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氨基酸及其组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组分,蛋白质,儿茶素,氨基酸,氮素,赣州,茶树。
氨基酸及其组分论文文献综述
王璞,刘知远,吴金华,陈清华,江树华[1](2019)在《赣州市野生茶树资源的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及其组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别利用酒石酸亚铁比色法和茚叁酮比色法分析江西省赣州市4个资源点的8份野生茶树资源鲜叶茶多酚和游离氨基酸总量,结果表明:8份野生茶树资源的茶多酚总量为22%~42%,氨基酸总量为0.8%~6.7%,社墩子1号的茶多酚总量高达41.24%,社墩子2号的游离氨基酸总量高达6.67%,阳岭1号游离氨基酸含量低至0.89%。利用LC-MS法分析其中4份野生茶树资源鲜叶儿茶素和氨基酸组分,结果表明:EGCG和EGC在4份野生茶树资源的儿茶素组分中含量最高,茶氨酸在氨基酸组分中含量最高,儿茶素和氨基酸组分的比例在4份野生茶树资源中差异较大。(本文来源于《蚕桑茶叶通讯》期刊2019年02期)
杨延兵,高荣岐,尹燕枰,管延安,张华文[2](2007)在《不同品质类型小麦籽粒游离氨基酸、蛋白质及其组分的动态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小麦氮素营养代谢的动态变化规律,给优质专用小麦品种选育与应用提供科学依据,选用不同品质类型的四个小麦品种(系)济南17、PH82-2-2、PH97-4、PH97-5,在两种施氮水平和两种追肥时期下研究了籽粒游离氨基酸、蛋白质及其组分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籽粒发育初期游离氨基酸含量高,随籽粒发育其含量逐渐下降;蛋白质含量积累呈现"高-低-高"的变化趋势,品种之间差异显着,成熟期蛋白质含量高的品种一般有较高的游离氨基酸和蛋白质积累水平。不同品质类型小麦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变化动态基本一致,灌浆初期清蛋白含量较高,随籽粒发育逐渐下降,灌浆中后期下降趋缓;球蛋白总体含量水平较低,随籽粒发育缓慢下降,灌浆末期略有上升。醇溶蛋白在籽粒发育前期积累较少,花后14 d快速积累;谷蛋白在花后7 d已有一定的积累,随后其含量逐渐上升,强筋高蛋白品种有较高的醇溶蛋白和谷蛋白积累水平,在成熟籽粒蛋白质中谷蛋白和醇溶蛋白所占比例也高,弱筋低蛋白品种有相对较低的醇溶蛋白和谷蛋白积累,醇溶蛋白和谷蛋白所占比例也低。(本文来源于《麦类作物学报》期刊2007年05期)
张智猛,戴良香,胡昌浩,董树亭,王空军[3](2005)在《氮素对不同类型玉米籽粒氨基酸、蛋白质含量及其组分变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普通玉米掖单22和高油玉米高油115为材料,研究了不同供氮条件下玉米籽粒中蛋白质及其组分的含量、清蛋白和球蛋白含量、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籽粒氨基酸总量以及氨基酸组分含量的品种差异。结果表明,氮素供应水平对两种类型玉米灌浆期间籽粒蛋白质含量变化作用相同,前期逐渐下降,至成熟期略有升高;籽粒清蛋白和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变化动态各处理基本一致,两种类型玉米籽粒清蛋白含量随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球蛋白含量的变化动态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授粉后30d。醇溶蛋白含量均呈“V”型变化,以授粉30d后最低,谷蛋白的含量则均呈上升趋势。氮素供应水平对两种类型玉米籽粒中各蛋白质组分含量的变化的影响作用有所不同,对高油115籽粒中球蛋白含量的影响较小;施氮水平并不改变两种类型玉米籽粒氨基酸总量的变化趋势,但两种类型玉米籽粒中氨基酸组分的含量变化较大。(本文来源于《西北植物学报》期刊2005年07期)
氨基酸及其组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解小麦氮素营养代谢的动态变化规律,给优质专用小麦品种选育与应用提供科学依据,选用不同品质类型的四个小麦品种(系)济南17、PH82-2-2、PH97-4、PH97-5,在两种施氮水平和两种追肥时期下研究了籽粒游离氨基酸、蛋白质及其组分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籽粒发育初期游离氨基酸含量高,随籽粒发育其含量逐渐下降;蛋白质含量积累呈现"高-低-高"的变化趋势,品种之间差异显着,成熟期蛋白质含量高的品种一般有较高的游离氨基酸和蛋白质积累水平。不同品质类型小麦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变化动态基本一致,灌浆初期清蛋白含量较高,随籽粒发育逐渐下降,灌浆中后期下降趋缓;球蛋白总体含量水平较低,随籽粒发育缓慢下降,灌浆末期略有上升。醇溶蛋白在籽粒发育前期积累较少,花后14 d快速积累;谷蛋白在花后7 d已有一定的积累,随后其含量逐渐上升,强筋高蛋白品种有较高的醇溶蛋白和谷蛋白积累水平,在成熟籽粒蛋白质中谷蛋白和醇溶蛋白所占比例也高,弱筋低蛋白品种有相对较低的醇溶蛋白和谷蛋白积累,醇溶蛋白和谷蛋白所占比例也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氨基酸及其组分论文参考文献
[1].王璞,刘知远,吴金华,陈清华,江树华.赣州市野生茶树资源的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及其组分研究[J].蚕桑茶叶通讯.2019
[2].杨延兵,高荣岐,尹燕枰,管延安,张华文.不同品质类型小麦籽粒游离氨基酸、蛋白质及其组分的动态变化[J].麦类作物学报.2007
[3].张智猛,戴良香,胡昌浩,董树亭,王空军.氮素对不同类型玉米籽粒氨基酸、蛋白质含量及其组分变化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