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办社会服务机构论文-袁琳

公办社会服务机构论文-袁琳

导读:本文包含了公办社会服务机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应对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家庭小型化,老年群体,养老功能,顶层设计,养老服务机构,机构改革,问题演变,重大社会问题

公办社会服务机构论文文献综述

袁琳[1](2018)在《从叁方面推进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和市场化带来的人口大规模流动和家庭小型化、家庭养老功能衰弱,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养老问题逐步由家庭问题演变成为广泛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中国人口老龄化总量大、发展速度快,预计到本世纪中叶老年人口总量还将翻一(本文来源于《中国改革报》期刊2018-10-26)

谭磊[2](2016)在《社会工作环节与公办福利机构服务的关联度》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参与公办福利机构服务的演进机制为主题,介绍了社会工作参与的理论与实践背景、相关路径与特征、发展趋势等内容。社会工作参与以社会福利的社会化、专业化改革为实践背景;以倡导政府部门与非营利组织协作互补的"公私协力"视角为理论基础;当前社会工作参与路径,以合同承包为主要方式,以需求导向为服务内容;演进机制的特征为成熟地区的服务辐射效应、外部经济的强大影响以及内生为主的人才培养取向;演进机制的优化空间在于人事制度对社工身份差异的破解、购买方对社工服务的接纳以及承接方对组织质素的自觉提升。(本文来源于《重庆社会科学》期刊2016年09期)

谭磊[3](2016)在《“公私协力”视角下社会工作参与公办福利机构专业服务的形态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公私协力"视角下,我国社会工作参与公办福利机构的形态可区分为"高权"、"次高权"、"中权"、"次低权"与"低权"五种。其中,"高权"形态适用于社会工作参与之前或早期参与阶段;"次高权"形态适用于社会工作参与初期阶段;"中权"形态适用于社会工作与公办福利机构的合作稳定期;"次低权"形态适用于社会工作职业化相对成熟、公众认可度较高的社会发展阶段;到"低权"形态,政府部门完全实现福利资源生产与输送的分离。"公私协力"不同形态在福利服务中有不同的呈现形式,理想形态与现实形态之间也存在差异。基于政府管理者理念、政策扶持力度等影响因素,应从政策、资金、教育、行业等方面采取措施促进实现"公私协力"机制。(本文来源于《广西社会科学》期刊2016年03期)

王娜,汪海玲[4](2015)在《社会工作视域下公办养老机构为老服务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办养老机构在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的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与此同时,一系列问题也在其提供服务的过程中突显出来了。为此,应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拓宽资金投入渠道。转变管理者服务观念,优化机构设置。(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4期)

姚媛媛[5](2015)在《赋权视角下社会工作介入公办机构“叁无”老人养老服务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程度加深,养老问题成为政府社会关注的焦点。而社会上一些“叁无”老人的出现,在家庭养老服务不能供给,社区养老压力剧增情况下,机构养老成为了“叁无”老人的首选,在国家重视、社会关注下,公办养老服务机构的成立为生活在城镇当中的一些没有劳动能力,没有收入来源,没有赡养人、抚养人的“叁无”老人带来福音。本文从公办养老机构的发展现状出发,分析公办机构“叁无”老人的生活状态及需求。通过笔者在c市s福利院实习期间的走访观察,发现目前“叁无”养老服务中存在着机构重视“叁无”老人物质而忽略精神需求、护理员与“叁无”老人之间产生矛盾、机构运行制度与“叁无”老人自我效能产生冲突等一系列问题,导致入住福利院的“叁无”老人无权感的产生,因而影响了养老服务的顺利进行。相关研究表明坚持助人自助为宗旨的社会工作,其价值观和专业方法在机构养老领域中的运用以及为福利院老人授予一定的权利可以提升老人自我效能感等,在养老服务中都起到了良好的效果。由此笔者提出了赋权视角下社会工作介入公办机构“叁无”老人养老服务的探索这一课题。首先,笔者经过探讨赋权视角的理论基础分析了赋权介入“叁无”老人的可行性。其次,笔者通过为老人开展个案辅导和一系列小组活动证实了赋权视角下关爱老人,帮助“叁无”老人认识到自身所面临的问题和需要,能够增强“叁无”老人自己对抗困难的信心,提高对环境的满意感。最后,笔者对赋权视角介入公办机构养老效果进行了反思评估,并提出赋权视角下的社会工作提高“叁无”老人生命质量的工作策略。(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5-06-01)

陈光军,李小囡[6](2013)在《公办养老机构延伸社会服务的叁大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社会福利院充分发挥国办养老机构的资源、人才和设施优势,通过叁大路径延伸社会服务:一是创新院校合作新理念,搭建了护理员培训及人才储备平台;二是创新运用"集团加盟"方式,"以公带民"促进了民办养老机构服务水平的整体提升;叁是创建虚拟养老院,以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载体,输出了公办养老机构的优质服务。牡丹江市社会福利院的有益探索与实践,为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趟出了新思路、新途径、新办法,发挥了辐射社区、带动社会、示范民间的作用。(本文来源于《社会福利》期刊2013年12期)

郭铭华[7](2012)在《新型服务模式破解社会化养老难题》一文中研究指出我省是全国人口老龄化进程较快的省份之一,近年来致力于推进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显着成绩。但目前还存在养老服务设施总量不足、多数民办养老机构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本文来源于《黑龙江日报》期刊2012-10-23)

牛晓露[8](2009)在《专业社会工作者在公办社会服务机构中发展的困境与思考——基于Ⅹ市流浪儿童救助站的个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和专业化的推进,特别是制度的强行规定,使得专业社会工作者从以前难以进入公办社会服务机构发展到有限制进入这样一个阶段,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专业社会工作者在进入这些公办社会服务机构之后,面临专业价值理念与机构目标定位冲突、工作理念方法与机构原有工作人员磨合困难、机构领导对其角色定位狭隘等困境,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09年33期)

戴刚,赵琳[9](2007)在《我市公办养老机构供需缺口大》一文中研究指出哈尔滨新闻网讯 近日从哈尔滨市第一社会福利院获悉,目前在该院登记后排队等候入住的老人已经达到80多人,即使这样每天咨询和预订床位的电话还是络绎不绝。据悉,哈尔滨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始建于1957年,是一家财政全额拨款的公办养老机构。2000年全面整修以后(本文来源于《哈尔滨日报》期刊2007-11-11)

许冰[10](2007)在《专业社会工作介入公办社会服务机构的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职业水平评价制度的建立在整体层面推进了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和专业化进程。但就目前我国的具体情况来看,在职工作人员的专业化培训已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专业社会工作的职业化问题却依旧较难解决。专业职业化问题的解决不仅涉及到发展载体的问题,同时也涉及到专业社会工作者在机构内的角色认同问题,而职业资格制度的建立只是在形式上保证了社会工作人才的嵌入,却无法保证人才和岗位实质性的契合。因此,当前经由实践,在具体情境中探讨社会工作专业职业化的发展路径应是十分必要的。本文综合机构功能、政策、资源以及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求职意愿四个方面因素,尝试性的提出公办社会服务机构应为当前我国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载体之一,即将公办社会服务机构作为载体,探索专业社会工作在其中的职业化发展路径。在具体论证上,本文结合具体个案,首先对专业社会工作在A市流浪儿童救助保护机构的介入过程进行了深入调查,然后对忽略人事制度下专业社会工作者和机构的合作关系进行了相关的调查和分析。最后,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公办社会服务机构不仅可以作为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载体,而且应为现阶段的最佳载体,但在介入公办社会服务机构的过程中,专业社会工作者将同时面临外在的制度性障碍和内隐的自身发展不足障碍。因此,专业社会工作者必须运用一定的策略,在不同阶段发挥自身的优势,弥补自身的不足,同时借助外部力量的干预,渐进、持续、深入的介入到公办社会服务机构中。具体来讲,第一阶段为专业身份的介入,第二阶段为专业价值观、理念的介入,第叁阶段为专业方法的介入,第四阶段为职业身份的介入。(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07-05-15)

公办社会服务机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参与公办福利机构服务的演进机制为主题,介绍了社会工作参与的理论与实践背景、相关路径与特征、发展趋势等内容。社会工作参与以社会福利的社会化、专业化改革为实践背景;以倡导政府部门与非营利组织协作互补的"公私协力"视角为理论基础;当前社会工作参与路径,以合同承包为主要方式,以需求导向为服务内容;演进机制的特征为成熟地区的服务辐射效应、外部经济的强大影响以及内生为主的人才培养取向;演进机制的优化空间在于人事制度对社工身份差异的破解、购买方对社工服务的接纳以及承接方对组织质素的自觉提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公办社会服务机构论文参考文献

[1].袁琳.从叁方面推进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N].中国改革报.2018

[2].谭磊.社会工作环节与公办福利机构服务的关联度[J].重庆社会科学.2016

[3].谭磊.“公私协力”视角下社会工作参与公办福利机构专业服务的形态解析[J].广西社会科学.2016

[4].王娜,汪海玲.社会工作视域下公办养老机构为老服务发展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

[5].姚媛媛.赋权视角下社会工作介入公办机构“叁无”老人养老服务探索[D].吉林大学.2015

[6].陈光军,李小囡.公办养老机构延伸社会服务的叁大路径[J].社会福利.2013

[7].郭铭华.新型服务模式破解社会化养老难题[N].黑龙江日报.2012

[8].牛晓露.专业社会工作者在公办社会服务机构中发展的困境与思考——基于Ⅹ市流浪儿童救助站的个案分析[J].法制与社会.2009

[9].戴刚,赵琳.我市公办养老机构供需缺口大[N].哈尔滨日报.2007

[10].许冰.专业社会工作介入公办社会服务机构的策略研究[D].郑州大学.2007

标签:;  ;  ;  ;  ;  ;  ;  ;  ;  ;  

公办社会服务机构论文-袁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