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母细胞瘤论文_张伟令,胡慧敏,黄东生,张谊,易优

导读:本文包含了肾母细胞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细胞,超声,儿童,微管,计算机,多肽,受体。

肾母细胞瘤论文文献综述

张伟令,胡慧敏,黄东生,张谊,易优[1](2019)在《儿童肾母细胞瘤39例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总结儿童肾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确诊的39例肾母细胞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患儿的肿瘤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和预后情况。结果 39例患儿预后不良型7例,其中弥漫间变型4例,肾横纹肌样瘤3例;预后良好型32例,其中混合型21例,上皮型6例,胚芽型3例,囊性部分分化型2例。临床分期:Ⅰ期2例,Ⅱ期4例,Ⅲ期10例,Ⅳ期23例。肺脏是最常见的转移部位(46.15%,18/39)。39例患儿均采用手术+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其中手术+化疗29例,手术+化疗+放疗10例。随访至2017年4月30日,中位随访时间为21个月。死亡4例,均为Ⅳ期病例,占17.39%(4/23);存活35例,总体生存率为89.74%(35/39),完全缓解率为61.54%(24/39)。Ⅰ期和Ⅱ期患儿的完全缓解率显着高于Ⅲ期和Ⅳ期患儿(100%∶54.55%,P <0.001),Ⅲ期患儿的完全缓解率显着高于Ⅳ期患儿(80%∶43.48%,P <0.001)。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应用Log-Rank检验显示Ⅲ期和Ⅳ期患儿的预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33),Ⅳ期患儿的5年生存率为74.7%,标准误为0.148。结论儿童肾母细胞瘤的总体生存率高,但Ⅳ期患儿总体预后差,其远处转移以肺转移最多见。(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期刊2019年11期)

杨以恒,藏平,张伟同[2](2019)在《MicroRNA-613靶向调控FRS2抑制肾母细胞瘤发生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肾母细胞瘤组织中miR-613表达水平及其抑制肾母细胞瘤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64例肾母细胞瘤患者术后肾母细胞瘤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用PCR检测组织中miR-613表达量。在SK-NEP-1和G401肾母细胞瘤细胞中转染miR-613模拟物,用Real-time PCR检测miR-613表达量。用MTT法检测miR-613对肾母细胞瘤细胞增殖的影响。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iR-613对肾母细胞瘤细胞凋亡的影响。用生信分析及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预测及验证miR-613和FRS2的靶向关系。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FRS2基因的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肾母细胞瘤组织中miR-613表达量显着低于癌旁组织(P<0.05)。miR-613表达量与肾母细胞瘤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和病理学分型无关(P>0.05),与肿瘤临床病理分期相关(P<0.05)。转染miR-613 mimics组肾母细胞瘤细胞中miR-613表达量显着高于空白组和miR-NC组(P<0.05)。在肾母细胞瘤细胞中,过表达miR-613能显着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P均<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证实FRS2是miR-613的靶基因,在肾母细胞瘤细胞中,过表达miR-613可抑制FRS2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量。结论 miR-613是肾母细胞瘤发生中的抑癌因子,可能是通过靶向下调FRS2基因水平从而抑制肾母细胞瘤细胞的增殖。(本文来源于《贵州医药》期刊2019年09期)

陈慧敏,殷一铭,赵晓宁[3](2019)在《小儿肾母细胞瘤的超声图像特点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小儿肾母细胞瘤(WT)的超声图像进行分析探讨,以期提高超声在该疾病早期诊断的准确性。方法从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进行治疗的WT患儿中,选取2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病情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在术前对患儿进行超声检测,将超声诊断结果和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在29例患儿中,单侧和双侧发病分别为27例、2例;在肾盂、肾实质和肾盏内发现肿块,形状为分叶状、团块状;囊性、囊实性以及实性分别为3个、25个、3个,其中有6个瘤体内出现斑点状钙化;超声显示低速高阻血流信号,共有7例患儿伴发血栓,其中,下腔静脉血栓3例,同侧肾静脉血栓4例。结论通过超声检测,可了解WT的相关情况,并可准确诊断出下腔静脉血栓和肾静脉血栓,可为临床WT疾病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医学》期刊2019年07期)

桂婷,王丽君,储彩婷,刘明,张玉珍[4](2019)在《儿童肾母细胞瘤Hedgehog通路相关分子BMI1和Gli1表达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Hedgehog信号通路相关分子BMI1和Gli1在儿童肾母细胞瘤(NB)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37例NB患儿的NB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的病理标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BMI 1和Gli 1蛋白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NB患儿临床病理特征以及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关系。利用公共数据库分析BMI 1和Gli1 mRNA表达与NB患儿预后的关系。结果 37例患儿中男14例、女23例,中位年龄2岁(3个月~6岁)。NB组织中BMI 1和Gli 1蛋白表达均较癌旁正常组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BMI 1阳性细胞在37例患儿肿瘤组织均被观察到,而Gli1阳性细胞在16例患儿肿瘤组织中未检测到。22例BMI1高表达的NB患儿更容易出现远隔转移,血清甲胎蛋白、糖类抗原-125(CA-125)表达增高,同时总体生存期也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li1表达增高则与NB患儿临床病理特征或预后无相关性。结论 Hedgehog通路相关分子BMI 1和Gli 1在NB肿瘤组织中表达增高,BMI 1与肿瘤转移和预后不良呈正相关,可能是NB发展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本文来源于《临床儿科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陈永江,周亮,卓晖,李强[5](2019)在《不同基因表达与小儿肾母细胞瘤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拓扑异构酶Ⅱα(TOPOⅡα)、3型β微管蛋白编码基因(TUBB3)及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ERCC1)与小儿肾母细胞瘤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多中心研究,回顾性收集38例小儿肾母细胞瘤组织标本(A组)和癌旁组织标本(B组)。采用分支-DNA液相芯片对组织标本中TOPOⅡαmRNA、TUBB3 mRNA及ERCC1 mRNA的表达水平进行测定,并采用统计学分析TOPOⅡα、TUBB3及ERCC1基因表达与小儿肾母细胞瘤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A组TOPOⅡα、TUBB3及ERCC1高表达率较B组均显着升高(P <0. 01)。TOPOⅡα在病理分期为Ⅲ~Ⅳ期患儿中的高表达率较Ⅰ~Ⅱ期者明显升高,表明TOPOⅡα高表达率与小儿肾母细胞瘤病理分期有关(P <0. 05);不同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及病理分期患儿中TUBB3高表达率的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 0. 05); ERCC1在病理类型为预后不良型患儿中的高表达率较预后良好型的患儿明显升高,且ERCC1在病理分期为Ⅲ~Ⅳ期患儿中的高表达率较Ⅰ~Ⅱ期者明显升高,表明ERCC1高表达率与小儿肾母细胞瘤病理类型、病理分期均密切相关(P <0. 05)。结论 TOPOⅡα、TUBB3及ERCC1在肾母细胞瘤患儿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较癌旁组织明显升高,且TOPOⅡα高表达率患儿病理分期有关,ERCC1高表达率与患儿病理类型、病理分期均密切相关,提示其在小儿肾母细胞瘤的病理过程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3期)

薛潋滟,施美华,纪慧,董素贞[6](2019)在《多排螺旋CT联合超声对儿童双侧肾母细胞瘤的诊断》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儿童双侧肾母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以及多排螺旋CT联合超声对其术前诊断价值。方法:回瞻性分析我院17例患儿儿童双侧肾母细胞瘤(BWT)的超声和CT影像学图像,其中12例术前行腹部超声和增强CT检查;5例术前仅行腹部CT扫描。全部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17例发病年龄为4个月~2岁,中位年龄11.8月。12例超声表现为肿瘤均表现为中低不均匀混合回声占位,内部出血、坏死区域呈无回声区,其中2例瘤体内可见大小及数量不等的囊腔,3例瘤体内可见强回声钙化;CT表现为其中16例体积较大肿瘤呈不均匀混和密度,其中1例左侧体积偏小肿瘤表现为较均匀实性低密度,其中4例较大侧肿瘤内见高密度钙化。CT增强后实质部分不均匀强化,坏死及囊变区未见强化,包膜和内部分间隔可见强化,残存肾实质呈新月形强化。结论:超声和CT检查术前均能准确显示双侧肾母细胞瘤的瘤体大小、形态、密度、侵犯的范围及转移情况,但CT对于较大肿瘤边界及残余情况显示稍佳,两者在诊断中能起到互补作用,两者结合能更准确术前评估双侧肾母细胞瘤。(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武永忠[7](2019)在《小儿肾母细胞瘤的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小儿肾母细胞瘤的治疗方法有很多,常见的有手术、放疗、化疗等几种,需要根据患者的病程、病情不同为您详解小儿肾母细胞瘤的治疗,帮助您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早日战胜疾病。小儿肾母细胞瘤的手术治疗经腹腔手术,检查对侧肾和肝脏,如有可疑肿瘤,须取活体组织检查。有血运障碍的瘤组织较软而脆性大,易于破溃,操作应轻柔,以免肿瘤被挤破(术中肿瘤破溃、局部复发机会较未破溃多一倍)。美国国家肾母细胞瘤研究组(NWTS)提出切除肾蒂或主动脉、腔静脉旁淋巴结并不能改变预后,但(本文来源于《抗癌之窗》期刊2019年03期)

唐文,任刚,蔡嵘,倪婧,汪心韵[8](2019)在《肾母细胞瘤的CT诊断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CT在儿童肾母细胞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提高肾母细胞瘤的诊断符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肾母细胞瘤患儿67例,所有患者均行术前CT检查。结果:67例儿童肾母细胞瘤中,男女之比为1.23:1,发病年龄多小于5岁(86.6%),临床症状多表现为腹部肿块(37.3%)、血尿(25.4%)及腹痛(19.4%)。67例患儿均为单侧发病,肿瘤直径多大于5cm(95.5%)。病灶以实性为主者58例,以囊性为主9例,其中4例诊断为部分分化型肾母细胞瘤。CT增强扫描病灶呈不均匀强化,常伴坏死、出血,肿块内部可见钙化。瘤肾一般呈抱球征表现,肿块一般较大,可见包膜,可跨中线生长,但不包绕大血管。肿瘤可侵犯肾外大血管,并且出现癌栓(11.9%)。肾母细胞瘤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均少见(出现概率分别为7.5%为24.0%),常见转移部位有肺、肝脏等。所有病例骨质未见明显破坏。结论:CT对诊断肾母细胞瘤具有重要价值,可评估血管及淋巴结侵犯,并且对其临床分期具有一定价值。(本文来源于《放射学实践》期刊2019年05期)

曹娟[9](2019)在《miR-200c及其靶基因EP300参与肾母细胞瘤增殖与侵袭的分子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课题研究目的旨在揭示miR-200c新的表达调控机制,阐明miR-200c/EP300/P27轴在肾母细胞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为肿瘤诊治提供新的思路及治疗靶点。本课题从肾母细胞瘤组织和细胞miRNA芯片中筛选出miR-200c作为肾母细胞瘤候选miRNA,探讨miR-200c在肾母细胞瘤增殖和侵袭中的作用机制,主要内容:(1)筛选并验证肾母细胞瘤增殖和侵袭相关的miRNA;(2)预测并鉴定miR-200c的靶基因,明确miR-200c通过靶基因在肾母细胞瘤增殖和侵袭中发挥的作用;(3)确定miR-200c靶基因EP300的信号通路,探讨PI3K/AKT/FOXO通路在肾母细胞瘤增殖和侵袭中的作用。研究方法1.肾母细胞瘤组织和细胞中miRNAs筛选及验证。2.mR200c靶基因的预测和鉴定。3.miR-200c对肾母细胞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4.miR-200c参与的肾母细胞瘤信号通路的检测。研究结果1.肾母细胞瘤增殖和侵袭相关miRNA的筛选及鉴定(1)送检6张miRNA芯片结果表明,与瘤旁肾组织相比,在肾母细胞瘤组中共筛选出27个表达均下调的miRNA,其中包括miR-200c。(2)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24例配对新鲜肾母细胞瘤组织及在2株肾母细胞瘤细胞中miR-200c的表达,miR-200c在肾母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显着低于瘤旁肾组织,2株瘤细胞低于正常胚胎肾293T细胞,具有统计学意义。2.miR-200c靶基因的预测及鉴定(1)通过四个常用在线预测数据库预测与miR-200c相互作用的靶基因,结果显示EP300与增殖和侵袭相关,因此假设EP300作为miR-200c的靶基因。(2)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表明miR-200c能够与EP300 3'UTR结合,从而抑制荧光素酶的活性。(3)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miR-200c及其靶基因EP300的表达呈显着负相关。3.miR-200c对肾母细胞瘤生物学行为的影响(1)设计并构建miR-200c慢病毒表达载体,进行慢病毒包装,感染SK-NEP-1和G401细胞,利用荧光定量PCR验证miR-200c的表达。(2)CCK-8实验、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凋亡与周期实验检测肾母细胞瘤细胞中miR-200c组及miR-200c inhibitor组的体外增殖能力、克隆形成能力、迁移和侵袭能力、凋亡及细胞周期变化。结果表明miR-200c抑制肾母细胞瘤细胞生物学功能。(3)进行裸鼠皮下成瘤和原位种植实验,结果表明miR-200c抑制皮下成瘤及体内增殖能力。4.EP300下游转录因子的预测、验证及其信号通路的初步探讨(1)利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检测靶基因EP300和下游转录因子P27之间的结合位点,结果表明靶基因EP300与P27之间存在着直接结合位点。(2)Western blot检测靶基因EP300的上下游信号通路。结论1、miR-200c下调与肾母细胞瘤增殖及侵袭密切相关。2、miR-200c/EP300/P27轴抑制肾母细胞瘤增殖和侵袭。3、miR-200c通过抑制PI3K/AKT/FOXO通路活性而抑制肾母细胞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本研究的创新之处:1、阐明miR-200c/EP300/P27轴在肾母细胞瘤增殖和侵袭中起关键作用。2、提出miR-200c可作为肾母细胞瘤增殖和侵袭的预测指标。(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期刊2019-05-20)

孙权[10](2019)在《LncRNA UCHL1-AS1参与M/Z6455.5Da蛋白质多肽抑制肾母细胞瘤机制研究及表达谱变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1.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肾母细胞瘤(Nephroblastoma)是小儿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实体肿瘤之一,其发病机理复杂,寻找到影响肾母细胞瘤发生发展的关键基因靶点,不但可以更深入理解其发病机制,也可获取潜在的灵敏、准确的诊断方法。近年来,对肿瘤相关的基因研究热点,已逐步从编码类基因,转移到非编码类基因。非编码RNA数量众多,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各环节,发挥广泛作用。LncRNA(long non-coding RNA)这类RNA分子,它们的转录本长度在200 nt以上。该类基因不编码蛋白,但可通过多层面调控基因表达水平,其作用机制也比较复杂,大体分类,可分为:表观遗传学调控、转录调控和转录后调控。肾母细胞瘤发生过程,有关LncRNA的作用机制,已有多项研究报道,但相比其他肿瘤,研究数量仍不充足、深度有待加深。在关于肾母细胞瘤的蛋白质多肽的新药研发上,本课题组在前期寻找出肾母细胞瘤特异性蛋白质标记物M/Z6455.5Da蛋白质多肽,因此本课题拟通过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研究其对肾母细胞瘤的作用机制与关键分子靶点;此外,将运用基因芯片方法,寻找M/Z6455.5Da蛋白质多肽作用于肾母细胞瘤引起的关键基因变化机制。本论文分为以下四部分。第一部分:M/Z6455.5Da蛋白质多肽处理肾母细胞瘤引起LncRNA UCHL1-AS1和mRNA UCHL1的表达变化;第二部分:LncRNA UCHL1-AS1体外对肾母细胞瘤促癌作用研究及M/Z6455.5Da蛋白质多肽的抗癌效果研究;第叁部分:LncRNA UCHL1-AS1过表达促进肾母细胞瘤在体生长及M/Z6455.5Da蛋白质多肽对抗在体肿瘤效果研究;第四部分:M/Z6455.5Da蛋白质多肽体外处理肾母细胞瘤基因芯片表达谱分析。第一部分:M/Z6455.5Da蛋白多肽处理肾母细胞瘤引起LncRNA UCHL1-AS1和mRNA UCHL1的表达变化1.材料与方法1.1实验细胞和动物实验细胞为:人肾母细胞瘤细胞SK-NEP-1:来源于美国ATCC细胞库;人肾癌Wilms细胞G401:来源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基础医学细胞中心。实验动物为:裸鼠,雌性,5周龄,购自斯莱克公司。1.2细胞培养SK-NEP-1和G401细胞分别用15%FBS+Mc Coy's 5A(Modified)Medium培养基和10%FBS+DMEM培养基正常培养,生长到90%以上汇集度时传代。细胞活力正常时用于加入蛋白质多肽药物处理。1.3 M/Z6455.5Da多肽药物处理细胞的活力保证在95%以上,SK-NEP-1和G401分别铺6孔板,每孔1*106个细胞。细胞贴壁后弃上清液,分别换成无血清的Mc Coy's 5A(Modified)Medium培养基和DMEM培养基,培养过夜。第二天加入蛋白质多肽药物作用48h后,弃上清收集细胞,抽提RNA和蛋白,用于后续检测。M/Z6455.5Da多肽药物处理分为四个浓度:0μM,10μM,20μM和40μM。1.4 Realtime PCR利用Trizol试剂法进行总RNA抽提,测定RNA浓度,并利用琼脂糖电泳检查RNA的完整性。此后根据各目标引物和程序,进行Realtime PCR实验。鉴定基因如下:GAPDH,LncRNA UCHL-1-AS1,LncRNA DLEU-1,LncRNA BCYRN-1,mRNA beta-catenin,mRNA UCHL-1,mRNA Snail-1,mRNA c-Myc。1.5 Western blot每个细胞样本加入100 ul细胞裂解液,使细胞完全裂解。离心蛋白、凝胶电泳分离、半干电泳转移至PVDF膜。血清封闭转印膜,添加稀释的一抗,4oC温育过夜。用1×TBST洗涤5次,每次10钟。加入适当稀释的二抗,室温温育2小时。用1×TBST洗涤5次,每次10分钟。采用ECL化学发光试剂盒进行化学发光检测,并分析印记化学发光丰度。检测蛋白为:GAPDH、beta-catenin,UCHL-1,Snail-1,c-Myc。1.6数据分析采用Graphpad Prism进行数据分析和作图,组间比较采用one-way ANOVA方差分析,以p<0.05记为具有统计学差异。2.结果2.1 M/Z6455.5Da蛋白质多肽下调lncRNA UCHL1-AS1和mRNA UCHL1表达Realtime PCR结果显示,在SK-NEP-1细胞中,经M/Z6455.5Da蛋白质多肽处理48小时,lncRNA UCHL1-AS1和UCHL1 mRNA表达水平随M/Z6455.5Da蛋白质多肽处理剂量依赖性下调(20μM和40μM组vs Control组p<0.01)。此外,M/Z6455.5Da处理后,DLEU1和BCYRN1两个lncRNA表达水平也显着下调(p<0.01 or 0.05)。在mRNA水平,UCHL1和c-Myc基因mRNA表达水平亦剂量依赖性下调(p<0.01 or 0.05)。在G401细胞中,结果与SK-NEP-1细胞一致,lncRNA UCHL1-AS1和mRNA UCHL1表达水平随M/Z6455.5Da蛋白质多肽处理剂量依赖性下调(lncRNA UCHL1-AS1:20μM和40μM组vs Control组p<0.05)。lncRNA DLEU1水平显着下调(20μM和40μM组vs Control组p<0.05),而lncRNA BCYRN1水平在20μM显着上调,与SK-NEP-1细胞实验相反。在mRNA表达水平,c-Myc亦剂量依赖性9下调(20μM vs Control组p<0.05;40μM组vs Control组p<0.01)。2.2 M/Z6455.5Da蛋白质多肽下调UCHL1蛋白表达水平通过Western blot显示,M/Z6455.5Da蛋白质多肽体外处理肾母细胞瘤48小时后,SK-NEP-1和G401一致变化的蛋白为:UCHL1、CDK-1和c-Myc剂量依赖性下调,与Realtime PCR结果一致。第二部分:lncRNA UCHL1-AS1体外对肾母细胞瘤促癌作用研究及M/Z6455.5Da多肽的抗癌效果研究1.材料与方法1.1过表达UCHL1-AS1载体及慢病毒包装利用p SGLV质粒载体构建过表达UCHL1-AS1质粒,插入lncRNA UCHL1-AS1序列,将载体质粒、包装质粒和VSVG质粒转入293T细胞,通过GFP荧光鉴定质粒的转入。上清病毒液纯化和浓缩,荧光方法鉴定病毒滴度。1.2慢病毒转染SK-NEP-1细胞SK-NEP-1稳转细胞用培养基组成为:84%Mc Coy's 5A(Modified)Medium+15%FBS+1%Penicillin/Streptomycin。用该培养基培养细胞,每10-CM皿细胞加入病毒液1 ml,48小时后,加入Puromycin杀死未转入病毒的细胞,共处理2次,每次间隔24小时,此后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GFP表达情况,阳性细胞达90%以上时,扩增细胞,传代3次后,再次观察GFP表达情况。后续通过q PCR法测定UCHL1-AS1基因在稳转株中相比野生型细胞中的过表达情况,鉴定后的稳转株用于细胞功能实验。1.3细胞增殖活力测定采用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活力,测定0,24,48和72小时不同组细胞增殖活力水平。在各96孔板中添加CCK-8试剂,反应3小时后,测定吸光度,计算相对细胞活力。1.4体外克隆形成能力评估采用软琼脂法进行体外克隆形成能力评估,比较不同组细胞培养7天后克隆形成数量。1.5细胞凋亡检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水平,利用Annexin-V/PI双染色剂染色,流式细胞仪分析早期和晚期总体凋亡细胞百分比。1.6细胞周期检测利用荧光染料碘化丙啶PI与胞内DNA结合的特性,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荧光强度,反应细胞周期的各期状况。计数2-3万个细胞,通过细胞周期拟合软件分析各周期细胞比例,尤其G0-G1期细胞百分比。1.7细胞侵袭能力检测采用Transwell小室评估各组细胞侵袭能力。小室上下层以聚碳酸酯膜相隔,将不同分组的SK-NEP-1细胞分别种在上室内,观察侵袭到下层的细胞数目,反应细胞侵袭能力。培养48 h,利用0.1%结晶紫染色20 min,用PBS洗3遍,观察下层细胞数量。1.8实验分组分组如下:SK-NEP-1:野生SK-NEP-1细胞;SK-NEP-1+M/Z6455.5Da:野生SK-NEP-1细胞添加M/Z6455.5Da蛋白质多肽(40μM)处理;SK-NEP-1-NC:空载体稳转株SK-NEP-1细胞;SK-NEP-1-NC+M/Z6455.5Da:空载体稳转株添加M/Z6455.5Da蛋白质多肽(40μM)处理;SK-NEP-1-UCHL1-AS1:过表达UCHL1-AS1稳转株SK-NEP-1细胞;SK-NEP-1-UCHL1-AS1+M/Z6455.5D:过表达UCHL1-AS1稳转株SK-NEP-1细胞添加M/Z6455.5Da蛋白质多肽(40μM)处理。2.结果2.1 LncRNA UCHL1-AS1促进肾母细胞瘤体外增殖通过CCK8法测定SK-NEP-1肾母细胞瘤72小时细胞增殖活力,结果显示,相比空载体对照(SK-NEP-1-NC),过表达UCHL1-AS1显着提升细胞增殖活力(48和72小时,SK-NEP-1-UCHL1-AS1 vs SK-NEP-1-NC,p<0.01);而对于各稳转株细胞,M/Z6455.5Da蛋白质多肽均可显着抑制时间点细胞活力(48和72小时,SK-NEP-1-UCHL1-AS1+M/Z6455.5Da vs SK-NEP1-UCHL1-AS1,p<0.01;SK-NEP-1-NC+M/Z6455.5Da vs SK-NEP1-NC,p<0.01;SK-NEP-1+M/Z6455.5Da vs SK-NEP1,p<0.01)。然而,同在M/Z6455.5Da蛋白质多肽暴露下,相比SK-NEP-1-NC组,过表达UCHL1-AS1组仍具有高度显着提升的细胞活力(72小时:SK-NEP-1-UCHL1-AS1+M/Z6455.5Da vs SK-NEP-1-NC+M/Z6455.5Da,p<0.01)。以上结果提示,UCHL1-AS1的过表达可促进肾母细胞瘤体外增殖。2.2 LncRNA UCHL1-AS1促进肾母细胞瘤体外克隆形成软琼脂实验显示,相比空载体对照(SK-NEP-1-NC),过表达UCHL1-AS1显着提升细胞体外克隆形成数,而对于各组稳转株,M/Z6455.5Da蛋白质多肽处理后,相比溶剂对照,均轻度降低克隆形成数量。本结果提示,LncRNA UCHL1-AS1的高表达对肾母细胞瘤的克隆形成具有促进作用。2.3 LncRNA UCHL1-AS1抑制肾母细胞瘤体外凋亡水平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SK-NEP-1细胞体外凋亡水平,结果显示,相比空载体对照(SK-NEP-1-NC),过表达UCHL1-AS1显着降低体外凋亡水平(SK-NEP-1-UCHL1-AS1 vs SK-NEP-1-NC,p<0.05)。对于稳转株和野生细胞株,添加M/Z6455.5Da处理均可显着提高凋亡水平(各细胞:M/Z6455.5Da vs Vehicle,p<0.05)。以上结果提示,LncRNA UCHL1-AS1的高表达可降低肾母细胞瘤体外凋亡水平,而M/Z6455.5Da蛋白质多肽可通过促进凋亡发挥治疗作用。2.4 LncRNA UCHL1-AS1降低G0-1细胞周期比例与以上结果类似,相比SK-NEP-1-NC,过表达UCHL1-AS1高度显着下调G0-1细胞周期比例(SK-NEP-1-UCHL1-AS1 vs SK-NEP-1-NC,p<0.01),在SK-NEP-1细胞和SK-NEP-1-NC细胞中,M/Z6455.5Da蛋白质多肽处理可显着提高G0-1细胞周期比例(p<0.05)。均在M/Z6455.5Da暴露下,过表达UCHL1-AS1组G0-1细胞周期比例仍高度显着低于对照组(SK-NEP-1-UCHL1-AS1+M/Z6455.5Da vs SK-NEP-1-NC+M/Z6455.5Da,p<0.01)。以上结果提示,LncRNA UCHL1-AS1的高表达可降低肾母细胞瘤体外细胞周期阻滞水平,而M/Z6455.5Da蛋白质多肽可通过促进周期停滞发挥治疗作用。2.5 LncRNA UCHL1-AS1促进肾母细胞瘤体外侵袭通过Transwell小室48小时测试,评估SK-NEP-1细胞体外侵袭能力,结果显示,在M/Z6455.5Da蛋白质多肽暴露下,各组细胞侵袭能力均低于对照组;而UCHL1-AS1过表达组侵袭细胞数显着高于空载体对照,且该趋势在M/Z6455.5Da蛋白质多肽暴露下与无M/Z6455.5Da处理相一致。以上结果提示,LncRNA UCHL1-AS1的高表达可促进肾母细胞瘤体外侵袭,而M/Z6455.5Da蛋白质多肽可抑制肾母细胞瘤体外侵袭,从而发挥体外对抗肾母细胞瘤的效果。第叁部分:LncRNA UCHL1-AS1过表达促进肾母细胞瘤在体生长及M/Z6455.5Da多肽对抗在体肿瘤效果研究1.材料与方法1.1肾母细胞瘤荷瘤裸鼠模型利用5周龄裸鼠(雌性)饲养于SPF级动物实验室内饲养。饲养环境为,12小时/12小时昼夜更替,23℃。所有接种操作在无菌环境下进行。以上各组SK-NEP-1细胞,重悬浮于Mc Coy's 5A培养基和BD Matrigel基质胶(体积比1:1),最终接种浓度为5×107个/ml,接种体积0.2 ml细胞悬液于左侧前肢腋窝皮下,形成皮下小丘。接种后,当肿瘤直径达5 mm时,可认为荷瘤裸鼠模型构建成功。待体积增长至约200 mm3时,3种细胞(SK-NEP-1,SK-NEP-1-NC,SK-NEP-1-UCHL1-AS1)构建的动物模型,每种细胞分为两组,一组腹腔注射M/Z6455.5Da蛋白质多肽(4 mg/kg),另一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针头在裸鼠脐上入针。持续注射一周,每两天测量一次体积,第8天进行荧光素酶在体活性检测和取材。体积计算方法为0.5*L*S*S1.2裸鼠活体荧光素酶成像评估在体荷瘤量鉴于慢病毒质粒载体具有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可通过注射底物进行活体成像,直观评价活体动物荷瘤水平。各稳转株组(4组)动物在药物注射前(第0天)和取材4小时前(第8天),麻醉后腹腔注射Luciferin(100 mg/kg),10 min后置入活体成像系统,记录信号强度。1.3肿瘤和肾脏取材所有动物于注射M/Z6455.5Da蛋白质多肽或生理盐水第8天取材,牺牲动物后,在一分钟内取出瘤体,置入4%多聚甲醛固定;同时摘除肾脏,使用甲醛固定。1.4肿瘤HE染色固定的肿瘤组织经梯度乙醇脱水后、二甲苯脱色后,石蜡包埋,在石蜡切片机为5μm切片,贴片后进行常规HE染色。具体步骤包括:脱蜡、脱水、苏木精染色、水洗、0.25%盐酸酒精分色、洗涤、伊红染色、脱水、二甲苯处理、中性树胶封片等。在显微镜下观察肿瘤组织。1.5裸鼠肾脏Masson染色为检验LncRNA UCHL1-AS1的表达调控和M/Z6455.5Da蛋白质多肽腹腔给药是否影响裸鼠肾脏纤维化,在肿瘤取材后,同时摘除肾脏,同法固定,脱水,切片(见前文),进行Masson染色。具体步骤包括:脱蜡、脱水、Regaud氏苏木精、水洗、1%盐酸酒精分色、酸性品红染色、洗涤、1%磷钨酸处理、苯胺蓝处理、1%醋酸冲洗、脱水、二甲苯处理、中性树胶封片等。在显微镜下观察肾脏组织。1.6实验分组分组如下:SK-NEP-1:野生SK-NEP-1细胞;SK-NEP-1+M/Z6455.5Da:野生SK-NEP-1细胞添加M/Z6455.5Da多肽药物(40μM)处理;SK-NEP-1-NC:空载体稳转株SK-NEP-1细胞;SK-NEP-1-NC+M/Z6455.5Da:空载体稳转株添加M/Z6455.5Da多肽药物(40μM)处理;SK-NEP-1-UCHL1-AS1:过表达UCHL1-AS1稳转株SK-NEP-1细胞;SK-NEP-1-UCHL1-AS1+M/Z6455.5D:过表达UCHL1-AS1稳转株SK-NEP-1细胞添加M/Z6455.5Da多肽药物(40μM)处理。1.7数据分析采用Graphpad Prism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作图,多时间点组间比较采用two-way ANOVA方差分析,单时间点组间比较采用one-way ANOVA方差分析,以p<0.05记为具体统计学差异。2结果2.1 LncRNA UCHL1-AS1促进肾母细胞瘤在体生长经皮下接种及腹腔注射M/Z6455.5Da蛋白质多肽处理,测量肿瘤体积,结果显示,过表达UCHL1-AS1显着提高肿瘤在体生长速率,自day 4开始,UCHL1-AS1过表达组体积均高度显着高于NC组(day 4-8:SK-NEP-1-UCHL1-AS1 vs SK-NEP-1-NC,p<0.01),为美观起见,图上仅标注最后一日SK-NEP-1-UCHL1-AS1vs SK-NEP-1-NC和SK-NEP-1-UCHL1-AS1+M/Z6455.5Da vs SK-NEP-1-UCHL1-AS1组间比较。在叁种细胞中,M/Z6455.5Da蛋白质多肽处理均显着降低肿瘤体积(day4-8:SK-NEP-1-UCHL1-AS1+M/Z6455.5Da vs SK-NEP-1-UCHL1-AS1 p<0.01,SK-NEP-1-NC+M/Z6455.5Da vs SK-NEP-1-NC p<0.01,SK-NEP-1+M/Z6455.5Da vs SK-NEP-1 p<0.01)。此外,SK-NEP-1-UCHL1-AS1和SK-NEP-1-NC组,在第0天和8天进行Luciferin注射,通过活体成像记录荧光强度信号,观察皮下荷瘤量,结果与以上肿瘤体积曲线一致,SK-NEP-1-UCHL1-AS1有较高荷瘤水平,且一定程度对抗M/Z6455.5Da蛋白质多肽的抗肿瘤作用。以上结果提示,LncRNA UCHL1-AS1可在体内环境促进肾母细胞瘤的生长;M/Z6455.5Da蛋白质多肽可发挥体内对抗肾母细胞瘤的效果。2.2肿瘤HE染色观察结果通过肿瘤HE染色可见,M/Z6455.5Da可引起多处肿瘤的坏死和空洞,而UCHL1-AS1过表达细胞则坏死较少,即使对于系统给药M/Z6455.5Da蛋白质多肽,坏死和空洞水平也较低。2.3肾脏Masson染色观察结果通过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纤维化水平,未发现各组裸鼠存在显着差异。第四部分:M/Z6455.5Da多肽体外处理肾母细胞瘤基因芯片表达谱分析1.材料与方法1.1表达谱分析表达谱芯片的实验开展由上海伯豪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完成,其中lncRNA探针采用SBC human lncRNA V6芯片检测。1.2分组基因表达谱芯片分组为:SK-NEP-1:野生SK-NEP-1细胞;SK-NEP-1+M/Z6455.5Da:野生SK-NEP-1细胞添加M/Z6455.5Da多肽(40μM)。1.3数据分析表达谱芯片数据分析包括:归一化处理、箱线图分析、差异基因筛选、标准化数据散点图绘制、差异mRNA的GO富集分析、差异mRNA的KEGG pathway富集分析、LncRNA靶基因预测等。2.结果2.1基因芯片分析差异基因经差异表达基因(DEG)准筛选,获得以下差异基因:mRNA差异基因212个,其中,69个上调基因,80个下调基因;lncRNA共计666个差异基因,其中317个上调基因,349个下调基因。同时,UCHL1-AS1也被验证,经多肽给药处理后,表达水平显着下调,仅为对照的0.0285倍,且是具有基因符号的前几位成员。2.2 GO和析KEGG富集分析通过将差异基因进行GO富集分析,以生物过程的富集为主,尤其neutral amino acid transport、organic acid transmembrane transport、L-amino acid transmembrane transporter activity等富集最为显着。KEGG pathway富集分析显示,以Taste transduction、Melanoma等富集最高。2.3 LncRNA靶点预测以上差异lncRNA,cis靶点共1323个基因(包含重复),trans靶点共18098个(包含重复)。继而,预测cis靶点与mRNA同向变化差异基因共同出现靶点,预测trans靶点与mRNA反向变化差异基因共同出现的靶点。获得的cis共同出现靶点32个(剔除重复值),获得的Trans共同出现靶点32个(剔除重复值)。其中,上述两类(Trans靶点与差异mRNA共性基因和cis靶点与差异mRNA共性基因)中均出现的靶点有叁个:CPPED1、LCTL和EREG。可以认为,上调的CPPED1和下调的LCTL与EREG,是M/Z6455.5Da蛋白质多肽体外处理对肾母细胞瘤发挥影响的叁个最关键靶点。结论1、肾母细胞瘤细胞系中UCHL1(蛋白和mRNA)和lncRNA UCHL1-AS1表达水平剂量依赖地受M/Z6455.5Da蛋白质多肽处理下调,同时显着下调lncRNA DLEU1和mRNA CDK-1、mRNA c-Myc表达水平。2、lncRNA UCHL1-AS1可促进肾母细胞瘤细胞系的离体增殖、克隆形成及体外侵袭能力,抑制其凋亡和细胞周期停滞。3、lncRNA UCHL1-AS1过表达可促进肾母细胞瘤的在体生长,但对肾脏组织结构无明显影响。4、通过表达谱芯片检测M/Z6455.5Da蛋白质多肽体外处理肾母细胞瘤引起的表达谱变化可发现大量差异基因,包括395个差异mRNA和666个差异lncRNA。其中,lncRNA UCHL1-AS1亦为受M/Z6455.5Da多肽处理显着下调的基因之一。M/Z6455.5Da蛋白质多肽体外处理肾母细胞瘤可引起以neutral amino acid transport、organic acid transmembrane transport、L-amino acid transmembrane transporter activity等为代表的GO富集,同时引起以Taste transduction、Melanoma、VEGF signaling pathway为代表的KEGG pathway富集。M/Z6455.5Da蛋白质多肽体外处理肾母细胞瘤引起的差异mRNA中,CPPED1、LCTL和EREG等与lncRNA的靶基因预测高度相符,在参与M/Z6455.5Da蛋白质多肽调控肾母细胞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5-01)

肾母细胞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肾母细胞瘤组织中miR-613表达水平及其抑制肾母细胞瘤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64例肾母细胞瘤患者术后肾母细胞瘤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用PCR检测组织中miR-613表达量。在SK-NEP-1和G401肾母细胞瘤细胞中转染miR-613模拟物,用Real-time PCR检测miR-613表达量。用MTT法检测miR-613对肾母细胞瘤细胞增殖的影响。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iR-613对肾母细胞瘤细胞凋亡的影响。用生信分析及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预测及验证miR-613和FRS2的靶向关系。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FRS2基因的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肾母细胞瘤组织中miR-613表达量显着低于癌旁组织(P<0.05)。miR-613表达量与肾母细胞瘤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和病理学分型无关(P>0.05),与肿瘤临床病理分期相关(P<0.05)。转染miR-613 mimics组肾母细胞瘤细胞中miR-613表达量显着高于空白组和miR-NC组(P<0.05)。在肾母细胞瘤细胞中,过表达miR-613能显着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P均<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证实FRS2是miR-613的靶基因,在肾母细胞瘤细胞中,过表达miR-613可抑制FRS2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量。结论 miR-613是肾母细胞瘤发生中的抑癌因子,可能是通过靶向下调FRS2基因水平从而抑制肾母细胞瘤细胞的增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肾母细胞瘤论文参考文献

[1].张伟令,胡慧敏,黄东生,张谊,易优.儿童肾母细胞瘤39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9

[2].杨以恒,藏平,张伟同.MicroRNA-613靶向调控FRS2抑制肾母细胞瘤发生发展[J].贵州医药.2019

[3].陈慧敏,殷一铭,赵晓宁.小儿肾母细胞瘤的超声图像特点分析[J].黑龙江医学.2019

[4].桂婷,王丽君,储彩婷,刘明,张玉珍.儿童肾母细胞瘤Hedgehog通路相关分子BMI1和Gli1表达及意义[J].临床儿科杂志.2019

[5].陈永江,周亮,卓晖,李强.不同基因表达与小儿肾母细胞瘤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9

[6].薛潋滟,施美华,纪慧,董素贞.多排螺旋CT联合超声对儿童双侧肾母细胞瘤的诊断[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9

[7].武永忠.小儿肾母细胞瘤的治疗[J].抗癌之窗.2019

[8].唐文,任刚,蔡嵘,倪婧,汪心韵.肾母细胞瘤的CT诊断分析[J].放射学实践.2019

[9].曹娟.miR-200c及其靶基因EP300参与肾母细胞瘤增殖与侵袭的分子机制[D].南方医科大学.2019

[10].孙权.LncRNAUCHL1-AS1参与M/Z6455.5Da蛋白质多肽抑制肾母细胞瘤机制研究及表达谱变化特征[D].郑州大学.2019

论文知识图

1 肾母细胞瘤的 OXGR1 表达(-)儿童肾母细胞瘤的影像诊断肾母细胞瘤Liu染色100倍肾母细胞瘤Liu染色200倍成人肾母细胞瘤组织病理图(HE×...肾母细胞瘤β-catenin的表达(×4...

标签:;  ;  ;  ;  ;  ;  ;  

肾母细胞瘤论文_张伟令,胡慧敏,黄东生,张谊,易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