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消化池污泥搅拌及沉淀设备,包括进料口、滤网、进料管、进液口、第一水泵、传动组件、排气组件、升降组件、第一扇叶、第二阀门、第二水泵、反应腔体、仓壳、输液管、第一进液通道、出液通道、第二进液通道和回流管,所述传动组件由第二电机、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转轴组成,所述排气组件由排气扇、过滤仓和排气口组成,所述升降组件由第一电机、升降管、齿条和第三齿轮组成,所述第一进液通道的底端与第二进液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一进液通道的顶端与输液管相连接,所述出液通道的一端与外界相连,且另一端与第二进液通道相连通,该装置能够快速搅拌沉淀污泥以及处理污泥搅拌沉淀时产生的有害气体,方便环保。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消化池污泥搅拌及沉淀设备,包括密封盖(1)、进料口(2)、滤网(3)、进料管(4)、进液口(5)、第一水泵(6)、保护壳(7)、传动组件(8)、排气组件(9)、升降组件(11)、第一扇叶(12)、观察窗(14)、第二扇叶(15)、刮泥板(16)、出泥口(17)、第一阀门(18)、基座(19)、第二阀门(20)、第二水泵(21)、反应腔体(22)、仓壳(23)、输液管(24)、第一进液通道(31)、出液通道(32)、第二进液通道(33)和回流管(37),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盖(1)镶嵌覆盖在进料口(2)顶部,所述滤网(3)水平安装固定在进料管(4)内壁,所述进料管(4)与反应腔体(22)相通,所述保护壳(7)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仓壳(23)顶部,所述保护壳(7)的顶端一侧开设有进液口(5),所述第一水泵(6)固定安装在保护壳(7)内部,所述传动组件(8)由第二电机(28)、第一齿轮(29)、第二齿轮(30)和转轴(34)组成,所述第二电机(28)、第一齿轮(29)和第二齿轮(30)固定安装在保护壳(7)内部,所述第二电机(28)的底部与保护壳(7)的内壁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29)固定安装在第二电机(28)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一齿轮(29)与第二齿轮(30)相互啮合,所述第二齿轮(30)通过焊接水平固定在转轴(34)的顶部,所述第一扇叶(12)通过焊接环设固定于转轴(34)的侧面,所述第二扇叶(15)通过焊接环设固定于转轴(34)的侧面,且第二扇叶(15)位于第一扇叶(12)下方,所述刮泥板(16)有两个,且通过螺栓对应安装固定在转轴(34)的侧面底端,所述转轴(34)的顶部竖直开设有第一进液通道(31),所述第一进液通道(31)的底端与第二进液通道(33)相连通,所述第一进液通道(31)的顶端与输液管(24)相连接,所述第二进液通道(33)开设在第一扇叶(12)的内部,所述出液通道(32)的一端与外界相连,且另一端与第二进液通道(33)相连通,所述排气组件(9)安装在仓壳(23)顶部,所述排气组件(9)由排气扇(25)、过滤仓(26)和排气口(27)组成,所述排气口(27)与反应腔体(22)相连通,所述过滤仓(26)安装在排气口(27)顶端,所述排气扇(25)安装在过滤仓(26)的顶端,所述升降组件(11)由第一电机(10)、升降管(13)、齿条(35)和第三齿轮(36)组成,所述第一电机(10)通过螺栓安装固定在仓壳(23)顶部一侧,所述第三齿轮(36)安装固定在第一电机(10)的输出轴上,所述升降管(13)的一侧通过焊接固定有齿条(35),所述第三齿轮(36)与齿条(35)为配合构件,所述升降管(13)的底端穿过仓壳(23)伸入反应腔体(22)内部,所述观察窗(14)设置在仓壳(23)的外壁上靠近升降管(13)的一侧,所述仓壳(23)的底部中心开设有出泥口(17),所述出泥口(17)的内部安装有第一阀门(18),所述基座(19)位于仓壳(23)的底端,所述基座(19)与仓壳(23)之间通过螺栓安装固定,所述回流管(37)的顶端与进料管(4)相连,所述回流管(37)的底端穿过仓壳(23)的侧壁底端与反应腔体(22)相连通,所述第二水泵(21)的输入端通过回流管(37)与反应腔体(22)相连通,所述第二水泵(21)的输出端通过回流管(37)与进料管(4)连接,所述第二水泵(21)和仓壳(23)之间的回流管(37)内部安装有第二阀门(20)。
设计方案
1.一种消化池污泥搅拌及沉淀设备,包括密封盖(1)、进料口(2)、滤网(3)、进料管(4)、进液口(5)、第一水泵(6)、保护壳(7)、传动组件(8)、排气组件(9)、升降组件(11)、第一扇叶(12)、观察窗(14)、第二扇叶(15)、刮泥板(16)、出泥口(17)、第一阀门(18)、基座(19)、第二阀门(20)、第二水泵(21)、反应腔体(22)、仓壳(23)、输液管(24)、第一进液通道(31)、出液通道(32)、第二进液通道(33)和回流管(37),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盖(1)镶嵌覆盖在进料口(2)顶部,所述滤网(3)水平安装固定在进料管(4)内壁,所述进料管(4)与反应腔体(22)相通,所述保护壳(7)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仓壳(23)顶部,所述保护壳(7)的顶端一侧开设有进液口(5),所述第一水泵(6)固定安装在保护壳(7)内部,所述传动组件(8)由第二电机(28)、第一齿轮(29)、第二齿轮(30)和转轴(34)组成,所述第二电机(28)、第一齿轮(29)和第二齿轮(30)固定安装在保护壳(7)内部,所述第二电机(28)的底部与保护壳(7)的内壁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29)固定安装在第二电机(28)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一齿轮(29)与第二齿轮(30)相互啮合,所述第二齿轮(30)通过焊接水平固定在转轴(34)的顶部,所述第一扇叶(12)通过焊接环设固定于转轴(34)的侧面,所述第二扇叶(15)通过焊接环设固定于转轴(34)的侧面,且第二扇叶(15)位于第一扇叶(12)下方,所述刮泥板(16)有两个,且通过螺栓对应安装固定在转轴(34)的侧面底端,所述转轴(34)的顶部竖直开设有第一进液通道(31),所述第一进液通道(31)的底端与第二进液通道(33)相连通,所述第一进液通道(31)的顶端与输液管(24)相连接,所述第二进液通道(33)开设在第一扇叶(12)的内部,所述出液通道(32)的一端与外界相连,且另一端与第二进液通道(33)相连通,所述排气组件(9)安装在仓壳(23)顶部,所述排气组件(9)由排气扇(25)、过滤仓(26)和排气口(27)组成,所述排气口(27)与反应腔体(22)相连通,所述过滤仓(26)安装在排气口(27)顶端,所述排气扇(25)安装在过滤仓(26)的顶端,所述升降组件(11)由第一电机(10)、升降管(13)、齿条(35)和第三齿轮(36)组成,所述第一电机(10)通过螺栓安装固定在仓壳(23)顶部一侧,所述第三齿轮(36)安装固定在第一电机(10)的输出轴上,所述升降管(13)的一侧通过焊接固定有齿条(35),所述第三齿轮(36)与齿条(35)为配合构件,所述升降管(13)的底端穿过仓壳(23)伸入反应腔体(22)内部,所述观察窗(14)设置在仓壳(23)的外壁上靠近升降管(13)的一侧,所述仓壳(23)的底部中心开设有出泥口(17),所述出泥口(17)的内部安装有第一阀门(18),所述基座(19)位于仓壳(23)的底端,所述基座(19)与仓壳(23)之间通过螺栓安装固定,所述回流管(37)的顶端与进料管(4)相连,所述回流管(37)的底端穿过仓壳(23)的侧壁底端与反应腔体(22)相连通,所述第二水泵(21)的输入端通过回流管(37)与反应腔体(22)相连通,所述第二水泵(21)的输出端通过回流管(37)与进料管(4)连接,所述第二水泵(21)和仓壳(23)之间的回流管(37)内部安装有第二阀门(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化池污泥搅拌及沉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仓(26)中填充有活性炭和过滤棉混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化池污泥搅拌及沉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腔体(22)底部为倒置的锥体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化池污泥搅拌及沉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扇叶(12)和第二扇叶(15)均有四个,且等距离环设。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化池污泥搅拌及沉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10)为一种步进电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化池污泥搅拌及沉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液通道(31)为竖直设置,所述第二进液通道(33)为水平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化池污泥搅拌及沉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泵(6)与仓壳(23)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设施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消化池污泥搅拌及沉淀设备。
背景技术
人们在生活生产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水污泥,而现有的污泥处理设备在搅拌沉淀污泥时加入的絮凝剂不能很好地融入污泥之中,污泥不能充分的和絮凝剂接触也就无法充分反应沉淀,在沉淀不够完全时如果只补充絮凝剂会使下层的混合物并不能很好的和絮凝剂接触反应,效率低下,而且大多的设备对污泥搅拌时会产生有害的气体不能妥善处理,这对污泥处理工作者的身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化池污泥搅拌及沉淀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消化池污泥搅拌及沉淀设备,包括密封盖、进料口、滤网、进料管、进液口、第一水泵、保护壳、传动组件、排气组件、升降组件、第一扇叶、观察窗、第二扇叶、刮泥板、出泥口、第一阀门、基座、第二阀门、第二水泵、反应腔体、仓壳、输液管、第一进液通道、出液通道、第二进液通道和回流管,所述密封盖镶嵌覆盖在进料口顶部,所述滤网水平安装固定在进料管内壁,所述进料管与反应腔体相通,所述保护壳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仓壳顶部,所述保护壳的顶端一侧开设有进液口,所述第一水泵固定安装在保护壳内部,所述传动组件由第二电机、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转轴组成,所述第二电机、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固定安装在保护壳内部,所述第二电机的底部与保护壳的内壁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固定安装在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第二齿轮通过焊接水平固定在转轴的顶部,所述第一扇叶通过焊接环设固定于转轴的侧面,所述第二扇叶通过焊接环设固定于转轴的侧面,且第二扇叶位于第一扇叶下方,所述刮泥板有两个,且通过螺栓对应安装固定在转轴的侧面底端,所述转轴的顶部竖直开设有第一进液通道,所述第一进液通道的底端与第二进液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一进液通道的顶端与输液管相连接,所述第二进液通道开设在第一扇叶的内部,所述出液通道的一端与外界相连,且另一端与第二进液通道相连通,所述排气组件安装在仓壳顶部,所述排气组件由排气扇、过滤仓和排气口组成,所述排气口与反应腔体相连通,所述过滤仓安装在排气口顶端,所述排气扇安装在过滤仓的顶端,所述升降组件由第一电机、升降管、齿条和第三齿轮组成,所述第一电机通过螺栓安装固定在仓壳顶部一侧,所述第三齿轮安装固定在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升降管的一侧通过焊接固定有齿条,所述第三齿轮与齿条为配合构件,所述升降管的底端穿过仓壳伸入反应腔体内部,所述观察窗设置在仓壳的外壁上靠近升降管的一侧,所述仓壳的底部中心开设有出泥口,所述出泥口的内部安装有第一阀门,所述基座位于仓壳的底端,所述基座与仓壳之间通过螺栓安装固定,所述回流管的顶端与进料管相连,所述回流管的底端穿过仓壳的侧壁底端与反应腔体相连通,所述第二水泵的输入端通过回流管与反应腔体相连通,所述第二水泵的输出端通过回流管与进料管连接,所述第二水泵和仓壳之间的回流管内部安装有第二阀门。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仓中填充有活性炭和过滤棉混合物。
进一步的,所述反应腔体底部为倒置的锥体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扇叶和第二扇叶均有四个,且等距离环设。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机为一种步进电机。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进液通道为竖直设置,所述第二进液通道为水平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水泵与仓壳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实用新型由多个出液通道添加絮凝剂,通过两组扇叶的搅拌能够让絮凝剂和污泥充分接触反应,快速的产生沉淀,在沉淀不完全时能够通过水泵快速进行二次处理,节省的大量的人力物力,也减少了沉淀不充分不均情况的出现,设备添加的废气处理组件能够减少废气对环境空气的污染和对工作者健康的损害,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排气组件的主视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传动组件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扇叶和转轴的部分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升降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中:1、密封盖;2、进料口;3、滤网;4、进料管;5、进液口;6、第一水泵;7、保护壳;8、传动组件;9、排气组件;10、第一电机;11、升降组件;12、第一扇叶;13、升降管;14、观察窗;15、第二扇叶;16、刮泥板;17、出泥口;18、第一阀门;19、基座;20、第二阀门;21、第二水泵;22、反应腔体;23、仓壳;24、输液管;25、排气扇;26、过滤仓;27、排气口;28、第二电机;29、第一齿轮;30、第二齿轮;31、第一进液通道;32、出液通道;33、第二进液通道;34、转轴;35、齿条;36、第三齿轮;37、回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消化池污泥搅拌及沉淀设备,包括密封盖1、进料口2、滤网3、进料管4、进液口5、第一水泵6、保护壳7、传动组件8、排气组件9、第一电机10、升降组件11、第一扇叶12、升降管13、观察窗14、第二扇叶15、刮泥板16、出泥口17、第一阀门18、基座19、第二阀门20、第二水泵21、反应腔体22、仓壳23、输液管24、排气扇25、过滤仓26、排气口27、第三电机28、第一齿轮29、第二齿轮30、第一进液通道31、出液通道32、第二进液通道33、转轴34、齿条35、第三齿轮36和回流管37,所述密封盖1镶嵌覆盖在进料口2顶部,所述滤网3水平安装固定在进料管4内壁,所述进料管4与反应腔体22相通,所述保护壳7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仓壳23顶部,所述保护壳7的顶端一侧开设有进液口5,所述第一水泵6固定安装在保护壳7内部,所述传动组件8由第二电机28、第一齿轮29、第二齿轮30和转轴34组成,所述第二电机28、第一齿轮29和第二齿轮30固定安装在保护壳7内部,所述第二电机28的底部与保护壳7的内壁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29固定安装在第二电机28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一齿轮29与第二齿轮30相互啮合,所述第二齿轮30通过焊接水平固定在转轴34的顶部,所述第一扇叶12通过焊接环设固定于转轴34的侧面,所述第二扇叶15通过焊接环设固定于转轴34的侧面,且第二扇叶15位于第一扇叶12下方,所述刮泥板16有两个,且通过螺栓对应安装固定在转轴34的侧面底端,所述转轴34的顶部竖直开设有第一进液通道31,所述第一进液通道31的底端与第二进液通道33相连通,所述第一进液通道31的顶端与输液管24相连接,所述第二进液通道33开设在第一扇叶12的内部,所述出液通道32的一端与外界相连,且另一端与第二进液通道33相连通,所述排气组件9安装在仓壳23顶部,所述排气组件9由排气扇25、过滤仓26和排气口27组成,所述排气口27与反应腔体22相连通,所述过滤仓26安装在排气口27顶端,所述排气扇25安装在过滤仓26的顶端,所述升降组件11由第一电机10、升降管13、齿条35和第三齿轮36组成,所述第一电机10通过螺栓安装固定在仓壳23顶部一侧,所述第三齿轮36安装固定在第一电机10的输出轴上,所述升降管13的一侧通过焊接固定有齿条35,所述第三齿轮36与齿条35为配合构件,所述升降管13的底端穿过仓壳23伸入反应腔体22内部,所述观察窗14设置在仓壳23的外壁上靠近升降管13的一侧,所述仓壳23的底部中心开设有出泥口17,所述出泥口17的内部安装有第一阀门18,所述基座19位于仓壳23的底端,所述基座19与仓壳23之间通过螺栓安装固定,所述回流管37的顶端与进料管4相连,所述回流管37的底端穿过仓壳23的侧壁底端与反应腔体22相连通,所述第二水泵21的输入端通过回流管37与反应腔体22相连通,所述第二水泵21的输出端通过回流管37与进料管4连接,所述第二水泵21和仓壳23之间的回流管37内部安装有第二阀门20,使用时,通过进料口2加入的污泥经过进料管4内部的滤网3时被过滤掉较大颗粒的固体物质,污泥进入反应腔体22后,开启第二电机28,固定在第二电机28输出轴上的第一齿轮29带动第二齿轮30转动,固定在转轴34上的第二齿轮30转动时带动转轴34转动,转轴34的转动带动与转轴34固定相连的第一扇叶12、第二扇叶15和刮泥板16开始旋转搅拌,保护壳7起到保护传动组件8、第一水泵6和输液管24的作用,通过进液口5加入絮凝剂,由第一水泵6通过输液管24注射进第一进液通道31中,进入第一进液通道31的絮凝剂在压力的作用下经过第二进液通道33从各个出液通道32中流出并与污泥混合,打开排气扇25时,污泥搅拌沉淀时产生的有害气体从排气口27中抽出,经过过滤仓26简单过滤之后可以排入外界空气或进行进一步的净化,沉淀完成后关闭第二电机28,第一扇叶12、第二扇叶15和刮泥板16停止搅拌,从观察窗14中可以观察到反应腔体22中的沉淀情况和水位高度,若沉淀不完全仍有较多悬浮物,可以打开第二阀门20和第二水泵21,将底部的污泥沉淀混合物通过回流管37重新抽回进料管4进行二次沉淀,若沉淀完全固液分离,可以打开第一电机10,固定连接在第一电机10输出轴上的第三齿轮36通过齿条35带动升降管13做升降运动,根据观察水位的高度调节升降管13底部的高度,使升降管13的底部略微高于固体沉淀层,抽出沉淀分离出的水分,打开第一阀门18后打开第二电机28使刮泥板16开始转动,刮泥板16的转动使反应腔体22底部的沉淀物顺着倾斜的底部侧壁从出泥口17中流出,方便进行下一步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11954.0
申请日:2019-01-04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62(甘肃)
授权编号:CN209685567U
授权时间:20191126
主分类号:C02F11/14
专利分类号:C02F11/14;B01D46/00;C02F11/121
范畴分类:申请人:甘肃兴华环境设施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甘肃兴华环境设施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730000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广场南路4-6号第2幢1418室
发明人:李含琦
第一发明人:李含琦
当前权利人:甘肃兴华环境设施有限公司
代理人:谈杰
代理机构:11212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