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低温缩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低温,裂缝,沥青路面,温度,内聚力,疲劳,应力。
低温缩裂论文文献综述
巩春伟[1](2013)在《基于LTPP的沥青路面低温缩裂评价及控制指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沥青路面低温缩裂是冰冻区最为普遍并值得关注的路面破坏形式,对其的研究受到国内外越来越多学者的青睐。LTPP的数据资源丰富,基于LTPP数据库另辟蹊径,运用统计学知识从大量LTPP数据中进行分析,对北美地区沥青路面低温缩裂给予评价并对其控制指标进行研究,建立了沥青路面低温缩裂和行驶舒适性二者的统计模型关系。首先,挖掘和分析LTPP数据库。基于冻结指数多年监测最大值并应用MAPGIS软件,对LTPP中的北美地区(美国和加拿大南部地区)进行冻区划分,依据冻结指数800、2000℃分界值,将北美地区划分为重冻区、中冻区、轻冻区和非冰冻区。从LTPP数据的完整性上确定重冻区、中冻区的需要研究的州或省,并根据公路功能等级将所要研究的试验路段进行分类。另外,依据沥青PG分级分布和与我国哈尔滨市同纬度对比确定了明尼苏达州作为典型沥青路面低温缩裂研究对象。其次,为了研究沥青路面低温缩裂控制指标,有必要掌握低温缩裂的演化规律及其对其他使用性能的影响。通过对LTPP中路面病害调查数据的分类统计,对北美重冻区和中冻区分别进行沥青路面低温缩裂评价,包括低温缩裂演化规律分析、后期维护改造对低温缩裂的影响以及整体低温缩裂现状程度评价。再次,通过对LTPP中路面结构性能数据的统计和研究,建立了行驶舒适性随着道路使用年限的演变模型,进而确定低温缩裂和行驶舒适性的关系。主要研究的指标为低温裂缝长度L和国际平整度指数IRI。通过对明尼苏达州的典型分析,建立IRI与N(使用年限)、L与IRI之间的关系模型。从道路使用者的行驶舒适性角度考虑沥青路面低温缩裂所能接受的程度,即通过对IRI的可接受程度及规范要求,对低温缩裂程度进行评价与控制。最后,基于特尔菲法,对通过LTPP数据得到的模型及标准进行在我国应用的对比、验证。向我国13个省区的施工、监测、勘察、设计、管理和科研领域的专家们发放调查问卷,宏观、经验上确定我国北方地区沥青路面低温缩裂容许的开裂程度和控制指标的范围。由专家调查法对比、分析基于LTPP数据的前述研究方法得到的低温缩裂容许程度和标准在我国的差异性及适用性。(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3-06-01)
钮凯健,李昶[2](2012)在《基于内聚力模型的沥青路面低温缩裂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低温缩裂是沥青路面使用过程中遇到的主要病害之一,为了更清楚地揭示沥青路面低温缩裂的机理,基于内聚力模型,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沥青路面的低温缩裂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建立了粘弹性分析的模型,对约束试件温度应力试验(TSRST)进行数值模拟,其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非常接近;拟定路面结构内聚力及粘弹性材料参数,模拟了不同降温时间情况下沥青面层断裂损伤的情况。结果表明:低温缩裂模型中加入粘弹性参数后,路表面层发生初始损伤的起始温度要求更低;从断裂过程上来看,弹性的沥青面层开裂具有瞬时性,开裂过程极为短暂;加入粘弹性材料参数后,沥青路面开裂具有过程性,比弹性的路面结构更接近实际沥青路面的开裂状况。(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科技》期刊2012年06期)
孙雅珍,张敏江[3](2010)在《基于松弛特性的沥青路面低温缩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考虑沥青混凝土的松弛特性,研究含裂缝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低温缩裂,揭示其破坏机理.方法应用断裂力学与损伤力学耦合分析的方法确定初始损伤区与断裂区,采取逐级加密的方法划分网格来模拟裂缝,应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沥青混凝土的低温松弛特性.结果随距裂尖点距离的逐渐增大,其垂直于裂缝方向的正应力将随之逐渐降低;初始裂缝越深,在相同时间内,垂直于裂缝方向的最大应力和最大弯沉也越大;随路表温度降低幅度的逐渐增大,垂直于裂缝方向的正应力也随之逐渐增大.结论给出了温度、时间和裂缝深度对含裂缝沥青混凝土路面松弛特性的影响,对我国北方道路领域的研究具有借鉴作用.(本文来源于《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0年04期)
赵永利,张东[4](2010)在《基于内聚力模型的沥青路面低温缩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深入分析沥青路面低温收缩裂缝的形成和扩展问题,引入了双线性内聚力模型。使用双线性内聚力模型模拟了沥青路面的低温缩裂过程,并且讨论了双线性内聚力模型参数和面层结构参数对低温缩裂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沥青面层经历了从材料损伤到断裂的过程。在降温幅度较小时,沥青路面虽然没有形成宏观裂缝,但是路表附近的路面材料已经经历了一定程度的损伤;当降温幅度达到一定值时,沥青路面就会发生脆性断裂,形成宏观裂缝。增加断裂能可以减小路面的损伤程度和受损深度,降低路面的断裂温度,从而延缓了路面的断裂。与断裂能相比,提高开裂强度可以更有效地减小路面的损伤程度和受损深度;减小面层的弹性模量和温度收缩系数可以有效地减小面层的损伤程度。(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科技》期刊2010年01期)
陈卓[5](2009)在《沥青路面低温缩裂的原因与防治》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路面破坏的主要形式之一,即沥青路面低温缩裂的成因、影响因素及其防治。为道路工作普遍关注的低温缩裂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石油沥青》期刊2009年01期)
陈卓[6](2008)在《沥青路面低温缩裂的原因与防治》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沥青路面的开裂原因,对沥青路面裂缝应力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沥青路面低温开裂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沥青路面低温缩裂的防治措施,以改善沥青路面的防裂性能,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08年17期)
高畅[7](2006)在《沥青路面低温缩裂控制指标与预估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沥青路面的低温开裂已是造成路面破坏的一个主要原因。针对沥青路面的低温开裂问题,路面抗裂设计与材料低温性能指标一直是国际学术界的重要研究内容,并提出了很多关于沥青路面低温性能的评价指标。但如何将材料的低温指标与路用性能联系起来,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本文通过对沥青路面低温开裂预估模型的研究,将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的低温评价指标与路用性能联系起来,提出了可用以控制沥青路面低温开裂的材料低温性能标准。首先,本文对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性能进行了分析。已有的研究表明,AASHTO MP1规范中采用的临界开裂温度能很好的评价沥青的低温性能,通过沥青低温性能试验和相关分析,得出了其它评价指标同临界开裂温度这一评价指标的相关联度,并结合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指标及其路用性能,提出了沥青低温性能的建议指标。本文通过对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的试验分析。并结合SHELL预测沥青混合料低温劲度诺模图的应用分析。验证了混合料的低温劲度能很好地评价基质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性能,并能很好地同沥青路面低温开裂预估模型建立联系。其次,本文对沥青路面低温开裂预估模型进行了研究。为了很好地同沥青路面的低温评价指标很好的建立联系,在对几个预估模型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选定了Hass模型为本文的预估模型。结合调查数据,对Hass模型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并对模型进行了修正。最后,依据养护标准,提出了沥青路面容许开列率的控制标准,进而确定了沥青及沥青混合料低温控制标准。(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06-06-01)
赵熙[8](2006)在《沥青路面低温缩裂模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北方和中部地区,低温开裂是沥青路面最常见的一种病害。由于环境温度、交通荷载等因素的影响,沥青路面中的裂缝将会逐渐向上扩展到路表,在雨水的作用下,对路面结构造成进一步的危害,从而使道路结构逐渐丧失承载能力。 如何认识沥青路面开裂机理,阻止或延缓裂缝的发展,延长沥青路面使用寿命,是世界性的难题。国内外有关部门对此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试验,有些研究结果已应用到道路设计理论与设计规范中。但是目前尚未见到被广泛承认的开裂性能评价方法。 本文从理论分析、统计分析、有限元计算等几个方面入手,应用断裂力学理论对沥青路面低温缩裂的原理进行了合理的解释。初步建立了沥青路面低温缩裂的影响参数体系,并应用灰色关联理论进行了影响程度分析。文中还应用SAP软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和计算。在这一过程中,主要考虑了面层厚度、面层模量、基层模量、面层材料温缩系数、基层材料温缩系数、和降温幅度等参数对沥青路面低温开裂的影响,用以总结出沥青路面低温开裂的发展规律,预测沥青混合料的抗冻裂性能。(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期刊2006-05-01)
陈玉[9](2006)在《沥青路面低温缩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有限单元法对沥青路面低温开裂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文中首先建立低温下沥青路面结构模型,分析由温度场改变而引起的沥青面层内的温度应力,提出预测裂缝间距的方法,并对影响沥青面层内温度应力分布及裂缝间距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其次在沥青混凝土断裂韧度K_(IC)实测基础之上,分析了沥青路面基层开裂后,由温度应力引起的裂缝的断裂行为,并对裂缝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进行了计算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分析了沥青面层与基层层间状态与沥青路面结构内受力状况的关系,并与试验路结果进行了比较;提出防止或减缓沥青面层开裂的相关措施。(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06-05-01)
丰培洁[10](2004)在《沥青路面低温缩裂的原因与防治》一文中研究指出文中介绍了路面破坏的主要形式之一,即沥青路面低温缩裂的成因、影响因素及其防治。为道路工作普遍关注的低温缩裂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西部科技》期刊2004年06期)
低温缩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低温缩裂是沥青路面使用过程中遇到的主要病害之一,为了更清楚地揭示沥青路面低温缩裂的机理,基于内聚力模型,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沥青路面的低温缩裂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建立了粘弹性分析的模型,对约束试件温度应力试验(TSRST)进行数值模拟,其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非常接近;拟定路面结构内聚力及粘弹性材料参数,模拟了不同降温时间情况下沥青面层断裂损伤的情况。结果表明:低温缩裂模型中加入粘弹性参数后,路表面层发生初始损伤的起始温度要求更低;从断裂过程上来看,弹性的沥青面层开裂具有瞬时性,开裂过程极为短暂;加入粘弹性材料参数后,沥青路面开裂具有过程性,比弹性的路面结构更接近实际沥青路面的开裂状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低温缩裂论文参考文献
[1].巩春伟.基于LTPP的沥青路面低温缩裂评价及控制指标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
[2].钮凯健,李昶.基于内聚力模型的沥青路面低温缩裂数值模拟[J].公路交通科技.2012
[3].孙雅珍,张敏江.基于松弛特性的沥青路面低温缩裂分析[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4].赵永利,张东.基于内聚力模型的沥青路面低温缩裂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0
[5].陈卓.沥青路面低温缩裂的原因与防治[J].石油沥青.2009
[6].陈卓.沥青路面低温缩裂的原因与防治[J].山西建筑.2008
[7].高畅.沥青路面低温缩裂控制指标与预估模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
[8].赵熙.沥青路面低温缩裂模型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
[9].陈玉.沥青路面低温缩裂分析[D].长安大学.2006
[10].丰培洁.沥青路面低温缩裂的原因与防治[J].中国西部科技.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