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社会功能和价值——卡尔·皮尔森

科学的社会功能和价值——卡尔·皮尔森

一、科学的社会功能和价值——卡尔·皮尔逊如是说(论文文献综述)

周结友,曹华[1](2021)在《“全民健身计划”政策制度演进贯穿的七大逻辑主线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家政策制度的演进逻辑是基于内在动力和外部环境条件的理性选择。运用文献、比较、理论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国务院三个承继性"全民健身计划"政策制度进行了分析,梳理出我国全民健身计划政策制度演进贯穿的七条逻辑主线——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建成体育强国,创新,科技应用,多元主体合作供给全民健身服务,发挥多元功能,传承、弘扬民族特色,其亦彰显着我国政府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政策制度的价值取向。

顾晗[2](2017)在《Web2.0时代微博平台科学传播要素、特点与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整个社会日益智能化和科学化,科学传播为人类建构了一个科学技术的信息环境,处于该环境下的个体的生产生活每时每刻都受其影响。同时,Web2.0时代所提倡用户分享、信息聚合的互联网生态,为各类热点事件的发生发展提供了生态化的土壤。通过对2016年中诸多网络热点事件仔细分析可以总结得出,这些网络热点事件中很多都明示或暗示着科学知识或常识,如果能够通过深入研究网络热点事件科学传播的要素、过程与问题,形成对热点事件科学传播的科学认识,并进行正确的引导,不仅能够有效地破解该类事件盲目传播所造成的困局,还能够起到答疑解惑、提升全民科学素养的作用。本文以2016年度各类网络热点事件中的科学事件为例,通过对微博平台上科学传播相关数据的统计与梳理,并结合典型案例进行个案分析,试从传播学与科学传播理论角度,对网络热点事件科学传播的形态和要素进行分析。在Web2.0时代,相较于传统媒体单一链式的科普形态,当下微博生态内的科学传播呈现出完全不同的传播特点具体表现为去中心化的传播主体,多元化的传播内容,自主化的传播客体和广泛化的传播效果。通过对以上事件及要素的梳理分析,本研究认为当下的科学传播仍然存在许多缺陷与不足,如科学传播与热点事件联系模糊,科学传播主体忽视科学精神、缺乏人文关怀,科学传播真实信息与谣言、伪科学并存的情况。根据微博平台中科学传播存在的以上问题,本研究将在最后一章特提出可行性建议。

李醒民[3](2015)在《竺可桢1950年之前的科学观》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1950年之前,竺可桢就科学及其目的、分类和本性,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科学的功能或科学的价值,中国科学的发展问题等发表了诸多见解,从而形成其较为系统的科学观。即使在今日,他的科学观仍然具有某种启发意义。

赵云波[4](2012)在《严复科学思想研究》文中认为严复(1854~1921)字几道,福建侯官人,中国近代着名的启蒙思想家,作为中国第一代海军留学生的成员,他的历史功绩的主要方面却不在实务领域,而在于将其对西方近代文明的切身体认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反思述诸于笔端、广布于国人,在中国社会从传统走向近现代之际起到了广泛而深刻的思想启蒙作用。百年来,学界对严复的思想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包括其政治思想、伦理思想、教育思想等多个侧面,取得了丰厚的学术成果,本文从严复“百科全书”式的思想中择取科学思想这一鲜为人关注却在严复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的主题为核心论题展开探讨和研究,以期丰富和深化严复思想研究。本文主体包括导言、正文六章和结束语三部分。导言部分围绕本文主题集中探讨了可行性、研究意义、相关研究概况等内容,对研究中可能遇到的难点与困难作了预判,并在此基础上对研究思路作了初步的缕析,对研究的整体框架作了粗略的预设。通过以上工作为有效推进严复科学思想研究奠定了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第一章主要阐明严复科学思想的形成背景,包括时代思想文化背景和个人教育背景。在思想文化背景方面,文章择取了既能突出反映整个时代特征又与严复科学思想的形成有着紧密联系的科学文化本土化实践趋向为视角,文章认为,正是科学文化本土化的具体实践为严复提供了接受西方自然科学和哲学理论的机会,而严复科学思想一经形成又返归到中国科学文化本土化的历史实践中并将其推向了深入;严复的教育背景分为中学教育和西学教育两个方面,每个方面又分为几个不同的阶段,它们对严复科学思想的形成都起到了直接的或者间接的作用。通过对以上背景的分析,为我们认识严复科学思想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侧面。第二章主要论述严复的自然观与天演哲学思想。严复自然观有着丰富的内涵:他大胆预设较之构成物质的原子而更为微观的“太素物质”的存在,并在对“道”、“气”的阐释中对宇宙本体作了唯物论的解释;探讨时空问题之后,提出宇宙万物的起源“咸其自己”无所谓造物主的观点,并论证宇宙处于不断演化的过程之中;在人与自然关系方面肯定人对自然的依附性,同时又强调发挥人的能动性。严复对自然的论述与阐释有益于深化国人对自然的认识,促进了中国自然观的发展。而自然观作为严复思想体系中的重要一维,它的形成则有着更为广阔的哲学思想根据,即以西方近代进化论,特别是达尔文进化为科学基础,选择与汇释斯宾塞普遍进化主义、社会有机体论和赫胥黎哲学思想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交相胜”等观念而形成的天演哲学思想。严复天演哲学的核心论题是“天行”与“人治”的关系,他一方面将作为“天行”的生物进化主义及自然选择机制提升和泛化为一种普天之“道”,从而将天演进化的适用范围拓展到属于“人治”的人类社会领域;另一方面,在遵循“人治天行,同为天演”的前提下强调发挥“人治”的主动性。第三章主要讨论了严复的科学观与科学主义思想。严复以其深厚的科学素养和对中国科技事业发展的炽热关怀,深入探讨了何谓“科学”、“科学的功能与价值”等重要命题,形成了主题明确、层次清晰的科学观内容,他指出科学施之于外则有益于事功,修之与内则可“增益智慧、变化心习”,而二者又以科学的真理性(或近真理性)知识为基础。而且严复是最早将科学作为一种价值体系来接受的中国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和某些侧面表现出科学主义的倾向,突出的表现在他所持有的科学知识至上的观念以及将科学方法泛化的倾向上,但同时,他并没有因之而走向“科学万能”的极端,相反他充分认识到人文文化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上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因而提出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不可“一甚一亡”的主张。第四章主要阐明了严复的方法论和实证主义思想。严复认识到,西方经济社会的繁荣昌盛得益于科学的发达,而科学的发达又离不开一套科学方法论的指导,相应的,中国欲摆脱落后赶上世界潮流就必须发展科学事业,为此又必须从根本上引入和学习西方的科学方法。他在以英国经验主义哲学,特别是实证主义哲学的科学归纳法为思想与理论模板,形成了较为完整和有着个人见解的科学方法论内涵,集中的表现在主张经验的原则和逻辑的原则两个方面。严复在思想倾向上由对科学归纳法的推崇而导向实证主义,他在接受西方实证主义的科学方法论的同时,亦接受了其认识论上的现象主义原则,但较之西方实证主义对形而上学问题的拒斥而言,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浸染和救国图强的现实启蒙任务,在对待形而上学的问题上表现出较为宽容的态度,特别是对哲学世界观功能的重视。第五章主要分析了严复对科学文化本土化的认识。严复系统地批判了“西学中源”说和“中体西用”等近代以来国人对西方科学文化的错误认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为科学文化本土化实践起到了清扫观念障碍,奠定思想基础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严复进一步探讨了为何在中国文化内部未能生发出科学文化的问题以及提出了实现科学文化本土化地建议。他指出中国传统教育体制,特别是科举制度以及传统文化中的无自由特征所导致的窒息崇尚真理精神和限制学术研究方向等因素阻碍了科学文化的诞生。因此他建议建立独立的学术评价制度和奖励制度以保障科学文化本土化的全面推进。第六章主要从西学东渐史的角度来展开对严复的研究。严复是西学东渐史上的杰出知识分子,他传播西方学术是作为其思想启蒙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展开的。个世纪以来,学界已充分认识到,严复所着力传播的西方学术在很大程度上可归属于科学哲学的理论体系。一般而言,科学哲学是对科学的哲学反思,是科学思想中最为精致和核心的部分。文章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严复传播科学哲学的动因、主要内容,并详细论证了严复在科学哲学东渐史上的具体地位等问题。通过研究,文章认为,严复所传播的是属于实证主义的科学哲学,而他之所以青睐并选择这一理论就在于在他看来其重实证、讲逻辑、求实效的理论特征对于变革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着重要的思想作用。通过对严复传播科学哲学的动因等方面的分析,从一个侧面深化了对其科学思想的研究。结束语部分在全文挖掘、整理和探讨严复科学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其在中国现代思想与学术史上的意义。文章认为,严复科学思想中富含的崇尚科学理性精神、推崇科学方法以及重视建立独立的学术体制等内容已然具备了现代学术与思想的本质要求,因而具有开启中国现代学术之滥觞的意义。此外,文章对从比较学的角度进一步研究严复科学思想的思路作了简要介绍。

刘则渊[5](2002)在《理论科学学一般问题研究》文中指出 2.1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科学、技术既是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的基本范畴,又是科学学、技术论的逻辑起点。科学、技术概念的定义及其相互关系,是科学技术哲学、科学学、技术论研究者都十分关注的一个基本研究课题。陈昌曙着文认为,人们实际上已经有区别地看待科学与技术:例如通常把科学上的创新叫做发现,对有重大发现者可授予诺贝尔奖或其他科学奖;而技术上的突破则称为发明,有重大发现者可获得专利。但是,科学与技术又经常被作为同一序列的范畴来应用。我们认为,在肯定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差异的基础上

石新明,谢辉[6](2001)在《论大学科普教育》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结合时代特点 ,在归纳当今大学科普教育认识误区的基础上 ,阐述了大学科普教育的内容和定位 ,提出了高等学校在新形势下加强科普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李醒民[7](2000)在《科学的社会功能和价值——卡尔·皮尔逊如是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科学的社会功能和价值——卡尔·皮尔逊如是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科学的社会功能和价值——卡尔·皮尔逊如是说(论文提纲范文)

(1)“全民健身计划”政策制度演进贯穿的七大逻辑主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务院三个承继性“全民健身计划”政策制度演进贯穿的七大逻辑主线
    1.1 增强体质、增进健康逻辑
    1.2 建成体育强国逻辑
    1.3 创新逻辑
    1.4 科技应用逻辑
        第一,确定科学目标,构建科学框架阶段:
        第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科学素养阶段:
        第三,重视科学技术应用,助力健身消费市场形成发展阶段:
    1.5 多元主体合作供给全民健身公共服务逻辑
        1.5.1 社会组织参与供给全民健身公共服务
        1.5.2 企业参与供给全民健身公共服务
    1.6 发挥多元功能逻辑
        1.6.1 经济功能的发挥
        1.6.2 社会功能的发挥
        1.6.3 教育功能的发挥
    1.7 传承、弘扬民族特色逻辑
2 结语

(2)Web2.0时代微博平台科学传播要素、特点与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1 研究缘起、意义与可行性
        1.1.1 研究缘起
        1.1.2 研究意义
        1.1.3 选题可行性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相关概念界定
    2.1 相关文献综述
        2.1.1 网络热点事件相关文献综述
        2.1.2 科学传播相关文献综述
    2.2 相关概念界定
        2.2.1 网络热点事件概念界定
        2.2.2 科学传播概念界定
第三章 Web2.0时代微博平台科学传播现状
    3.1 前Web2.0时代科学传播概述
    3.2 Web2.0时代概述及其时代特征
    3.3 微博发展现状及其传播特征
        3.3.1 微博的发展现状
        3.3.2 微博的传播特征
    3.4 基于微博平台科学传播研究的必要性
    3.5 2016年微博平台中科学传播现状统计与梳理
        3.5.1 2016年微博平台中科学传播主体的统计与梳理
        3.5.2 2016年微博平台中科学传播内容的统计与梳理
        3.5.3 2016年微博平台中科学传播案例的统计与梳理
第四章 微博平台科学传播的要素与特点
    4.1 微博平台科学传播的要素分析
        4.1.1 微博平台科学传播的传播主体
        4.1.2 微博平台科学传播的传播内容
        4.1.3 微博平台科学传播的传播客体
        4.1.4 微博平台科学传播的传播效果
    4.2 微博平台科学传播的特点分析
        4.2.1 科学传播主体影响力特点
        4.2.2 科学传播与热点事件的关系特点
        4.2.3 科学传播内容亲和力特点
        4.2.4 科学传播内容形式特点
        4.2.5 科学传播话题发散性特点
第五章 微博平台科学传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5.1 微博平台科学传播的问题与原因
        5.1.1 科学传播主体与热点事件联系模糊
        5.1.2 科学传播缺乏人文关怀
        5.1.3 科学传播中谣言与伪科学问题
        5.1.4 科学传播中的利益相关问题
    5.2 Web2.0时代科学传播的建议
        5.2.1 利用Web2.0技术使知识碎片系统化
        5.2.2 吸引更广泛的科学共同体参与传播
        5.2.3 加强微博科学传播的“把关”机制
        5.2.4 增强官方科学机构微博传播的创新性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3)竺可桢1950年之前的科学观(论文提纲范文)

一、科学及其目的、分类和本性
二、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
三、科学的功能或科学的价值
四、关于中国科学的发展问题

(4)严复科学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科学思想视角下严复研究何以可能
    二、相关研究综述
    三、本文研究难点
    四、研究思路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严复科学思想的形成背景
    1.1 严复科学思想形成的思想文化背景
    1.2 严复科学思想形成的个人教育背景
        1.2.1 中学教育
        1.2.2 西学教育
第二章 严复自然观与天演哲学思想
    2.1 严复自然观
        2.1.1 向物质求宇宙本体
        2.1.2 宇宙及其起源与演化
        2.1.3 人与自然的关系
        2.1.4 本节评论
    2.2 天行与人治:严复天演哲学思想
        2.2.1 天行:天人一贯
        2.2.2 人治:与天争胜
        2.2.3 本节评论
第三章 严复科学观与科学主义思想
    3.1 严复科学观
        3.1.1 “科学公例,无时不诚”的科学知识观
        3.1.2 物质与精神价值同具的科学功能观
        3.1.3 本节评论
    3.2 继承与超越:严复科学主义思想
        3.2.1 近代中西科学主义概述
        3.2.2 继承:对科学知识与方法的推崇
        3.2.3 超越:科学不能疏离人文之域
        3.2.4 本节评论
第四章 严复方法论与实证主义思想
    4.1 经验与逻辑并重的“即物穷理”之学
        4.1.1 “实测内籀”的科学方法
        4.1.2 “即物实测”的经验原则
        4.1.3 “道通为一”的逻辑原则
        4.1.4 本节评论
    4.2 接受与衍化:严复实证主义思想
        4.2.1 近代中西实证主义概述
        4.2.2 接受:认识论上的现象主义原则
        4.2.3 衍化:对形而上学问题的讨论
        4.2.4 本节评论
第五章 严复科学文化本土化致思
    5.1 对近代中国科学文化观的辨析
        5.1.1 批判“西学中源”说
        5.1.2 批判“中体西用”论
        5.1.3 本节评论
    5.2 中国科学文化落后原因及建议
        5.2.1 对中国未能内生科学文化的思考
        5.2.2 “治学治事宜分二途”:科学文化本土化思考
        5.2.3 本节评论
第六章 西学东渐史视野下的严复与西方科学哲学
    6.1 学界对严复在西学东渐史上地位认识的深化
    6.2 严复对早期西方科学哲学思想的引介
        6.2.1 传播科学哲学动因分析
        6.2.2 引介西方科学哲学的主要成果
        6.2.3 本节评论
    6.3 严复在中国科学哲学史中的地位分析
        6.3.1 基于西方科学理论东渐史的考察
        6.3.2 基于西方科学哲学理论形态的考察
        6.3.3 本节评论
结束语
参考文献
    一、着作
    二、论文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6)论大学科普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一、大学科普教育的误区
二、大学科普教育的内容
    1.普及科学知识。
    2.传播科学方法。
    3.弘扬科学精神。
三、大学科普教育的定位
    1.大学科普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载体。
    2.大学科普教育是学校教学工作的组成部分。
    3.大学科普教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四、大学科普教育的途径
    1.发挥学生社团的科普教育功能。
    2.进行教学方式和课程结构改革。
    3.加强科学技术史的宣传和教育。

四、科学的社会功能和价值——卡尔·皮尔逊如是说(论文参考文献)

  • [1]“全民健身计划”政策制度演进贯穿的七大逻辑主线研究[J]. 周结友,曹华.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21(04)
  • [2]Web2.0时代微博平台科学传播要素、特点与问题研究[D]. 顾晗. 西北大学, 2017(02)
  • [3]竺可桢1950年之前的科学观[J]. 李醒民.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1)
  • [4]严复科学思想研究[D]. 赵云波. 山西大学, 2012(01)
  • [5]理论科学学一般问题研究[A]. 刘则渊.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成立二十周年(1982-2002)纪念文集, 2002
  • [6]论大学科普教育[J]. 石新明,谢辉. 高等理科教育, 2001(06)
  • [7]科学的社会功能和价值——卡尔·皮尔逊如是说[J]. 李醒民. 科技导报, 2000(01)

标签:;  ;  ;  ;  

科学的社会功能和价值——卡尔·皮尔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