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泡桐花论文-王占彬,王亚锴,赵德明,张自强

毛泡桐花论文-王占彬,王亚锴,赵德明,张自强

导读:本文包含了毛泡桐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毛泡桐花,黄酮,扫描电镜,小鼠

毛泡桐花论文文献综述

王占彬,王亚锴,赵德明,张自强[1](2013)在《毛泡桐花黄酮对小鼠脾和胸腺超微结构及免疫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毛泡桐花黄酮对小鼠脾和胸腺超微结构的影响,将120只昆明种小白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灌服0.3mL.d-1含0.5%CMC-Na的PBS)、黄酮Ⅰ组[40mg·(kg·d)-1黄酮]、黄酮Ⅱ组[120mg·(kg·d)-1黄酮]和黄酮Ⅲ组[360mg·(kg·d)-1黄酮],每组30只(雌雄各半),采用灌胃法按体重每日给小鼠灌服毛泡桐花黄酮建立实验动物模型,在处理后第28天处死小鼠,采集脾和胸腺,计算脏器指数,MTT法检测刀豆素A(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转化、中性红试验测定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并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小鼠脾和胸腺结构。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毛泡桐花黄酮均能显着提高小鼠胸腺和脾指数及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P<0.05),且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毛泡桐花黄酮高、中、低3个剂量组小鼠脾和胸腺中成熟淋巴细胞数量均较对照组增多,特别是高剂量组成熟淋巴细胞数量最多。提示,毛泡桐花黄酮通过增加小鼠免疫器官质量、免疫器官中成熟淋巴细胞数量等影响其超微结构。毛泡桐花黄酮通过提高脾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对小鼠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本文来源于《畜牧兽医学报》期刊2013年06期)

孟志芬,祝勇,李聪,李亚娟[2](2012)在《毛泡桐花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以70%乙醇为溶剂回流提取了毛泡桐花中黄酮类化合物,用3种显色方法对其紫外可见光谱进行了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硝酸铝显色法中,芦丁标准品和样品溶液的吸收峰一致,并且该方法稳定性好,精密度高(RSD=1.37%),重现性好(RSD=5.57%),回收率高(RSD=3.74%),操作简单方便,可适用于毛泡桐花提取液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本文来源于《光谱实验室》期刊2012年01期)

孟志芬,姜小莹,谷永庆,卢光伟[3](2011)在《毛泡桐花总黄酮对猪油的抗氧化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食品中油脂的氧化酸败是破坏食品营养成分以及缩短食品货架寿命的主要原因,食用氧化后的油脂影响人体健康。在这种情况下,可采用的对策之一就是使用抗氧化剂。目前,食品工业中广泛应用的人工合成抗氧化剂有BHT、BHA及TBHQ等,(本文来源于《化学世界》期刊2011年10期)

孟志芬,乔梅英,刘耀民,赵静[4](2009)在《微波法提取毛泡桐花总黄酮的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研究乙醇浓度、料液比、微波作用时间、微波功率对毛泡桐花总黄酮提取得率的影响。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微波提取毛泡桐花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5,微波功率500 W,微波作用时间150 s,乙醇浓度70%,此条件下总黄酮得率为7.71%。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影响因素的显着性顺序为乙醇浓度>微波功率>料液比>微波作用时间。最佳工艺条件为A2B3C2D3,即料液比1∶20,微波功率500 W,微波作用时间150 s,乙醇浓度70%。(本文来源于《化学世界》期刊2009年11期)

郑敏燕,魏永生,古元梓[5](2009)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毛泡桐花挥发性成分》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紫色毛泡桐花挥发性成分,探讨了不同纤维头取样、不同平衡温度、不同吸附和解吸时间等条件对分析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60℃下吸附35 min,PDMS/DVB纤维头能够有效地吸附紫色毛泡桐花的挥发性成分,其主要挥发性成分为茴香烯(25.88%)、3-辛酮(14.08%)、对甲氧基茴香醚(12.06%)、茴香酸甲酯(9.32%)、雪松烯(4.50%)、罗勒烯(4.34%)等醚类、酮类、酯类以及各种烯烃类化合物。(本文来源于《质谱学报》期刊2009年02期)

孟志芬,郭雪峰,隗伟[6](2008)在《毛泡桐花黄酮抗氧化性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70%乙醇提取毛泡桐花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研究了黄酮提取物对猪油的抗氧化性能,并考察了柠檬酸对黄酮提取物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毛泡桐花黄酮提取物对猪油具有抗氧化活性,并随提取物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强;柠檬酸对黄酮提取物的抗氧化性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本文来源于《光谱实验室》期刊2008年05期)

孟志芬,郭雪峰,蒋莹[7](2008)在《毛泡桐花黄酮类化合物的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毛泡桐花黄酮类化合物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自然光对毛泡桐花黄酮有一定的降解作用;温度对其稳定性影响不明显;碳水化合物对该黄酮类化合物的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产品在pH=5—6的弱酸性条件下比较稳定,在强酸强碱溶液中不稳定;金属离子K+、Na+、Mg2+、Zn2+、Ca2+对化合物有稳定作用,Al3+、Fe3+影响明显;质量分数为2%的氧化剂H2O2和还原剂Na2SO3对产品稳定性的影响不明显,还原剂Vc的影响较大。(本文来源于《光谱实验室》期刊2008年04期)

孟志芬,董彩霞,吕丹丹[8](2008)在《毛泡桐花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及提取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硝酸铝作显色剂,在490nm波长处,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毛泡桐花总黄酮的含量。确定了乙醇为毛泡桐花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剂,重点探讨了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等因素对毛泡桐花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下,毛泡桐花总黄酮得率为5.295%。(本文来源于《光谱实验室》期刊2008年02期)

王福成[9](2007)在《毛泡桐花生物活性组分的制备与化学表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毛泡桐系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泡桐属(Paulownia Sieb.et Zucc)落叶乔木,分布于甘肃、陕西、辽宁等我国的大部分地区,其花、叶、果、皮、根均可入药。在毛泡桐花化学成分研究及其生物活性成分,毛蕊花糖苷的药理研究报道的基础上,本论文对毛泡桐花中毛蕊花糖苷的制备工艺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确定了最佳的提取工艺。鉴于毛蕊花糖苷和毛泡桐花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功效不尽相同,本论文进一步对毛泡桐花中提取的不同极性组分,进行了体内抗炎活性和体外代表性菌株(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的抑菌试验,获得了两个高活性的组分,并对这两组活性组分采用HPLC-PAD方法与标准品对照的方法,开展了较系统的化学表征工作,确定了其中的9个化合物;对两组活性组分中的黄酮类和苯丙素类成分进行了含量测定。本论文还对生物活性组分进行了进一步研发,制备了活性组分的喷雾剂,并初步研究了该喷雾剂的处方、制备工艺、质量标准和稳定性等。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毛泡桐花的生物活性组分可望开发为一种高效的抗菌消炎制剂;也为进一步深入的开发奠定理论研究基础。(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07-04-01)

刘临,邹盛勤[10](2006)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毛泡桐花中乌索酸和齐墩果酸的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毛泡桐花中乌索酸和齐墩果酸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色谱柱为Nucleodur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5%冰醋酸溶液(体积比,86∶14),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05nm,柱温25℃。乌索酸进样量在0.0785~6.28μg时,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7.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6%;齐墩果酸在0.051~4.08μg时,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2%,RSD为0.3%。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毛泡桐花的质量控制。(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06年16期)

毛泡桐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70%乙醇为溶剂回流提取了毛泡桐花中黄酮类化合物,用3种显色方法对其紫外可见光谱进行了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硝酸铝显色法中,芦丁标准品和样品溶液的吸收峰一致,并且该方法稳定性好,精密度高(RSD=1.37%),重现性好(RSD=5.57%),回收率高(RSD=3.74%),操作简单方便,可适用于毛泡桐花提取液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毛泡桐花论文参考文献

[1].王占彬,王亚锴,赵德明,张自强.毛泡桐花黄酮对小鼠脾和胸腺超微结构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畜牧兽医学报.2013

[2].孟志芬,祝勇,李聪,李亚娟.毛泡桐花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J].光谱实验室.2012

[3].孟志芬,姜小莹,谷永庆,卢光伟.毛泡桐花总黄酮对猪油的抗氧化性研究[J].化学世界.2011

[4].孟志芬,乔梅英,刘耀民,赵静.微波法提取毛泡桐花总黄酮的工艺研究[J].化学世界.2009

[5].郑敏燕,魏永生,古元梓.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毛泡桐花挥发性成分[J].质谱学报.2009

[6].孟志芬,郭雪峰,隗伟.毛泡桐花黄酮抗氧化性的初步研究[J].光谱实验室.2008

[7].孟志芬,郭雪峰,蒋莹.毛泡桐花黄酮类化合物的稳定性研究[J].光谱实验室.2008

[8].孟志芬,董彩霞,吕丹丹.毛泡桐花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及提取工艺研究[J].光谱实验室.2008

[9].王福成.毛泡桐花生物活性组分的制备与化学表征研究[D].兰州大学.2007

[10].刘临,邹盛勤.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毛泡桐花中乌索酸和齐墩果酸的含量[J].安徽农业科学.2006

标签:;  ;  ;  ;  

毛泡桐花论文-王占彬,王亚锴,赵德明,张自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