存储特性的增益作用,以及可见光辐照对MOS光电探测器电容-电压特性的影响。2017年,有研究报道了以Si为电荷传输材料,胶量子点为光吸收体的新型光伏场效应管(FET),翻开了光辐照调控的无机NFG-NVM器件电荷存储特性研究的新篇章。本文选用具有高介电常数和较好光透射率的绝缘氧化物HfO_2为存储器的隧穿层和控制层材料,选用具有较高功函数的磁性金属Ni纳米微粒作为存储节点。利用磁控溅射的方式,在n-Si(100)衬底上沉积制备了掺镍HfO_2薄膜的MOS电容器结构。微结构观测和化学成分分析表明,非晶HfO_2薄膜与Si衬底之间生成了HfSi_x非晶界面层;Ni原子以非晶团聚的形式镶嵌在HfO_2薄膜基体中。电学性能测试显示,最优化条件制备的掺镍HfO_2薄膜具有~2.46V的电荷存储窗口。可见光辐照激发Si衬底产生更多光生电子-空穴对,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光生载流子隧穿过HfO_2薄膜存储进入多余的Ni存储节点,从而使得器件的电荷存储总量增加,存储窗口变大。对比实验研究表明,可见光辐照对器件电荷存储特性的增益作用与光源的强度有关,而与光源的波长无关。在最优化的光辐照条件下,器件存储窗口宽度从3.45V增大到6.12V,电荷存储密度增加了近叁倍;而且,在不间断的光辐照下,器件有效读/写次数超过10~5,电荷存储保持时间>10~5s,显示出优异的器件稳定性,显示出其在新一代光电存储器件方面的应用前景。另一方面,在外加磁场作用下,器件存储窗口宽度随磁场的增强而有所减小,但器件的饱和电容值却随着磁场的增加而明显增大,初步显示出磁场对掺镍HfO_2薄膜电荷存储特性的调制作用。综上所述,可见光辐照和磁场对掺镍HfO_2薄膜的电荷存储特性具有明显的增益和调制作用,使得掺镍HfO_2薄膜可应用于新一代光电/电磁非易失性存储器的开发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磁场辐照论文参考文献
[1].余鑫,李俊,杨星星,方志财,张欣.磁场与辐照联合的生物学效应[J].生命的化学.2019
[2].张婷.光辐照和磁场调控下的掺镍HfO_2薄膜电荷存储特性[D].西南大学.2018
[3].张杰,王向晖,齐红新,陈树德,乔登江.工频磁场离体生物效应辐照系统及其性能[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
[4].向南彬.太阳磁场的周期性及与太阳总辐照关系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15
[5].吴霞.0.4mT工频磁场辐照对FL细胞与细胞骨架和爬行相关的信号蛋白的影响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13
[6].任秀艳,吕玉珠.大功率辐照加速器磁场系统研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1
[7].曹美萍.0.2mT工频磁场辐照对FL细胞Ca~(2+)参与的细胞微丝骨架边缘化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0
[8].纪楗煜.激光辐照及外磁场对Fe-Cr-Co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
[9].吕志懿,王世富,伊艳丽,王秀敏,马积彪.恒定磁场辐照处理柞蚕卵生物效应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
[10].文峻,屈学民,张建保,张晓军,刘渊声.用于辐照成骨细胞的低频多波形磁场发生仪的研制[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