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信贷决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信贷,银行信贷,风险,算法,真实,结构,向量。
信贷决策论文文献综述
邝雄,胡南贤,徐艳[1](2019)在《货币政策不确定性与银行信贷决策——基于新闻报道文本分析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对网络新闻报道文本分析测度中国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并运用2008~2017年中国上市商业银行数据实证考察中国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银行信贷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银行信贷供给有显着的抑制效应。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增加时,商业银行会降低信贷供给,同时通过调整信贷结构来降低信贷风险,偏向于发放风险较低的短期贷款和担保贷款。货币当局应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定性,主动防范和化解政策冲击带来的负面影响,以期更好地促进金融良性循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本文来源于《金融经济学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涂建明,朱渊媛[2](2019)在《新审计报告改革影响了银行信贷决策吗?》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轮新审计报告改革旨在增强审计报告的信息含量和沟通价值,预期会对投资者与债权人提供决策相关的增量信息。研究从银行信贷决策的视角,以2017—2018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刻画了改革窗口、关键审计事项特征和新增信息等变量,检验了审计报告改革对上市企业获得新增银行贷款的影响。研究发现:新审计报告改革总体上使得银行对上市企业的新增贷款额显着缩减;新审计报告中所披露关键审计事项的数量与银行新增贷款总额显着负相关;审计报告改革所提供的增量风险信息负面地影响到银行对上市企业的新增贷款。以上审计报告改革的政策效应,在不同产权性质的上市企业之间存在差异。本研究表明,我国的新审计报告改革有利于倒逼审计师贯彻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其披露的关键审计事项会通过"风险信号传递效应"和"增量信息效应"影响到商业银行的信贷决策,而新审计报告所提供的增量风险信息是这一作用机制的根本驱动因素。本研究首次揭示了我国新审计报告改革在银行信贷决策行为上的政策效应。(本文来源于《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褚剑,方军雄[3](2019)在《交通基础设施改善与银行信贷决策——基于高铁通车准自然实验的检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地理距离对经济主体行为决策的影响是新经济地理学领域的经典话题,文章以高铁通车准自然实验为契机,实证考察了地理距离对银行信贷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高铁通车后,开通城市企业获得的信贷规模更大、期限更长、成本更低,并且这一关系主要体现在非城际高铁通车或高铁节点站点通车的情况下。机制检验表明,高铁通车通过改善信息环境促使企业获得更为优惠的信贷条件。进一步检验发现,高铁通车后,开通城市企业更可能向非关系银行、异地银行贷款,并且这些企业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下降、投资—投资机会敏感性上升。上述研究结果表明,高铁通车缓解了银行与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帮助企业构建交易型信贷关系并获取优惠的信贷条件,获取信贷资金的企业也抓住投资机会将资金投向有价值的投资项目,信贷资源的配置效率最终得以改善。(本文来源于《会计与经济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刘亚[4](2019)在《小微企业报表在银行信贷决策中的困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信贷分析与决策,是一个综合运用知识的过程,包含非财务因素和财务因素。财务报表应当客观、完整、真实的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作为信贷决策的核心依据。但是小微企业财务报表普遍造假泛滥,失真严重,在信贷分析中逐渐居于次要地位。本文分析了小微企业财务报表在银行信贷决策中的困境,并试图找到独立、客观、高效的第叁方信息,在企业财务信息和经营信息之间架起一座稳固的桥梁,为信贷正确决策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市场周刊》期刊2019年09期)
王贞洁,王竹泉,苏昕卉[5](2019)在《我国上市公司杠杆错估误导了银行信贷决策吗》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对"资产"和"资本"概念的混淆,基于总资产计算的"名义杠杆"无法真实反映企业杠杆水平,短期财务风险指标也无法正确估计杠杆引发的风险。依托2007-2016年的A股上市公司样本,本研究发现:(1)传统意义下我国上市公司杠杆水平整体偏高的观点很大程度上是由指标错估造成的,这种错估程度在那些"交易"强势的企业(如国有企业和高市场占有率的企业)中较为严重。(2)对大部分偿债能力正常的公司来说,传统研究系统地高估了"名义杠杆"对短期财务风险指标的负面影响,且杠杆错估越严重,这种高估越明显。(3)传统研究存在的指标错估问题使银行无法依据企业的"真实杠杆"和"真实短期偿债能力"进行有效的信贷决策,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金融领域的信贷风险,降低了信贷资源配置效率。(本文来源于《南开管理评论》期刊2019年04期)
张小嘉[6](2019)在《基于财务分析视角的C银行信贷决策体系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按照我国《商业银行法》第一章第四条规定,农村商业银行从事经营活动,应以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为经营原则。农村商业银行最基本的业务功能便是吸收存款、发放贷款,通过存贷款利息差获取差额利润,信贷业务可以说是其最重要的资产业务。因信贷业务产生的信用风险是指客户违约而使农村商业银行资产面临损失的风险,信用风险爆发将直接导致农村商业银行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受到影响,所以农村商业银行在作出贷款业务决策时要慎之又慎,尤其是针对企业客户发放的贷款,因其贷款金额要远远高于个人贷款,一旦发生违约事件,农村商业银行的资产将面临巨额损失。报表型分析技术和关系型分析技术是当前我国各大商业银行使用最广泛、最成熟的两种信贷分析技术,报表型分析技术又称定量分析方法,它以数字为基础,更具客观性,而关系型分析技术多以经验为基础,主观性更强,所以,相比较而言财务报表分析技术更多地受到广大银行业成员的青睐,其在信贷决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何更早更快地识别信用风险,发挥科学决策水平,保障信贷资产安全是需要其迎难而上持续探索不断攻克的难题。C银行作为区域性农村商业银行,相对于国有及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来讲,无论从规模上还是软硬件设施上都有不小的差距。现有的一整套信贷决策体系经过十多年的实践,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完整的,但受制于会计政策和信贷人员的限制,现有体系中财务分析方法显得捉襟见肘,直接影响了信贷科学决策能力,为信贷资产安全埋下了隐患,使得C银行企业客户不良贷款持续反弹,信用风险不时爆发。根据上述情况,笔者根据在C银行营销一线的亲身工作经历,以信贷人员的视角,从C银行信贷决策中的财务报表分析入手,对现行的财务报表分析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层次剖析,同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进优化建议和对策建议。通过财务报表勾稽关系审核解决财务数据真实性和可靠性问题,通过贷时审查环节现金流分析优化解决财务报表可持续性问题,并从非财务角度提出了叁点对策建议补充优化C银行信贷决策体系,并结合实际的案例验证所提对策建议的合理有效性,完善了C银行传统财务报表分析方法,提高了C银行信贷决策科学性,使C银行在更早更快的识别信用风险,保障信贷资产安全上迈出了新的一步。(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9-06-30)
李沛[7](2019)在《环境信息披露对银行信贷决策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企业发展离不开资金支持,而银行信贷资金是企业外部资金来源的重要渠道。在目前全球关注人类生存环境的背景下,企业经营对环境的影响以及企业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已成为重污染企业能否获得银行信贷资金的重要因素。在信息不对称的融资市场中,银行主要通过分析企业年度报告和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的环境信息来了解企业与环境的关系。那么,银行信贷决策是否会受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国家出台的“绿色信贷指引”其政策效果如何。本文研究试图探讨这些问题,找到银行信贷决策与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关系,为企业信用融资提供有益的指导。本文以沪深两市重污染行业A股2009-2017年上市公司为样本,以环境信息披露系数作为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指示器,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样本公司环境信息披露质量与银行借款融资规模、债务期限结构、债务成本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质量越高,银行借款的债务融资规模越大,可获得的长期银行借款越多,债务成本越低。表明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提高环境信息披露质量有助于企业获取更多的长期银行借款,有效降低债务成本。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以绿色信贷指引发布时间2012年为界限,以2009-2012年为比较样本,以2012-2017年为实验样本,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证实绿色信贷指引的发布可以增强环境信息披露质量和企业银行借款融资规模以及长期借款占比的正相关关系,同时也增强了环境信息披露质量与债务融资成本的负相关关系,说明我国绿色信贷指引的发布已取得了初步的执行效果。在实证结论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建立企业内部环境管理制度,将绿色信贷制度化、环境信息披露内容规范化以及加强对员工的环保教育等主要措施,为企业成功取得银行信贷资金提供与环境相关的建议。(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彭文杰[8](2019)在《A平台供应链金融多周期信贷配额决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和交易市场增速的放缓,供应链金融市场潜力巨大,各种模式主体之间争夺市场份额日趋激烈,在有限的资金限制下,制定合理的额度分配、合适的回款时长成为突出自身竞争力的关键。对于物流平台来说,与资金方签订合作条款后,如何凭借自身优势,充分利用供应链平台提供优质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做出合理决策的重要性逐渐显现出来。在此背景下,A供应链平台决定将供应链金融融入原有供应链服务,但由于与资金方合作,签订的授权额度有限,故需要合理地为所服务的链属企业分配最佳额度及融资期限。基于以上背景,本文对第叁方供应链平台的供应链金融信贷配额决策研究如下:(1)分析并总结供应链金融的相关概念及构成主体,并对比了叁种主导模式下的供应链金融优缺点。然后分析了A平台及B企业现状及其合作状况。随后分析了B企业上下游供应商、经销商的现状,对现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适合的定制决策。(2)以平台为主体,其问题场景为依据,建立了基于动态规划供应链金融多周期信贷配额决策模型。分析了模型中的决策阶段、约束条件与各阶段的状态转移,然后将周期决策最优目标引入到供应链金融决策模型中,从而建立以申请服务的上下游节点企业服务满足率总和最大作为目标的多阶段决策理想模型。随后对理想模型进行了分析,发现其维数灾难的缺点,故使用企业聚类思想简化理想模型,使得能使用现有算法在有限时间求得满意解。(3)基于上文模型,分别设计符合平台场景的聚类算法以及求解最终分配额度的遗传算法。选取了符合场景需求的PAM算法,并对其权重进行了修正。随后设计了基于实数编码的遗传算法,及其选择、交叉及变异方式。(4)对收集的数据进行预处理,然后结合设计的聚类算法,得出所有企业的对应类别,并根据所属类企业的特征对其赋予类别名称,分析并制定了其对应的融资期限上限。根据聚类结果,紧接着使用所设计的遗传算法求解模型,得到各企业所配信贷配额,然后将结果与传统融资方式对比,并对结论影响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9-06-01)
苏益莉[9](2019)在《基于商行风险管理视角的存货质押融资信贷决策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家对实体经济发展尤其是中小企业发展关注度的升温,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成为了发展的关键点。继而,支撑国家金融行业的融资主体—银行开始应用供应链金融的理念,致力于存货质押融资信贷业务的研究,一方面打开中小企业的融资市场;另一方面基于自身利益考虑,可以实现业务空间的拓展,提升业务效益。基于以上背景,本文将银行作为研究出发点,着眼于该业务中最突出的两种风险—价格风险和信用风险,建立模型,平衡该业务的利润和风险,在模型的建立过程中,试图寻找贴近现实业务的指标,考虑其对存货质押融资信贷业务最优决策的优化与风险管理,以期对银行在业务的拓展中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对实际业务的开展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对策。本文以物流银行的概念为研究切入点,一是忽略叁方物流企业的利润分配问题;二是顺应业务模式的日后发展趋势,有利于日后业务的拓展。文章首先叙述了写作背景和意义,为文章奠定写作方向—平衡利润和风险中寻找最优决策和风险管理点。另外,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视角,加之对我国目前该业务的存在现状和国内外发展的比较分析,突出了文章分析的重点所在—分别建立了一般决策模型、基于价格风险、信用风险的业务优化和风管模型。一般决策模型发现:客观考虑了耗损率与最优质押率、银行期望利润成负相关关系;最优质押率与银行期望利润之间呈正向关系;主观考虑了不同风险偏好下质押贷款利率设定与质押率、期望利润之间的关系,同时创新性发现:对于银行期望利润的影响程度而言,银行可贷利率的正向作用要大于最优质押率的反向作用。基于价格风险的业务优化决策模型发现:从融资角度分别讨论了长期和短期两种情况下银行可供选择的价格风险优化决策模型,综合来看,发现质押物期末价格服从对数正态分布的模型是最贴合实际业务的风控和决策优化模型;对于信用风险的业务优化决策模型,从整体角度和具体指标发现:最优质押率随借款企业的违约概率的增大而降低,一旦企业信用违约概率出现上升倾向或苗头,银行最优质押率将大幅下降;银行给予借款企业的最优质押率随借款企业信用评级指标的增加而减小,随着违约次数的增加而增加。最后通过数值模拟,证明相关理论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20)
凌飞[10](2019)在《基于集成学习的个人信贷决策模型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个人逐渐接纳个人信贷这种消费模式,个人信贷在银行贷款业务中所占的份额也不断上升。但是由于个人信用的缺失,个人信贷的风险也逐渐凸显。个人信贷违约对银行信贷业务造成了严重的冲击,成为银行迅速发展壮大的阻碍。如何有效的预测借贷人是否能够如期还款对于商业银行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个人信贷业务的需求,结合现有系统开发工具,设计并实现了以集成学习算法为基础的个人信贷决策系统。本文设计实现的个人信贷决策系统包括个人信贷评估模块、数据库模块和系统管理界面叁个部分。其中个人信贷评估模块采用当前主流的集成学习算法,使用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XGBoost、Light GBM四个模型作为基学习器,通过相对多数投票的方式进行模型融合,得到个人信贷决策模型,该模块同时完成客户信用指标的提取、数据预处理、标准化等数据处理操作,最后使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方式对个人信贷决策模型进行封装,对外提供统一的调用接口。数据库模块主要包括员工信息表、客户信息表、模型预测结果存储表、模型超参数调优表的设计。系统操作界面采用基于C/S架构的Java Swing技术为个人信贷决策系统的使用和管理提供接口,包括对系统用户的管理和权限验证、客户资料管理和更新、评估结果的查询等。最后对所设计实现的个人信贷决策系统在模拟环境下进行了测试和验证,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系统各项功能均能达到预期效果,系统的预测准确率较高,可为人工审核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5-01)
信贷决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轮新审计报告改革旨在增强审计报告的信息含量和沟通价值,预期会对投资者与债权人提供决策相关的增量信息。研究从银行信贷决策的视角,以2017—2018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刻画了改革窗口、关键审计事项特征和新增信息等变量,检验了审计报告改革对上市企业获得新增银行贷款的影响。研究发现:新审计报告改革总体上使得银行对上市企业的新增贷款额显着缩减;新审计报告中所披露关键审计事项的数量与银行新增贷款总额显着负相关;审计报告改革所提供的增量风险信息负面地影响到银行对上市企业的新增贷款。以上审计报告改革的政策效应,在不同产权性质的上市企业之间存在差异。本研究表明,我国的新审计报告改革有利于倒逼审计师贯彻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其披露的关键审计事项会通过"风险信号传递效应"和"增量信息效应"影响到商业银行的信贷决策,而新审计报告所提供的增量风险信息是这一作用机制的根本驱动因素。本研究首次揭示了我国新审计报告改革在银行信贷决策行为上的政策效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信贷决策论文参考文献
[1].邝雄,胡南贤,徐艳.货币政策不确定性与银行信贷决策——基于新闻报道文本分析的实证研究[J].金融经济学研究.2019
[2].涂建明,朱渊媛.新审计报告改革影响了银行信贷决策吗?[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9
[3].褚剑,方军雄.交通基础设施改善与银行信贷决策——基于高铁通车准自然实验的检验[J].会计与经济研究.2019
[4].刘亚.小微企业报表在银行信贷决策中的困境分析[J].市场周刊.2019
[5].王贞洁,王竹泉,苏昕卉.我国上市公司杠杆错估误导了银行信贷决策吗[J].南开管理评论.2019
[6].张小嘉.基于财务分析视角的C银行信贷决策体系优化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
[7].李沛.环境信息披露对银行信贷决策的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
[8].彭文杰.A平台供应链金融多周期信贷配额决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
[9].苏益莉.基于商行风险管理视角的存货质押融资信贷决策优化[D].云南师范大学.2019
[10].凌飞.基于集成学习的个人信贷决策模型的设计与实现[D].郑州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