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培养重要论述的三个维度论文

王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培养重要论述的三个维度论文

【摘 要】育才造士,为国之本。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时代的高度,着眼于中国梦的实现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成,全面深刻地阐述了人才培养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在理论维度上,赋予“为谁培养人”的独特品格;从价值维度赋予“培养什么人”的时代意蕴;从实践维度赋予“怎样培养人”的践行方略。

【关键词】习近平;人才培养观;理论维度;价值维度;实践维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紧紧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谈话、指示。阐述了人才培养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念,从理论、价值、实践三个维度赋予了独特品格、时代意蕴和践行方略。

在新课程标准下,课堂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更加体现了历史学融入语文课堂的必要性。历史学的融入让语文课本的人文性更加生动风趣,让学生愿意去接受和理解原本晦涩难懂的语言和文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由原先“要我学”的教学模式变成了“我要学”的课堂模式,从而真正实现“以生为本”的课堂模式,实现素质教育。

一、理论维度:“为谁培养人”的独特品格

“为谁培养人”是人才培养首先要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人才培养就失去了方向,丢掉了宗旨,没有了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坚持党对人才培养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党和国家培养人才,为人民培养人才,为社会和谐和家庭幸福培养人才,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培养重要论述的独特品格。

一是坚定鲜明的政治性:为中国共产党培养事业后备军。“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的。”[1]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的事业要靠一代又一代接续奋斗,为中国共产党培养事业后备军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旗帜鲜明地指出:人才培养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要“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2]2013年五四青年节,他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再次明确指出,广大青年要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坚定跟着党走中国道路。”[3](P.281)“永远紧跟党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3](P.278)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团的所有工作,归结到一点,就是要当好这个助手和后备军。要加强对青年的政治引领,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更好组织动员广大青年坚定地跟党走。”[4]时刻把为党和人民培养人的工作摆在首位、贯穿始终。[6](P.61)

二是不忘初心的人民性:为国家和人民培养建设栋梁材。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使命。人民性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属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5]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想着人民,始终为了人民,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人民。他坚持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同人民一起奋斗,同人民一起前进,同人民一起梦想,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让广大青年成长为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使他们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材。”[6](P.45)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肩负起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希望青年健康成长,“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7]

三是与时俱进的为民性:为社会和家庭培养全面发展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不仅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8]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兼顾人才培养与家庭、社会、国家的关系,始终认为子女健康成长,顺利成才是家庭幸福、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只有千千万万个家庭子女成才,下一代健康成长,千千万万个家庭才能“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9]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家庭、学校、社会都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社会和家庭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要用良好的家风教育培养孩子,让家道兴盛,社会和谐。只有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10]

要想构建正确的学科身份,就必须注重主动开展跨学科社团与拥有话语类社团的融合建设,例如,大部分大学都建立有自己校园特色的英语角,学生在这个平台上,通过相应的活动尽情表达自己的英语沟通能力。这样就可以对商务英语的学科身份的认识与强化由积极的促进作用,更能够对商务英语学科建设的内容进行确定和补充。与此同时,建设并运用这类互动性较强的校园交流活动,就可以使学科主体形成有效地统一,以及使学科身份有一个清晰明确的定位,这样可以为商务英语的学科建设提供尽可能多的主、客观资源。

二、价值维度:“培养什么人”的时代意蕴

三是素质目标:培养具有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担当民族大任的时代新人。[7]首先,信念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强调:“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这样的有志青年,成千上万这样的有志青年,“正是党、国家、人民所需要的。”[7](P.23)其次,德者,才之帅也。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人才培养必须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13](P.11)这个德,第一位的是“政治品德”。[13](P.19)再次,知识是树立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丰富的知识是新时代人才的必备条件。“非学无以广才”,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广大青年要“增强知识更新的紧迫感,如饥似渴学习。”[7](P.45)既要读有字之书,还要读无字之书。最后,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新时代的人才“不仅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14](P.68)要增强学习本领、政治本领等“八大本领”。

首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14](P.20)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其次,党的领导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也是做好人才培养工作的根本保证。党管人才是党中央提出的一条重要原则,人才培养工作做得好不好,关键在党的领导。只有坚持党管人才,才能确保人才培养领导权始终掌握在忠于党和人民的人手中,才能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再次,只有加强党对人才培养工作的领导,才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才能确保培养的人才“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2]把人培养成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18]

一是总体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1]“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国家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竞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要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素质直接决定了我们的事业能否兴旺发达,因为他们的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12]因此,我们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必须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也是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11]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使命。”[7]

首先,把立德树人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立德树人关系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紧紧抓住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人才培养要始终坚持这个核心,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其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人才培养的根本在于立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6](P.27)知识是树立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广大青年要“勤于学习,敏于求知”“下的苦功夫,求得真学问”。[6](P.26)健康的体魄是人才的基本素质,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11]美育是一种爱美的教育,对塑造美好心灵、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1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我党培养人才的优良传统。他特别强调要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再次,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在高校,构建融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的一体化育人体系,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实现各项育人工作的协同协作、互联互通。构建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十大育人”体系,实现人才培养的同向同行、同频共振。广大家庭要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第一个台阶。[6](P.40)广大教师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2]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为青年塑造人生“提供更丰富的机会”,为青年建功立业“创造更有利的条件”。[6](P.99)全社会要担负起青少年成长成才的责任。[11]

三、实践维度:“怎样培养人”的践行方略

(一)加强党对人才培养工作的全面领导

二是方向目标: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11]政治方向是指南针、是根本保证,[11]也是人才培养的方向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是一切工作取得成功的保证;拥护党的领导,是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培养年轻干部,千条万条,第一条就是教育他们对党忠诚。”[13](P.2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制度,是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最重要的阵地,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心高校,关心高等教育,关心大学生成长成才,提出高等教育必须“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2]拥不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是评判人才的根本标准。只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才会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才能自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

(二)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

四是具体目标:培养创新性、复合型、应用型人才。[11]首先,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拥有一大批创新型青年人才,是国家创新活力之所在。[6](P.5)因此必须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必须“大力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科技人才。”[15](P.17)其次,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与多学科交叉融合、综合化的趋势愈加明朗化,社会需求的人才正由知识单一型人才向知识复合型人才转变。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需要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需要综合素质强的人才,需要复合型人才。再次,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十分明显的多样性、动态性和复合性,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立竿见影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必须“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16]“推动建设宏大的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17](P.9)

(三)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2]首先,建立源头培养、跟踪培养、全程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过程,不是朝夕之功。要完善人才培养机制,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加强修养,健全基本知识体系、强化能力之基,把理想信念教育、知识结构改善、能力素质提升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其次,制定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的办法。用科学的理论武装青年,用历史的眼光启示青年,用伟大的目标感召青年,用光明的未来激励青年。[6](P.64)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人才标准,严把选人用人政治关、品行观、作风观、廉洁观,匡正选人用人风气。[13]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13]再次,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14](P.65)高校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2]“善用人者,必使有材者竭其力,有识者竭其谋。”要改进人才评价机制,创新人才流动机制,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努力建设一支矢志爱国奉献、勇于创新创造的优秀人才队伍。[13]不拘一格选用人才,对待特殊人才要有特殊政策。[19]要用识人慧眼、用人之道、爱才之心“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除夕这一天,达斡尔民族还有摆灵位 (Aor-Jugebe)的习俗。当年若哪家长辈逝世了,从当年算起连续三个春节从农历三十至正月初三,要摆放已故长辈的灵位。灵位摆放在南炕的炕头,这个位置是长辈住的位置,在这个位置上要把干干净净的被褥枕头铺好,一旁摆着的小桌子上要放置烟袋、酒、糕点和水果等物品。从农历三十晚上到正月初三,本村和远方亲朋来家中拜年,首先要给灵位嗑头、敬酒、献烟。

在反应床日常运行中,当床体表面颜色变黑,结壳发硬、湿度增大,甚至积累了黑色稠状有机物以及生长藻类物质时,应及时进行表面处理。在小试中采用的表面处理方法非常简单,即在落干期用铲状物将表面致密层(厚1~2 cm) 破坏、翻挖,使其呈松散土状即可。一般冬季约3个月、夏季1~2个月需翻动1次。

(四)在六个方面下功夫

立德树人是一项总体而宏观的育人要求,也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人才培养要在六个方面下功夫。[11]一是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理想信念是“志”,就是要进行立志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对培养对象进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坚定理想信念,铸就思想灵魂,增强“四个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二是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爱国主义是“情”,是民族精神的核心。这就要求对培养对象进行“情感”教育,把爱国主义与时代要求融合起来,“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11]三是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品德修养是“心”,是修身教育,就是教育引导培养对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心修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11]四是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知识见识是“识”,增长知识见识就是要进行智识教育。教育引导培养对象“心无旁骛求知问学,增长见识,丰富学识”,提高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能力,并能够“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进。”[11]五是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奋斗精神是“意”,就是要教育引导培养对象“具有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11]六是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综合素质是“能”,就是要教育引导培养对象提高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六个方面下功夫涵盖了人才培养的“志”“情”“心”“识”“意”“能”,既有德的要求,又有才的规定,是一个统一的完整的人才培养标准,为人才培养提供了科学指南。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

[2]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EB/OL].(2016-12-08)[2019-01-01]http://www.china.com.cn/newphoto/news/2016-12/08/content_39878764.htm.

[3]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4]习近平.致全国青联十二届全委会和全国学联二十六大的贺信[N].人民日报,2015-07-25.

[5]习近平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N].人民日报,2014-02-09.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7]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

[8]习近平.在2018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2-15.

[9]习近平.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EB/OL].(2015-02-17)[2019-01-01]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2/17/c_1114401712.htm.

[10]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EB/OL].(2016-12-09)[2019-01-01]http://dangjian.people.com.cn/BIG5/n1/2016/1209/c117092-28936962.htm l.

[11]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EB/OL].(2018-09-10)[2019-01-01]http://jhsjk.people.cn/article/30284598

[12]习近平.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7-05-04.

[13]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单行本),2018.

[1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5]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单行本),2014.

[16]习近平.就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作出的指示[N].人民日报,2014-06-24.

[17]习近平.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单行本),2014.

[18]宇文利.全身心立德下功夫树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德树人“六个下功夫”的论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11).

[19]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4-26.

【中图分类号】D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9)09-0018-04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一般资助课题“习近平新时代教育思想研究”(XJK18BGD00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长沙医学院“十三五”重点建设学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王斌(1974-),男,湖南洞口人,硕士,长沙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和思想政治教育;傅如良(1955-),男,湖南邵东人,博士,长沙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二级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责任编辑:马雅兰]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王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培养重要论述的三个维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