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约信用论文-李清云

契约信用论文-李清云

导读:本文包含了契约信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契约,人情,社会大背景,经济融合,现代化市场,给你,中国文化传统,天打,法制建设,拉勾

契约信用论文文献综述

李清云[1](2018)在《以契约信用取代人情信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市场经济秩序要靠诚实守信维系,由此构成市场经济法则的基础要件。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还需要加快相关法制建设,建立现代化市场机制,以契约信用取代人情信用,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代市场秩序完整确立。社会秩序是社会的内生需求,市场经济秩序是市(本文来源于《中国县域经济报》期刊2018-08-16)

陈玲[2](2017)在《契约信用及其与社会融资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融资的发展有助于实体经济走出当前的经济低迷期,因而降低融资成本、促进社会融资发展是供给侧改革的关键一环。造成我国当前面临的融资困境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引起的融资交易成本的提高,进而限制融资活动的进行,如银行出于资金安全考虑会限制其对信息披露程度低、缺乏信用担保的企业提供贷款,由此形成的信贷配给提高了企业的融资约束;另一方面,信用本身的缺失使得经济主体在融资过程中因惩戒机制的失效使其违约的机会成本大大降低,因而理性的行为人基于自身的利益、在机会主义倾向的驱使下做出违约行为。基于此本文认为,破解当前融资困境可以围绕两条路径展开:其一是降低事前融资双方的交易费用;其二,提高事后融资双方的违约成本。本文在对契约信用进行博弈分析基础上,分析了契约信用一方面能够通过信号传递机制和违约惩戒的可置信威胁有效降低事融资双方的交易费用,另一方面通过违约惩戒机制增加事后融资违约方的违约成本。由此,我们认为契约信用对社会融资发展具有显着的正向作用。由于我们所关注的是包含有债信用在内的更为广义、复杂的契约信用内涵,故此我们首先在博弈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契约信用水平指数,并以张维迎和柯荣住(2002)的中国各地区综合信用度排序为参考点,通过两者的拟合度来检验我们构建的相对信用水平指数体系的可靠性。对比结果显示,本文基于契约信用形成的理论分析所构建的契约信用指标体系是合理有效的。在此基础上,结合考虑数据可得性和准确性,本文选取2009-2014年中国大陆24个地区的年度数据,运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检验契约信用与社会融资规模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1)信用是影响社会融资规模水平的重要因素,即契约信用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促进社会融资的发展;(2)不同融资方式受到契约信用影响的程度会有差异,就我国目前融资现状来说,间接融资受到信用的促进作用更大;(3)在转型国家,信用水平的提高并不一定意味着融资结构必然向以直接融资模式为主转化。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提出叁方面的政策建议:一是继续完善产权制度,提高各地区对私有产权的保护和执法效率,提高显性惩戒效力;二是积极引导市场中的行为主体构建基于契约社会的非正式制度,弥补旧有非正式制度缺失造成的"约束真空'";叁是积极推动信息技术的作用,各地政府应积极引导市场及其参与其中的经济主体合理利用相关信息技术对融资活动的支持;另一方面,融资双方应有意识地将新技术融入到合约本身以及合约签订和执行过程当中。(本文来源于《浙江工商大学》期刊2017-02-01)

夏梁省[3](2015)在《基于PPP模式的内生性契约、信用共同体与网络融信机制构建——民营中小企业融资路径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从融资路径创新的角度引入内生性契约,稳定信用共同体的融资主体之间的关系,完善信用共同体融资的作用机理,旨在为探索建立网络融信机制形成理论支撑。而网络融信机制的构建需要在PPP模式的基础上确保网络融信的平稳运行,尤其是网络融信所面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应通过融资主体之间的内生性契约实现信息平衡,并通过信用共同体的形式为规避网络融信前端风险提供组织保证,在此基础上实现由"二重内生性契约"、"叁维公私合作"、"多维信用共同体"构成的网络融信机制叁大基础条件。进而基于PPP模式的内生性契约与信用共同体,从网络融信平台搭建、网络融资信托计划的设计、网络融资信托操作方式的选择与网络融资信托利益链的管理等方面构建网络融信机制。(本文来源于《天津商业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夏梁省[4](2014)在《基于PPP模式的内生性契约、信用共同体与网络融信机制构建——浙江民营中小企业融资路径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从融资路径创新的角度引入内生性契约,稳定信用共同体的融资主体之间关系,完善信用共同体融资的作用机理,旨在为探索建立网络融信机制形成理论支撑。而网络融信机制的构建需要在PPP模式的基础上确保网络融信的平稳运行,尤其网络融信所面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应通过融资主体之间的内生性契约实现信息平衡,并通过信用共同体的形式为规避网络融信前端风险提供组织保证,在此基础上实现由"二重内生性契约"、"叁维公私合作"、"多维信用共同体"构成的网络融信机制叁大基础条件。进而基于PPP模式的内生性契约与信用共同体,从网络融信平台的搭建、网络融资信托计划的设计、网络融资信托操作方式的选择与网络融资信托利益链的管理等方面构建网络融信机制。(本文来源于《上海商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6期)

丁光中[5](2013)在《政府、企业、雇员叁方心理契约信用问题——人力资源危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无形的心理契约不仅释放着有形契约关系的影响力,也存在其衍生价值——心理契约信用。在经济全球化重塑的非传统雇佣关系中,隐藏着普遍的心理契约信用危机。如果心理契约存在的主体回归至广义古典学派界定的政府、企业和员工,则集合了有形契约信用和无形契约信用双重内涵的政府信用、企业信用、个人信用,其信用品质的交互影响、辐射影响,无疑构成为分析政府、企业和员工叁方心理契约信用互动规律的简约路径。(本文来源于《南阳理工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杨伟涛[6](2012)在《论市场经济中契约信用的不对称——以政府和垄断行业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市场经济中基本的经济关系和交往方式为契约、信用交往,其以平等、自由、信任为原则。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和经济主体交往中,政府部门作为经济主体以及国有垄断企业、自然垄断企业以及寡头垄断企业在契约交往中,不遵守契约中的平等原则以及失信现象时有发生,其中不完全契约、不对称信息、不对称地位是重要原因。重视和加强社会契约和信用建设,应对契约不完善和信息不对称现象予以改善,政府和垄断企业应做好平等履行契约和守信的模范,加强和完善与市场经济相应的契约信用法律和制度。(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5期)

杨伟涛[7](2011)在《市场经济中契约信用不对称——以政府和垄断行业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基本的交往关系和方式为契约、信用交往,其以平等、自由、信任为原则。当前市场经济运行和交往中,政府部门作为经济主体以及垄断企业在契约交往中,不遵守契约中的平等原则以及失信现象屡有发生,其中不完全契约、不对称信息、不对称地位是重要原因。重视和加强社会契约和信用建设,应对契约不完善和信息不对称予以完善,政府和垄断企业应做好平等履行契约和守信的模范,应加强和完善与市场经济相应的契约信用法律和制度。(本文来源于《第19次中韩伦理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五次全国经济伦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1-04-15)

孙杰,赵雪凌,何佰洲[8](2010)在《建设工程契约信用缺失现象及原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市场经济所要求的信用是必然是一种契约信用。文章提出了契约信用的基本概念,探讨了建设工程契约信用理论及其特色,重点分析了建设工程契约信用缺失的种种表现形式,并对建设工程契约信用缺失的原因加以探讨。(本文来源于《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gineering and Business Management(EBM2010)》期刊2010-03-25)

王晓均[9](2009)在《温州民营企业的组织形态演变及其金融危机应对——兼论从人伦信用到契约信用的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温州民营企业在我国民营企业中占据相当比重,其最大的特色是以家族型结构作为经济组织的基本形态。随着温州经济的走向世界,温州经济组织形态正在逐渐演变,即由传统的血缘组织转变为地缘与业缘相结合的现代公民组织。该文通过追溯温州地域文化渊源,从人伦信用到契约信用逐渐转型的角度具体梳理了温州经济组织形态的演变过程,并结合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从温州商会和创业板上市两个方面阐述了温州经济组织对全球金融危机、经济形势变化的有效应对,以期对温州家族企业的组织形态演变做一个最新的观察和研究。(本文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9年06期)

何建华[10](2009)在《从人伦信用到契约信用——制度变迁中的浙江诚信建设实践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和命脉,是区域发展的软实力。实现由人伦信用向契约信用的变迁,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浙江是我国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份。浙江人在闯世界创市场的经济大潮中,接受了现代市场经济信用文化的洗礼,实现了从最初的市场混乱状况到"信用浙江"的跨越式发展,在市场信用制度创新上形成了独特的浙江模式。浙江的实践表明,唯有不断进行信用制度创新,才能促进我国市场信用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才能促使浙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各项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本文来源于《中国伦理学叁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期刊2009-04-16)

契约信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社会融资的发展有助于实体经济走出当前的经济低迷期,因而降低融资成本、促进社会融资发展是供给侧改革的关键一环。造成我国当前面临的融资困境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引起的融资交易成本的提高,进而限制融资活动的进行,如银行出于资金安全考虑会限制其对信息披露程度低、缺乏信用担保的企业提供贷款,由此形成的信贷配给提高了企业的融资约束;另一方面,信用本身的缺失使得经济主体在融资过程中因惩戒机制的失效使其违约的机会成本大大降低,因而理性的行为人基于自身的利益、在机会主义倾向的驱使下做出违约行为。基于此本文认为,破解当前融资困境可以围绕两条路径展开:其一是降低事前融资双方的交易费用;其二,提高事后融资双方的违约成本。本文在对契约信用进行博弈分析基础上,分析了契约信用一方面能够通过信号传递机制和违约惩戒的可置信威胁有效降低事融资双方的交易费用,另一方面通过违约惩戒机制增加事后融资违约方的违约成本。由此,我们认为契约信用对社会融资发展具有显着的正向作用。由于我们所关注的是包含有债信用在内的更为广义、复杂的契约信用内涵,故此我们首先在博弈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契约信用水平指数,并以张维迎和柯荣住(2002)的中国各地区综合信用度排序为参考点,通过两者的拟合度来检验我们构建的相对信用水平指数体系的可靠性。对比结果显示,本文基于契约信用形成的理论分析所构建的契约信用指标体系是合理有效的。在此基础上,结合考虑数据可得性和准确性,本文选取2009-2014年中国大陆24个地区的年度数据,运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检验契约信用与社会融资规模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1)信用是影响社会融资规模水平的重要因素,即契约信用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促进社会融资的发展;(2)不同融资方式受到契约信用影响的程度会有差异,就我国目前融资现状来说,间接融资受到信用的促进作用更大;(3)在转型国家,信用水平的提高并不一定意味着融资结构必然向以直接融资模式为主转化。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提出叁方面的政策建议:一是继续完善产权制度,提高各地区对私有产权的保护和执法效率,提高显性惩戒效力;二是积极引导市场中的行为主体构建基于契约社会的非正式制度,弥补旧有非正式制度缺失造成的"约束真空'";叁是积极推动信息技术的作用,各地政府应积极引导市场及其参与其中的经济主体合理利用相关信息技术对融资活动的支持;另一方面,融资双方应有意识地将新技术融入到合约本身以及合约签订和执行过程当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契约信用论文参考文献

[1].李清云.以契约信用取代人情信用[N].中国县域经济报.2018

[2].陈玲.契约信用及其与社会融资的关系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7

[3].夏梁省.基于PPP模式的内生性契约、信用共同体与网络融信机制构建——民营中小企业融资路径探索[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5

[4].夏梁省.基于PPP模式的内生性契约、信用共同体与网络融信机制构建——浙江民营中小企业融资路径探索[J].上海商学院学报.2014

[5].丁光中.政府、企业、雇员叁方心理契约信用问题——人力资源危机视角[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3

[6].杨伟涛.论市场经济中契约信用的不对称——以政府和垄断行业为例[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

[7].杨伟涛.市场经济中契约信用不对称——以政府和垄断行业为例[C].第19次中韩伦理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五次全国经济伦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

[8].孙杰,赵雪凌,何佰洲.建设工程契约信用缺失现象及原因分析[C].Proceedingsof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EngineeringandBusinessManagement(EBM2010).2010

[9].王晓均.温州民营企业的组织形态演变及其金融危机应对——兼论从人伦信用到契约信用的演变[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10].何建华.从人伦信用到契约信用——制度变迁中的浙江诚信建设实践探析[C].中国伦理学叁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2009

标签:;  ;  ;  ;  ;  ;  ;  ;  ;  ;  

契约信用论文-李清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