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材折弯自动送料装置论文和设计-贺福民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板材折弯自动送料装置,包括:成型组件,成型组件包括折弯机和设置在折弯机上且与折弯机的弯头同步上下移动的固定件;上料组件,上料组件包括设置在折弯机一侧的传输件和一端与折弯机固定连接且另一端安装在传输件上的控制件,控制件沿着传输件宽度方向往复滑动;以及推动组件,推动组件包括安装在折弯机上且位于固定件下方的支撑台、安装在支撑台上且沿着控制件滑行的垂直方向传动的递推件和安装在折弯机上的传动件,传动件一端与弯头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与递推件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在工件进行折弯时,不能自动完成工件上料和输出的技术问题。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板材折弯自动送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成型组件(1),所述成型组件(1)包括折弯机(11)和设置在所述折弯机(11)上且与所述折弯机(11)的弯头(13)同步上下移动的固定件(12);上料组件(2),所述上料组件(2)包括设置在所述折弯机(11)一侧的传输件(21)和一端与所述折弯机(11)铰接连接且另一端安装在所述传输件(21)上的控制件(22),所述控制件(22)沿着所述传输件(21)宽度方向往复滑动;以及推动组件(3),所述推动组件(3)包括安装在所述折弯机(11)上且位于所述固定件(12)下方的支撑台(31)、安装在所述支撑台(31)上且沿着所述控制件(22)滑行的垂直方向传动的递推件(32)和安装在所述折弯机(11)上的传动件(33),所述传动件(33)一端与所述弯头(13)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递推件(32)固定连接。

设计方案

1.一种板材折弯自动送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成型组件(1),所述成型组件(1)包括折弯机(11)和设置在所述折弯机(11)上且与所述折弯机(11)的弯头(13)同步上下移动的固定件(12);

上料组件(2),所述上料组件(2)包括设置在所述折弯机(11)一侧的传输件(21)和一端与所述折弯机(11)铰接连接且另一端安装在所述传输件(21)上的控制件(22),所述控制件(22)沿着所述传输件(21)宽度方向往复滑动;以及

推动组件(3),所述推动组件(3)包括安装在所述折弯机(11)上且位于所述固定件(12)下方的支撑台(31)、安装在所述支撑台(31)上且沿着所述控制件(22)滑行的垂直方向传动的递推件(32)和安装在所述折弯机(11)上的传动件(33),所述传动件(33)一端与所述弯头(13)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递推件(32)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板材折弯自动送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弯头(13)沿着所述折弯机(11)长度上的中线对称设置两组且通过传杆(14)与所述折弯机(11)的伸缩端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板材折弯自动送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12)包括:

连杆a(121),所述连杆a(121)与所述传杆(14)固定连接且其竖直部分为空腔设置;

弹簧(122),所述弹簧(122)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连杆a(121)空腔内且另一端竖直向下;以及

滑套(123),所述滑套(123)与所述弹簧(12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且上下滑动设置在所述连杆a(121)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板材折弯自动送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件(21)包括:

安装架(211);

转动轴(212),所述转动轴(212)转动设置在所述安装架(211)上;

电机(213),所述电机(213)与所述转动轴(212)固定连接且安装在所述安装架(211)上;以及

传输带(214),所述传输带(214)转动设置在所述转动轴(212)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板材折弯自动送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件(22)包括:

侧移单元(221),所述侧移单元(221)位于所述弯头(13)一侧设置;

连动单元(222),所述连动单元(222)分别与所述侧移单元(221)和所述弯头(13)同步工作;以及

抵挡单元(223),所述抵挡单元(223)与所述侧移单元(221)连接设置且位于所述传输件(21)输入端一侧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板材折弯自动送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移单元(221)包括:

支座a(2211),所述支座a(2211)固定设置在所述传输件(21)上;

滑行杆a(2212),所述滑行杆a(2212)滑行设置在所述支座a(2211)内;以及

推板a(2213),所述推板a(2213)与所述滑行杆a(2212)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板材折弯自动送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动单元(222)包括:

驱动杆a(2221),所述驱动杆a(2221)与所述传杆(14)铰接连接;以及

驱动杆b(2222),所述驱动杆b(2222)一端与所述驱动杆a(2221)铰接相连且其另一端与所述滑行杆a(2212)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板材折弯自动送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挡单元(223)包括:

连杆b(2231),所述连杆b(2231)与所述滑行杆a(2212)固定连接;

挡板(2232),所述挡板(2232)安装在所述连杆b(2231)的一端且位于所述推板a(2213)后方设置;以及

限位座(2233),所述限位座(2233)固定安装在所述传输件(21)上且相对与所述挡板(2232)设置在所述推板a(2213)的另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板材折弯自动送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递推件(32)包括:

支座b(321),所述支座b(321)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台(31)上;

滑行杆b(322),所述滑行杆b(322)滑动设置在所述支座b(321)上,该滑行杆b(322)为弹性结构设置;

推板b(323),所述推板b(323)与所述滑行杆b(322)固定连接;以及

定位块(324),所述定位块(324)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台(31)上,该定位块(324)位于所述推板b(323)和所述弯头(13)之间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板材折弯自动送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33)包括:

纵向移动单元(331),所述纵向移动单元(331)包括安装在所述折弯机(11)上的机架(3311)、转动设置在所述机架(3311)上的转轴a(3312)、与所述转轴a(3312)固定且同轴设置的齿轮a(3313)、与所述齿轮a(3313)啮合传动且竖直向下设置的齿条a(3314)和一端与所述齿条a(3314)固定连接且另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弯头(13)上的连杆c(3315);以及

横向移动单元(332),所述横向移动单元(332)包括转动设置在所述机架(3311)上的转轴b(3321)、与所述转轴b(3321)固定且与所述齿轮a(3313)啮合传动的齿轮b(3322)、与所述齿轮b(3322)同轴且与所述转轴b(3321)固定设置的齿轮c(3323)、与所述齿轮c(3323)啮合传动且水平设置的齿条b(3324)和一端与所述齿条b(3324)固定连接且另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推板b(323)上的连杆d(3325)。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铝制件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板材折弯自动送料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金属件的制作加工,特别是铝制件例如隔热板,目前的成型工艺主要采用四道工序:分别是第一道工序成型,成型出板件造型;第二道工序切边冲孔,切去多余板料并冲出所有孔;第三道工序翻边,把需要包边部分先翻成垂直边;第四道工序包边刻字。

专利号为CN203018582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汽车铝制件成型模具,包括上模架和下模架,上模架设于下模架上方,下模架内设有下压块,上模架内通过弹簧连接有上压块,上模架内设有滑轨,上压块侧边设有沿所述滑轨滑动的滑块。

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明人发现在工件进行折弯时,不能自动完成工件上料和输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通过设置成型组件下压工作过程同步带动推动组件将工件先送至成型组件正下方完成折弯工作,并且利用下一个工件的上料工作将前一个已完成折弯工作的工件推送出去,从而解决了在工件进行折弯时,不能自动完成工件上料和输出的技术问题。

针对以上技术问题,采用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板材折弯自动送料装置,包括:

成型组件,所述成型组件包括折弯机和设置在所述折弯机上且与所述折弯机的弯头同步上下移动的固定件;

上料组件,所述上料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折弯机一侧的传输件和一端与所述折弯机铰接连接且另一端安装在所述传输件上的控制件,所述控制件沿着所述传输件宽度方向往复滑动;以及

推动组件,所述推动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折弯机上且位于所述固定件下方的支撑台、安装在所述支撑台上且沿着所述控制件滑行的垂直方向传动的递推件和安装在所述折弯机上的传动件,所述传动件一端与所述弯头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递推件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弯头沿着所述折弯机长度上的中线对称设置两组且通过传杆与所述折弯机的伸缩端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件包括:

连杆a,所述连杆a与所述传杆固定连接且其竖直部分为空腔设置;

弹簧,所述弹簧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连杆a空腔内且另一端竖直向下;以及滑套,所述滑套与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且上下滑动设置在所述连杆a内。

作为优选,所述传输件包括:

安装架;

转动轴,所述转动轴转动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

电机,所述电机与所述转动轴固定连接且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上;以及

传输带,所述传输带转动设置在所述转动轴上。

作为优选,所述控制件包括:

侧移单元,所述侧移单元位于所述弯头一侧设置;

连动单元,所述连动单元分别与所述侧移单元和所述弯头同步工作;以及

抵挡单元,所述抵挡单元与所述侧移单元连接设置且位于所述传输件输入端一侧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侧移单元包括:

支座a,所述支座a固定设置在所述传输件上;

滑行杆a,所述滑行杆a滑行设置在所述支座a内;以及

推板a,所述推板a与所述滑行杆a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连动单元包括:

驱动杆a,所述驱动杆a与所述传杆铰接连接;以及

驱动杆b,所述驱动杆b一端与所述驱动杆a铰接相连且其另一端与所述滑行杆a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抵挡单元包括:

连杆b,所述连杆b与所述滑行杆a固定连接;

挡板,所述挡板安装在所述连杆b的一端且位于所述推板a后方设置;以及

限位座,所述限位座固定安装在所述传输件上且相对与所述挡板设置在所述推板a的另一侧。

作为优选,所述递推件包括:

支座b,所述支座b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台上;

滑行杆b,所述滑行杆b滑动设置在所述支座b上,该滑行杆b为弹性结构设置;

推板b,所述推板b与所述滑行杆b固定连接;以及

定位块,所述定位块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台上,该定位块位于所述推板b和所述弯头之间设置。

作为又优选,所述传动件包括:

纵向移动单元,所述纵向移动单元包括安装在所述折弯机上的机架、转动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转轴a、与所述转轴a固定且同轴设置的齿轮a、与所述齿轮a啮合传动且竖直向下设置的齿条a和一端与所述齿条a固定连接且另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弯头上的连杆c;以及

横向移动单元,所述横向移动单元包括转动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转轴b、与所述转轴b固定且与所述齿轮a啮合传动的齿轮b、与所述齿轮b同轴且与所述转轴b固定设置的齿轮c、与所述齿轮c啮合传动且水平设置的齿条b和一端与所述齿条b固定连接且另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推板b上的连杆d。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成型组件下压工作过程同步带动推动组件将工件先送至成型组件正下方完成折弯工作,并且利用下一个工件的上料工作将前一个已完成折弯工作的工件推送出去,整个工作过程前后联系紧密,便于控制,且自动化程度高,产品输出率高;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上料组件配合推动组件,实现间断式将工件逐一依次上料至推动组件的支撑台上,进而实现自动输送工件的效果,同时利用成型组件的复位工作同步驱动上料组件的工作,一方面使得整个工作前后联系更加紧密,传动性高;另一方面节省额外动力输出,降低生产成本;

(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连动单元将折弯机竖直方向上的驱动力传动至侧移单元水平上的推动力,进而完成工件的上料工作,并且配合抵挡单元,使得工件上料工作中,下一个工件不会继续传动,而是停滞等待下一个横向推送工作,进而保证侧移单元的推送工作稳定、条理地进行;

(4)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固定件配合折弯机的折弯工作,利用滑套先将工件固定,然后压缩弹簧,继续下压,完成工件折弯工作,从而实现工件的折弯工作的稳定性,提高产品的质量,避免出现报废情况。

综上所述,该设备具有自动上料、自动输出的优点,尤其适用于铝制件技术领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为板材折弯自动送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成型组件的部分剖视示意图。

图3为传输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控制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在A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推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传动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为上料组件初次传送工件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9为推动组件二次传送工件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10为控制件的传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图8、图9和图10所示,一种板材折弯自动送料装置,包括:

成型组件1,所述成型组件1包括折弯机11和设置在所述折弯机11上且与所述折弯机11的弯头13同步上下移动的固定件12;

上料组件2,所述上料组件2包括设置在所述折弯机11一侧的传输件21和一端与所述折弯机11铰接连接且另一端安装在所述传输件21上的控制件22,所述控制件22沿着所述传输件21宽度方向往复滑动;以及

推动组件3,所述推动组件3包括安装在所述折弯机11上且位于所述固定件12下方的支撑台31、安装在所述支撑台31上且沿着所述控制件22滑行的垂直方向传动的递推件32和安装在所述折弯机11上的传动件33,所述传动件33一端与所述弯头13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递推件32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成型组件1下压工作过程同步带动推动组件3将工件10先送至成型组件1正下方完成折弯工作,并且利用下一个工件10的上料工作将前一个已完成折弯工作的工件10推送出去,整个工作过程前后联系紧密,便于控制,且自动化程度高,产品输出率高。

此外,通过设置上料组件2配合推动组件3,实现间断式将工件10逐一依次上料至推动组件3的支撑台31上,进而实现自动输送工件10的效果,同时利用成型组件1的复位工作同步驱动上料组件2的工作,一方面使得整个工作前后联系更加紧密,传动性高;另一方面节省额外动力输出,降低生产成本。

进一步,如图2所示,所述弯头13沿着所述折弯机11长度上的中线对称设置两组且通过传杆14与所述折弯机11的伸缩端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适应工件10是两个左右两个端面进行折弯工作,进而设置两个弯头,提高工作效率,可对现有的折弯机进行改装或者自己加工而制。

进一步,如图3所示,所述传输件21包括:

安装架211;

转动轴212,所述转动轴212转动设置在所述安装架211上;

电机213,所述电机213与所述转动轴212固定连接且安装在所述安装架211上;以及

传输带214,所述传输带214转动设置在所述转动轴212上。

进一步,如图4、图5所示,所述控制件22包括:

侧移单元221,所述侧移单元221位于所述弯头13一侧设置;

连动单元222,所述连动单元222分别与所述侧移单元221和所述弯头13同步工作;以及

抵挡单元223,所述抵挡单元223与所述侧移单元221连接设置且位于所述传输件21输入端一侧设置。

作为改进,如图4所示,所述侧移单元221包括:

支座a2211,所述支座a2211固定设置在所述传输件21上;

滑行杆a2212,所述滑行杆a2212滑行设置在所述支座a2211内;以及

推板a2213,所述推板a2213与所述滑行杆a2212固定连接。

作为改进,如图4、图10所示,所述连动单元222包括:

驱动杆a2221,所述驱动杆a2221与所述传杆14铰接连接;以及

驱动杆b2222,所述驱动杆b2222一端与所述驱动杆a2221铰接相连且其另一端与所述滑行杆a2212固定连接。

作为改进,如图4所示,所述抵挡单元223包括:

连杆b2231,所述连杆b2231与所述滑行杆a2212固定连接;

挡板2232,所述挡板2232安装在所述连杆b2231的一端且位于所述推板a2213后方设置;以及

限位座2233,所述限位座2233固定安装在所述传输件21上且相对与所述挡板2232设置在所述推板a2213的另一侧。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连动单元222将折弯机11竖直方向上的驱动力传动至侧移单元221水平上的推动力,进而完成工件10的上料工作,并且配合抵挡单元223,使得工件10上料工作中,下一个工件10不会继续传动,而是停滞等待下一个横向推送工作,进而保证侧移单元221的推送工作稳定、条理地进行。

详细的说,利用弯头13的向上位移带动驱动杆a2221的下压,利用驱动杆a2221和驱动杆b2222的铰接工作,完成滑行杆a2212的横向推行工作,侧移单元221推料过程中,挡板2232对后一个待推的工件10进行限位,避免工件10在传输带214的作用下继续传动,进而使得推板a2213能正常复位;此外,通过设置限位座2233,使得推板a2213复位工作时,继续传动的工件10能在待推区就位,即位于推板a2213的正前方,一方面保证工作的有序进行,便于控制;另一方面利用一个驱动力带动两个工作同时进行,节省成本输出。

进一步,如图6所示,所述递推件32包括:

支座b321,所述支座b321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台31上;

滑行杆b322,所述滑行杆b322滑动设置在所述支座b321上,该滑行杆b322为弹性结构设置;

推板b323,所述推板b323与所述滑行杆b322固定连接;以及

定位块324,所述定位块324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台31上,该定位块324位于所述推板b323和所述弯头13之间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传动件33,利用成型组件1的下压工作驱动递推件32将工件10送至弯头正下方,完成工件10的最终上料工作,同时利用工件10的上料实现前一个完成折弯工作的工件10的输出,其结构简单、巧妙。

需要说明的是,工件10的最终输出,可以由人工直接拿出,可以在支撑台的输出端放置一个收纳箱,还可以在支撑台的输出端设置传输带,传输至下一个加工工位。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通过设置定位块324,使得推板b323将工件10送至弯头13下方后,受到定位块324的限位,并且利用滑行杆b322为弹性结构设置,使得弯头13继续下压,滑行杆b322压缩,并其端部仍停滞不前。

进一步,如图6、图7所示,所述传动件33包括:

纵向移动单元331,所述纵向移动单元331包括安装在所述折弯机11上的机架3311、转动设置在所述机架3311上的转轴a3312、与所述转轴a3312固定且同轴设置的齿轮a3313、与所述齿轮a3313啮合传动且竖直向下设置的齿条a3314和一端与所述齿条a3314固定连接且另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弯头13上的连杆c3315;以及

横向移动单元332,所述横向移动单元332包括转动设置在所述机架3311上的转轴b3321、与所述转轴b3321固定且与所述齿轮a3313啮合传动的齿轮b3322、与所述齿轮b3322同轴且与所述转轴b3321固定设置的齿轮c3323、与所述齿轮c3323啮合传动且水平设置的齿条b3324和一端与所述齿条b3324固定连接且另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推板b323上的连杆d3325。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齿轮齿条传动方式,其传动精准,经过多次试验后,调试好折弯机下压的速度,即能提高工件10被传输至弯头13正下方的精准度,进而保证了每次弯头13作用在工件10上的折弯位置为统一的,提高产品的质量。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其中与实施例一中相同或相应的部件采用与实施例一相应的附图标记,为简便起见,下文仅描述与实施例一的区别点。该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

进一步,如图2所示,所述固定件12包括:

连杆a121,所述连杆a121与所述传杆14固定连接且其竖直部分为空腔设置;

弹簧122,所述弹簧122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连杆a121空腔内且另一端竖直向下;以及

滑套123,所述滑套123与所述弹簧12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且上下滑动设置在所述连杆a121内。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固定件12,利用滑套123先将工件10固定,然后压缩弹簧122,继续下压,完成工件10折弯工作,从而实现工件10的折弯工作的稳定性,提高产品的质量,避免出现报废情况。

工作过程:

首先工件10从传输带214上依次向后传送,弯头13在折弯机11的作用下上抬,上抬过程中通过连动单元222带动侧移单元221将工件10传输至支撑台31上,并且抵挡单元223随后阻止下一个工件10的横向传输;

接着弯头13向下压,侧移单元221复位,与此同时,纵向移动单元331随即同步向下走动,然后通过横向移动单元332带动递推件32将工件10推送至弯头13正下方,此时推板b323滑行至定位块324并受其限位,此外,推送过程中将上一个完成折弯的工件10推出;

最后,弯头13继续向下压,滑行杆b322压缩,滑套123压制在工件10上,将其定位,然后弯头13再继续向下压,压缩弹簧122,同时弯头13完成对工件10的折弯工作,随即向上复位,复位工过程中带动递推件32复位。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然在本技术方案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个”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提示下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设计图

一种板材折弯自动送料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11134.1

申请日:2019-01-04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3(浙江)

授权编号:CN209407131U

授权时间:20190920

主分类号:B21D 5/00

专利分类号:B21D5/00;B21D43/02;B21D43/00

范畴分类:26J;

申请人:浙江吉盛机械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浙江吉盛机械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13300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高禹工业功能区

发明人:贺福民;王安富

第一发明人:贺福民

当前权利人:浙江吉盛机械有限公司

代理人:韩燕燕

代理机构:11246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一种板材折弯自动送料装置论文和设计-贺福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