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反应论文_游胜勇,戴润英,董晓娜,李玲,陈衍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改性反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疏水,琥珀酸,表面,结构,菜籽油,多巴胺,力学性能。

改性反应论文文献综述

游胜勇,戴润英,董晓娜,李玲,陈衍华[1](2019)在《不同硅烷偶联剂对硅溶胶改性反应及性能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别以4种硅烷为改性剂,对碱性硅溶胶进行疏水改性,并考察温度、反应时间和配比对其改性效果的影响。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及接触角测试仪等测试手段对疏水膜进行了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当硅溶胶和硅烷质量比为4∶1~5∶1,在60℃反应4h,其转化率和成膜效果最好,疏水性和耐热性得到提高;改性硅烷中烷烃链越长,其疏水性能越好,耐热性下降。(本文来源于《化工新型材料》期刊2019年01期)

王遥[2](2018)在《FCC油浆的结构表征及提高其抗老化性能的改性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富芳贫蜡的催化裂化(FCC)油浆与脱油沥青(DOA)调合生产道路沥青,不仅可实现催化裂化及溶剂脱沥青装置副产物的有效利用,也能够为我国的公路建设提供高等级道路沥青。FCC油浆调合生产道路沥青的主要问题在于油浆抗老化性能差,作为调合软组分会造成所得到的沥青产品针入度比偏低。现有的处理技术中,交联缩合法能有效改善油浆的抗老化性能,但反应后油浆的粘度显着增大,导致油浆调入量增加,DOA消耗量减小,经济效益差。因此,开发新型的油浆处理技术势在必行。本文分别采取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及凝胶色谱等表征手段并结合改进B-L法对中石化洛阳分公司FCC油浆老化前后的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FCC油浆芳香分含量高,并以含短侧链结构的芳烃为主;其中4环左右的稠环芳烃含量高,同时还含有一定量的饱和烃。FCC油浆的老化是由多种物理、化学反应所组成的复杂过程,其中芳烃脱氢缩合反应所导致的油浆结构重质化是油浆抗老化性能差的主要原因。在结构表征的基础上,采用具有小分子结构的醛类化合物作为改性剂,对油浆改性反应工艺进行研究,并将改性油浆与DOA调合生产道路沥青。实验结果表明,经过改性处理后,FCC油浆的抗老化性能提高,各组分含量保持稳定;改性反应会使油浆的粘度小幅提升,而油浆的调入比基本保持不变。以改性后油浆的运动粘度为指标,改性反应最优的反应条件为:温度180℃,压力3.0MPa,反应时间5h,改性剂添加量3.0%,催化剂添加量1.25%。改性油浆与DOA调合得到的道路沥青产品抗老化性能优异,各项指标均满足国标70号重交通道路沥青的相关要求,针入度比可达60%以上。进一步以萘作为模型化合物,在相同的工艺条件下分别与改性剂和交联剂进行反应,并对反应产物的结构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萘与改性剂及交联剂均会发生亲电取代反应,但反应产物在结构上存在很大差异,与改性剂间发生的亲电反应活性远低于交联剂。基于模型化合物的反应结果,对FCC油浆的改性反应机理进行了推测与分析。(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8-05-12)

李润源,王建月,王姝瑛,于焕光,侯杰[3](2018)在《多巴胺表面改性反应时间对镀银玻璃微球及导电硅橡胶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聚多巴胺(PDA)优异的黏结性能对镀银玻璃微球(SiO_2/Ag)进行表面改性,在不影响导电硅橡胶的导电性的前提下,提高导电硅橡胶的力学性能。结果表面,PDA改性能够提高SiO_2/Ag在硅橡胶中的分散性,控制反应时间能够实现PDA层厚度可控,从而实现导电硅橡胶导电性可控。改性反应时间为8 h时,SiO_2/Ag填充的导电硅橡胶的Payne效应,损耗角正切(tanδ),正硫化时间(T90),静态接触角达到最小,拉伸强度最大,电学性能符合应用标准。(本文来源于《宇航材料工艺》期刊2018年02期)

宋索成,鲍崇高,陈子晗,马娅娜[4](2017)在《碳纤维改性反应烧结碳化硅陶瓷组织及力学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反应烧结碳化硅陶瓷中由于残硅量过多而引起力学性能下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有效降低组织中残硅量的方法。该方法使用不同体积分数的短碳纤维作为碳源,添加碳化硼促进液硅渗入,有效降低了组织中的残硅量,制备出一种力学性能优异的复合陶瓷。对碳纤维的反应机理、烧结体组织演变和力学性能变化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碳纤维作为碳源主要是以溶解-沉淀的形式与硅反应,最终组织中形成了纤维状残硅;当生成的次生碳化硅堵塞渗硅通道后,硅与碳纤维以扩散形式反应;在碳纤维自搭建的贯穿网状结构和碳化硼的双重作用下,当添加体积分数为30%的碳纤维时,抗弯强度最高为(482±12)MPa;当添加体积分数为40%的碳纤维时,残硅体积分数为1.6%,残硅相尺寸仅为纳米级,断裂韧性最高为(5.82±0.37)MPa·m~(1/2)。(本文来源于《西安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赵雪竹,刘洋,王艳萍,刘福强,张琦[5](2015)在《原料纯度对白及多糖疏水改性反应取代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纯化反应原料之一胆甾醇琥珀酸酯(CHS),提高疏水改性白及多糖的胆甾醇基取代度。方法利用重结晶法纯化CHS,并采用差示量热扫描法(DSC)及X射线衍射法(XRD)对CHS纯品进行表征;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纯化前后产品中游离胆甾醇的含量;1 H-NMR法测定CHS纯化前后改性白及多糖的胆甾醇基取代度。结果重结晶后的CHS纯度较高,具有晶体性质,可明显提高改性白及多糖的胆甾醇基取代度。结论纯化方法简便、可行,为提高改性白及多糖胆甾醇基取代度提供研究基础。(本文来源于《药学实践杂志》期刊2015年03期)

田贵山,李双,谢志鹏[6](2014)在《碳化硅晶须改性反应烧结碳化硅陶瓷的显微结构及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碳化硅晶须为增强体、碳化硅--碳为基体制备晶须增强反应烧结碳化硅复合材料,研究了碳化硅晶须、碳含量对复合材料显微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碳化硅晶须经高温反应烧结后仍保持表面的竹节结构,且晶须增强体与反应烧结碳化硅基体间形成适中的界面结合强度;材料断口处有明显的晶须拔出,当碳黑含量为6%(质量分数)时,随着晶须含量的增加,材料的抗弯强度从200MPa提高到310MPa(晶须含量15%),当碳黑含量为18%时,随着晶须含量的增加,材料断裂韧性从3.3MPa·m1/2提高到4.3MPa·m1/2;碳化硅晶须含量过高时,晶须的"搭桥"效应导致材料中含有较多的游离硅,限制了材料力学性能进一步提高;微氧化处理使材料表面形成致密、均匀的氧化膜,可显着提高反应烧结碳化硅的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本文来源于《硅酸盐学报》期刊2014年12期)

唐孝明[7](2013)在《竹原纤维接枝改性反应历程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改善竹原纤维的服用性能,迎合广大消费者个性化、新颖化、功能化的要求,以天然竹原纤维为原料,探讨了环氧氯丙烷、β-环糊精、含氟环氧化合物等十余种化学改性剂应用于竹原纤维的接枝改性,分析了各种不同化学改性剂用于竹原纤维接枝改性的反应历程,对开发具有多功能、高性能、好品质的新型竹原纤维及其纺织面料提供了新思路,同时对化学改性剂在纺织印染领域中的应用指出了新的方向。(本文来源于《惠州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6期)

孙洁[8](2011)在《常压等离子体处理高分子材料诱导自由基及其引发表面改性反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等离子体表面改性作为一种结合物理和化学方法的气态处理技术,以其低污染、不耗水、低能耗等特点,在高分子材料表面改性中的应用研究日益得到广泛关注。其中,与传统低压等离子体相比,常压等离子体设备由于无需昂贵的真空系统,更易整合到生产线实现大尺寸高分子材料的在线连续处理,因而具有很好地推广应用前景。从机理上讲,等离子体处理对材料的表面改性是通过气体放电过程中所产生的活性粒子与物质分子间的物理或化学相互作用来实现的,这一作用过程常常伴随物质表面自由基的生成。而自由基以其极强的反应活性,在引发各种等离子体反应以及表面接枝反应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掌握材料经常压等离子体作用产生自由基的规律及其与改性效果的关系,不仅有助于剖析理解等离子体作用机理,为该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奠定科学基础,而且对提高该技术在高分子材料生产加工中的应用效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然而,从目前已有的文献报道看,研究工作多集中于该技术应用于不同材料表面改性效果的测评,却很少涉及等离子体尤其是常压等离子体与物质相互作用机理的深入探讨。基于此,对常压等离子体处理高分子材料生成自由基的情况作系统研究并从自由基反应的角度解析常压等离子体表面改性反应的本质和规律显得很有必要且意义重大。围绕该主题,课题开展的研究工作具体如下。为了探寻常压等离子体作用下,材料表面生成自由基及其稳定性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本文选用芳纶纤维(Kevlar 49)为模型材料,进行常压射流等离子体(APPJ)处理。采用电子自旋共振(Electron Spin Resonance, ESR)技术,对辐照后样品上生成的自由基做了系统研究。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样品ESR光谱的变化,考察了芳纶纤维回潮率及等离子体处理条件诸如输出功率、处理时长、处理高度及气体流速等因素对纤维表面生成自由基浓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物质在接受等离子体处理的过程中,自由基的生成反应与合并反应同时发生且相互竞争,随处理条件不同,样品最终包含自由基浓度的多少取决于自由基生成反应是否在该处理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纤维回潮率对样品中生成自由基的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亦产生显着影响。氮气保护条件下,干态纤维(回潮率为0.5%)样品中包含的自由基的稳定性较好,而湿态纤维(回潮率为4.8%)样品中自由基的衰减速度明显高于干态样品的相应结果。干燥环境且允许氧气与样品有不充分接触的条件下,干态纤维样品中自由基衰减明显,而湿态样品中所检测到的自由基信号浓度反而随存储时间延长有所增加。为了探讨等离子体作用下,材料表面生成自由基与改性效果之间的关系,本文选用PE膜为模型材料,进行常压射流等离子体处理。分别采用ESR技术、静态接触角分析、原子力显微镜(AFM)、扫描电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傅立叶红外转换光谱(FTIR)等先进检测手段着重从叁个角度研究了不同条件等离子体处理对PE膜表面生成自由基、表面亲水性能改善效果、表面粗糙度、微观形貌以及表面化学成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等离子体气体组分中是否包含氧气,对处理后样品中自由基的ESR波谱及改性结果均有明显影响。处理效果的差异尤其体现在薄膜的微观形貌上,气体组分中包含氧气的等离子体在薄膜表面的刻蚀痕迹比较独特,膜表微观呈现为大量均匀分布的丘状突起和微坑。与同等条件下He/O2等离子体处理的结果相比,He等离子体处理的PE膜表面引入自由基信号的强度相对较高,自由基的自氧化反应及植入反应(implantation reaction)使得He等离子体处理的PE膜表面N、O元素含量也相对较高。环己烷对样品的预浸溶胀处理可大大提高等离子体对PE膜表面改性的效率。经He等离子体处理60s后,膜表面粗糙度增加明显,表面接触角降低显着,改性膜表面引入了较多的COOH,但膜表引入自由基的ESR信号强度却明显降低。FTIR谱显示等离子体处理后的预浸样在810 cm-1处有新的微弱吸收峰出现,对应=C-H键的面外弯曲振动(outof plane bending vibration),表明残存于聚乙烯大分子无定型区的环己烷分子参与了等离子体反应。反复交替进行等离子体处理和热处理的PE膜(表面交联的PE膜)与仅经一次同等条件等离子体处理的样品相比,表面亲水性稍有降低,微观形貌更显粗糙,样品中自由基的ESR信号发生明显变化,位于交联分子键的悬空键自由基(dangling bond)是膜表面陷落自由基的主要成分。为了考察常压等离子作用后,材料表面生成自由基引发接枝反应的效率,本文选用PET膜为模型材料,经APPJ处理引发自由基后进行丙烯酸反相乳液接枝聚合。采用ESR技术研究了PET膜经APPJ辐照诱导自由基的情况,利用称重分析、静态接触角分析、FTIR、SEM等表征手段分析讨论了等离子体辐照条件诸如处理时长、气流速度、处理高度、工作气体组成等对等离子体诱导自由基及其引发接枝聚合改性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APPJ处理在PET膜表面诱导自由基可以成功引发丙烯酸反相乳液接枝聚合改性反应。改性膜的接枝率随等离子体处理条件改变而呈现一定变化趋势,膜表亲水性较接枝前得到进一步改善,FTIR光谱显示改性后的PET膜样品在2500-3600cm-1及1546cm-1谱带有新的吸收峰出现,分别对应O-H基团的伸缩振动以及COO基团的非对称伸缩振动。通过丙烯酸反相乳液接枝聚合,膜表可获得由大量亚微米级甚至纳米级球形颗粒构成的接枝层,随等离子体诱导自由基密度增大,膜表的微球形聚合产物颗粒在生长过程中发生相互粘连合并,从而最终形成连续的接枝层(接枝率为1.05%),并获得超亲水(接触角≤5°)的改性效果。等离子体处理引发物质表面反相乳液接枝聚合改性反应证实为聚合物表面改性开辟了一条很有前景的途径。为了进一步探讨等离子体作用下,物质表面生成自由基与引发接枝反应的关系,本文采用ESR、称重分析、静态接触角分析、FTIR、SEM等表征手段系统研究了APPJ处理PET膜诱导自由基的时效性及其对引发膜表丙烯酸反相乳液接枝改性效果的影响,同时,还考察了由该方法制得改性PET膜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APPJ处理使PET膜生成的自由基,辐照后即刻发生衰减,且衰减速度与存储环境密切相关。存储环境湿度较大或者热处理会加速样品表面自由基的衰减,从而造成样品的接枝率及亲水性改善效果大大降低。PET膜表面接枝改性效果的稳定性与样品的接枝率有关。接枝率低的样品,由于接枝分子链的重新构建,膜表面有“疏水性回复”的现象发生,而同样存放一个月,接枝率高的样品的表面接触角则保持几乎不变。最后,采用ESR技术,本文还对常压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DBD)处理高分子纤维生成自由基的情况作了研究初探。研究结果表明:DBD作用下,样品表面生成自由基的ESR信号特征受纤维种类、处理时长等因素影响。对于吸湿性纤维(羊毛纤维),纤维回潮率同样对DBD处理在材料表面诱导自由基产生显着影响。当纤维回潮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水分子的存在会对自由基的生成或稳定存在起到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东华大学》期刊2011-10-01)

王瑛瑶,栾霞,陈翔,魏翠平[9](2011)在《菜籽油酶催化改性反应参数及产物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非水相酶催化改性菜籽油制备富含辛酸与油酸的结构脂质工艺中,采用Box-behnken设计研究了酶添加量、反应底物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及其交互作用对辛酸合成率的影响,并分析了产物物化性质。经过回归分析建立了辛酸合成率对反应参数的二次回归模型,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为0.994。改性后产物中Sn-1,3位辛酸质量分数为60.4%,占辛酸总量的90%以上,与原料相比,碘值、过氧化值明显下降,热焓曲线中吸热峰发生明显变化。(本文来源于《中国粮油学报》期刊2011年04期)

周景辉,丁雪峰,梁洁,石海强[10](2009)在《杨木乙醇木素羟甲基化改性反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甲醛对杨木乙醇木素进行羟甲基化改性并对其反应机理和反应条件进行了研究。通过测定改性后产物的羟甲基含量值,确定了杨木乙醇木素羟甲基化改性的最优条件:甲醛用量7.37 mmol.g-1(对木素),pH值10.0,反应温度65℃,反应时间90 min。在该条件下对杨木乙醇木素进行羟甲基化改性,测得改性后木素的羟甲基质量分数可达到12.84%。(本文来源于《大连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05期)

改性反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富芳贫蜡的催化裂化(FCC)油浆与脱油沥青(DOA)调合生产道路沥青,不仅可实现催化裂化及溶剂脱沥青装置副产物的有效利用,也能够为我国的公路建设提供高等级道路沥青。FCC油浆调合生产道路沥青的主要问题在于油浆抗老化性能差,作为调合软组分会造成所得到的沥青产品针入度比偏低。现有的处理技术中,交联缩合法能有效改善油浆的抗老化性能,但反应后油浆的粘度显着增大,导致油浆调入量增加,DOA消耗量减小,经济效益差。因此,开发新型的油浆处理技术势在必行。本文分别采取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及凝胶色谱等表征手段并结合改进B-L法对中石化洛阳分公司FCC油浆老化前后的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FCC油浆芳香分含量高,并以含短侧链结构的芳烃为主;其中4环左右的稠环芳烃含量高,同时还含有一定量的饱和烃。FCC油浆的老化是由多种物理、化学反应所组成的复杂过程,其中芳烃脱氢缩合反应所导致的油浆结构重质化是油浆抗老化性能差的主要原因。在结构表征的基础上,采用具有小分子结构的醛类化合物作为改性剂,对油浆改性反应工艺进行研究,并将改性油浆与DOA调合生产道路沥青。实验结果表明,经过改性处理后,FCC油浆的抗老化性能提高,各组分含量保持稳定;改性反应会使油浆的粘度小幅提升,而油浆的调入比基本保持不变。以改性后油浆的运动粘度为指标,改性反应最优的反应条件为:温度180℃,压力3.0MPa,反应时间5h,改性剂添加量3.0%,催化剂添加量1.25%。改性油浆与DOA调合得到的道路沥青产品抗老化性能优异,各项指标均满足国标70号重交通道路沥青的相关要求,针入度比可达60%以上。进一步以萘作为模型化合物,在相同的工艺条件下分别与改性剂和交联剂进行反应,并对反应产物的结构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萘与改性剂及交联剂均会发生亲电取代反应,但反应产物在结构上存在很大差异,与改性剂间发生的亲电反应活性远低于交联剂。基于模型化合物的反应结果,对FCC油浆的改性反应机理进行了推测与分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改性反应论文参考文献

[1].游胜勇,戴润英,董晓娜,李玲,陈衍华.不同硅烷偶联剂对硅溶胶改性反应及性能影响[J].化工新型材料.2019

[2].王遥.FCC油浆的结构表征及提高其抗老化性能的改性反应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8

[3].李润源,王建月,王姝瑛,于焕光,侯杰.多巴胺表面改性反应时间对镀银玻璃微球及导电硅橡胶性能的影响[J].宇航材料工艺.2018

[4].宋索成,鲍崇高,陈子晗,马娅娜.碳纤维改性反应烧结碳化硅陶瓷组织及力学性能[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7

[5].赵雪竹,刘洋,王艳萍,刘福强,张琦.原料纯度对白及多糖疏水改性反应取代度的影响[J].药学实践杂志.2015

[6].田贵山,李双,谢志鹏.碳化硅晶须改性反应烧结碳化硅陶瓷的显微结构及性能[J].硅酸盐学报.2014

[7].唐孝明.竹原纤维接枝改性反应历程探讨[J].惠州学院学报.2013

[8].孙洁.常压等离子体处理高分子材料诱导自由基及其引发表面改性反应的研究[D].东华大学.2011

[9].王瑛瑶,栾霞,陈翔,魏翠平.菜籽油酶催化改性反应参数及产物性质研究[J].中国粮油学报.2011

[10].周景辉,丁雪峰,梁洁,石海强.杨木乙醇木素羟甲基化改性反应的研究[J].大连工业大学学报.2009

论文知识图

催化剂催化反应机理图本论文研究思路(1)针对双邻苯二甲...甲基硅酸钠的红外光谱图反应温度对氰基转化率的影响:(■)PA...纳米粒子的TEM图原始蒙脱土,引发剂插层蒙脱土和"!ay一...

标签:;  ;  ;  ;  ;  ;  ;  

改性反应论文_游胜勇,戴润英,董晓娜,李玲,陈衍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