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动压力论文_张强,李长河,王胜

导读:本文包含了流体动压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流体,压力,楔形,磨削,加工,光滑,散体。

流体动压力论文文献综述

张强,李长河,王胜[1](2013)在《砂轮/工件楔形区流体动压力的建模与实验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Navier-Stokes方程和流体流动的连续性方程,建立了浇注式供液方式下,考虑砂轮、工件表面粗糙度的砂轮/工件楔形区流体动压力数学模型。在平面磨床上进行了流体动压力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实验中测量的动压力值与相同条件下模型理论值基本吻合,理论模型可很好地预测粗糙表面间楔形区压力场的分布;考虑粗糙度的楔形区流体动压力的理论曲线是不光滑的;楔形区流体动压力随着砂轮速度的增加、最小间隙的减小而增大,最大压力峰值分布在砂轮、工件最小间隙区域,且在该区域压力梯度变化明显。(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制造》期刊2013年12期)

张强,李长河,王胜[2](2013)在《光滑表面磨削区流体动压力的建模与实验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流体动压润滑理论,考虑了磨削区流体为层流和湍流的流动状态,建立了浇注式供液方式下光滑表面间磨削区流体动压力的数学模型。在平面磨床上进行了流体动压力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磨削区内流体的雷诺数小于300时,光滑表面间层流状态的流体动压力模型可靠地预测了磨削区内流体的动压力;当300<Re<1500时,Ng and Pan的湍流模型理论值大于实验值,而Hirs的湍流模型的理论值与实验值较吻合;磨削区流体动压力随着砂轮速度的增加、最小间隙的减小而增大,最大压力峰值分布在砂轮工件最小间隙区域,且在该区域压力梯度变化明显。(本文来源于《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期刊2013年10期)

曹志强,詹建明,朱崇涛,赵继[3](2008)在《液流悬浮超光滑加工中流体动压力对加工效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基于数控装备的液流悬浮超光滑加工系统,研制了可控制加工压力的柔顺加工装置。应用流体动压理论分析了液流悬浮超光滑加工过程中的流体动压力分布规律,研究了工具转速和加工间隙对流体动压力的影响规律,并通过实验得到了加工间隙和流体动压力对加工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工具转速的提高,流体动压力逐步增大,在工具转速为6 000 r/min左右时,流体动压力达到最大值,然后又逐渐减小。随着加工间隙的增大,流体动压力逐步降低,并最终趋于稳定。加工间隙在5~40μm时,加工效果比较明显。在工具转速为6 000 r/min左右、加工间隙在10μm附近时,流体动压力增强为5 N左右,加工效果最佳。(本文来源于《光学精密工程》期刊2008年06期)

何华[4](2008)在《铁路货车的散体货物、流体货物动压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铁路运输在我国国民经济和在综合运输网络中具有其他运输方式难以替代的巨大作用。随着货运重载化和运行速度加快,其行车安全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因而对行车安全性能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敞车和罐车为研究对象,探讨敞车中散粒体和罐车中流体货物对车体的动压力和冲击力,为制定合理的运行参数和设计制造出满足要求的列车提供参考数据,主要研究成果如下:在经典主动土压力水平层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计算散粒货物对敞车侧壁的静压力影响规律的理论模型,并采用Matlab编程数值求解该理论模型。求解结果显示,散粒体对敞车侧壁压力分布呈半弓形,特别是较低高度时与经典库仑土压力分布区别较大。为了进一步验证模型,建立了敞车散粒体有限元模型,模拟结果显示,散粒体对敞车侧壁压力分布与理论计算结果接近,随着散粒货物与敞车之间的摩擦角δ值的增加,主动压力减小,作用点高度增加;随着散粒货物内摩擦角φ值的增加,主动压力减小,作用点高度减小。砂性土或粘性土的变化规律相同;θ_c值反应曲线破裂面形状,θ_c越小,破裂面越陡(接近直线)。随着δ值的增加,θ_c变大;随着φ值增加,θ_c变小。建立了动态状况下的散粒体对敞车侧壁动压力计算模型,分析了砂子、小麦、水洗煤对敞车侧壁的动压力,并讨论了δ、φ、θ变化时对动压力的影响。采用颗粒流法进行模拟验证,模拟计算了在装运不同货物、不同运行工况下敞车所受到的侧压力,并将结果与库仑土压力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敞车所受的静、动侧压力与库仑土压力公式计算的结果相近但不同,端、侧墙的压力分布均为非线性分布,侧压力作用点高度也不是H/3处,而且与列车和货物的特征参数有关,与运行工况有关。具体表现为:随着散粒货物内摩擦角的增大,静态侧压力减小,作用点高度减小;动侧压力增加,作用点高度减小。随着车体与散体之间摩擦角的增加,静态侧压力减小,作用点高度增加;动侧压力增加,作用点高度增加。随着冲击速度的增加,动态侧压力增大,作用点高度增加。而且出现最大侧压力的时间也与货物参数及不同工况参数有关。实现了动态下的罐车内基于VOF模型的气液两相流的数值模拟,该模拟方法直接应用在流体对罐车动侧压力的研究。罐车在运输液体货物时的运行状况和动态响应的计算结果表明,罐车受到制动后,由于液体冲击,在动侧端产生较大压力,该压力一开始快速增大,达到最大值后,反复振荡衰减。罐车冲击端的受力大小与其制动初始速度关系密切,在一定的初始速度范围内,冲击端的受力与制动初始速度基本上成正比关系,但制动速度大小对于罐车中液体介质晃动的最大幅度影响不大。冲击端受力峰值出现的时间与冲击初始速度、液体物理性质、所载运液体的量等参数有关。在罐车内增加挡波板有利于减弱罐车内的液体波动,使得动侧压力在冲击初期就相对较小,有利于提高罐车的运行安全。(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08-05-01)

吴承伟,马国军,姜连馥[5](2007)在《压力相关的壁面滑移在滑动间隙流体动压力产生中的作用(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壁面滑移在纳米流变学、微流体力学、薄模润滑和微机电系统(MEMS)等领域越来越引起关注。以前大部分研究集中于表面初始极限剪应力对薄模润滑的壁面滑移和流体动力学的影响。本文通过一个极限剪切应力比例系数主要研究了与压力相关的壁面滑移滑动间隙流体动压力产生中的作用,发现极限剪切应力比例系数以相反的两种方式影响着流体膜的流体动力学:在高初始剪应力区使流体动力增加,但在低初始剪应力区使流体动力减小,这意味着就极限剪切应力比例系数影响流体动压力而言,存在一个初始极限剪切应力的转换点。但是在界面滑移存在时,较小的极限剪切应力比例系数总是产生较小的摩擦阻力。(本文来源于《计算力学学报》期刊2007年06期)

李长河,修世超,蔡光起[6](2007)在《砂轮约束磨粒喷射光整加工磨料流体动压力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Navier-Stokes方程和流体流动的连续性方程,建立了砂轮/工件楔形接触区磨料流体动压力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仿真研究。利用平面磨床M7120E进行了磨料流体动压力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流体作用力和流体动压力随砂轮速度的提高、最小间隙的减小而增加,工作台进给速度对流体作用力影响很小。实验结果与模型仿真吻合。(本文来源于《制造技术与机床》期刊2007年12期)

李长河,刘晓玲,侯亚丽,蔡光起[7](2007)在《磨削区磨料流体动压力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Navier-Stokes方程和流体流动的连续性方程,建立了砂轮约束磨粒喷射精密光整加工中砂轮/工件楔形接触区磨料流体动压力的数学模型;进行了砂轮速度、砂轮/工件平均最小间隙以及砂轮直径对楔形区磨料流体动压力影响的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流体动压力随砂轮速度的提高和平均最小间隙的降低而增加,最大压力峰值发生在砂轮与工件平均最小间隙区域,且在该区域压力梯度变化明显;除了在砂轮宽度边缘产生侧泄外,在砂轮宽度方向流体动压力分布规律相同;随着砂轮与工件之间平均最小间隙的减小,动压力峰值区域曲线变窄,砂轮直径对流体动压力影响不明显。(本文来源于《润滑与密封》期刊2007年10期)

李长河,修世超,蔡光起[8](2005)在《微细游离磨粒借助流体动压力实现的超精密加工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精密加工是先进制造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微细游离磨粒进行陶瓷、玻璃、半导体等光学零件的超精密加工,不仅可获得高的表面质量,微米级的形状精度和纳米级表面粗糙度值,而且还可得到无加工变质层超精密加工表面。这里主要论述了流体动压力实现的条件及动压浮起平面研磨、浮动抛光、弹性发射加工以及砂轮约束磨粒喷射加工等微细磨粒借助于流体动压力实现超精密加工技术。(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制造》期刊2005年12期)

段占旭,周士瑜[9](1992)在《流体动压力对轴向柱塞泵抗污染磨损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析了轴向柱塞泵配流副流体动压力的产生原因、流体动压力的大小及分布规律,分析计算了B_1-725型斜轴式轴向柱塞泵的流体动压力,并与该泵抗污染磨损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流体动压力对配流副工作性能及抗污染磨损性能确有影响。(本文来源于《煤炭学报》期刊1992年04期)

陶明德[10](1991)在《地震时分层流体作用在坝体上的水动压力》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Lagrange方法分析地震时分层流体作用在坝体上的水动压力,其解可用一个Green函数来表达。从而,由于分层效应,水动压力和自由面高度都增加的结论得到了合理的解释。(本文来源于《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91年02期)

流体动压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流体动压润滑理论,考虑了磨削区流体为层流和湍流的流动状态,建立了浇注式供液方式下光滑表面间磨削区流体动压力的数学模型。在平面磨床上进行了流体动压力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磨削区内流体的雷诺数小于300时,光滑表面间层流状态的流体动压力模型可靠地预测了磨削区内流体的动压力;当300<Re<1500时,Ng and Pan的湍流模型理论值大于实验值,而Hirs的湍流模型的理论值与实验值较吻合;磨削区流体动压力随着砂轮速度的增加、最小间隙的减小而增大,最大压力峰值分布在砂轮工件最小间隙区域,且在该区域压力梯度变化明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流体动压力论文参考文献

[1].张强,李长河,王胜.砂轮/工件楔形区流体动压力的建模与实验验证[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3

[2].张强,李长河,王胜.光滑表面磨削区流体动压力的建模与实验验证[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13

[3].曹志强,詹建明,朱崇涛,赵继.液流悬浮超光滑加工中流体动压力对加工效果的影响[J].光学精密工程.2008

[4].何华.铁路货车的散体货物、流体货物动压力研究[D].中南大学.2008

[5].吴承伟,马国军,姜连馥.压力相关的壁面滑移在滑动间隙流体动压力产生中的作用(英文)[J].计算力学学报.2007

[6].李长河,修世超,蔡光起.砂轮约束磨粒喷射光整加工磨料流体动压力实验研究[J].制造技术与机床.2007

[7].李长河,刘晓玲,侯亚丽,蔡光起.磨削区磨料流体动压力仿真研究[J].润滑与密封.2007

[8].李长河,修世超,蔡光起.微细游离磨粒借助流体动压力实现的超精密加工技术[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5

[9].段占旭,周士瑜.流体动压力对轴向柱塞泵抗污染磨损性能的影响[J].煤炭学报.1992

[10].陶明德.地震时分层流体作用在坝体上的水动压力[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

论文知识图

流速度分布的相对误差从相对...磁悬浮抛光中形成的粒子刷磁流变抛光电流变与液流悬浮复合加工电磁流变加...(1988)“高密度浊流”的实...滑行艇运动系统

标签:;  ;  ;  ;  ;  ;  ;  

流体动压力论文_张强,李长河,王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