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潮探源论文_谢英

导读:本文包含了思潮探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思潮,文学,自由主义,主义,艺术,文化,表现主义。

思潮探源论文文献综述

谢英[1](2019)在《日本福本主义对后期创造社的影响——基于艾晓明《中国左翼文学思潮探源》下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日本福本主义是1926年至1927年在日本共产党内流行的一种思想理论,后期创造社是中国最早系统性提倡无产阶级文学的社团。在一定程度上来看,日本福本主义是创造社后期思想主张的直接源泉,而本文则主要在艾晓明《中国左翼文学思潮探源》基础上拟对革命文学论争中日本福本主义对中国后期创造社思想转变的影响作简单的探讨。从艾晓明《中国左翼文学思潮探源》一书可知,后期创造社作为中国左翼文学的重要开创性社(本文来源于《唐山文学》期刊2019年02期)

徐冬园[2](2014)在《民国时期的体育运动思潮探源》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中华民国以来,教育界一直涌动着实用主义至上的体育思潮,注重体育运动本身的游戏性、健身性,着力强调科学的体育方法及技能研究,这对改革清末呆板生硬的军国民体制体育及军体操为主的体育教学内容,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兰台世界》期刊2014年22期)

郭志云[3](2011)在《表现主义的诱惑——茅盾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思潮探源之一》一文中研究指出茅盾对表现主义的接受与误读虽稍晚于象征主义,但是隐蔽的坚守却同样的不乏坚定。不管是主编刊物上的刊载,还是身体力行的译介,以及不同历史时期作出的评价,茅盾都对表现主义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文学思潮的大力介绍与研究,直接影响其后来现实主义文艺观的形成。群像塑造、夸张性情节及声色强调等文学技巧在茅盾个人文学创作中均有体现。(本文来源于《茅盾研究(第11辑)》期刊2011-04-12)

崔建伟,张晓思[4](2010)在《当代日本右翼思潮的探源》一文中研究指出日本右翼思潮源于近代天皇制观念的形成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日本人的国体优越感。明治维新后,日本在政治上的天皇制得到极大发展,经济上实现了资本主义化,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蔑视亚洲国家的理论也应运而生,脱亚入欧论盛行。二战前和二战期间,日本的军国主义狂潮成为右翼思想的集中体现。而战后,日本右翼思潮沉渣泛起,引人深思和警惕。(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史志》期刊2010年23期)

管其尧,张玉芬,孟潇[5](2009)在《城市设计理论思潮探源》一文中研究指出未来的专业建设还有很多领域等待着我们深入发掘,我们需要在不同的社会、经济、政治条件下,从不同角度继续探讨,繁荣和完善我国的城市设计理论建设。(本文来源于《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期刊2009年11期)

丁友存[6](2009)在《晚明文学思潮的文化探源》一文中研究指出晚明文学思潮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当时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主要表现在:沉暮开新的动荡时局是晚明文学思潮的催化剂;丰盈灿烂的传统文化是晚明文学思潮的沃土;庙堂文化一统及复古流弊是晚明文学思潮的动因。(本文来源于《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09年01期)

冯广兰,孙龙存[7](2008)在《美国多元文化教育思潮探源》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初,霍勒斯.卡伦首次提出并阐释了"文化多元主义"思想,主张白人社会内部各种文化之间平等;黑人学者杜波依斯则站在本民族立场上开始了对美国黑人历史和文化的学术研究,成为"文化多元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多元主义"思想的启发下,20世纪30年代美国教育界对少数族裔教育政策进行了大范围的讨论,并且在40-50年代开展了"跨民族教育运动",这是多元文化教育改革的初步尝试,为60年代之后"多元文化主义"和多元文化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期刊2008年05期)

张体坤[8](2008)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自由主义文学思潮探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自由主义文学思潮是20世纪30年代(1928——1937)中国特殊政治文化语境里发生的一种特殊文学现象,其形成与30年代特殊政治文化语境有着密切联系。红色的30年代,社会的政治化意识形态空前严峻,在这种特殊的政治文化局势下,文学的“自由”受到了极大限制,文学自由发展的空间不断受到来自左的(左翼阵营的舆论和批评)和右的(国民政府的行政手段和文化政策等)两方面强势话语的挤压,而二者相近的功利化文学态度致使文学的独立品格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一群坚持文学自由发展品性的作家和批评家对此提出了质疑和批评,形成了一股要求“文艺自由”的理论呼声,从而引发了关于“文艺(文学)自由”问题的一系列论争。由于政治姿态的相似,这批人被政治化地定性为资产阶级的“自由知识阶级”、“自由人”、“第叁种人”、“自由派”等。他们的自由主义文艺立场前承20年代革命文学论争中的新月派,在理论上更加深入;后续有“京派”以自身的创作践行了“文学自由”的理论主张,从而使自由主义文学从理论主张到创作实践形成了一条鲜明的文学脉络,构成了30年代文学上凸显的自由主义思潮。本文试图从当时特殊的政治文化语境出发,探究文学上自由主义思潮的形成过程;回到一个朴素的原点,借以阐释30年代关于“文艺自由”问题的论争对于形成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文学思潮的文学史意义。另外,针对当下自由主义文学的研究现状,文章指出了研究中普遍存在的“泛自由主义”倾向问题,并对此提出了批评。论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绪论部分介绍论文的选题及意义,及所讨论问题的研究背景和现状第二章相关概念的辨析本章主要是对相关概念的梳理,简要论述西方近代自由主义的“中国化”过程以及“中国化”的自由主义在政治、文化、文学等不同领域里的不同内涵,借此阐述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思潮与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文学思潮之间的同构因素和差异,剖析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文学思潮独立于自由主义政治、文化意义之外的特殊内涵。第叁章回到一个朴素的原点:30年代文艺自由思想论争的文学史意义本章是论文的主体部分,焦点在于30年代关于文艺自由思想问题的论争,把它作为当时特殊的政治语境下一种特殊的文学现象,与此前的新月,后来的“京派”与革命阵营关于文学问题的论争联系起来,考察它们之间的共性;通过其争论的焦点问题呈现出的延续性特征,来阐释30年代关于文艺自由问题这一论争对于现代自由主义文学思潮的形成,以及在后来的文学史建构中逐渐独立于其他文学思潮流派的文学史意义。在这里,我们把30年代的文艺自由思想论争看作是现代自由主义文学思潮的衍发点。以此来证明,中国自由主义文学思潮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特殊的政治文化语境里发生的一种特殊的文学现象,与西方的自由主义思潮关系不大,是地地道道“中国式”的文学现象。第四章对自由主义文学研究中“泛自由主义”倾向的批评论文将对这几个问题展开阐述,目的在于阐释中国自由主义文学思潮作为30年代特殊的政治文化语境中一种特殊的文学现象的历史意义。(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08-04-01)

张先飞[9](2007)在《20世纪初世界现代人道主义思潮的兴起——“五四”人道主义思潮背景探源》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初世界范围的现代人道主义思潮,成为“五四”人道主义思潮、运动发生的世界思潮背景,本文拟通过系统梳理“五四”前后国人对这一思潮的介绍,以及对相关史论、资料的译介,力图描述出当时国人所认知的它的基本发展过程,以揭示“五四”人道主义思潮、运动的真实背景。(本文来源于《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7年03期)

何子恺[10](2007)在《西方现代艺术思潮的探源与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发源于欧洲的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艺术思潮,历时百余年,波及全球,影响深且广,危害巨而烈。现代艺术思潮实际是一场由艺术变革开始,而逐渐演化为失控的文化大毁灭的世纪大狂潮。这场由艺术转型引发的连锁性的革命在其初期的艺术探索刚刚取得一点成果之后,便急速滑向了形式主义的非理性极端趋向,并逐步演化为反传统审美价值观的极端思潮。随着极端化非理性取向的疯狂肆虐,一批批弄潮儿用肆无忌惮和荒诞不经的手法,一时间新星聚起,大师垂手而得;一波比一波更为激进的口号和举动推助着疯狂的反艺术之潮。在“破坏就是创造”的理念驱使下,艺术家在对自(本文来源于《美术大观》期刊2007年01期)

思潮探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自中华民国以来,教育界一直涌动着实用主义至上的体育思潮,注重体育运动本身的游戏性、健身性,着力强调科学的体育方法及技能研究,这对改革清末呆板生硬的军国民体制体育及军体操为主的体育教学内容,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思潮探源论文参考文献

[1].谢英.日本福本主义对后期创造社的影响——基于艾晓明《中国左翼文学思潮探源》下的探讨[J].唐山文学.2019

[2].徐冬园.民国时期的体育运动思潮探源[J].兰台世界.2014

[3].郭志云.表现主义的诱惑——茅盾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思潮探源之一[C].茅盾研究(第11辑).2011

[4].崔建伟,张晓思.当代日本右翼思潮的探源[J].黑龙江史志.2010

[5].管其尧,张玉芬,孟潇.城市设计理论思潮探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

[6].丁友存.晚明文学思潮的文化探源[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

[7].冯广兰,孙龙存.美国多元文化教育思潮探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

[8].张体坤.20世纪30年代中国自由主义文学思潮探源[D].陕西师范大学.2008

[9].张先飞.20世纪初世界现代人道主义思潮的兴起——“五四”人道主义思潮背景探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

[10].何子恺.西方现代艺术思潮的探源与思考[J].美术大观.2007

论文知识图

附录2006年北京地区人文社会科学博士论文目...附录2006年北京地区人文社会科学博士论文目...附录2006年北京地区人文社会科学博士论文目...附录2006年北京地区人文社会科学博士论文目...附录2006年北京地区人文社会科学博士论文目...附录2006年北京地区人文社会科学博士论文目...

标签:;  ;  ;  ;  ;  ;  ;  

思潮探源论文_谢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