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性内涵论文-高慧斌

德性内涵论文-高慧斌

导读:本文包含了德性内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教师德性,师德成长,善,公正

德性内涵论文文献综述

高慧斌[1](2019)在《新时代教师德性的内涵与提升》一文中研究指出教师德性是教师在履行教育教学责任和义务中所呈现出来的道德力量,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品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师职业行为准则"所倡导的甘为人梯、乐于奉献、秉持公正、自觉自律、潜心育人等内容,契合教师德性的善、公正和责任。新时代教师肩负"叁传播""叁塑造"的时代重任,需要教师通过自我悦纳、持续学习、勇于实践、乐于交往、精于反思等方法不断提高内在德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德育》期刊2019年03期)

师菩琴,杜瑶[2](2019)在《浅析志愿精神的德性内涵》一文中研究指出志愿精神作为一种高尚的精神品质,在当今社会受到广泛推崇,道德意义层面的志愿精神是蕴涵于个体生命内在的一种较为稳定的精神境界,是个体基于道德生活需要而产生的精神形式,个人内在蕴含的志愿精神不仅有助于满足自身的价值诉求,而且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着重分析志愿精神的德性内涵。(本文来源于《农家参谋》期刊2019年01期)

杨建朝[3](2018)在《教师德性的内涵、核心表征与培育》一文中研究指出教师德性是一种能够担当起教师角色职责的专业道德品质,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所反映出的个人品质,能够确保教育内在利益的获得——促进学生成"人"。借鉴德性伦理与规则伦理的逻辑,教师德性的核心表征是爱与公正。教师之爱引领学生健全自由发展,教师公正保证了促进学生发展的全体性,这是教师能够履行教育使命的德性基础。培育教师德性需要制度公正和教师自觉修炼两维度同时持续作为。(本文来源于《教师发展研究》期刊2018年03期)

刘雄英[4](2018)在《教师教学德性:内涵、发展及实践进路》一文中研究指出教学是一项道德的事业,教师的教学实践充满教学德性。教师的教学德性在教学实践中以"教学爱"为表现形式、以"教学信念"为内在动力、以"教学理解"为对话手段。教师教学德性的发展历经从知性到德性的成长过程。因此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等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以德性为观照,以教学德性贯穿教学实践的始终。(本文来源于《教育发展研究》期刊2018年10期)

李发亮[5](2016)在《论儒家德性伦理的文化内涵及现代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儒家德性伦理是我国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源泉,其文化内涵及现代价值极其丰厚,主要体现在叁个方面:一、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仁爱礼义"内在德性情感文化特性。二、以人性向善为基础的"礼乐教化"外在德性伦理特性。叁、以礼养情"中和"的情感文化归宿和德性伦理追求。这对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6年14期)

徐红林[6](2016)在《当代公民的幸福内涵导向及思考——基于德性主义与功利主义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主义幸福观与边沁的功利主义幸福观分别适合于不同社会生态。在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里,公民希望过幸福的生活,就是希望过一种有德性的生活,共同体成员只有先具备德性的完善,然后才能够配享人生的幸福。边沁的幸福观以目的和结果作为衡量行为者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的标准,边沁将幸福等同于个人所获得的快乐,并且认为每个人的快乐与其他人的快乐具有同样的价值。通过对两种幸福观的社会、政治和文化条件进行比较,当代中国社会人群处于一个多元变化时代,公民的幸福内涵导向也应是多元模式。(本文来源于《学术探索》期刊2016年05期)

晏玉荣[7](2015)在《节制内涵的演变及其德性特征——从古希腊的荷马至阿提卡演说家时期》一文中研究指出"节制"(sophrosyne)在古希腊就是一种涵义混乱、富于争议的德性。从荷马到阿提卡演说家这一时期,"节制"的涵义及其涉及的领域,一直在变化发展着。由于伯罗奔尼撒战争以及智者学派的影响,"节制"的德性品质曾经遭受过质疑与否定。但总体来讲,"节制"都被看作是一种能够使得人们优秀地从事某项实践活动的品质,并逐渐与普遍意义上的善相联系。后结构主义的认知理论虽然可以解释"节制"的多义性,却不能很好地解决"节制"究竟是一种德性的多义性还是不同德性的统称问题。但其归纳的"控制欲望""婚姻忠诚""安静"与"顺从"四种典型用法,聚焦于理性与人的欲望,尤其是生理欲望之间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揭示了节制的本质内涵与特征。(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4期)

刘云[8](2015)在《组织德性的概念内涵、结构维度与量表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文献分析,对组织德性的概念内涵进行了界定,对组织德性结构维度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通过回译法把国外组织德性量表编制成中文问卷,利用我国企业员工进行调查,共获得936份有效问卷,然后使用SPSS13.0和LISREL8.70软件,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方法,对组织德性量表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研究结论表明,国外组织德性量表在我国文化环境中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研究结论为我国学者未来开展组织德性的实证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会计与经济研究》期刊2015年03期)

李长泰[9](2015)在《论儒家“德性”内涵的义理面向》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往的德性研究只是从个人幸福、社会公平正义与社会理想、繁荣的价值需求来反向规定德性内涵,这种研究方法只是完成了德性内涵研究的一半。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以及西方苏格拉底、康德的德性内涵认为,德性形而上学规定德性纯理、纯善、光明正大。德性形而上学认为德性源于天道"明德",德性是天道的人道化,德性的义理内涵是纯粹正理、纯粹至善,德性是通过人"明明德"知识体系的建立向纯粹理性实践的"度越",德性最终是一个纯粹实践的问题,德性的深度要通过实践来实现,个体实践体现主体德性的纯粹"至善"。德性是形而上与形而下、现实与社会理想的有机统一。(本文来源于《管子学刊》期刊2015年01期)

王雅丽[10](2014)在《儿童幸福生活的德性内涵与教育错位》一文中研究指出幸福是"人的灵魂合德性的实现活动",儿童的幸福应是合乎儿童德性的生活。生长性、情感性、游戏性、创造性是儿童幸福生活所应含有的德性内涵。教育错位违逆了合乎儿童德性内涵的生活,剥夺了儿童当下应有的幸福生活,为未来幸福生活埋下隐患。教育不是要代替儿童去创造儿童的幸福生活,而是思考如何作为与不作为才能够归还给儿童幸福生活。(本文来源于《现代中小学教育》期刊2014年07期)

德性内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志愿精神作为一种高尚的精神品质,在当今社会受到广泛推崇,道德意义层面的志愿精神是蕴涵于个体生命内在的一种较为稳定的精神境界,是个体基于道德生活需要而产生的精神形式,个人内在蕴含的志愿精神不仅有助于满足自身的价值诉求,而且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着重分析志愿精神的德性内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德性内涵论文参考文献

[1].高慧斌.新时代教师德性的内涵与提升[J].中国德育.2019

[2].师菩琴,杜瑶.浅析志愿精神的德性内涵[J].农家参谋.2019

[3].杨建朝.教师德性的内涵、核心表征与培育[J].教师发展研究.2018

[4].刘雄英.教师教学德性:内涵、发展及实践进路[J].教育发展研究.2018

[5].李发亮.论儒家德性伦理的文化内涵及现代价值[J].北方文学.2016

[6].徐红林.当代公民的幸福内涵导向及思考——基于德性主义与功利主义的视角[J].学术探索.2016

[7].晏玉荣.节制内涵的演变及其德性特征——从古希腊的荷马至阿提卡演说家时期[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8].刘云.组织德性的概念内涵、结构维度与量表验证[J].会计与经济研究.2015

[9].李长泰.论儒家“德性”内涵的义理面向[J].管子学刊.2015

[10].王雅丽.儿童幸福生活的德性内涵与教育错位[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

标签:;  ;  ;  ;  

德性内涵论文-高慧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