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道之际论文-雷平

嘉道之际论文-雷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嘉道之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落帆楼文集,张集馨,嘉道之际

嘉道之际论文文献综述

雷平[1](2019)在《嘉道之际的士人生活》一文中研究指出嘉道之际,社会急剧转型,经济与社会问题突出,科举仕途难度加大。在此氛围之下,部分士人困于生计,出现了贫困化倾向。一科举与入仕之途日益艰难在传统中国的四民社会结构中,士居于首位。隋唐以降,科举制度成为保障士人地位与身份的根本性制度。绝大多数士人都奉行读书、仕宦的人生路向,以"道"自恃,"所业者有以极天下之精,所任者有以极天下之大。其于(本文来源于《文史知识》期刊2019年01期)

侯冬[2](2018)在《阮元幕府与嘉道之际士林风气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阮元幕府是嘉道之际影响最大的学人幕府,汇聚了众多乾嘉时期及道光初期着名的学者与诗文作家,其幕府雅集对嘉道之际士林风气变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阮元幕府的诗文唱和与其本人的诗学取向,对道咸年间宗宋诗风的勃兴起到了先导作用;另一方面,其幕府对于清代学术由乾嘉考据向经世致用的转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来源于《甘肃社会科学》期刊2018年04期)

卢勇[3](2016)在《公地悲剧:嘉道之际治水过程中利益集团的形成及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嘉道之际是清代治水史上的重要节点,治水思想停滞倒退,河工贪腐成风,导致水患频仍,漕运难行,为稍后时期的黄河改道、漕运废止种下恶果。用哈丁的公地悲剧理论去探究其缘由,我们发现本时期的黄淮运在经济上没有严格的产权制度,在政治上以人治为主没有规则,在法治上没有必要的强制措施。治水活动逐渐演变为皇帝孤家寡人的国家任务,沿河民众、治河官员和运丁水手等迅速形成利益集团,他们为个人利益而裹挟和绑架了黄淮运的治理,使之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随着稍后到来的铜瓦厢大决口而迅速崩溃。(本文来源于《江苏社会科学》期刊2016年05期)

章永俊[4](2014)在《嘉道之际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的兴起》一文中研究指出时局变动与经学变动,是对嘉道之际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兴起原因的简要概括。该研究的兴起,首先与国际局势重大变动密切相关。其次就国内社会环境变化来说,一是社会矛盾的激化促使士人关注边疆问题;二是清政府的边疆政策失误激发了这类研究;叁是清政府在边疆问题上麻木昏聩与无知,促使有为的士大夫更为关注边疆的研究。再次,在学术根源上,主要有复兴的经世致用思潮与边疆史地的学术积累。此外,西学东传作为一种重要的外部学术因素,对嘉道之际的边疆史地研究也产生了尤为明显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史学理论研究》期刊2014年04期)

褚宏霞[5](2013)在《桐城派与嘉道之际的学术格局》一文中研究指出嘉道时期,汉学与宋学的对峙日益走向公开化,"汉宋之争"也随之达到高潮。在这场论辩中,学宗程朱的桐城派全面系统地批判汉学弊病,辩护宋学道统地位,维护程朱形象,并在论争高潮后立足宋学,从经世致用角度出发兼采汉学,逐渐改善了宋学处境,促使嘉道学术格局向有利于宋学的方向转变,为宋学的复兴奠定了基石。(本文来源于《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2期)

吴怀东,马玉[6](2012)在《《诗比兴笺》诗学思想与嘉、道之际学术思潮》一文中研究指出《诗比兴笺》是晚清出现的一部具有诗论性质、特色鲜明的诗选着作。作者魏源是清末今文经学的健将,其《诗比兴笺》虽是一部诗学着作,却体现了魏源今文经学的基本思想和学术方法。《诗比兴笺》追求"复古"与"微言大义"的思想立场,重视讽谕功能的"比兴"观念和随意取舍诗歌文本的文献观念,都是今文经学影响的重要表现。今天研究魏源《诗比兴笺》的诗学思想和学术方法,应该注意"致用"与"求是"的差异,注意其社会政治动机的历史合理性和积极意义,从而才可能做出历史主义的科学评判。(本文来源于《皖西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6期)

周健[7](2012)在《清代财政中的摊捐——以嘉道之际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清代的摊捐,是指地方政府以强制摊扣官员(尤其是州县官)养廉银的方式,筹措无法"作正支销"的公务经费。嘉道之际,州县的摊捐负担已经普遍超过养廉银,繁重的摊款直接导致了州县养廉银制度的名存实亡。摊捐的出现,既因财政结构无法应对社会经济变动,也源于财政管理中的摊派机制。嘉道以降,摊捐被普遍"滥用",不仅欠解摊款成为常态,州县也多以亏空、浮收来转嫁财政压力。摊捐因此成为清代财政中的弊政。(本文来源于《中国经济史研究》期刊2012年03期)

车行健[8](2012)在《嘉道之际北京士大夫的崇祀郑玄活动》一文中研究指出清代嘉庆、道光年间,以胡承珙、胡培翼为首的一群在北京担任京官的士大夫们发起了为东汉经学大师郑玄公祭的活动。此活动从嘉庆十九年开始,直至道光六年,至少举办了四次。参与的学者主要都是在学术上倾向汉学的学者,如胡承珙、胡培翼、郝懿行、陈奂等人,但也有倾向宋学立场的学者参与其中,如陈用光、夏忻,甚至亦涵盖了在学术立场上转向今文经学的学者,如龚自珍与魏源等人。当时这些士大夫们举行公祭郑玄的活动,一方面呈显出士林交游及文人雅集活动的状况。另一方面,亦极具象徵性地反映出了当时学界所尊崇的主流学风。稍后不久,由张穆、何绍基所主导的顾祠修禊活动,则又标示出了另一个不同的学风,亦即强调顾炎武经世致用的一面,而非考证学风的面向。嘉道年间是清王朝国势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而在学术风尚的表现则是由乾嘉汉学过渡到晚清今文经学。当时的主流学风可藉由士大夫们自觉的崇敬先儒前贤的仪式性活动象徵性地呈现出来,而当崇敬的对象改变或被赋予不同的意涵时,则往往也标识着主流学风的转变。(本文来源于《传统中国研究集刊(九、十合辑)》期刊2012-03-01)

于慧[9](2011)在《论嘉道之际士人人格的转变》一文中研究指出清代乾嘉时期,士人人格走向孱弱低靡,当时的人已对此有所指摘,稍后的批判则更为激烈。至嘉道之际,随着政局险象环生,士人人格开始发生转化,逐渐从委顿中挺立起来。(本文来源于《泰山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2期)

潘务正[10](2010)在《林联桂《见星庐赋话》与嘉道之际馆阁赋风》一文中研究指出林联桂辑于道光二年的《见星庐赋话》是一部评论嘉庆后期馆阁赋的着作,体现出"去唐律而尚时趋"的理论趋向。赋话关注此时馆阁赋在诠题、起手、押韵、对偶等方面因难见巧的艺术追求,并从中发现馆阁律赋与性理、时文、古赋的渗透与汇通。《见星庐赋话》是在嘉道之际馆阁赋风的影响下出现的,对此考察,可以揭示清代律赋发展的轨迹。(本文来源于《文学遗产》期刊2010年05期)

嘉道之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阮元幕府是嘉道之际影响最大的学人幕府,汇聚了众多乾嘉时期及道光初期着名的学者与诗文作家,其幕府雅集对嘉道之际士林风气变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阮元幕府的诗文唱和与其本人的诗学取向,对道咸年间宗宋诗风的勃兴起到了先导作用;另一方面,其幕府对于清代学术由乾嘉考据向经世致用的转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嘉道之际论文参考文献

[1].雷平.嘉道之际的士人生活[J].文史知识.2019

[2].侯冬.阮元幕府与嘉道之际士林风气变迁[J].甘肃社会科学.2018

[3].卢勇.公地悲剧:嘉道之际治水过程中利益集团的形成及影响[J].江苏社会科学.2016

[4].章永俊.嘉道之际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的兴起[J].史学理论研究.2014

[5].褚宏霞.桐城派与嘉道之际的学术格局[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6].吴怀东,马玉.《诗比兴笺》诗学思想与嘉、道之际学术思潮[J].皖西学院学报.2012

[7].周健.清代财政中的摊捐——以嘉道之际为中心[J].中国经济史研究.2012

[8].车行健.嘉道之际北京士大夫的崇祀郑玄活动[C].传统中国研究集刊(九、十合辑).2012

[9].于慧.论嘉道之际士人人格的转变[J].泰山学院学报.2011

[10].潘务正.林联桂《见星庐赋话》与嘉道之际馆阁赋风[J].文学遗产.2010

标签:;  ;  ;  

嘉道之际论文-雷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