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硅酸盐论文_赵大洲

导读:本文包含了钛硅酸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硅酸盐,层状,溶胶,凝胶,离子交换,应力,量子。

钛硅酸盐论文文献综述

赵大洲[1](2019)在《离子交换法制备正十二胺插层钛硅酸盐及其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离子交换法,以正十二胺为插层分子,合成出正十二胺插层的钛硅酸盐(L-TS@NH_2)。样品的形貌和结构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热重分析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正十二胺已经插层到钛硅酸盐层间,其层间距为4 nm左右。利用L-TS@NH_2对铜离子的吸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材料L-TS@NH_2对铜离子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3次循环吸附后,吸附效率仍达到91.5%。(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赵大洲[2](2019)在《微乳液法合成层状钛硅酸盐复合物》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微乳液法,以硅烷偶联剂(G-570)为结构导向剂,SiO_2·nH_2O为硅源,TiCl_4为钛源,合成硅烷偶联剂插层的层状钛硅酸盐(TS/G-570).用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热重分析和紫外-可见光谱对样品的结构和稳定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复合材料TS/G-570具有层状介观结构,层间距为3 nm左右.该结果为层状钛硅酸盐交换插层反应研究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赵大洲[3](2019)在《层状钛硅酸盐的制备及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溶胶-凝胶法,以四氯化钛作为钛源、白炭黑作为硅源,在碱性条件下合成层状钛硅酸盐(LTS).通过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热失重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样品的结构进行了分析表征. LTS样品具有有序的层状结构,其层间距约为5 nm.碱性条件下,LTS通过分析表征表明,LTS具有高度有序的片层状结构,为层间引入客体分子提供了条件.(本文来源于《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赵大洲[4](2019)在《有机硅烷偶联剂(KH550)导向制备层状钛硅酸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碱性环境下,采用四氯化钛作为钛源、白炭黑作为硅源,有机硅烷偶联剂(KH550)做结构导向剂,通过溶胶-凝胶法合成有机硅烷偶联剂插层层状钛硅酸盐(KH-LTS)。样品的结构和稳定性通过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差热热重、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复合材料KH-LTS具有有序的层状介观结构,其层间距约为3. 2 nm,实验结果为交换插层及石油的裂解催化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化学工业与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赵大洲[5](2019)在《正癸胺插层层状钛硅酸盐制备参数》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硫酸钛为钛源,白炭黑为硅源,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层状钛硅酸盐,采用层状钛硅酸盐作为前驱体,以正癸胺作为插层试剂,进行插层反应,探索体系的酸碱度、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插层反应的影响,总结出插层反应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正癸胺插层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体系pH=10,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4 d.(本文来源于《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何莹霞,尤静林,王建,马楠,吴志东[6](2019)在《钠钛硅酸盐精细结构及其拉曼活性分子振动的量子化学从头计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选取了Na_2O-TiO_2-SiO_2体系不同成分的团簇模型,采用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方法计算其拉曼振动频率和相对散射活性。本文分析了钛硅酸盐中硅氧四面体([SiO_4])的局域环境变化对特征拉曼振动频率的影响,对硅氧四面体应力指数进行了拓展与修正,研究表明钠钛硅酸盐拉曼光谱高波数区硅氧四面体非桥氧对称伸缩振动频率随相应的硅氧四面体应力指数的增加而增加,并表现出良好的线性相关性。采用拉曼光谱和~(29)Si NMR对Na_2TiSiO_5玻璃进行解谱、定量分析和比较,并认为869 cm~(-1)处的谱峰归属为Q_(1(Si))中非桥氧的对称伸缩振动。(本文来源于《光散射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马荣华,潘若研,刘春涛[7](2019)在《钨钛硅酸盐聚苯胺氧化锌复合材料光催化降解龙胆紫》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β_2-SiW_(11)Ti/PANI/ZnO光催化降解龙胆紫染料废水及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pH为7、初始质量浓度为10 mg/L的龙胆紫溶液中投入20 mg/L催化剂,30 W紫外灯光照140 min学方程,反应速率常数为0.011 63 min-1,线性方程拟合常数为0.994 9。(本文来源于《印染助剂》期刊2019年02期)

李新芳,李勤,余建定[8](2018)在《Er~(3+)/Yb~(3+)共掺含钛硅酸盐上转换发光材料的无容器制备及其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无容器技术及后续热处理制备Er~(3+)/Yb~(3+)共掺的含钛硅酸盐上转换发光材料(其中TiO_2 30mol%)。首先研究了Yb~(3+)的增加对材料上转换发光情况的影响及热处理后材料的发光情况;进而采用模拟体液浸泡结合扫描电镜形貌观察、微区成分EDS分析研究了该发光材料的生物活性;并研究了模拟体液浸泡不同天数对材料上转换发光的影响。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样品的吸收光谱,材料在980nm具有很强的吸收峰,表明Yb~(3+)可以有效提高材料对980nm光的吸收强度。经过980nm激光激发,样品呈现绿光(527nm、550nm)和红光(660nm)的上转换发光,其中红光强度远高于绿光。上转换发光强度的变化受Yb~(3+)掺杂浓度与热处理温度影响,最佳发射强度在Yb~(3+)掺杂含量20mol%经过937℃热处理2h处取得。材料的生物活性通过在模拟体液中浸泡不同天数是否出现羟基磷灰石(HAP)来评判。样品经过SBF浸泡14d后表面出现HAP沉积。且样品上转换发光强度随浸泡天数的增加而减小,SBF浸泡14d上转换发光相对强度下降至58.9%。这表明Er~(3+)/Yb~(3+)共掺杂含钛硅酸盐材料具有生物活性,且通过检测上转换荧光的强度变化可以监测材料在骨修复中HAP的矿化。(本文来源于《第十届中国功能玻璃学术研讨会暨新型光电子材料国际论坛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11-08)

刘美玭,胡宇翔,杜红宾[9](2015)在《层状钛硅酸盐化合物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储能材料(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锂离子二次电池是手提设备的重要电力来源。近年来,人们为了寻找更新颖更好的锂离子电极材料,开始研究晶形离子交换材料,这种材料具有开放孔道,能够让离子在多孔框架里自由的进出。一种具有层状结构的钛硅酸盐Na-JDF-L1(Na_4Ti_2Si_8O_(22)·4H_2O)经过离子交换后被用作锂离子负极材料。它在循环200次后放电容量保持在364 m Ah·g~(-1),并且库伦效率约为100%。通过将TiO_2引入Li(Na)-JDF-L1中,有效的提高了材料的首次库伦效率和倍率放电性能。(本文来源于《无机化学学报》期刊2015年12期)

邱微微,黄建红[10](2015)在《杂多化合物九钨叁钛硅酸盐的毒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九钨叁钛硅酸盐是一种钛取代的keggin型含氧钨酸盐的杂多化合物。本文对杂多化合物九钨叁钛硅酸盐的毒性进行研究。急性毒性试验表明九钨叁钛硅酸盐属于低毒物质;蓄积毒性试验表明九钨叁钛硅酸盐在大鼠体内有轻度蓄积性。(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科技信息》期刊2015年09期)

钛硅酸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微乳液法,以硅烷偶联剂(G-570)为结构导向剂,SiO_2·nH_2O为硅源,TiCl_4为钛源,合成硅烷偶联剂插层的层状钛硅酸盐(TS/G-570).用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热重分析和紫外-可见光谱对样品的结构和稳定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复合材料TS/G-570具有层状介观结构,层间距为3 nm左右.该结果为层状钛硅酸盐交换插层反应研究提供了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钛硅酸盐论文参考文献

[1].赵大洲.离子交换法制备正十二胺插层钛硅酸盐及其性能[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赵大洲.微乳液法合成层状钛硅酸盐复合物[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赵大洲.层状钛硅酸盐的制备及表征[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赵大洲.有机硅烷偶联剂(KH550)导向制备层状钛硅酸盐[J].化学工业与工程.2019

[5].赵大洲.正癸胺插层层状钛硅酸盐制备参数[J].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6].何莹霞,尤静林,王建,马楠,吴志东.钠钛硅酸盐精细结构及其拉曼活性分子振动的量子化学从头计算研究[J].光散射学报.2019

[7].马荣华,潘若研,刘春涛.钨钛硅酸盐聚苯胺氧化锌复合材料光催化降解龙胆紫[J].印染助剂.2019

[8].李新芳,李勤,余建定.Er~(3+)/Yb~(3+)共掺含钛硅酸盐上转换发光材料的无容器制备及其性能的研究[C].第十届中国功能玻璃学术研讨会暨新型光电子材料国际论坛会议摘要集.2018

[9].刘美玭,胡宇翔,杜红宾.层状钛硅酸盐化合物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储能材料(英文)[J].无机化学学报.2015

[10].邱微微,黄建红.杂多化合物九钨叁钛硅酸盐的毒性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

论文知识图

高折射率钛硅酸盐玻璃中、远红外...钛硅酸盐矿物孔道结构和系列AI-IDF-L1试样的XRD谱图(HAl-MC)试样的SE100μm1∶1倍碳酸钾反应产物的XRD图3.5不同温度焙烧下熔分渣XRD对比图...

标签:;  ;  ;  ;  ;  ;  ;  

钛硅酸盐论文_赵大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