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环境下深基坑变形控制研究

复杂环境下深基坑变形控制研究

南昌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江西南昌330000

摘要:深基坑变形控制对减少工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复杂环境下深基坑变形控制展开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工程实例,通过数值模拟计算,研究了不同支护形式下基坑的变形特征,并选出了最优的支护形式,有效控制深基坑变形。

关键词:复杂环境;深基坑;变形控制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人口的日益增加,城市交通日益拥堵,地铁工程的建设也逐渐提上日程。在地铁建设中,深基坑工程是重要的施工内容,其开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周围建筑物、地下管线等造成影响。因此,做好深基坑工程变形控制工作,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并保障深基坑施工的安全性及稳定性十分重要。

1工程概况

某地铁线路工程全长21.6km。沿线穿越许多重要构筑物,且周边环境较为复杂。地势由南往北地表标高逐渐降低,水位埋深逐渐变浅。某车站地下水位高,周边有高层住宅且有综合管廊及大直径输水管道。基坑标准段宽度为20m,开挖最大深度为18.0m,在基坑左边10m位置存在高度为30m的住宅楼,基坑右边5m的位置存在大型管道和综合管廊。高层建筑为框架式结构,基础埋深10m,为管桩独立基础;市政管廊断面尺寸为2m×2m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埋深3m;大型输水管廊分左右两个,直径6m,埋深10m左右,两管廊距离为6m,同样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壁厚1.2m。基坑支护结构有三种方案:方1是采用灌注桩+内支撑的形式;方案2是采用灌注桩+锚索的形式,止水形式均为桩间旋喷咬合;方案3是采用地连墙+内支撑的形式。具体方案分析见下文。

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见图1)主要以杂填土、粉质黏土、卵石层、黏土和胶结砾岩为主。且地下水位埋深距离地表1m左右,同时卵石层渗透系数大,粉质黏土层相对卵石层渗透系数低,各地层物力力学参数见表1。

2数值模拟

2.1计算软件及原理介绍

FLAC3D(三维快速拉格朗日法)是一种基于三维显式有限差分法的数值分析方法,可以模拟岩土或其他材料的三维力学特性。三维快速拉格朗日分析将计算区域划分为若干四面体单元,每个单元在给定的边界条件下遵循指定的线性或非线性本构关系;如果单元应力使得材料屈服或者产生塑性流动,则单元网格可以随着材料的变形而变形。三维快速拉格朗日分析采用了显式有限差分格式来求解场的控制微分方程,并应用了混合单元离散模型,可以准确模拟材料的屈服、塑性流动、软化直至大变形,尤其在材料的弹塑性分析、大变形分析以及模拟施工过程等领域有独特的优点。

计算模型是以有限差分单元体为载体,称为Zone或Elemnet,是分析现象(应力、变形)变化的最小几何区域。模型具有不同的形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具体的形状,例如隧道模型、基坑模型。模型中每一个单元都具有节点,相邻单元之间通过节点进行位移、应力传递,从而真实反映土体移失引起的相邻地层或结构的变形规律。

2.2数值模型建立

为了降低模型尺寸和边界对模拟结果的影响,在建立模型时,选择模型尺寸分别为:模型长(X)×宽(Y)×高(Z)为100m×80m×60m,模型共852150个单元,246260个节点。同时为了降低边界效应,达到真实模拟基坑开挖的效果,定义边界条件分别为:模型顶部为自由面,不受约束;四周为对称边界条件,只限制模型的水平位移,不限制模型的竖向位移,为水平链杆约束;模型底部理论上讲应该是半无限边界,因此模型下边界为固定约束,即同时限制模型的水平及竖向位移。计算模型见图2。

图3模型最大不平衡力曲线

3方案模拟结果分析

3.1方案1数值模拟结果

为了使支护结构更加经济,同时保证基坑及周边构筑物的安全,方案1选择单排灌注桩的支护形式,桩长24m,直径800mm,桩间净距为700mm。基坑两侧均采用此种形式,第一道支撑为混凝土支撑,第二道及第三道支撑为钢管支撑。第一道、第二道及第三道的竖向距离均为6m。止水帷幕采用旋喷桩,桩径800mm,与围护桩咬合。

在模拟过程中,基坑内部土体分层开挖,每次开挖深度为1m,且在开挖之前先将地下水位降低至开挖面以下0.5m,将模型运行至平衡后再进行下一步的开挖,直至开挖坑底,最后保证水位在基坑底部1.5m处。如图4所示为基坑开挖之后的位移云图,由图4可知:(1)有高层建筑的一侧,基坑变形较大,横撑发生了弯曲,基坑侧壁土体最大水平位移达41.40mm;(2)由于高层建筑的存在,第一道水平支撑受到较大轴力,迫使支撑向基坑右侧移动,造成管廊周边土体发生扭曲变形;(3)管廊及输水隧道周边缺乏有效支护,在土体位移、应力场发生重分布之后,土体向管廊及隧道内部塌陷、涌动,造成结构损坏;(4)基坑底部出现隆起,造成基坑底部两侧坑边发生应力集中,位移差明显。

图5模型孔隙压力场发展趋势

3.2方案2数值模拟结果

方案1支护形式不能满足基坑安全性,因此在方案1的基础上继续提高支护结构强度。由原来的桩径800mm提高至1000mm,桩间净距由原来的700mm缩小至500mm,旋喷桩直径降低至600mm,仍采取桩间咬合形式,内支撑的形式及间距保持不变。图6为基坑开挖之后的位移云图,由图6可知:(1)基坑左侧有建筑物的一侧,建筑底部地层竖向位移较大,建筑发生明显不均匀沉降,最大值为21.3mm;(2)基坑右侧坑壁,最大水平位移达34.1mm,围护结构处于危险状态;(3)基坑右侧管廊及输水隧道周围地层水平位移相对左侧小,管廊最大位移为15.3mm。

图7方案2渗流应力场趋势

3.3方案3数值模拟结果

为进一步提高基坑稳定性,降低周边构筑物不均匀沉降,再次提高围护结构刚度,选择支护形式为厚1000mm的地连墙,墙深度至基坑底部5m,基坑左右两侧对称设计,内支撑形式保持不变。图8为基坑位移云图,由图8可以看出:(1)高层建筑最大不均匀沉降为15.3mm。只在临近基坑一侧出现位移差值;(2)基坑左侧土体水平位移最大值为17.6mm,且位移支撑处的土体位移明显减小;(3)基坑右侧土体主要发生竖向位移,在坑侧壁土体水平位移较左侧小,最大值仅为5.5mm;(4)管廊顶部及输水隧道顶部土体竖向位移仅为3.0mm。结构整体安全性较高。

图9方案3渗流应力场趋势

3.4各方案围护结构变形规律

图10为基坑3种方案下围护结构水平位移曲线,由图10可以看出:(1)3种方案围护结构变形规律相似,均呈侧“凸”型,但数值不同;(2)方案1围护结构水平位移最大,最大值为41.4mm,最大值出现的深度在15m左右;(3)方案2围护结构最大水平位移为34.1mm,其深度位置与方案1相同;(4)方案3围护结构水平位移明显减小,其最大值仅为17.6mm,相比方案1减少了23.8mm。对比分析可知,方案3下围护结构水平变形最小,可满足基坑安全使用的要求。

图10基坑左侧围护桩位移曲线

4结论

综上所述,复杂环境下进行深基坑施工,可能会产生土体滑移、基坑失稳、桩体变位、基坑隆起、支挡结构严重漏水等问题,严重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并对周围环境产生巨大影响。因此,在深基坑工程施工中,施工人员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支护形式进行施工,做好变形控制工程,从而很好地控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保障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

[1]软土地区深基坑开挖环境影响数值模拟分析[J].刘静德.山西建筑.2016(19)

[2]复杂环境下深基坑的变形控制[J].周艳.城市道桥与防洪.2016(04)

标签:;  ;  ;  

复杂环境下深基坑变形控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